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进行主动筛查,结合筛查结果对患者进行集中安置,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为CR-GNB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入住某儿科医院重点部门[新生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血液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实时监测。2017年对住院患者入院后48 h及住院期间每周进行一次CR-GNB主动筛查(咽拭子和肛拭子),2018年1月开始对主动筛查及临床送检CR-GNB阳性患者开展集中安置措施,比较CR-GNB主动筛查率和定植率、集中安置率以及医院感染率的变化。 结果 2018年重点部门咽拭子和肛试子CR-GNB主动筛查率较2017年增加(P < 0.05)。新生儿室集中安置率最高(97.8%),其次为NICU(88.9%),PICU集中安置率最低(47.7%)。2018年重点部门CR-GNB定植率在住院3、7 d后呈下降趋势(P < 0.05)。2018年CR-GNB医院感染率较2017年有所下降(P < 0.05),其中新生儿室和N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医院感染率下降明显,P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医院感染率下降明显。CR-GNB主动筛查定植菌和CR-GNB医院感染病原菌均以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为主(44.0% VS 51.7%)。 结论 CR-GNB主动筛查结合患者集中安置干预措施能够降低CR-GNB定植率,并有效降低CR-GNB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进行主动筛查,结合筛查结果对患者进行集中安置,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为CR-GNB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入住某儿科医院重点部门[新生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血液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12月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临床分离株,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和K-B纸片扩散法对上述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结果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6年版的要求进行判断。结果共收集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722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52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492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178株;痰标本检出耐碳青霉烯类病原菌最多,为560株占77.6%,主要来自重症监护病房,以60岁老年患者居多;CRE和CRAB对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敏感率较高(67.7%~86.5%),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加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敏感率均≤23.1%;CRPA除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低外,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均≥55.1%;CRE对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和亚胺培南的MIC值主要分布在≤2μg/ml(58%)、≤0.5μg/ml(52%)、≥16μg/ml(48%);CRAB对阿米卡星的MIC值主要分布在4μg/ml(24.4%)、8μg/ml(27.4%)和≥64μg/ml(28.9%),亚胺培南和替加环素的MIC值主要分布在≥16μg/ml(96.7%)、4μg/ml(47.4%);CRAB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MIC值集中在≤2μg/ml(53.4%)、≥16μg/ml(69.7%)。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较低,临床医生应根据实验室结果及MIC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或延缓耐碳青霉烯类细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多方面干预策略在烧伤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多方面干预前后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烧伤科1 316例患者总抗菌药物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累计日处方协定剂量(DDDs)、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以及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多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发现率,其中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为干预前组,2017年1月日1日-12月31日为干预后组。结果干预后总抗菌药物DDDs、碳青霉烯类药物DDDs分别为519.55、33.88,与干预前497.78、42.8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总抗菌药物AUD、碳青霉烯类药物AUD分别由72.88、8.72降至56.52、3.20(P<0.05);干预后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由95.08%、87.50%降至6.25%、53.45%(P<0.05);干预后烧伤科患者院感发病率由12.88%降至12.08%,无统计学差异,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现率由2.01%降至0.26%(P=0.001)。结论多方面干预策略可以显著降低烧伤患者总抗菌药物AUD及碳青霉烯类药物AUD,减少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和感染发现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ICU)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患者头发定植情况,探讨不同洗发方式去定植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北京某三甲教学综合医院ICU符合纳入标准的CRAB、CRKP感染患者,洗发方式分别采用常规洗发水(对照组)、2%氯己定溶液(干预1组)和2%氯己定洗发帽(干预2组)去定植,比较3种洗发方式的洗发时间及洗发后不同时间头发CRAB、CRKP的检出率及平均菌落计数。结果 共105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洗发后不同时间共采集头发进行细菌培养345例次,对照组中CRAB、CRKP总检出率为42.86%(36/84)高于干预1组22.40%(28/125)和干预2组12.50%(17/136)(P<0.05),但两个干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头发总菌量和革兰阴性菌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头发CRAB的检出率(45.31%)约为CRKP(11.47%)的4倍(c2=15.828,P<0.001);两个干预组洗发后1 d和3 d均可以有效去定植(P&l...