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道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风险模型构建,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 对2019年9月-2022年9月九江市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35例ERCP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发生胆道感染的患者纳入感染组(29例),未发生胆道感染的患者纳入未感染组(206例)。分析ERCP术后胆道感染病原学特点,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构建的回归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29例ERCP术后胆道感染患者共检出49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占比分别为18.37%、81.63%,其中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4.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后胆汁引流不充分是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筛选的危险因素构建回归方程模型:Logit(P)=-2.078+糖尿病×0.897+术后胆汁引流不充分×0.934,ROC曲线分析显示,当Logit(P)>13.08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95%CI:0.821~0.9...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左心衰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与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7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65例)和未感染组(51例);统计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并归纳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65例老年急性左心衰肺部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51株,其中真菌3株占5.88%,革兰阳性菌16株占31.37%,革兰阴性菌32株占62.74%;年龄、合并糖尿病、抗菌药物和激素滥用史、心功能分级Ⅳ级是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预测模型:logit(P)=-10.673+年龄×1.011+合并糖尿病×0.978+抗菌药物和激素滥用史×1.033+心功能分级Ⅳ级×0.89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预测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1,敏感度为69.23%,特异度为80.39%。结论 老年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感染预测模型,为临床预防术后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2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481例纳入研究,根据术后腹腔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43例和非感染组438例,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对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4 cm、手术时间≥240 min、低蛋白血症、淋巴血管侵犯为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预测模型:Logit(P)=-11.432+0.608×肿瘤大小≥4 cm+0.811×手术时间≥240 min+0.678×低蛋白血症+0.655×淋巴血管侵犯,将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纳入阳性,无术后腹腔感染纳入阴性,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当Logit(P)>12.60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883,诊断敏感度为88.37%、特异性为82.42%。结论 胃癌术后腹腔感染危险因素较多,构建预测模型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射频消融(RFA)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治疗后胆道感染病原菌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6例HCCA患者,均行RFA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治疗,采集胆汁标本行病原菌监测及药敏试验,同时分析HCCA治疗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治疗后胆道感染发生率为22.09%(19/86); HCCA治疗后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培养液检出病原菌27株,革兰阴性菌17株占62.96%,革兰阳性菌9株占33.33%,真菌1株占3.70%,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治疗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白蛋白是HCCA治疗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评估HCCA治疗后胆道感染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947,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30%、95.10%。结论 HCCA患者RFA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治疗后胆道感染发生风险高,革兰阴性菌为其主要致病菌,治疗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白蛋白是HCCA患者治疗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筛选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分析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信号通路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12月定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189例纳入研究,根据术后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34例和非感染组155例。归纳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并分析NLRP3信号通路变化。结果 189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并发术后感染34例,感染率为17.99%;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为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危险因素模型:Logit(P)=-5.464+0.631×合并糖尿病+0.748×低蛋白血症+0.532×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绘制模型预测术后感染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908,诊断灵敏度88.42%、特异度为84.69%;感染组NLRP3、效应蛋白半胱天冬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l...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道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0月汉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行ERC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RCP术后是否发生胆道感染分为胆道感染组37例和非感染组14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集胆道感染组患者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检测细菌耐药基因分型。结果 胆道感染组患者中胆道高位梗阻、ERCP手术时间>1 h、术后胆汁引流不畅、伴随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比例高于非感染组,ERCP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低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道高位梗阻、伴随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是ERCP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共检出44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23株,占比最高为52.27%,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18株,不产ESBLs菌5株,两者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的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对碳青霉烯类均完全敏感。产ESBL...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高、低位胆道梗阻患者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的感染率,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以便更好地控制术后感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5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及绍兴市人民医院行ERCP治疗高、低位胆道梗阻患者各80例,通过术后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及腹痛等统计分析术后感染率的发生情况.