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考察母亲正念对幼儿社会适应的影响以及教养方式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教养方式问卷、学前儿童社会能力与行为量表对294名4-6岁幼儿及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母亲正念、教养方式和幼儿社会适应之间两两显著相关;(2)母亲正念能够显著预测幼儿社会适应,但在加入了中介变量后,预测作用不再显著;(3)教养方式(专制和权威)在母亲正念和幼儿社会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母亲的正念水平越高,越倾向于权威型教养方式,越少采取专制型教养方式,进而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情绪行为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儿童青少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弹性量表、长处和困难量表中文版及自编一般人口学变量调查表,对中山市两所中学109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70份。结果:①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对青少年的情绪行为问题均具有保护作用,主观支持与对支持的利用度既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情绪行为问题,又通过心理弹性对其产生间接影响,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11.2%和14.3%。②心理弹性对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结论:增加社会支持,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具有保护作用;心理弹性的保护作用在客观社会支持与主观社会支持两个维度上的作用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及情绪和行为问题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虐待与忽视现状以及有关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某小学和中学的三到七年级学生共306人,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儿童版(SDQ),以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的心理虐待与忽视总分、忽视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留守儿童在干涉维度、情感忽视维度、身体/监督忽视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留守儿童在SDQ的同伴交往问题、品行问题得分及困难总分上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或P0.01)。虐待与忽视总分与长处和困难问卷的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困难总分呈显著相关,均P0.01。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虐待与忽视以及情绪和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父亲在共同养育中的表现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探讨母亲教养压力和母亲教养效能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共同养育关系量表、教养自我效能感量表、亲职压力简表和儿童长处与困难问卷对581位3~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测量。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父亲积极共同养育的四个维度均与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教养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教养效能呈显著正相关;母亲教养压力与儿童外化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母亲教养效能与儿童外化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母亲教养压力与母亲教养效能显著负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父亲的积极共同养育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直接效应不显著,其影响是分别通过母亲教养压力和母亲教养效能各自的中介作用,以及这两个变量所形成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产生的。结论:母亲教养压力和母亲教养效能在父亲共同养育与儿童外化问题行为之间起多重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父母阴性惩罚与儿童自我概念、社会行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式。方法:运用问卷法,对612名北京市中小学生及其父母分别进行了父母阴性惩罚、儿童自我概念及儿童社会行为的问卷测试。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除了直接途径之外,父母阴性惩罚这一变量还可通过儿童自我概念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地对儿童的社会行为产生诸多负面效果。结论:自我概念在父母阴性惩罚与儿童社会行为表现之间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情绪理解对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情感基调转换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情绪理解问卷、儿童亲社会行为问卷和书面叙事任务对300名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小学生情绪理解与亲社会行为(r=0.19, P<0.01)、情感基调转换与情绪理解(r=0.16, P<0.01)以及情感基调转换与亲社会行为(r=0.26, P<0.01)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中介作用检验结果表明,情感基调转换在小学生情绪理解与亲社会行为之间中介作用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1.05%。结论:情绪理解不仅对小学生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还能通过情感基调转换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其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自立行为的影响,检验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祖辈谱系在中介模型中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问卷和3—6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对8050个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在控制幼儿年龄和性别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正向预测幼儿自立行为;(2)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自立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祖辈谱系对中介模型的后半段起调节作用,母系祖辈可以增强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对幼儿自立行为的正向影响。