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X线与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阅读经X线诊断并做了CT平扫的48例成人早期ANFH的X线平片与CT片,分析其影像学改变及诊断可靠性,结果全部患者X线平片均诊断为早期ANFH,共60个股骨头,表现为斑片状骨质硬化、小囊状透亮影等改变;CT诊断43例早期ANFH,共56个股骨头,主要征象为星芒状、斑片状骨硬化、囊状透亮影。结论股骨头高密度硬化是本病的早期征象,CT可准确显示早期ANFH,X线仍是诊断ANFH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唐士军 《西部医学》2003,1(2):161-162
目的 探讨X线和CT检查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病变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X线摄片和CT扫描,并分别进行影像上分期,进行早期ANFH敏感性对比分析。结果 X线检查:75例中共发现I、Ⅱ、Ⅲ期早期ANFH106个部位,其中,单侧32例,双侧37例,其X线表现为I期为轻度骨质疏松和骨小梁模糊,Ⅱ期为囊状透亮区和斑片状骨硬化,Ⅲ期出现“新月征”。CT检查:75例中发现早期ANFH117个部位,其中,单侧29例,双侧44例,其CT表现为I期骨小梁星芒状结构增粗、变形及斑片状骨硬化和骨质疏松;Ⅱ期表现为星芒状结构消失并骨硬化和囊状透亮区;Ⅲ期出现“新月征”、关节面微陷。结论 CT与X线相比,在病变显示上优于X线,在骨小梁结构改变上,X线不能显示微细结构,难以发现早期病变。因此,临床上怀疑早期ANFH而X线表现正常(0期)病例,应进一步行CT检查。有条件的可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征象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疑似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117例,均行X线检查和CT检查,后经手术证实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71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析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征象。结果在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中,CT检查的灵敏度(98.6%)、特异度(97.8%)、准确度(98.3%)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85.9%)、(84.8%)、(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出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5例:31例患者骨小梁的星芒结构明显增粗,出现了扭曲变形,可见斑片状高密度的硬化区,可伴有骨折疏松。14例患者出现了斑片状骨硬化,可见囊状透亮区,且骨小梁的星芒结构消失。结论 CT检查可清晰显示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征象,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可为患者后续的治疗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早期诊断及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 (ANFH)的早期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CT诊断的 5 3例早期ANFH的CT表现 ,并据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期。结果  5 3例发现 72个股骨头出现早期缺血性坏死。其中Ⅰ期 2 3个 ,坏死股骨头内表现为骨小梁星状征变形及斑片状骨硬化或 (和 )骨疏松。Ⅱ期 2 8个 ,表现为星状征消失 ,斑片状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出现。Ⅲ期2 1个 ,表现为新月征及轻度骨碎裂和关节面微陷。结论 CT与X线对Ⅰ期ANFH的发现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确定病变范围等方面也优于普通X线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X线平片、CT及磁共振观察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表现,探讨其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影像诊断依据.方法 对50例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年龄在20~65岁之间分别进行X线平片、CT及磁共振平扫.X线平片(20例)、CT(20例)、MRI(10例),比较三种影像学的不同表现.结果 X线平片20例,均表现为股骨头持重区骨小梁增粗且模糊不清,持重部位呈斑片状或斑点状密度增高影,本组均可见(占100%).CT扫描20例,平扫均表现为股骨头形态塌陷,其中显示高密度硬化4例(占20%),股骨头碎裂,显示高密度区内有不规则透亮区,呈高低混杂密度改变有3例(占15%).MRI扫描10例,T1WI呈斑点状或小囊状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本组4例,T1WI与T2WI均为不规则低、等、高混杂信号,本组3例,股骨头塌陷、变形,T1WI与T2WI均为不规则形低信号3例.结论 MRI能及时发现X线平片和CT呈阴性的病例,而在MRI上显示双线征,MRI发现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最敏感.  相似文献   

6.
杨文芳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245-1246
<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缺血性骨病。目前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方法有很多,但大部分检查方法早期诊断价值有限。X线检查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可表现为骨质疏松、骨小梁模糊、斑片状密度减低区和不规则骨质硬化,部分可见囊状透亮区及硬化环,但X线对早期病变的特异性太低[1]。CT检查可获得高分辨率和确切的横断面图像,  相似文献   

7.
