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iciati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点部门。随着呼吸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广泛使用,新生儿VAP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患儿发生VAP对其生存率、病死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的长短都有很大的影响。明确新生儿VAP的危险因素,实施全面综合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准确的诊断以及迅速有效的治疗措施在临床工作中至关重要,也是亟待解决的医疗难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方法:目标性监测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NICU收治的564名危重新生儿VAP的发生率,并对VAP的危险因素及感染病原菌进行考察分析。结果:564名危重新生儿中VAP患儿共211例,VAP发生率为37.4%;共使用呼吸机天数958天,日感染率为22.0%。与目标性监测前(2007~2010年)相比,VAP发生率及日感染率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MV)时间及插管次数均影响VAP的发生率。结论:经目标性监测,掌握VAP的特点,并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可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高危因素、病原学特点、药敏情况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采用机械通气(MV)治疗的84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本组新生儿是否合并VAP,将其分为VAP组(n=34)与非VAP组(n=50) (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新生儿的分娩方式、接受MV治疗时日龄(10 min~25 d)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本组MV患儿的VAP发生率为40.5%(34/84)。VAP发生与早产、低出生体重、MV持续治疗时间、气管插管次数、原发性肺部疾患、是否早期使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及是否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等密切相关(r=0.412,r=0.331,r=0.115,r=0.561,r=0.398,r=0.412,r=0.158;P<0.05);与患儿性别无相关性(r=1.235,P>0.05)。本组导致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9.4%,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最多见,且多为耐药菌。 结论新生儿采用MV持续治疗导致的VAP发病率较高。VAP与MV持续治疗时间,患儿出生体重、胎龄、原发性肺部疾患、气管插管次数、是否早期使用IVIG及是否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等多种因素有关。对VAP应采用综合预防措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可提高治疗VAP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2月-2017年3月于NICU治疗的新生儿161例为研究对象,对发生VAP患儿病原菌耐药性及发生VAP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VAP新生儿64例,发生率为39.75%,检出病原菌66株,均为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唑林等的耐药株数较多,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的耐药株数较少。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株数较多,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株数较少,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株数较少。出生体质量、住院治疗时间、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是NICU新生儿发生VAP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出生体质量和出生1min后Apgar评分是保护因素。结论 NICU新生儿是VAP的高发群体,其发病风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医生应给予及时地诊断、合理地治疗和有效地干预,从而提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VAP防控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VAP发病率、平均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等。结果共监测80例新生儿,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新生儿VAP发病率试验组为21.21‰,对照组为35.04‰;新生儿平均住NICU时间试验组(17.84±4.03)d,对照组(23.50±4.81)d;新生儿平均住院费用试验组(26 200.71±389.45)元,对照组(38 506.36±582.13)元;试验组新生儿VAP发病率、平均住NICU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减少新生儿住NICU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福荣  杨惠  李建峰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2953-2954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其与机械通气时间之间的关系、病原学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4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应用呼吸机治疗的58例患儿临床资料,并对其中发生VAP的32例进行分析。结果:①新生儿VAP的发生率为55.17%;②支气管分泌物的致病菌培养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耐药菌株较普遍。结论:VAP是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其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为减少VAP发生应注意:①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②有效洗手;③避免呼吸机管道内凝水吸入;④吸痰时动作轻柔,压力控制在13.3 kPa以内;⑤加强支持治疗;⑥避免不必要的经验性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6年5月-2010年5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行机械通气>48 h的新生儿痰培养资料,对所有患儿的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菌种的分离及耐药性的分析.结果 82例在NICU行机械通气的患儿中,VAP患儿32例,发病率为39.02%;32例VAP患儿共分离出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1.88%,且多为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占21.88%,真菌占6.24%;VAP患儿死亡率为15.62%,非VAP患儿死亡率仅为2.00%,VAP患儿的死亡率高于非VAP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NICU机械通气患儿,认真分析痰培养中病原菌的结构,对于VAP的早期诊治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器械相关感染的流行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器械相关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多中心研究的方式,选取全国9个省及直辖市17所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NICU住院新生儿,按照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对器械相关感染进行前瞻性监测。结果共监测12 998例NICU住院新生儿,住院总日数为126 125 d,发生13例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70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央静脉导管使用率为15.56%,CLABSI发病率为0.66‰;呼吸机使用率为7.67%,VAP发病率为7.23‰。