结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对幼儿自立行为产生影响,且这一影响受到祖辈谱系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农村青少年多重侵害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以及执行功能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心理弹性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本研究样本来自山东省农村青少年逆境现状研究,共纳入816名11~18岁农村青少年。用青少年侵害问卷自评版(JVQ)测评过去1年内多重侵害的种类,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评估情绪/行为问题,并测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自评版(BRIEF-SR)和心理弹性量表(RS)。JVQ总分≥5分表示存在多重侵害。结果:根据JVQ总分,多重侵害组90人,非多重侵害组726人。多重侵害组在BRIEF总分、SDQ总分上均高于非多重侵害组(均P<0.01),而在RS总分上低于非多重侵害组(P<0.01)。SDQ总分与JVQ总分、BRIEF总分呈正相关(r=0.23、0.45;均P<0.01),JVQ总分与BRIEF总分呈正相关(r=0.25,P<0.01),BRIEF总分与RS总分呈负相关(r=-0.26,P<0.01)。执行功能部分中介了多重侵害与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使多重侵害对SDQ的主效应减小(由β=0.17下降到β=0.11,均P<0.01)。多重侵害与心理弹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β=0.02,P>0.05)。结论:遭受多重侵害的农村青少年更容易存在情绪行为问题和执行功能、心理弹性的损害。执行功能在多重侵害与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尚未发现心理弹性在多重侵害与情绪行为问题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职新生心理健康与情绪稳定性、自尊、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之间的关系,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湖南省某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医学专业新生的740名,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调查问卷-N维度、自尊量表、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进行测查。结果: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性、自尊有直接影响(β=0.18,-0.39,-0.36;均P0.001);情绪稳定性、自尊对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β=-0.66,-0.18;均P0.001);情绪稳定性和自尊在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影响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z=25.81,9.84;均P0.01)。结论:高职新生的情绪稳定性、自尊、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式得到了结构方程模型的支持。情绪稳定性、自尊在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影响高职新生心理健康过程的中介作用,表明可以从自尊培养、情绪管理方面出发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范兴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1):75-76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就动机与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就动机、自尊、特质焦虑、抑郁、孤独四个量表及问题行为问卷对403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大学生追求成功动机显著高于避免失败动机。②追求成功动机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与焦虑、抑郁、孤独及外显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避免失败动机与自尊等变量的相关模式与追求成功动机相反。(3)追求成功型大学生存自尊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避免失败型,而在焦虑、抑郁、孤独及外显问题行为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避免失败型。结论:大学生成功动机与情绪和行为问题存在较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父母心理控制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影响及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和惩罚敏感性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行为抑制和激活系统量表以及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对583名中学生施测。结果:(1)父母心理控制、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惩罚敏感性和NSSI四者之间呈两两显著正相关;(2)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父母心理控制和NSSI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3)父母心理控制对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受到惩罚敏感性的调节,即父母心理控制对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预测作用在高惩罚敏感性的被试中更强。结论: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父母心理控制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且该中介效应受到惩罚敏感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工读生和普通生社会联接在亲子依恋与行为问题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青少年自评量表、学校依恋问卷、儿童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248名工读生和678名普通生进行施测。结果:①方差分析表明,工读生和普通生亲子依恋和社会联接各因素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同伴依恋得分差异显著;②中介模型与数据吻合很好,且在不同群组学生中,模型的中介路径不同。结论:亲子依恋对于行为问题有抑制效用,社会联接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雷辉;杨颜慈;朱婷;张小崔;刘文俐;彭申立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4,(3):531-535+541