周忠学  黄建宁  张爱华  王大成  陈炯 《广西医学》2009,31(12):1791-1793
目的 探讨低场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40例53个股骨头早期缺血坏死的X线、CT、低场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53个早期ANFH中,X线平片显示:32个正常,21个有骨质改变,表现为骨质疏松及骨硬化.CT显示:13个正常,24个表现为星芒状结构变形、骨疏松和皮质变薄,16个表现为轻度骨硬化和小囊状透亮区.MRI显示:3个正常,50个有异常信号,其中表现为T1WI斑点状低信号22个,T1WI、T2WI序列上斑片状或不规则形低、等、高混杂信号28个,23髋出现典型"双线征".结论 低场MRI可以更准确显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R和CT对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4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R和CT表现,重点观察股骨形态改变。结果1)CR所见:股骨头早期外形和关节间隙正常;晚期出现股骨头塌陷、承重区关节间隙变窄。2)CT所见:早期股骨头星芒状结构增粗及斑片状硬化;中晚期股骨头碎裂变形、囊变,以致股骨头缩短、半脱位,关节间隙变窄,髋肌萎缩。结论CR检查目前仍是ANFH的首选方法,CT检查是CR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海增  陈红娜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S):74-74,F0003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典型螺旋CT表现并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34例中42个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螺旋CT片征象。结果螺旋CT主要表现为:“星状征”异常改变,占95.2%;股骨头骨质增生硬化,占40.5%;股骨头囊状低密度区,占21.4%。结论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具有特征性的螺旋CT表现,这些征象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磐石 《吉林医学》2008,29(24):2316-2316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早期CT征象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2005年8月~2007年12月期间临床疑诊ANFH的病例均行X线平片及CT检查,分析ANFH的早期CT表现。结果:早期ANFH的CT表现:40例58个股骨头,其中18个股骨头骨小梁呈放射状高密度的“星状征”,骨小梁境界清楚、锐利,属Ⅰ期;34个股骨头表现为骨硬化,骨小梁结构消失、模糊不清,骨密度减低及囊性改变,属Ⅱ期;并有6个股骨头在Ⅱ期影像学改变基础上出现软骨下骨折及轻微塌陷,属Ⅲ期。结果:Ⅰ期行钻孔髓内减压术,Ⅱ、Ⅲ期行钻孔减压植骨术。经随访大部份症状减轻或延缓发展。结论:CT可以诊断早期ANFH并分期,较X线平片诊断率明显增高,并且能很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增  陈红娜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74-74,封3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典型螺旋CT表现并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34例中42个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螺旋CT片征象。结果螺旋CT主要表现为:"星状征"异常改变,占95.2%;股骨头骨质增生硬化,占40.5%;股骨头囊状低密度区,占21.4%。结论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具有特征性的螺旋CT表现,这些征象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CT征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早期CT征象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临床疑诊AN-FH的全部病例均行X线平片及CT检查,分析ANFH的早期CT征象。结果:早期ANFH的CT表现:31例38个股骨头,其中13个股骨头骨小梁呈放射状高密度的“星状征”,骨小梁境界清楚、锐利,属Ⅰ期;25个股骨头表现为骨硬化,骨小梁结构消失、模糊不清,骨密度减低及囊性改变,属Ⅱ期;并有5个股骨头在Ⅱ期影像学改变基础上出现软骨下骨折及轻微塌陷,属Ⅲ期。治疗结果:Ⅰ期行钻孔髓内减压术,Ⅱ、Ⅲ期行钻孔减压植骨术。结论:CT可以诊断早期ANFH并分期,而且能很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梁梦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735-4736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表现,进一步确定其诊断方法。方法对2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采用X线平片体位仰卧双膝屈曲外旋位,滤线栅(+),以耻骨联合上缘为中心投射条件为65-75kV,90s-120s,100cm得出的结论进行观察。结果早期7例,进展期14例,晚期4例。结论X线片显示股骨头内出现高密度硬化和不规则透亮区即可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对疾病的早期治疗、早期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低场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华 《河北医学》2009,15(6):656-659