≤1 000 g体重组中央静脉导管和呼吸机使用率最高,分别为61.06%和29.91%;床位数20~30张的NICU中央静脉导管使用率(16.67%)最高,呼吸机使用率(4.11%)最低;中央静脉导管和呼吸机使用率均以西南地区最高。不同规模NICU新生儿VAP发病率以床位数20~30张的NICU最低(2.36‰)。不同地区NICU新生儿CLABSI、VAP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LABSI和VAP发病率均以华南地区最高(分别为2.68‰、31.06‰)、西南地区次之。不同季度NICU新生儿CLABSI、VAP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我国NICU器械使用率及其相关感染率较高,不同出生体重组、不同规模NICU、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应继续加强监测,根据感染特点落实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预防策略,为防治VAP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4年2月新生儿216例,按照是否合并VAP,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合并VAP患儿54例为观察组,未合并VAP患儿162例为对照组,分析新生儿VAP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和原发肺部疾病分别占72.22%和16.67%,高于对照组17.28%和4.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平均体质量为(2613.60±115.24)g,低于对照组(3150.29±127.36)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NICU时间分别为(5.43±0.51)d和(8.43±0.93)d,均高于对照组的(3.02±0.48)d和(5.10±0.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次数≥2次的为57.41%,高于对照组2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吸痰次数为(8.62±0.71)次,多于对照组的(5.14±0.6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VAP发病与孕周、机械通气时间、住NICU时间、吸痰次数、出生体质量、插管次数和原发肺部疾病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病原菌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该院近4年多来NICU病房机械通气并发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并发VAP59例,发生率为20.77%;死亡15例(25.42%)。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机械通气时间越长,VAP的发生率越高。而发生VAP的新生儿,其住院时间亦明显延长。支气管分泌物培养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多。结论:VAP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相关;其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主要是葡萄球菌和孪生球菌属;对VAP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呼吸道管理;发生VAP的时候应及时进行支气管分泌物培养,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器械相关感染的流行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器械相关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NICU住院新生儿,按照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对器械相关感染进行前瞻性主动监测。结果共监测1 177例NICU住院新生儿,住院总日数为17 758 d,发生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感染(CLABSI)1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2例。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为12.11%,CLABSI发病率为0.47‰;呼吸机使用率为30.77%,VAP发病率为0.37‰。≤1 000 g体质量组中心静脉插管和呼吸机使用率最高,分别为48.46%和60.57%。结论出生体质量越低,器械使用率越高。本研究中央静脉导管使用率及感染率高于省级监测结果,低于国家级监测结果,VAP插管使用率高,感染率低,应继续加强监测,根据感染特点落实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其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穿透素-3(PTX-3)、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2020年3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NICU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患儿110例,根据是否合并VAP分为合并VAP组(32例)、未合并VAP组(78例),比较两组患儿血清sTREM-1、PTX-3、PCT水平,并对NICU患儿并发VAP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合并VAP组患儿血清sTREM-1、PTX-3、PCT水平高于未合并VA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重复插管、血清PCT水平均为NICU患儿并发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NICU患儿并发VAP后,血清sTREM-1、PTX-3、PCT水平呈高表达状态,且机械通气时间、重复插管、血清PCT水平均为NICU患儿并发VAP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对上述因素进行密切关注,并予以相应的干预性措施以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中手卫生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手卫生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采取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比较2004-2007年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改善手卫生设施前后的VAP发生情况。结果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改善洗手及手消毒设施后,VAP发生率显著降低;由之前的30.00%(2004-2005年)降至18.18%(2006-2007年),且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9.44,P<0.01)。结论手卫生是预防VAP的重要环节,设置完善、方便的洗手和手消毒设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降低VAP发生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集束化干预措施,并评价VAP干预措施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NICU使用呼吸机患儿2 5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VAP发生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制定VAP防控措施,选择呼吸机使用患儿400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VAP集束化干预措施,比较两组VAP千日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结果本院NICU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时间为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集束化措施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VAP千日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NICU患儿VAP发生危险因素,制定集束化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VAP发病率,减少NICU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保障患儿诊疗安全。  相似文献   

15.
