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的多重PCR体系。方法:参照欧洲男科协会和欧洲分子遗传实验室质控网推荐的6个特异性序列标签(STS),并在此基础上增加9个STS,依据Y染色体上15个STS设计引物,以性别决定基因(SRY)为内参建立多重PCR体系;对无精症组、严重少精症组、精液正常组及其它组(精液参数至少一项低于参考值)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建立的15个STS多重PCR体系检测到无精子症组缺失率为5.9%,严重少精子症组缺失率为17.2%,精液正常组及其它组中未发现缺失。多重PCR检测的特异性为100%,未发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结论:多重PCR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在辅助生殖临床检测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男性不育患者中Y染色体AZF微缺失和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21年7月来本院诊治的392例少精症或无精症患者,采用多重PCR技术进行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同时制备外周血染色体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392例不育男性中共检出27例(6.9%)不同程度AZF微缺失,其中AZ-...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辅助生殖技术(ART)男性子代与自然妊娠男性子代脐血染色体核型及Y染色体微缺失,探索ART操作对男性子代染色体核型、Y染色体微缺失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2年12月在该院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共74例,根据产妇妊娠方式,分为ART组[体外受精(IVF)36例,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11例]和自然妊娠组(27例)。产妇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1±5)岁,ART组产妇平均年龄(32±4)岁,自然妊娠组产妇平均年龄(28±5)岁。穿刺抽取新生儿脐静脉血3~5 ml,进行常规G显带染色法检测染色体核型和提取全血DNA后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RT组异常染色体核型9例(19.15%),自然妊娠组异常染色体核型5例(18.52%),均为多态性变异,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947);ART组和自然妊娠组男性子代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均与正常男性阳性对照相同,即两组均未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结论与自然妊娠相比,ART操作并未增加男性子代染色体核型异常和多态性变异、Y染色体微缺失的风险,其中ICSI与IVF操作相比,亦未增加男性子代染色体多态性变异、Y染色体微缺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定量荧光PCR方法检测21-三体综合征及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通过优化多重定量荧光PCR体系,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染色体异常疾病的检测方法。方法:针对21号染色体上特异的3个STR位点(D21S1435、D21S1411、D21S11),X染色体上的两个STR位点(DXS981、DXS6809),X、Y染色体上共有的STR位点X22及性别特异性位点AMXY设计引物,并在引物的5'端标记荧光,对202例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进行七重定量荧光PCR扩增,使用ABI310测序仪进行PCR结果分析,根据国际统一判断标准进行结果判断。结果:QF-PCR分析202例标本中97例为21-三体标本,62例为性染色体异常标本,其中96例21-三体标本(包括1例易位型和1例嵌合型)和56例性染色体异常标本的诊断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QF-PCR检测21-三体和性染色体异常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98%,96%,99.1%。结论:七重定量荧光PCR诊断结果与染色体核型诊断结果具有同一性;QF-PCR在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疾病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稳定的少、弱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基因诊断方法,研究 男性不育与Y染色体位点缺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位于AZE区15个STR微卫星标记分成4组进行多重PCR的检测。结果 90例少弱精患者中,检出7例缺失,占患者的7.8%。其中有3例为单个位点的缺失,有4例为大片断缺失。结论 多重PCR是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的合适方法,AZEb和AZEc区与少弱精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烧伤创面耐药黄杆菌产β-内酰胺酶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黄杆菌临床分离多重耐药株产生β-内酰胺酶的机制. 方法质粒和染色体抽提以市售试剂盒进行;黄杆菌产β-内酰胺酶用纸片法定性;质粒和染色体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用PCR扩增法;PCR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和同源性比较. 结果纸片法定性显示该菌产β-内酰胺酶;经PCR扩增和产物序列分析表明其染色体和质粒均携带有β-内酰胺酶PSE-1基因. 结论该多重耐药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由染色体和质粒共同介导的PSE-1基因所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PCR-PAGE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基因水平检测导致男性不育的Y染色体微缺失。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及PAGE分离技术对男性不育患者的Y染色体AZF区域进行检测。结果:51例男性不育患者中有5例AZF区域存在缺失,缺失率为9.8%。