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材》2017,(8)
目的:分析壮、瑶、苗三族骨伤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对《壮药药材学》《中国瑶药学》《中华本草·苗药卷》中共971味骨伤用药进行收集、分类及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壮、瑶、苗族主要治疗的骨伤疾病为骨折、风湿痹痛、跌打筋伤、腰腿痛、外伤出血,其中以跌打筋伤和风湿痹痛最为常见;壮、瑶、苗族骨伤用药性多寒凉、味多辛苦;壮、瑶、苗族骨伤药物均有部分为有毒药,其中壮药以有毒类多见,瑶、苗药以小毒类多见;有些药物在3个民族中均有使用且性味、功效记载不同。结论:壮、瑶、苗三族骨伤科用药有共通之处,也有各民族的特色,这与各民族自身特点和生活区域环境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中医证治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用药频率的分析,为中医临床用药做指导。方法通过文献的整理研究,将符合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肝硬化证治文献中的药物进项分类,对所用药物的分类、功效、药性、药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符合纳入条件的中医证治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文献中,共涉及106首方剂,17类药物122味药,按归类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补虚药,其次为利水渗湿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分别为白术、茯苓、黄芪。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中医证治有着自己用药规律,本文可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中医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壮、瑶、苗药中骨伤外用药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中国壮药学》《中国瑶药学》《中华本草·苗医卷》中骨伤外用药进行收集、分类,并运用频数分析法进行分析与描述。结果:共收集骨伤外用药356味,主要治疗的疾病包括跌打筋伤、风湿痹痛、外伤出血、骨折脱臼、腰腿疼痛等,跌打筋伤和风湿痹痛所占比例较大,外用药以药物外敷方式为主,味多苦、辛,壮、瑶药性以温、平、寒、凉为主,苗药以冷、热药为主,均包括含毒性药物,壮药以有毒类为主,瑶药以小毒类为主,苗药有毒类与小毒类药物数量相等。结论:壮、瑶、苗族医药骨伤外用药主治疾病类别一致,药物性味及用药方式相似,苦、辛味,温、平、寒、凉(冷)药性是主要外用药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整理分析1994年1月至2014年6月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收录的已发表的当代名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用药经验,以期寻找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纳入68篇51位名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用药经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文献共涉及用药290种,按功效分为17类,按用药频次从高到低:补虚药、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化痰药、理气药等;治则按从高到低为:清热解毒法、益气健脾法、疏肝解郁法、补益气血法、活血化瘀法、化痰散结法;南北地区用药存在各自的特点。结论中医治疗乳腺癌多从肝、脾、肾入手,致病多正气亏虚及痰瘀毒贯穿疾病的始终;南方用药侧重于攻邪,北方侧重于扶正补虚。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结合主成分-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对瑶药"老班药"的传统分类进行科学表征。方法采集二十种瑶药"老班药"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经预处理后,通过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方法构建瑶药"老班药"模式识别模型。结果所得模型对二十种瑶药"老班药"四种类别"虎、牛、钻、风"的正确识别率达到90%以上,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分类能力。结论运用简便、快速、无损的近红外漫反射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对瑶药"老班药"的传统分类进行了科学表征,结果表明瑶药"老班药"-"虎、牛、钻、风"的特殊分类有比较可靠的物质基础。近红外光谱漫反射技术结合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是一种适用于瑶药"老班药"特殊分类研究的可靠的模式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6.