结果 ERCP术后高位胆道梗阻患者并发胰腺炎4例占5.00%、胆道感染8例占10.00%、上消化道出血1例占1.25%;低位胆道梗阻患者并发胰腺炎3例占3.75%、胆道感染3例占3.75%、上消化道出血1例占1.25%,无其他并发症出现,未出现与ERCP术相关的死亡病例,另外5例术后出现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但无腹痛;高位胆道梗阻患者术后发胆道感染10.00%,低位胆道梗阻为3.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位梗阻患者行ERCP术后发生胆道感染高于低位胆道梗阻患者,提示高位胆管梗阻患者行ERCP术后更易发生感染,因此,术前术后应做好积极的护理措施以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2019年1月-2023年1月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的重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重症脑梗死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35例)与未感染组(95例)。分析重症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比较两组临床资料、MAPK、TLR4/NF-κB通路指标变化,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重症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建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重症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症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侵入性治疗、有糖尿病、有意识功能障碍是重症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P<0.05);构建危险因素模型,Logit(P)=-10.377+有侵入性治疗×0.843+有糖尿病×0.648+有意识功能障碍×0.943;绘制ROC曲线,当Logit(P)>12时,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24,95%CI为0.747~...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并发多药耐药菌的病原菌特点,并构建危险因素模型及分析其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选取219例2019年1月-2022年12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感染类型分为多药耐药菌组(n=98例)和非多药耐药菌组(n=121例)。收集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并统计病原菌特点及多药耐药菌情况,进行主要多药耐药菌的耐药情况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并发多药耐药菌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模型对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并发多药耐药菌的预测价值。结果 219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中并发多药耐药菌感染为98例,其中检测出多药耐药菌102株,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年龄大、糖尿病并发症病程长(>2年)、反复感染、抗菌药物联合使用(>2种)、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合并骨髓炎、合并神经缺血性伤口、同一患处住院每年超过2次是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并发多药耐药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回归模型:Logit(P)=-10.497+年龄大×0.114+糖尿病并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模型评价。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普外科和江苏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104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口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26例)和未感染组(7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104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6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5.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引流管放置时间是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预测模型:Logit(P)=-10.721+合并糖尿病×1.416+引流管放置时间×1.523;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28,95%CI为0.860~0.969,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80.77%。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糖尿病、引流管放置时间,据此构建预测模型对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具有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术后感染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322例行瓣膜置换术治疗的RH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分析感染病原菌分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感染危险因素,构建术后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RHD瓣膜置换术术后感染率为6.83%,涉及切口、胸骨及纵隔、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心内膜炎。共分离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9株(59.38%),革兰阴性菌12株(37.50%),真菌1株(3.1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NYHA心功能Ⅳ级、糖尿病、住院时间、营养不良、白蛋白水平是RHD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感染危险因素(P<0.05),术后感染预测模型P=1/1+e([-(-5.410+0.541×(年龄)+0.436×(NYHA心功能分级)+0.398×(糖尿病)+0.584×(住院时间)+0.486×(营养不良)+0.473×(白蛋白)])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心脏手术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2018年4月-2022年1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4 571例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72例和无感染组4 499例,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分析心脏手术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点,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4 571例心脏手术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72例,感染率为1.58%,共分离病原菌9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9株,占比51.04%,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是最主要病原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置管时间≥7 d、异体输血、低蛋白血症、白细胞计数<4×109/L为心脏手术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P)=-12.168+0.548×置管时间≥7 d+0.814×异体输血+0.769×低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其回归方程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及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49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统计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回归方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回归方程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回归方程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后感染5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白蛋白(ALB)、术前血红蛋白(HGB)、术前阴道检查次数、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OR=2.670、2.447、2.214、2.795、2.971,P<0.05);回归方程模型:Logit(P)=-10.498+年龄×0.982+术前ALB水平×0.895+术前HGB水平×0.795+术前阴道检查次数×1.028+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089;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预测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根治术(VATS)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15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VATS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150例肺癌患者术后共有34例发生感染,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2.