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的使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2013年1月-2017年12月血及脑脊液培养确诊为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共收集血及脑脊液培养阳性的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59株,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35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13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 cloacae, CREC)4株;CRKP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率较高,为100.00%;对磷霉素敏感率较高,为96.30%;但CRKP对头孢菌素类及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较低;13例占23.64%患儿选用美罗培南和磷霉素联合治疗,9例占16.36%患儿选用美罗培南和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治疗,6例占10.91%患儿使用美罗培南治疗,治愈率达到80.00%。结论美罗培南联合磷霉素可用于血培养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新生儿的治疗,临床医生应结合实验室药敏结果、临床疗效及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或延缓耐碳青霉烯类细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移植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CR-GNB)感染的影响因素,为术后感染防控提出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移植手术患者188例的临床资料。采用1∶4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术后CR-GNB感染患者为病例组,共16例,未发生术后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共55例(其中9例为1∶3配对)。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归纳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CR-GNB的影响因素。结果 188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35例,感染率为18.62%。感染CR-GNB病原菌主要为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氏不动杆菌(CRAB)和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CR-GNB的患者不良预后率为62.50%,高于非感染患者9.15%(P<0.001)。抗菌药物联用与气管插管天数是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CR-GNB的影响因素(P<0.05)。气管插管时间为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CRAB的影响因素(P=0.040),但与CRKP感染无相关性。结论肝移植的感染率较高,其中CR-GNB感染将导致患者预后较差,临床应针对不同的感染影响因素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以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是当前最受关注的耐药威胁之一。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肠杆菌科细菌是全球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把主动筛查作为防控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肠杆菌科细菌的一项干预措施。本文从定植与感染的关系、筛查的效果评价、主动筛查人群、筛查采样方法、筛查频率及主动筛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肠杆菌科细菌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并对干预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收集2014年1月-2020年12月检出CRE患者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并建立“感控+临床+医技”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遏制CRE感染的增长。结果 7年共监测住院患者634 228例,CRE医院感染304例,感染发现率为0.048%。不同年份及季度CRE感染呈现波动性;男性CRE感染发现率高于女性(χ2=54.40,P<0.001),≥65岁老年患者CRE感染发现率为<65岁患者的3.10倍(χ2=102.91,P<0.0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9.54%,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总体79.93%。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占50.66%。干预后,CRE感染发现率由0.070%降至0.044%(χ2=9.890,P=0.002)。结论 通过开展CRE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研究可找出相应高危人群、高危科室等,建立多学科协作防控,可以实现CRE医院感染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威胁,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后病死率高等特点,医院获得性感染是其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CRE的传播与感染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做好CRE预防与管理是控制CRE传播与感染的重要环节。本文从CRE感染与定植的危险因素、医院患者与环境CRE主动筛查策略及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方面进行综述。汇总CRE患者感染与定植危险因素和CRE医院患者主动筛查的筛查人群、筛查方式、筛查方法、筛查时机与频率;梳理CRE医院环境主动筛查的筛查范围、筛查方式与频率、主动筛查终止时机及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的发展情况。便于临床了解CRE主动筛查策略及多学科协作防控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CRE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碳青霉烯耐药菌株(CRO)分布特征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趋势。方法 统计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临床分离的CRO临床资料以及同期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数据,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临床共分离出CRO菌株4 255株,其中以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1 555株(36.55%)、碳青霉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CRAB)1 391株(32.69%)、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867株(20.38%)、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161株(3.78%)、碳青霉烯耐药阴沟肠杆菌175株(4.11%)为主;分布科室主要有重症医学科1 805株(42.42%)、普内科509株(11.96%)、肝胆胰外科356株(8.37%)等;2017-2021年CRO、CRKP、碳青霉烯耐药阴沟肠杆菌检出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碳青霉烯耐药阴沟肠杆菌检出率与美罗培南AUD呈强相关(r=0.900)。结论 CRO检出率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遏制,但仍处于相对严峻的形势,应重视碳青霉烯耐药阴沟肠杆菌的增长。