目的:采用网络分析探讨中职生社交网络成瘾的核心症状及其与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从湖南省10所中职学校选取2112名中职生,采用社交媒体障碍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问卷进行调查。使用SPSS和R Studio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社交网络成瘾的核心症状为“沉湎”(强度、紧密度、中介性分别为4.277、0.015、6.000)和“冲突”(强度、紧密度、中介性分别为4.150、0.014、8.000);(2)“情绪症状”(强度、紧密度、中介性分别为4.282、0.015、31.000)是整个网络中最中心的节点;(3)整个网络主要通过“冲突”和“家庭支持”(r=-0.03)、“家庭支持”与“情绪症状”(r=-0.10)、“其他支持”与“亲社会行为”(r=0.15)相联系。结论:中职生社交网络成瘾的核心症状为“沉湎”和“冲突”;“领悟家庭支持”和“情绪症状”是连接社交网络成瘾与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家庭功能、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上的差异,以及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在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上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问卷对安徽省278名(留守72名,非留守20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非留守初中生在主观支持上显著好于留守初中生(t=-2.076,P0.05);2留守女生在家庭功能的情感介入维度显著好于留守男生(t=2.788,P0.05);七年级留守初中生在问题解决上显著好于非留守初中生(t=-3.110,P0.01);3控制性别、不同类型后发现,留守初中生的角色维度通过社会支持预测问题行为。结论:家庭中角色功能通过影响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进而影响他们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情绪调节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社会支持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和情绪调节量表对252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结果:1企业员工社会支持与表达积极情绪、管理消极情绪存在显著正相关(r=0.30,0.38;P0.01),表达积极情绪、管理消极情绪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37,0.47;P0.01),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26,P0.01);2表达积极情绪和管理消极情绪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7%和77.4%;3不同性别、年龄、职位、岗位的员工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情绪调节、主观幸福感的程度不同。结论: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都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表达积极情绪、管理消极情绪在对支持的利用度和主观幸福感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孩家庭的家庭嘈杂度、亲子关系、同胞关系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混乱、喧哗和秩序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同胞关系质量问卷和长处与困难问卷,对全国1446名二孩家庭3~6岁幼儿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1)相关分析表明,二孩家庭的家庭嘈杂度、亲子冲突性、同胞消极关系与幼儿亲社会行为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亲子亲密性、同胞积极关系与幼儿亲社会行为总分呈显著正相关;(2)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家庭嘈杂度可分别通过亲子关系与同胞关系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也可依次通过亲子亲密性与同胞积极关系的链式中介、亲子冲突性与同胞关系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结论:亲子关系与同胞关系在二孩家庭的家庭嘈杂度和幼儿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母亲养育心理灵活性与幼儿焦虑的关系,以及养育压力和亲子关系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上海市四所公办幼儿园480名4-6岁幼儿及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由母亲分别完成养育心理灵活性量表、养育压力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和幼儿焦虑量表。结果:(1)母亲养育心理灵活性可以负向预测幼儿焦虑;(2)养育压力和亲子冲突分别在母亲养育心理灵活性和幼儿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3)养育压力和亲子冲突在母亲养育心理灵活性和幼儿焦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母亲养育心理灵活性可以通过养育压力和亲子冲突间接影响幼儿焦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易地扶贫搬迁青少年生活事件对焦虑情绪的影响,检验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以贵州省626名搬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测量。结果:易地扶贫搬迁青少年生活事件与焦虑情绪呈显著相关,消极应对、社会支持与焦虑情绪也呈显著相关。生活事件正向预测搬迁青少年焦虑情绪,同时也分别通过消极应对、社会支持对焦虑情绪产生间接影响。结论:搬迁青少年生活事件正向预测焦虑情绪,消极应对、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与焦虑情绪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秋怡;陈慧;杨智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4,(2):431-435
目的:考察社会责任感对青年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探讨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和社会阶层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社会责任感量表、亲社会倾向量表和积极情绪量表对北京市1808名青年(18~35岁)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被试报告主观社会阶层。结果:(1)社会责任感正向预测青年的亲社会行为;(2)积极情绪在社会责任感对青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社会阶层在社会责任感对青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社会阶层越高,社会责任感、积极情绪对青年亲社会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强。结论:社会责任感对青年的亲社会行为既有直接预测作用,也可以通过积极情绪起间接预测作用,高社会阶层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积极情绪对亲社会行为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类型社会支持资源在压力和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间的中介角色.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在福建省抽取680名初中学生,使用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问卷、社会支持资源问卷和儿童问题行为问卷进行施测.结果:青少年较常接触的负性生活事件为学业和人际领域.青少年在学业压力事件、迁徙流动、家庭支持、同伴支持和外化问题行为间存在性别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