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实施综合干预的方法及失败的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实施综合干预失败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孕3个月于当地医院建卡时查HBsAg(+)、HBeAg(+)、HBcAb(+),在我院实施综合干预阻断,但新生儿股静脉血、婴儿8个月及3岁时查HBsAg(+)、HBeAg(+)、HBc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1.456~3.258)×10~7 U/ml。1例17岁体检时发现HBsAg(+)、HBeAg(+)、HBcAb(+),孕后在我院实施综合干预阻断,新生儿股静脉血检查HBeAg(+)、HBcAg(+),HBV-DNA(-);婴儿8个月时检查HBV血清学标志物及HBV-DNA均(-);3岁时复查HBsAg(+)、HBeAg(+)、HBcAb(+),HBV-DNA 6.675×10~7 U/ml。结论孕期及产前HBV-DNA高水平及婴幼儿免疫无应答者未加强免疫是乙型肝炎高病毒载量孕妇经综合干预失败的原因,对此类患者需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2.
陈雪娟  刘淑芳 《新医学》1995,26(3):137-137
乙型肝炎血源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效果观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陈雪娟,刘淑芳,杨绍基乙型肝炎血源疫苗阻断母亲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效果与母亲是否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e抗原(HBeAg)阳性有关。我们对258名出生于HB...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病原体,是传播最广的病毒之一.迄今为止,我国约有1.2亿人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  相似文献   

4.
按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选择199例门诊孕妇HBsAg(+),HBeAg和(或)抗-HBe(+),抗-HBc(+),HBV-DNA定量PCR超过1.0×104copy/mL,排除巨细胞病毒、EB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所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为中国(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美国(Bayer公司)、瑞士(Berna公司)生产,分为国产组118例,Bayer组45例,Berna组36例。方法:于孕期第6个月起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U,肌内注射,每月1次;预产期前5~7日加强1次,肌内注射200U;新生儿娩出后3小时内及第15日各1次,肌内注射200U。新生儿1、2、7、13个月皮下注射基因工程乙型…  相似文献   

5.
李云华  杨鲁华  左秀兰 《临床荟萃》2001,16(12):555-555
乙型肝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并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 ,其中母婴传播是其最主要的原因。我们自 1985年开始 ,采用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乙肝传播的研究 ,取得了良好效果。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我们自 1985年开始 ,从本院产科病房选择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 (HBsAg、HBeAg)阳性孕妇的婴儿 5 3 2例 ,其中男3 0 8例 ,女 2 2 4例。1.2 接种方法  5 3 2例婴儿按出生时间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在性别、出生体重、Apger评分方面均具可比性 ,剖宫产婴儿未计入在内。A组 2 61例 ,男 15 0例 ,女 111例。出生后…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HBsAg兼HBeAg、抗-HBc均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感染率高达85%,作者将在该院出生的本组婴儿142例分为3组,运用不同来源的基因工程疫苗接种。I组:用痘苗重组DNA乙肝疫苗57例,在婴儿娩出后1个月、6月龄进行注射,每次20ug。II组:应用乙型肝炎疫苗(基因工程细胞生产)41例,其用法同I组。III组:疫苗来源同I组,出生时同时给以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支,含量为200U/ml,每次lml,臂部肌内注射,1、6月龄重复注射上述疫苗10ug。其保护率分别为88.2%、85.9%、100%,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2%、86%、98%、经过统计学处理,III组与I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II组与III组相比,P<0.05,差异亦有显著性。III组免疫方案优于I、II组,且在III组44例中,无1例感染,其免疫效果亦优于血源性乙肝疫苗。基因疫苗的问世,为乙肝母婴传播阻断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前,患乙肝大小三阳的孕妇较多,为寻求阻断母婴传播,我院自1998年以来,对感染了乙肝大小三阳的孕妇,应用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联合高效价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收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于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新生的婴儿,抗HBs产生高达98.6%。  相似文献   

8.
9.
母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机率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雅蓉  黄晓军 《新医学》1997,28(2):67-68
通过用分子生物撑技术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机率的研究,为临床提供防治的依据。聚酶链反应检测332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和/或乙肝e抗原阳性母亲外周血,及其分娩332例出生0时新生儿。和经乙肝疫苗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后7月龄161例婴幼儿血清中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相似文献   

10.
HBV携带者母婴传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约占10%,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HBsAg携带者,如果孕妇HBsAg阳性并伴有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母婴传播婴儿感染率可达90%。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HBV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孕妇血液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定性检测,探讨应用高效价特异性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阻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ABeAg)双阳性孕妇对其新生儿HBV传播的效果.方法 将148例HBsAg、HBeAg双阳性的孕妇分为两组,A组60例,于妊娠晚期即妊娠28、32、36周时肌肉注射HBIG各1次,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4~6周时肌肉注射HBIG各1次,同时按照0、1、6个月的免疫程序接种乙型肝炎疫苗.B组88例于妊娠晚期末即临产前注射HBIG 1次,新生儿出生后同A组.两组新生儿均在出生7个月时抽静脉血检测乙型肝炎五项.结果 A组2例新生儿HBsAg阳性,B组18例,A组HBsAg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妊娠晚期注射HBIG能有效地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2.
1 HBV的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是危害人体较严重的常见多发病,传染力强,传播范围广,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及地区,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较为严重,部份病人变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等。亚洲携带数字约达1亿6千多万人,孕妇HBsAg阳性率最高者为太平洋的岛国高达50%,最低者为大洋洲国家,低至0.1%。母亲HBV感染HBsAg滴度高及合并  相似文献   