CRO尤其是碳青霉烯耐药阴沟肠杆菌的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评估联合多黏菌素类药物治疗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ZA)耐药(即CZA纸片扩散法的抑菌圈直径≤22 mm)的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CR-GNB)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1年6月—2023年5月就诊于某院并联合使用多黏菌素类药物治疗对CZA耐药的CR-GNB感染的住院患者;按照CZA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性结果,将患者分为CZA抑菌圈直径为20~22 mm组和CZA抑菌圈直径<20 mm组,观察两组患者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75例患者,其中CZA抑菌圈直径为20~22 mm组患者41例,CZA抑菌圈直径<20 mm组患者3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选用的多黏菌素类药物品种、剂量及联合用药方案比例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不同种类CR-GNB分离株的菌株数和CZA抑菌圈直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抗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微生物学清除率、28天病死率和出院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应用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某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在细菌耐药方面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CRE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3—2017年细菌室保存的CRE,对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药敏试验、全基因序列测定,选取部分CRE中携带的碳青霉烯耐药基因进行基因环境分析。结果共收集62株CRE,成功复活51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30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9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RECL)6株,耐碳青霉烯类其他肠杆菌6株。CRKP MLST主要包括3株ST147、2株ST11;CREC MLST主要包括3株ST167;CRECL MLST主要包括3株ST93、2株ST88。51株CRE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均为100%。耐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分布:1株携带blaKPC-2,14株携带blaIMP-4,18株携带blaNDM-1,22株携带blaNDM-5,2株携带blaNDM-9,10株携带blaOXA-1,10株携带blaOXA-10,2株携带blaOXA-23,2株携带blaOXA-66。分析blaNDM-1、blaNDM-5、blaNDM-9、blaIMP-4不同菌种的基因环境,发现几种耐药基因各自的基因环境都与已报道的基因环境相似,无明显的菌种间差异性。结论耐药基因通过水平传播能稳定存在于不同的CRE菌株中,对医院感染防控造成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中国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药物敏感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对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2017—2018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中收集的CRKP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检测CRKP中碳青霉烯酶基因和其他广谱、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携带情况.结果 共筛选出129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医院痰标本分离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临床送检痰标本中分离的CRKP数据,分析历年CRKP检出率、科室分布、感染类型和耐药性。结果 从送检的19 014份痰标本中共分离出非重复KP 2 855株,其中CRKP 663株(检出率为23.22%),各年份CRKP检出率依次为15.54%、24.79%、26.16%和24.74%,呈上升趋势(2020年除外),但不同年份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3);痰标本阳性的CRKP主要分布在ICU,其次为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全科医学科和血液科,ICU的CRKP检出率高于神经内科等科室(P<0.001);在痰标本阳性的CRKP患者中,2017年以医院感染为主,2018-2020年以社区感染为主,且2017-2020年医院感染率有下降趋势,而社区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痰标本来源的CRKP对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呋喃妥因和环丙沙星耐药为主,尤其对三代头孢曲松(>40%)和头孢他啶出现了较高的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在我国流行的克隆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追踪、实时监控CRKP医院感染及防控提供实际数据支持。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收集2017—2019年全国CRKP菌株相关文献,纳入可提供菌株采集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得出ST型别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并使用BioNumerics创建最小生成树。结果 最终纳入40篇文献,共2 094株CRKP菌株,分布在全国6个地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共15个省市,其中1 631株(77.89%) CRKP携带产KPC酶耐药基因,检出亚型主要为KPC-2型(1 014株,62.17%)。2 094株CRKP共检出12种耐药基因,其中KPC耐药基因在6个地区的检出占比均超过50%。859株CRKP经MLST,主要优势序列型别为ST11型(659/859,76.72%),且在全国6个地区均有分布。产KPC-2酶的ST11型菌株(581/659,88.16%)为我国流行的最主要类型。结论 携带耐药基因的CRKP菌株在全国散播流行迅速,目前已遍布全国6个地区,应建立应对CRKP的综合防控措施,避免CRKP在医院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高危科室的住院患者肠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筛查情况以及探讨肠道CRE阳性的危险因素,为CRE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入住重症监护病房、骨髓移植科、器官移植科、血液科,并进行肠道CRE筛查的住院患者;然后将住院期间大便CRE由持续阴性(≥1次)转为阳性(≥1次)的患者纳入病例组,将大便CRE持续阴性≥3次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肠道CRE阳性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危科室共878例住院患者进行肠道CRE筛查,筛查率为7.51%(878/11 697),阳性率为18.79%(165/878);肠道CRE筛查率最高的高危科室为呼吸重症监护病房(38.50%),肠道CRE阳性率最高的高危科室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35.97%); 165例大便CRE阳性患者共检出170株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85.88%);病例组大便CRE由阴性转为阳性的平均时间为6天;年龄≥60岁、留置胃管是高危科室住院患者CRE阳性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建议对高危科室患者加强肠道CRE筛查,尤其是高龄和留置胃管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