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Ⅳ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手术时间≥3 h是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Logistic预测模型:Logistic(P)=-6.797+0.778×TNM分期+0.873×慢性堵塞性肺疾病+1.324×手术时间,该模型预测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1.62%、78.56%、83.42%、0.743。结论 TNM分期、手术时间、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 194例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依据是否伴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和未感染组160例,收集患者痰液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腹膜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7.53%(34/194);共分离出42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阳性菌8株占19.05%,革兰阴性菌30株占71.43%,真菌4株占9.52%;透析龄≥60个月、住院次数≥3次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据筛选的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为:Logit(P)=-10.382+透析龄≥60个月×0.617+住院次数≥3次×0.783,该预测概率P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4。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且透析龄长、住院次数多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患者感染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方法 以2019年12月-2022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术后巩固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5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26)及非感染组(n=133);统计感染病原菌,归纳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26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26株,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头孢唑林、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较敏感;呼吸道感染占比高于皮肤软组织、口腔黏膜等部位(P<0.05);糖尿病和化疗周期≥3是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P=1/[1+e((-1.034+0.474×糖尿病+0.531×化疗周期≥3个))]; 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Hosmer-Lemeshow χ2=0.698,P=0.573;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预测模型预测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患者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发生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247例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25例和未感染组222例,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247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发生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25例,感染率为10.12%;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平均维护间隔时间≥7 d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危险因素预测模型:Logit(P)=-11.412+0.622×合并糖尿病+0.519×平均维护间隔时间≥7 d, ROC曲线提示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933,敏感性为91.07%、特异性为92.98%。结论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较高,合并糖尿病、平均维护间隔时间≥7 d与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息息相关,构建的危险因素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联合利福平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道感染率。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月于医院行ERCP术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ERCP术临床路径采取围术期预防措施及口服利福平预防胆道感染,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预防胆道感染的基础上,于术前口服头孢哌酮与利福平预防ERCP术后胆道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个月内胆道感染情况。两组患者胆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情况及药敏分析。结果术后一个月,试验组患者共发生术后胆道感染5例,感染率为4.17%,对照组共发生术后感染9例,感染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株占62.50%,革兰阳性菌9株占37.50%。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较敏感;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抗菌药物较敏感。结论头孢哌酮联合利福平预防ERCP术后胆道感染效果优于单纯利福平预防,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并进行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对衢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对两组患者各项资料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同时构建患者术后肺部感染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验证其预测效能,同时随机抽取50%研究样本代入模型进行深入验证。结果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5.0%;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低、术前血糖高、术后7 d内血清白蛋白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短为颅脑损伤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P0.05);依据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模型为:LogitP=30.322-1.506×GCS评分+0.632×术前血糖-0.953×术后7 d内血清白蛋白-0.784×抗菌药物应用时间,采用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方程拟合效果显示P=0.726,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1.5%、80.2%;随机取样验证结果显示,模型预测肺部感染患者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77.27%、92.10%以及86.67%,Kappa值为0.707。结论颅脑创伤住院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受GCS评分、术前血糖等因素影响,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对颅脑创伤住院患者术后肺部感染预测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建立老年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数学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感染的效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034例老年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术后SS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1034例患者中有60例患者术后发生SSI,发生率为5.8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手术时间≥3 h、II/III类手术切口、受伤至手术时间≥8 h、引流管留置时间≥5 d、住院时间≥7 d是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老年骨折患者术后SSI的预测模型为:Logit(P)=2.438+0.641×(年龄)+0.581×(手术时间)+0.504×(II/III类手术切口)+0.482×(受伤至手术时间)+0.653×(引流管留置时间)+0.543×(住院时间),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模型的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验证试验ROC曲线下面积为0.840,95%CI为0.760~0.919,随机抽取100例进行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验证其总准确率为76.00%。结论年龄≥65岁、手术时间≥3 h、II/III类手术切口、受伤至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5 d、住院时间≥7 d是老年骨折患者术后SSI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预测模型对术后SSI的预测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