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的B细胞疾病,以恶性浆细胞(Pc)在骨髓中大量增殖,产生溶骨性破坏及过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为主要表现.MM的诊断主要依靠骨髓中存在浆细胞浸润,血、尿中存在一定量的单克隆蛋白以及瘤细胞浸润或单克隆蛋白引起的器官损害(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贫血、骨质破坏等).本文就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检测对MM诊断和预后意义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的B细胞疾病,以恶性浆细胞(PC)在骨髓中大量增殖,产生溶骨性破坏及过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为主要表现。MM的诊断主要依靠骨髓中存在浆细胞浸润,血、尿中存在一定量的单克隆蛋白以及瘤细胞浸润或单克隆蛋白引起的器官损害(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贫血、骨质破坏等)。本文就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检测对MM诊断和预后意义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18例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例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的研究陈盛亭,庞国元,洪文德,谭路坚我们用一组单克隆抗体,以ABC酶标法检测了18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MM患者18例(初治或复治)均符合诊断标准 ̄[1]。其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P-FCM),采用CD138/CD45/SSC设门,检测40例MM患者和20例正常献髓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结果 MM患者抗原异常表达率由高到低分别为CD45~(dim+/-)(95%)、CD81~(dim+/-)(80%)、CD56~+(70%)、CD27~(dim+/-)(50%)、CD200~(++)(48%)、CD33~+(40%)、CD28~(++)(35%)、CD117~+(18%)、CD19~+(5%)和CD20~+(3%)。CD56+、CD200~(dim+)、CD28~(dim+)在正常浆细胞的表达率分别为10%、10%和5%。结论应用MP-FCM检测MM细胞免疫表型,可准确地鉴别良恶性浆细胞,有助于MM的诊断、预后判断及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前,由于多发性骨髓瘤(MM)仍无法治愈,研究MM预后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基于肿瘤或宿主特性,完整疾病分期系统如梅奥mSMART、虚弱性评分等进行了更新和改进,而其他独立预后因素如微小残留病灶、循环肿瘤DNA、红细胞分布宽度、淋巴细胞比值和胸苷激酶1等亦从不同角度显示了对MM预后评估的良好价值.对这些预后因素综合...  相似文献   

6.
50例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分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各型的免疫分型特点以及M蛋白位置,数量与免疫分型的关系,我们应用血清蛋白电泳及电泳扫描,免疫球蛋白定量,血清及尿免疫电泳,尿轻链半定量四种免疫化学综合实验对50例MM进行了免疫分型,结果显示:1.IgG型,IgM型M蛋白多在γ区,IgA型多在β区,2.M蛋白所属免疫球蛋白显著增高,非M蛋白所属免疫球蛋白显著降低,3.不同型别MM免疫电泳图谱各异,结论:通过上述四种免疫化学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研究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意义。采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直接免疫荧光技术、CD45/SSC设门,对3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标记CD138、CD38、CD56、CD117、HLA-DR、CD3、CD7、CD13、CD33、CD19、CD20、CD22、CD34进行检测,并辅以瘤细胞的形态学检查。结果表明:形态学检查观察到瘤细胞比例为10%-68%,CD45/SSC设门证实可疑瘤细胞比例为9.72%-67.77%;抗原阳性表达比例分别为CD13861.29%,CD38 100%,CD56 46.15%,CD13 70.00%,CD33 29.03%,HLA-DR74.19%,CD117 33.33%,其余抗原均为阴性表达。结论:CD45/SSC设门技术可以较准确地设定需要分析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群,与形态学分类瘤细胞的比例相接近;瘤细胞以表达CD138、CD38、CD56抗原为主,部分患者可伴有髓系抗原CD13、CD33、CD117表达,有关这些抗原表达的生物学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浆细胞恶性肿瘤.染色体高度不稳定及复杂的遗传学异常为MM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亦为最重要的预后因素.在发病初期,MM细胞发生奇数染色体三体或免疫球蛋白(Ig)H基因重排,逐步积累基因片段的扩增或缺失,获得恶性的增殖力、侵袭力及耐药性,导致MM患者预后不佳.笔者拟就MM的临床、遗传学、影像学等多方面对其预后指标进行介绍,分析现有分层系统的优势与不足,并探讨合理的预后分层策略.  相似文献   

9.