谈按摩推拿手法分类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按摩推拿手法的分类方法较多。各种分类方法都有其实用意义。但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分类不相称、分类的标准不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对手法进行分类,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同时也有助于完善学科体系,深入研究手法。1目前的分类方法按手法操作特点分为: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叩击类、振动类、运动关节类等。按阴阳将手法分为:阴型柔术和阳型刚术。阴型柔术的作用为兴奋、激发、补助、营养;多采用轻刺激,其性质为补法。阳型刚术的作用为抑制、镇静、疏散、通畅;多采用重刺激,其性质属泻法。按治疗范围将手法分为:接骨八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整理和分析了茜草科瑶族药材(以下简称"瑶药")的药用品种、基原、药用部位、功效及标准等。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分析的方法对瑶族医药进行考证。结果茜草科瑶药共有22属76种(含变种),涉及47个品种,包括单基原27种、多基原20种、瑶药特有19种,其中5种为常用药(俗称"老班药"),与其他民族交叉用药28种(59.57%),其中33种以全株或全草入药(70.2%),仅13种为各级药材标准所收载,瑶药标准仅收5种,占老班药的4.8%。茜草科瑶药常以功效或药用部位命名,而同一药材名的药用部位和功效均与中药药用部位不尽相同。结论瑶药茜草科药材品种的名称、基原尚不规范,质量标准尚不健全,亟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李卉  郭志华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11):21-26,4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郭志华教授治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和整理郭教授治疗心衰的门诊病案100例,录入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Modeler 14.1和SPSS Statistics 25.0对医案处方的用药及功效、性味分类进行统计,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处方100首,涉及中药144味,高频药物有麦冬、生地黄、桂枝、葛根、白术、川芎、炙甘草、茯苓、当归和太子参等;药类多集中于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解表药;药味以甘、辛、苦为主,药性以平、温、微寒为多;处方常用药对有白术-茯苓、桃仁-红花、麦冬-大枣等;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5类.结论:郭教授治疗心衰药物性味多以平、温、微寒及甘、辛、苦味为主,治疗以补虚治本,以活血化瘀、化痰利水、健脾温阳治标,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9.
苗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人民数千年来传承至今的宝贵文化财富。由于苗族医药是一种依靠语言承传的文化,用药的经验是通过口授心传,因此对苗药功效的记述往往因各地用药经验的不同而多种多样。为了有效地挖掘和研究苗药,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我们根据苗医理论中药物疗法中所应用的治法为基础,对苗药的功效进行分类的探讨,将苗药分为治毒药、通散药、补体药、健胃帮交环药、治伤药和其它类药等6个类型,确定了每类药物的含义,并对常用苗药进行主要功效的提炼和归类,以期对苗药学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聚类分析方法在中药分类中应用的可行性,为中药分类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 用SPSSI6.0统计软件包对已知传统分类的解表、泻下、化湿药共51味,根据性味归经及功效等相关因素建立一个中药数据集,将这些因素进行整理规范量化,作为自变量,将中药药味作为因变量,选取聚类分析中的分层聚类(Q型).结果 将3种具有不同功效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和传统的中药分类方法大体相同,但也存在差别.结论 聚类分析方法用于中药分类有一定的可行性,分类因素的的归纳、整理、量化、赋值是客观分类的关键,传统主观分类与现代客观分类之间结果的不同正是我们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中药分类客观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便于研究和掌握运用藏药,古代的藏药学家对于品种繁多的藏药,采用了以下几种分类方法:1 按药物的6味分类 按药味分类最早始于古代佛学家帕库(Phakhol)所著的《八支集要》,他把120余种药物按其药味特点分为甘味、酸味、咸味、苦味、辛味及涩味等。甘味药类,如甘草、葡萄、红花、天竺黄、腊肠果、黄精、天冬、西藏棱子芹。白糖、红糖、蜂蜜、  相似文献   

12.
探讨晋唐时期以前消渴病的用药特点及饮食调养规律。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外台秘要》第十一卷中所收载的86首消渴方(含121味中药),依次按分类、用药、治疗、饮食禁忌、养生调摄五方面,进行分析整理。其中瓜蒌、麦门冬、黄连、甘草、人参等出现频次较高。按功效分类后,补益药占比最多,其中尤以补气药为甚,而后依次为清热泻火药、清热化痰药及潜阳安神药。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发现晋唐时期治疗消渴病的基本大法是以益气清热、养阴生津为主,辅以潜阳、固涩、渗湿等法。  相似文献   

13.
