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绞痛是心肌缺血的重要临床症状。最近,关于疼痛的抑制机理得到进一步的阐明。心脏感觉神经丛和受体接受感觉刺激,沿着心脏交感神经向心纤维上行经脑干、丘脑、下丘脑,在大脑皮质判断疼痛。另一方面,心脏迷走神经纤维呈现兴奋抑制作用。说明疼痛抑制存在内因性镇痛系统。吗啡是强力的镇痛剂,鸦片生物硷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异地同鸦片受体结合,这种受体分布于痛觉传导经路脊髓后角的胶质(第二层)及中脑中央灰白质。另一方面,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同鸦片受体特异结合的类鸦片肽。内因性类鸦片肽中内啡肽(β-EP)等具有镇痛作用。内因性类鸦片肽的镇痛作用在给予  相似文献   

2.
3.
一、洋地黄的血中浓度和临床意义应用~3H 标记地高辛和放射免疫测定证明,地高辛的生物学半衰期为36小时,其在体内经过变化后大部分以原形从肾脏排泄。进一步证明,洋地黄在血中的浓度与心肌及其它组织间的浓度密切相关,Doherty 等人报告了人类心肌和血中地高辛浓度的比为30:1。因此,只要能测定血中地高辛的浓度,就可以推测其在心肌内的浓度,这在地高辛的治疗上是一个很  相似文献   

4.
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的临床应用近况及评价天津市大港医院刘连友,周湘忠洋地黄类药自1785年Withering临床应用治疗心力衰竭已有200余年的历史,迄至目前仍是临床医生所惯用的心血管药物之一,由于它用药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在某些心脏病心力衰竭患...  相似文献   

5.
洋地黄具有表中所示的药理作用,广泛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者常用口服地高辛及静脉用西地兰。这些洋地黄制剂常常引起中毒,特别是低血钾及肾功能低下在临床上常常成为洋地黄中毒的诱因。随着临床药理学的发展及洋地黄血中浓度测定的普及,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洋地黄中毒逐渐被认识,以下主要讨论洋地黄与心血管系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洋地黄类药物自Withering临床应用治疗心功能不全以来已200余年,尽管近几年来有许多新的正性肌力作用的药物相继问世,但在治疗心脏病心衰及某些心律失常方面,洋地黄类药仍是临床医生最为常用的有效药物。自1975年Cluff等提出药物相互作用信息数高达6000以来,关于药物合用及相互作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洋地黄类与抗心律失常药1.地高辛与奎尼丁:自1978年Hooymans报告对使用地高辛患者合用奎尼丁而使血清地高辛浓度增高以来,对两药的相互作用引起关注。Leahey等认为,奎尼丁可使90%以上  相似文献   

7.
8.
在治疗心脏病的药物中,洋地黄很受重视,但有人认为心肌梗塞发作后不应该使用洋地黄,从而引起了争论。去年的美国心脏学会上,围绕洋地黄的安全性,有对立的研究报告,但还没有得到结论。据罗彻斯特大学心脏学者莫斯氏报告:对心肌梗塞发作后的高危险率患者进行洋地黄治疗,其死亡率猛增到5倍。罗彻斯特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洋地黄非投与组的4个月死亡率是2.9%,而投与组是14.2%。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教授比卡氏也报告心脏发作的患者508例,看到其死亡率明显上升。证实了罗彻斯特大学的见解。比卡氏报告:“在我们医院观察使用洋地黄的患者,心肌梗塞发作后一年间的死亡危险增至5倍。认为在缺血性心疾患牺牲者中确实看到  相似文献   

9.
10.
洋地黄类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维持和调节细胞内外Na~ 、K~ 浓度梯度和膜电位,细胞膜的Na~ 泵(Na~ 、K~ -ATP酶)起着重要作用。强心药洋地黄能与Na~ 泵特异结合,增加细胞内Na~ 、Ca~( )而发挥强心作用。体内的Na~ 泵调节物质也能与Na~ 泵结合,被命名为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F)。EDF与肾排Na~ 和小血管紧张等高血压病和慢性肾功不全的病理生理有关。由于肾和血管的Na~ 、K~ -ATP酶抑制,推测可导致Na~ 利尿和血管收缩。EDF的测定多据洋地黄生物活性和抗洋地黄血清的免疫交叉活性等进行,但各种方法均不能排除非特异物质的干扰。原发性高血压和动物实验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成人型T细胞性白血病(ATL)为血液系统的癌症,在南日本多发。最近,京都大学病毒研究所预防治疗部门的日沼赖夫教授等在成人型T细胞性白血病的细胞中发现了特殊的抗原。到目前为止的调查中已查明。患成人型T细胞白血病的所有患者都具有对这种抗原相应的抗体。从人类癌细胞中检出的抗原,以如此清晰的形态  相似文献   

13.
14.
15.
X 光机是难以判别肾癌的。目前最先进的超声波诊断,也只能发现直径2.3cm 的肾癌,而这个阶段人体毫无任何不适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为了尽早发现肾癌,京都大学医学系稻田雅美讲师采用尿液法检查肾癌并获得成功。稻田雅美指出,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有能与维生素B_(12)起化合反应的蛋白质,尿液接近中性。相反,癌细胞就会分泌出一种能与维生素B_(12)起化合反应的蛋白质并使尿液呈酸性。因此,如果检查出尿液中含有这种能与维生素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抑郁状态是精神医学领域最常遇到的一种病态 ,但就诊于普通诊疗科室者也不少见。据北里大学东病院精神、神经科的统计 ,1999年 4月~ 6月间首次就诊的 12 88例患者中 ,诊为“抑郁”的患者就有 630人 (占 4 9% ) ,几达半数。女性患者居多 ,男性患者也并不少。最近 ,欧洲六国实施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 ,在过去 6个月内 ,症状持续 2周以上 ,需要治疗的抑郁症、抑郁状态者高达 17%。调查结果显示的另一特点是 ,患者虽然达到需接受治疗的程度 ,但仍有相当一部份人尚未接受适当的专科治疗。抑郁症患者如能早期诊断 ,且对适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对肺癌的早期发现十分重视。本文介绍日本东京医科大学开展高危险人群普查和电视指导的经验。早期肺癌,指中央型肺癌局限于支气管管壁内浸润,无转移;周围型肺癌,指病灶小于2cm,无转移。发生于较大支气管的早期鳞癌,5年生存率达100%,而发生于周围支气管的早期腺癌,5年生存率也达72.2%。很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金泽大癌研究所的小组研制出高准确率预测胃癌手术后向肝脏等处转移、复发的新的早期诊断法。他们用癌细胞衍巴的特殊蛋白质于复发时增加2  相似文献   

19.
以明治大学农学部高桥直躬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发现并分离出原来基本上不增殖并在试管内也难以培养的能使肝细胞增殖的因子(蛋白质)。它是从大白鼠及牛等大量动物身上分离出来的。据说,在人体中也确实存在同样的物质。这种因子,是在肝脏受到损害时,从小肠粘膜分泌的蛋白质。若能分离出人体中同样的蛋白质,便能成为早期发现肝脏损害的线索,进而对肝硬化的预防、治疗也将成为可  相似文献   

20.
日本九州大学理学部生物学教研室的清水等人,在世界上初次发现了所谓日本人的国民病——胃癌的遗传基因。10月份在福冈市召开的日本癌学会上发表了这一成果。清水等人在日本国立癌研究中心组织的协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