13.
姜秀浓  钱云松  胡守廉 《新医学》2003,34(11):686-687
目的: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母婴传播的有效途径。方法:乙型肝炎孕妇46例为单纯乙型肝炎疫苗组,其出生婴儿在出生日、1月龄、6月龄单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5μg。乙型肝炎孕妇42例为联合用药组,自妊娠28周起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Bimmuneglobulin,HBIg)200IU,每4周1次,分娩后6小时内新生儿先注射HBIg100IU,然后在1、2、7月龄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5μg。两组婴儿于12月龄时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单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组HBsAg慢性携带率为15%,抗-HBs阳转率为80%;联合用药组则分别为2%和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Ig联合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婴儿期注射对预防母婴乙型肝炎传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HBsAg呈阳性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在孕28周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和乙肝疫苗注射,研究组在婴儿期给予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注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婴儿在出生时和1岁时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0.00%和95.00%,参照组分别为67.50%和77.50%,研究组HBsAg阳性率在出生时和1岁时分别为7.50%和2.50%,参照组为27.50%和20.00%,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婴儿期注射能够预防母婴乙肝传播。  相似文献   

15.
梁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6):584-585,588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导致乙型肝炎慢性化的重要原因,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病区,现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方式、预防及预防失败的原因等3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彭军  赵志惠 《华西医学》2005,20(2):336-336
目的:为了探讨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策略,我们对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一组应用乙型肝炎疫苗,另一组应用乙型肝炎疫苗加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随访一年,单纯应用乙肝疫苗的母婴阻断儿58例,联合应用乙型肝炎疫加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儿65例。结果:单纯应用乙肝疫苗的母婴保护率77%,联合免疫治疗的母婴保护率91.4%,两种方案之间阻断效果有显著性差异(X2=4.39P<0.05)。两对照组中产生抗-HBs的婴儿,应用乙肝疫苗组为阳性率77.2%,应用就联合免疫治疗组阳性率90.6%,两种方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4.01P<0.05)结论: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母婴阻断效果可达90%以上,明显优于单纯乙肝疫苗阻断。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364-2366
目的 分析梅毒感染孕产妇梅毒母婴阻断的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检查确诊的梅毒感染孕产妇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临床病例资料完整并全程随访,按照是否接受干预措施分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后的健康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后的健康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孕产妇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可以及时的检查出梅毒感染孕产妇,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母婴传播,减少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育龄患者母婴传播知识认知程度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育龄患者母婴传播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例住院乙肝育龄患者母婴传播认知程度进行调查.结果:乙肝育龄患者的疾病知识、传播知识、预防知识三个维度得分为(9.80±1.25)、(6.61±1.33)、(6.38±1.43)分;受孕时机的知晓率仅为18.37%;不同情况患者认知得分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乙肝育龄患者母婴传播知识掌握存在不足,有待于医务人员采取针对性的生育指导,从而降低乙肝患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相关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HBV母婴垂直传播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对2006年6月-2008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产检和分娩的711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HBeAg阳性孕妇和阴性孕妇的HBV DNA水平、产科情况、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先兆流产发生率、先兆早产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娩方式、配偶HBsAg阳性比例、新生儿体质量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孕妇HBV DNA水平≥109 copies/L者比例、妊娠期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妊娠期注射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球蛋白比例、新生儿HBsAg阳性和(或)HBV DNA阳性比例、满6个月龄婴儿HBsAg阳性比例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或0.01);HBV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为0.84%,其母亲入院时HBV DNA水平均超过≥1010 copies/L,HBeAg均为阳性.HBsAg阳性孕妇HBV DNA载量≥1011copies/L时,发生HBV母婴垂直传播的相对危险度为20.00.结论:HBeAg阴性孕妇未见HBV母婴垂直传播,HBV DNA水平越高,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危险度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评估云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工作效果,找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为云南省预防母婴传播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从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2006 — 2019年云南省孕产妇检测、干预措施及随访管理服务等相关信息,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各年度指标变化趋势分析和Q聚类分析。结果2006 — 2019年云南省孕产妇HIV检测率由63.82%上升到99.97%,孕早期检测率由2014年的39.50%上升到2019年的71.59%;产妇服药率由67.76%上升到99.72%,婴儿服药率由78.31%上升到99.91%。 艾滋病母婴传播率由阻断前的34.80%下降到2019年的1.93%。 将16州(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效果按照母婴传播率和过程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分为4类:第一类为昆明市、保山市、玉溪市、楚雄州、大理州、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第二类为昭通市、临沧市、曲靖市、红河州、普洱市和文山州;第三类为怒江州;第四类为丽江市和迪庆州。结论云南省预防艾滋病服务模式运转效果良好,有效降低了全省的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但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突出,需重点关注第二、第三、第四类州(市),结合实际科学研判,制订有针对性的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