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2006年4月-2015年10月,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ndovascuIar graft excIusion,EVGE)修复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85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直视下对所有患者行腔内修复。按照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1次的方案进行随访,分析评估内漏的来源、大小,决定内漏的处理。结果术后出现I型内漏8例(9.4%),其中2例术后出院前复查CTA显示内漏已消失,1例半年后消失,2例支架近端加用一枚支架封堵,内漏消失,3例远端内漏再次行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内漏消失。结论通过术前的准确评估、腔内移植物的正确选择、移植物设计的改进、手术者的经验提高可以降低EVGE术后内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护理经过。结果经过围术期控制血压。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及术后生命体特征监测,病人顺利康复。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死卒高,在救治过程中要求护士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护理常规操作,使病人早日度过危险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护理经过。结果经过围术期控制血压、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及术后生命体特征监测,病人顺利康复。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死率高,在救治过程中要求护士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护理常规操作,使病人早日度过危险期。  相似文献   

4.
唐琳 《药物与人》2014,(9):275-275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至2012年~2013年第三军医大学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局麻下经皮股动脉穿刺完成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ing exclusion,EVGE)。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强化术中护理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是否发生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30min发生迷走神经反射1例,1.0h发生血肿1例,1例术后左侧上肢乏力,桡动脉搏动较术前减弱,无感染、内漏、截瘫、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良好的护理措施可以提商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苟小军  李强 《现代保健》2014,(11):136-138
目的:回顾性总结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适应证、疗效和经验体会。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3年3月本院胸心外科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心脏超声等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相关的评估,术中在DSA引导下采用覆膜血管支架封堵夹层原发破口,术后随访CTA。结果:42例移植物均成功释放。1例因手术中发现右侧股动脉细小,未能植入22#覆膜支架血管,给予保守治疗;1例因为术中见左椎动脉优势型,中途停止手术,改为血管置换、象鼻支架支架置入术。全组患者死亡1例;1例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术后发生内瘘3例(包括1例术后并发主动脉食管瘘而死亡);术后出现截瘫1例;1例再发主动脉夹层。其余随访患者术后未出现与动脉瘤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总体生存质量较好。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随访;主要优点在于安全有效、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内瘘是该疗法的主要并发症,其预后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36例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以血管带膜支架人工血管行腔内隔绝术.4例行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搭桥,1例行左侧椎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吻合,1例行右侧锁骨下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转流后,再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一例死亡,无术后截瘫.28例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CT血管造影示假腔内血栓形成.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析1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9例、胸主动脉瘤1例)腔内隔绝术的护理,术前制定护理计划,做好心理护理及常规准备,术后实行针对性护理,注意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无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精心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保证腔内隔绝术成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以我院2013年3月-2015年4月期间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3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与其应用效果.结果:35例患者无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主动脉腔内隔绝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实施,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使其以健康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促进治疗顺利进行,减少治疗风险,降低并发症,提高预后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手术后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某胸科医院TAAD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选取手术后MDRO感染患者为病例组,并按照1:3进行病例-对照匹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DRO感染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方法对急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例患者经降压、止痛等术前准备后(发病2周内)在全麻下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5例患者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出现Ⅰ型内漏1例,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胸痛全部缓解,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对于急性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39岁,工人,因上腹部剧烈疼痛3h人院。查体:血压(165.0—217.5),(105.0~135.0)mmHg(Imm Hg=0.133kPa),腹软,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血化验:白细胞(WBC)升高至17.5×109/L,超敏C-反应蛋白9.18g/L(正常0—3g/L),乳酸脱氢酶(LDH)316.80μg/L(正常60—240嵋/L),血沉98mm/h。尿化验:尿RBc(++),尿蛋白(+++),心电图不正常。腹部CT、彩色超声检查均提示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胸部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示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口在降主动脉起始段的内侧,将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分成真假两腔,腹腔干、肠系膜上、右肾动脉、右髂动脉在真腔内,左肾及肾动脉缺如。给予降血压、止痛等治疗,2周后为该患者实施腔内隔绝术。手术在放射科导管室内并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第6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4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住院5~20(12.9±3.4)d,术中2例出现残余内瘘,经重复扩张后内瘘减轻.随访2d至5.1年,平均36个月,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腔隙性脑梗死,1例患者出院后2d死亡,其余患者均未再出现主动脉夹层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院内及中期疗效满意,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体会。方法选择主动脉夹层瘤病患67例,行腔内隔绝手术治疗,回顾分析护理人员在围手术期开展的护理工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67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成功率达100%,整体疗效满意。术后3d,1例病患右下肢深静脉出现栓塞症状,经深静脉气压仪及溶栓治疗,痊愈。术后随访,所有患者的支架均固定良好,未出现移位现象。结论护理人员为行腔内隔绝术的主动脉夹层瘤病患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动态观察病患反应,及时发现各种问题,为医师治疗工作提供帮助,提高手术成功率,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的手术指征、围手术期处理、术前评估测量方法、并发症预防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4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所有病例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经股动脉将带膜支架移植物导人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 48例患者的血管移植物均植入成功,无术中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b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AAD)术后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分析感染病原菌分布。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4月-2020年10月行A型夹层标准术且术后使用机械通气的139例患者,根据是否出现VAP分为感染组(n=35)和非感染组(n=104),对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呼吸机支持天数、使用呼吸机次数、是否行急诊手术等多项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病例对照分析,探索危险因素,分析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长时间机械通气、频繁气管插管可能会增加术后VAP感染概率;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延长(OR=1.197,95%CI:1.102~1.299)是A型夹层标准术后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机械通气时间越长,感染风险越高,尤其是>10 d的患者,VAP发生率>70%。术后发生VAP的病原菌主要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菌主要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肺炎克雷伯菌(CR-KP)。结论 临床需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VAP感染风险,防治多药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的手术指征、围手术期处理、术前评估测量方法、并发症预防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4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所有病例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经股动脉将带膜支架移植物导人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 48例患者的血管移植物均植入成功,无术中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b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疗效。方法对64例主动脉疾病患者行主动脉支架腔内隔绝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5例,女9例,年龄29~86岁,平均55.7岁。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49例,主动脉瘤8例,外伤性胸主动脉破裂7例。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将支架导入胸主动脉。结果 8例(占12.5%)出现内漏,4例术后3月内自行闭合,1例再次植入支架,3例未进一步治疗。死亡5例(占7.8%)均在术后1月内,其中4例死于严重的合并症,1例死于主动脉瘤破裂。生存3年以上者8例(占12.5%),2~3年12例(占18.7%),1~2年20例(占31.3%),1年以下19例(29.7%)。结论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疾病有广泛的适应证,尽管支架系统本身可以带来内漏等并发症,但风险小,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2019年1—12月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发生VAP的患者为VAP组,非VAP组以1:3进行匹配,分析VAP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9年1—12月共收治161例Stanford A...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21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重症康复病房收治的106例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未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41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研究组患者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记录转归。结果 106例研究组患者中检测出病原菌17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最多(70.76%),药敏试验分析发现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美唑耐药率在85%以上;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机械通气时间、留置气管插管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影响重症颅脑损伤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研究组炎症因子、CD3+、CD8+、CD1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4+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愈率低于对照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药耐药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