瑶药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极具地域特色的民族用药体系.对瑶药抗肿瘤的研究进展加以归纳,介绍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的瑶药,为药学工作者提供参考,以期瑶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能更加深入,从而发挥天然药物抗肿瘤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勿日汗  年莉 《天津中医药》2014,31(12):760-762
海洋中药是中药群体中特殊的一类药物,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药性和功效的特殊性。整理古代海洋中药共128味,并按功效、入药部位、自然属性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发现海洋中药中补益药和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居多,缺少解表药、化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海洋中药多数为动物肉类药物。同时对药物的性味、归经、毒性与功能主治进行了作图分析,发现海洋中药中寒性药物和平性药物居多;甘味药物和咸味药物居多;归肝、肾、肺、胃经的药物居多;海洋中药多数无毒。  相似文献   

15.
通过走访、收集、挖掘整理瑶医药在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为瑶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历代本草文献中关于三焦辨治的用药思路,以指导临床辨治用药。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中本草类的全部文献数据,收集整理三焦辨治的本草信息,对纳入本草按中药学药物分类,进行频次统计;以三焦辨治病机要素进行分类统计,列出各类本草的辨治论述。辨析本草辨治相应的病机要素,进行归类分析,从而阐明三焦辨治的本草思路。结果 在76部历代本草专著中,共统计出135味本草中药,按中药学药物分类,居前10位的本草分类为清热药、化痰药、补阳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温里药、解表药、活血药、补气药、泻下药。在以三焦辨治病机要素本草分类中,可划分为火热、痰湿、郁滞、正虚四类病机要素。结论 三焦辨治用药以清热药、化痰祛湿药、理气药、补虚药为主,火热、痰湿、郁滞、正虚为三焦辨治用药四大病机要素,符合三焦水道出焉,相火游行,气机转枢,正邪交争的生理功能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遵循中医以药测症、方证对应规律的基础上,应用粗糙概念格聚类技术和方法挖掘喘证用药经验中的基础数据,通过整理、分析和归纳药症之间的对应关系,总结喘证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Rosetta计算机软件对喘证用药经验进行数据挖掘和聚类解析.结果:得到喘证各个症状与用药之间的关联规则和用药规律.结论:利用粗糙概念格聚类技术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挖掘出中医喘证临症经验中药味的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用药经验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丁书文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特色。方法整理显效或有效的老年高血压病历161份,提取高频中药做功效、四气五味、归经统计。结果高频用药41味,频率最高为钩藤(96.3%);按功效分类,使用种类前三位是清热类、补益类、活血类药,使用频率前三位是清热类、活血类、补益类药;四气五味统计,前两位是寒性、温性;归经统计,前两位是肝经、肾经。结论丁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以清"热毒"为总论,同时寒温并用,兼重用补益类药物,另善用活血化瘀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回回药方》中回药毒相关文献进行挖掘整理,阐述回医对于药物之毒的相关认识。书中有毒回药的界定主要包括回药中具有毒性的药物、药性峻猛的药物,另有少量记载可能与民族习俗有关;有毒回药主要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三大类;回药学理论中存在毒性分级思想;书中对于中毒治疗存有治疗指导和治疗用药两方面记载。  相似文献   

20.
瑶族药(以下简称瑶药)材品种混乱、质量标准不够完善是制约瑶族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采用查阅文献结合实地调查的方法对瑶族医药用豆科植物(以下简称豆科瑶药)的品种、基原、药用部位、功效及标准现状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发现豆科瑶药有37属94种,涉及62个瑶药品种,其中11个为瑶族老班药,9种豆科瑶药被广西瑶药材质量标准收载;不同文献记载的豆科瑶药名称、基原、药用部位、功效等不尽相同;除与中药交叉使用的11个品种的质量标准较为完善外,多数品种仅有性状、鉴别等项规定。应加强瑶药特色品种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质量标准等研究,促进其规范使用及资源的发掘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