刘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249-1250,1252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免疫表型特征,以及CD45、CD19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116例初诊MM病例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并收集患者的实验室和临床指标。结果 116例MM均表达CD38,其他抗原CD19、CD138、CD56、CD20、CD33、CD117、CD45的阳性率分别为10.3%、96.6%、60.7%、3.4%、70.0%、25.6%、17.2%,无1例表达CD7、CD34。在116例MM中,胞浆κ轻链阳性率为34.5%,λ轻链阳性率为48.3%。CD45阳性患者分期较好,其表达缺失患者易出现骨破坏,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CD19表达与高分期有关,易出现贫血,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结论了解MM的免疫表型特点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CD45、CD19与分期等临床生物学特征有关,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浆细胞恶性增殖、溶骨破坏为特征,表现为M蛋白、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受损和免疫功能异常.通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其免疫表型特点,已经作为血液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测手段,在辅助诊断、评估预后以及监测微小残留病灶方面的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本文就将免疫表型分析在MM中的应用进展方面作一个综述,包括流式细胞术在MM中的应用和MM中流式免疫表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采用三角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对20例MM患的骨髓标本进行了免疫分型检测。研究结果发现,每例病人骨髓细胞中均可见一群异常的细胞;CD45/SSC值较有核红细胞大;CD45阴性或弱阳性;CD38强阳性;CD19均为阴性;多数标本CD56阳性;少数标本胞浆k(ck)或胞浆λ(cλ)阳性及CD20阳性。检测的所有标本除三分之一为CD56^-外,均无正常浆细胞的表型(CD19阳性,CD56阴性)。结论:流式细胞术是确定MM细胞的有用的方法,对MM患骨髓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MM的准确诊断及治疗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IFE)和免疫球蛋白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意义。方法对90例MM患者的血清进行IFE和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IFE结果显示其对应的免疫球蛋白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其他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受到抑制。结论免疫球蛋白定量可对MM患者进行初步筛查,IFE对检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并对其分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及急性白血病(AL)骨髓基质细胞(BMSC)的生长速度、免疫表型及白介素6(IL-6)水平,应用骨髓贴壁细胞培养法培养BMSC观察细胞的生长速度;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免疫表型、细胞周期;用ELISA方法测定BMSC培养体系中IL-6的水平。结果表明,AL患者原代BMSC的生长时间(17.3±7.8天)和传代周期(10.3±3.5天)均显著短于MM患者(分别为26.5±6.3天和16.5±4.1天)和正常人(分别为25.8±6.3天和17.5±2.4天),AL患者BMSC细胞周期S+G2%(17.4±3.6%)显著高于MM患者(8.5±2.2%)和正常人(8.9±2.3%)。3组中CD29、CD44均为100%表达,而CD138、CD34、CD54、CD56均不表达,CD106在3组中均部分阳性。在3组BMSC上清中,IL-6水平在MM组(1288.5±736.7pg/ml)显著高于AL组患者(859.3±203.1pg/ml)和正常人组(850.9±129.5pg/ml)。结论MM、AL患者和正常人BMSC的生长速度、细胞周期中S+G2%和IL-6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所检测的抗原表达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IFE)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法国SebiaHydrasys全自动电泳分析仪对临床提出申请的患者的血清和尿液标本同时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并回顾性分析其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62例IFE阳性的病人经临床诊断证实,其中MM患者30人,骨髓瘤19人,MM合并其它癌症者3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1人,骨髓纤维化1人。在所检出的M蛋白中,Kappa(κ)型20例,Lambda(λ)型38例,κ合并λ型(κ&λ)4例。结论免疫固定电泳是诊断MM的一个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较好方法,它降低了MM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提高了MM诊断的准确性,并且在病情监测、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上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elf-ratedhealth measurement scale,SRHMS)对50例MM患者和50例正常人群进行评定并比较。结果 MM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社会维度上的评分均低于正常人群(P<0.05或P<0.01),而在认知功能和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上与正常人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MM患者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健康恢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1日本院血液内科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63例(其中92例患者合并骨髓纤维化)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合并组及未合并组。观察合并组及未合并组患者的MM分期、MM分型、细胞遗传学特征、疗效,并分析合并组的疗效与骨髓纤维化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的MM分期、分型与未合并骨髓纤维化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骨髓纤维化组FISH结果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合并组,且与1q21扩增、D13S319缺失、IgH断裂有明显相关性(P<0.05);治疗后未合并骨髓纤维化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合并组,且合并组治疗有效患者的纤维化程度明显下降。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的生存率较未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短,整体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离胶真空采血管离心后2种不同血液分离结果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比较2种分离结果对MM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68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分离胶真空采血管离心后血液分离结果将血液样本分为对照组(自上而下依次为血清、胶体、红细胞)和异常组(自上而下依次为血清、红细胞、胶体、红细胞),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血钙、乳酸脱氢酶、肌酐)、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免疫分型和临床分期等临床数据的差异;分析血液分离结果与疗效的关系,并比较2组患者总生存期(OS)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和异常组的总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免疫分型、临床分期差异明显(P<0.05),而性别、年龄、血钙、乳酸脱氢酶、肌酐、血小板在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异常组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和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的患者血液分离结果转为正常,部分缓解(PR)的患者血液分离结果部分转为正常、部分未发生变化,而获得PR疗效以下的患者血液分离结果没有变化,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获得PR疗效以下的患者血液分离结果部分转为异常;正常血液分离结果患者具有较好的OS,而异常血液分离结果患者的OS明显缩短。结论:MM患者血液离心后存在异常分离现象;异常分离现象与总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免疫分型及临床分期有关。这提示,异常分离存在更高的肿瘤负荷;正常血液分离结果提示预后较好,而异常血液分离结果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gD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IgD型MM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分析预后因素及生存.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预后因素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中P<0.1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临床分型及疗效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76例MM患者血清VEGF浓度,分析其与MM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分型、疗效的关系.结果表明,与老年组(>65岁)相比,年轻组(≤65岁)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高,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IgG型患者血清VEGF水平最高,轻链型次之,IgA型最低,但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DS分期Ⅲ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Ⅱ期患者有增高趋势,但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ISS分期Ⅰ期患者VEGF水平较Ⅱ/Ⅲ期患者低,但也未见明显差异(P>0.05).MM患者经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或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mission,VGPR)的患者VEGF水平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而获得PR以下疗效患者的VEGF水平则较治疗前有所升高.根据VEGF的血清水平(≤150 ng/L)将患者分为2组,2组之间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存在明显差异(P<0.05),VEGF水平高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MM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患者年龄、分期和分型无明确关系,但与MM患者疗效及生存期具有相关性,是MM患者的危险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