结论:PCR-PAGE分子生物学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技术有效、简便,适用于男性不育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治疗后卵裂期胚胎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方法:对行ICSI助孕治疗的19例严重少精和无精症患者行外周血Y染色体微缺失(AZF)检测,并选取其第3天移植后剩余的无冷冻价值的双原核(2pn)和单原核(1pn)胚胎,通过显微操作获得单个卵裂球,通过多重置换扩增(MDA)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扩增,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性别鉴定,对男性胚胎行AZF微缺失检测.结果:①AZF缺失占2/19;②MDA扩增成功率为93.2% (41/44);③对23例男性胚胎行AZF缺失检测,SRY基因扩增成功率为87.0% (20/23),9个男性胚胎发生AZF缺失(9/23),其中3个为垂直遗传,1个缺失范围扩大,5个为新生缺失.结论:Y染色体微缺失可通过ICSI技术从父代遗传给子代,并可在遗传过程中发生Y染色体新生微缺失和缺失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 AZF)微缺失拓展检测方法在遗传性不育和性发育异常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分别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复合荧光多重PCR毛细管电泳DNA片段分析技术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2020年3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的1例不育症患者(患者1)和2020年4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1例性腺发育异常儿童(患者2)进行检测。结果针对15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 STS)对这2例患者进行检测, 结果未提示Y染色体AZF微缺失;针对27个STS遗传标记进行拓展检测, 结果检测提示患者1位于X染色体长臂的STS位点扩增峰值是X染色体短臂扩增峰值的近3倍(Xqp), X染色体长臂的STR质控位点扩增峰为2个峰, 且比值约为2∶1(GATA31E08和DXS6809), TAF9b位点在X染色体长臂扩增峰值与常染色体扩增峰值的比值约为3∶2, 该患者X染色体长臂可能存在拷贝数异常。患者2, C03Yp、TA...  相似文献   

10.
全世界大约有15%的夫妇不育,其中男性不育约占50%。Y染色体长臂上的AZF缺失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AZF进一步分为AZFa、AZFb和AZFc3个区域,不同区域的微缺失引起不同程度的精子发生障碍。因此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对男性不育的诊治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Y染色体微缺失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多重定性PCR法、实时荧光PCR法、基因芯片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长臂上的15个经典微缺失位点进行多重PCR反应的条件,比较多重和单重PCR以及检测15个或者6个微缺失位点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个微缺失位点分成6组,进行单重和多重PCR的最佳反应条件实验,检测73名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的微缺失状况,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结果:15个和6个微缺失位点比较发现,两者在微缺失检出人数和缺失检出位点数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0.05和χ2=15.06,P<0.05)。单重和多重PCR的检测结果比较发现,微缺失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P>0.05),位点数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4,P<0.05)。结论:单重PCR可用于多重PCR筛查之后的确认检测,检测15个位点的微缺失比检测6个位点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运用CNVplex高通量多重基因拷贝数检测技术对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胚胎绒毛组织的染色体数目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中随机抽取20例为研究对象,用CNVplex高通量多重基因拷贝数检测技术对患者胚胎绒毛组织的13号染色体、18号染色体、21号染色体及性染色体数目进行快速检测。结果:通过CNVplex技术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的对比,20例中有2例由于细胞培养失败而无法进行核型分析,其他18例用两种方法检测出的结果一致;其中检测出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有12例,占总比的60%。结论:CNVplex技术在自然流产胚胎绒毛组织的染色体数目异常诊断中具重要价值,为产前筛查及流产儿病因确认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Y染色体嵌合体核型患者的男性生育功能实验室参数,探讨其相关特征,为该类患者的遗传咨询和治疗选择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采用外周血细胞染色体培养方法对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就诊的40 006例男性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筛查分析,对Y染色体嵌合体核型患者,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Y染色体AZF区微缺失和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凝胶电泳技术对32例男性不育患者AZF4个区15个序列标签位点(STS)进行微缺失检测,并应用X、Y、18号染色体探针对其中16例弱精子症患者和8例健康男性进行三色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结果:32例患者中4例在AZF区有微缺失,缺失率12.5%。病例组计数47691个精子,对照组计数28952个精子,杂交率分别为99.53%和99.93%。非整倍体主要类型为YY18、XX18、XY18、Y1818和X1818。