目的:探讨低场MR 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56个股骨头经临床证实股骨头坏死患者X线平片、CT及低场MR 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期及敏感性对照。结果:全部患者X线平片诊断早期ANFH共35个部位,其中Ⅰ期占15个,X线表现为骨质疏松及骨硬化;Ⅱ期20个,表现为骨硬化和囊状低密度区。CT发现早期ANFH共43个部位,其中Ⅰ期占17个,表现为组成骨小梁星芒结构消失,骨质疏松变和骨硬化;II期26个,表现为囊状低密度区及骨硬化。低场MR I发现38例56个部位,I期25个,表现为斑点状T1W I低或高信号;Ⅱ期21个,表现为T1W I、T2W I序列呈不规则低等高信号;Ⅲ期12个,在T1W I及T2W I序列呈片状低信号,并可见高信号环绕。三者比较差异较大,意义显著。结论:低场MR I诊断ANFH具有高度敏感性,能准确反映坏死的部位及分期,对ANFH的敏感性及诊断价值高于X线平片及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成人股骨头骨软骨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2011年确诊的50例股骨头无菌坏死病例,对照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各期在X线平片、CT的影像学特征,评价其在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影像诊断中的价值。结果:X线平片诊断阳性率为40%,主要表现为股骨头密度改变;骨皮质变薄、断裂;股骨头变形及髋关节退行性改变。CT诊断阳性率为80%,主要表现为骨小梁结构的变化;皮质下新月征、裂隙征,双边征。X线平片及CT表现正常者需做MRI检查。结论:(1)X线平片是诊断ANFH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但难以显示其早期表现,容易漏诊。(2)CT可以发现早期病变,诊断阳性率高,尤其对晚期关节完整性破坏需手术治疗的患者的手术方案制定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X线平片、CT及HRI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X线平片阳性者25例(占60%)、CT阳性者37例(占88%)、HRI阳性者42例(占100%).X线平片表现有骨密度异常,股骨头局限性骨质疏松、囊变、骨小梁增粗、模糊,股骨颈变短,股骨头塌陷、变形、骨折及骨坏死.CT平扫表现有骨小梁密度不均匀、增粗、紊乱、骨质疏松,星芒征消失,股骨头囊变,囊变周围的硬化环和条索状高密度硬化影,股骨头外形正常或变形,髋关节间隙变窄,骨碎裂等.HRI扫描表现为股骨头内病灶T1WI呈斑点状或小囊状低信号,T2WI有高信号,股骨头塌陷、变形,T1WI与T2WI呈高低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混杂信号,并可见关节腔内少量积液.结论 MRI能及时发现X线平片和cT呈阴性的病例,因此,发现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MRI最敏感,但MRI会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20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ANFH患者的MRI征象进行分析。结果股骨头X线、CT无异常或CT轻微骨质异常改变,股骨头不变形、关节间隙正常者,MRI均为阳性,表现为线样或条带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10个股骨头;呈片状、斑片状或不规则形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13个股骨头;呈小囊状TIWI低信号、T2WI高信号5个股骨头。压脂序列上病变相应区域均呈较高信号。结论低场MRI诊断ANFH亦具有高度敏感性,能准确反映坏死的部位及分期,可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为防止坏死股骨头塌陷提供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5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男50例,女9例,主要症状为跛行和髋关节疼痛,早期 X线表现关节间隙增宽,骨骺变小,边缘不规则,密度增高.CT表现星状征稍变形骨小梁稍融合、增粗,关节腔内积液,继而骨骺外上缘变扁平,碎裂,骺板模糊不规整,CT与X线平片对照表明,CT对骨质碎裂和不规则囊区仍显示优于平片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 CT表现和鉴别。着重对早期 CT表现进行分析。方法 :利用 PHIL IPS全身 CT机对 4 9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扫描 ,参照 Froberg等 1996年提出的 6期分期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4 9例患者发现 6 9个股骨头出现缺血性坏死 ,坏死股骨头内表现为不规则形状骨密度增高影 ,骨小梁增粗变形 ,星芒结构变形消失 ,早期 38个股骨头微陷 ,晚期 2 5个股骨头明显碎裂、变形 ,4 0个坏死股骨头合并关节腔内积液。结论 :CT在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病变方面优于普通 X线 ,CT在早期诊治股骨头缺血坏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并存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普通X光片上的诊断难点及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X线平片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经CT检查确诊合并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漏诊病例.结果 15例X线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仅有7例显示股骨头骨质密度不均,或有囊性及硬化改变,占46.6%.CT检查均可见股骨头除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外,皮质下伴有数量不等、大小不等的囊性变,8例股骨头中央星芒状骨纹结构模糊,伴骨小梁不规则增粗致密;4例股骨头囊变周围可见不规则的条片状骨质硬化.讨论老年性骨质疏松与股骨头坏死经常并存,在早中期易疏忽后者的存在;因此,髋关节疼痛的患者,X线平片有骨质疏松时,还要注意发现其间有无囊性改变及硬化改变.再结合临床病史,及时做CT检查及MRI检查,尽量早期发现有无股骨头坏死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