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构成与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NICU 2009年3月-2010年2月27例VAP的患儿进行病原菌分布和临床特征的调查.结果 36株临床分离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88.89%,革兰阳性球菌占8.33%,真菌占2.78%;主要致病菌为鲍氏不动杆菌占38.89%、肺炎克雷伯菌占13.89%、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13.89%,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好.结论 NICU的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开展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干预方案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MV)的新生儿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密闭式湿化方法联合细致化口腔护理的综合干预方案,统计VAP患儿的病原菌分布,比较两组VAP、MV时间、N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病死率及患儿家属对口腔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106例患儿共发生VAP23例,发生率为21.7%,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最多见(94.4%);观察组患儿VAP发生率、MV时间、N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及总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MV的NICU新生儿而言,采用综合干预方案能降低VAP的发生风险,缩短MV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感染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NICU收治的264例患儿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真菌败血症分为观察组(真菌败血症组72例)和对照组(非真菌败血症组192例)。分析NICU新生儿真菌败血症临床特点(临床表现、病原菌构成)及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感染因素。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感染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NICU新生儿真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多以呼吸暂停、反应差、拒乳为主,占比分别为52.78%、54.17%、62.50%;检出病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菌膜假丝酵母菌,占比分别为38.89%、20.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侵入性操作、医院感染、气管插管、激素使用、广谱抗生素使用与NICU新生儿发生真菌败血症有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气管插管、广谱抗生素使用为影响NICU新生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NICU患儿真菌败血症临床表现以呼吸暂停、反应差、拒乳等NICU患儿常见症状为主,主要病原菌为假丝酵母菌,胎龄及出生体重较低、存在气管插管和广谱抗生素使用情况与NICU患儿真菌败血症的发生关系密切,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特点,为预防和控制NICU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监测2013年1月—2017年12月某院NICU入住时间48 h的住院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病特征及病原菌种类。结果 2013年1月—2017年12月NICU共监测新生儿10 551例,发生医院感染257例,270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2.44%,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56%,例次日感染发病率为2.31‰。不同性别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出生体重、有无气管插管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同年份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5.19%(其中VAP占36.30%);其次是血液(22.22%)。共检出病原菌16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居前3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26.03%)、肺炎克雷伯菌(22.49%)、大肠埃希菌(19.53%)。结论低出生体重及侵入性操作是NICU住院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严格掌握各种置管指征,加强产前孕母的宣教与营养指导,将胎儿的出生体重维持在合理范围均是预防NICU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 200例新生儿,其中发生医院感染70例为感染组,1 130例未发生医院感染为非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拟合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70例医院感染新生儿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占67.14%,其次为血液感染,占12.86%;共分离出8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1株占36.47%,革兰阴性菌51株占60.00%,真菌3株占3.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数量≥3种、有羊水污染和侵入性操作均为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4。结论 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较为常见,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临床需重点关注基础疾病数量≥3种、有羊水污染和侵入性操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1月某院NICU住院治疗发生VAP的早产儿,采集痰液标本培养,进行病原菌鉴定与药敏试验,评价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共调查90例发生VAP的早产儿,68例痰培养阳性,阳性率为75.56%;共培养出病原菌90株,均为革兰阴性菌。居前3的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34.44%)、肺炎克雷伯菌(24.44%)、铜绿假单胞菌(21.11%),3种主要病原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广泛耐药,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仅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菌株13株,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中均未检出产ESBLs菌株。产ESBLs与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较低。结论该院NICU早产儿VAP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对大多数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广泛耐药,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