病例组依次为(0.102±0.154)%、(0.103±0.073)%、(0.273±0.278)%、(0.381±0.493)%和(0.318±0.585)%,非整倍体率为5.64%;对照组则为(0.050±0.040)%、(0.030±0.031)%、(0.098±0.080)%、(0.093±0.087)%和(0.085±0.106)%,非整倍体率为4.28%,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Y染色体AZF区域发生微缺失和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增加可能是男性不育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染色体绘画是一种以整条或染色体区带特异性 DNA 作为探针池进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我们建立了一种简单的染色体区带特异性绘画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步骤包括:(1)染色体或染色体区带的显微切割。(2)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 DNA。(3)生物素标记 PCR 产物。(4)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5)用连有 FITC 的 Avidin 检测杂交信号。用这一方法我们已经建立了整条 X 和整条 Y 染色休以及2号染色体长臂远侧1/4区及8q24.1带的 DNA 探针池并经染色体区带特异性绘画及分子杂交所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男性精子生成障碍与染色体核型异常和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的相关性,为拟行IC-SI(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助孕的患者提供遗传咨询。方法:运用多重PCR检测技术,对333例男性精子生成障碍患者(242例无精子症和91例严重少精子症)Y染色体AZF区域9个序列标签位点(STS)进行扩增分析;并运用G显带技术,对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精子生成障碍患者AZF缺失发生率为11.11%(37/333),其中无精子症组缺失率为10.33%(25/242),严重少精子症组缺失率为13.19%(12/91);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8.11%(27/333);患者总遗传缺陷发生率为19.22%。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和Y染色体微缺失是导致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的重要遗传因素;在行辅助生殖治疗前,患者须行遗传学检查以避免有遗传缺陷的后代出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引起胎儿流产的原因,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并评估该技术在临床流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785例流产绒毛或胎儿组织,用CytoScan Optima芯片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 CNVs)检测。结果 CMA成功检测了777例,成功率为98.98%,共检出胚胎染色体异常430例,异常率为55.34%;其中391例(90.93%)发生染色体数目异常,38例(8.84%)发生基因组拷贝数异常,1例(0.23%)为全基因组单亲二倍体。在染色体数目异常中以16-三体、三倍体及单体(45,X)最常见,分别为81例(18.84%)、65例(15.12%)及58例(13.49%)。在染色体结构异常中致病性拷贝数变异36例,临床意义不明的变异2例。≥35岁孕妇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69.23%,<35岁患者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53.1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MA可用于临床胎儿流产的遗传学诊断分析,既能检出染色体数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畸变与胎儿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1 984例产前筛查高危的妇女,在知情同意下,于孕17~23周进行羊水穿刺、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1 984例羊水染色体检查中共发现异常核型49例(2.47%),包括数目异常31例(1.56%),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27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4例;结构异常12例(0.60%),其中9例平衡性结构异常,3例非平衡性结构异常;嵌合体6例(0.30%)。多态变异226例(11.39%),包括9号臂间倒位20例(1.01%),D/G组随体及短臂多态变异78例(3.93%),次缢痕区多态变异72例(3.63%),大Y、小Y 56例(2.82%)。结论:羊水染色体核型检查有助于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病,对妊娠结局的评估和胎儿的预后评价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检测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门诊122例男性不育患者行Y染色体AZFa、AZFb、AZFc和AZFd区15个序列标签位点(STS)[包括由欧洲男科学会(EAA)推荐的6个STS位点]基因进行微缺失检测,并同时进行基础性激素和染色体核型检测。结果:122例男性不育患者中AZF基因微缺失患者共检出12例,总缺失率为9.8%(12/122),其中无精子症组、严重少弱精子症组和少精子症组患者的缺失率分别是11.1%(5/45)、10.9%(6/55)、4.5%(1/22);1例为染色体核型异常,核型为45,XY,-13-14+t(13;14 )(q11;q11),未检测到AZF微缺失。无精子症组和严重少弱精子症组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率明显高于少精子症组(χ2=7.810,P=0.005;χ2=7.700,P=0.006)。3组间基础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ZF微缺失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引起原发性无精子症、严重少弱精子症和少精子症。男性不育患者在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前进行AZF微缺失检测,可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治疗带来的心理痛苦和经济压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染色体结构异态性与生育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G、C显带,对470对生育异常夫妇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470对(940)例夫妇中单方变异染色体占9.7%,双方均出现变异染色体占2.1%。变异核型表现有大Y,D/G S^+,qh^+,inv(9)。「结论」染色体异态性可能与生育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