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夏秦  王静  郑凯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4):166-168
背景: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躯体疾病对患者的脑功能产生影响,引起脑功能紊乱。并通过心理社会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精神症状。老年人在慢性躯体疾病的基础上患抑郁症的比例较高,从而可使其病死率增加。 目的:探讨单纯抗抑郁药物与心理及药物联合治疗对老年慢性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躯体疾病康复的影响。 设计:随机分组对照观察。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老年病科。 对象:于2000-03/2003—01选择入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老年病科患者10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不能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心脏、消化道症状、慢性疼痛或全身症状;Zung量表评分〉加分,平均(48.83&;#177;4.15)分。随机分为药物组(n=46)与综合组(n=56)。两组患者均有≥2种躯体症状。其中≥3种占81.0%。 方法:根据两组患者不同原发病,遵循内科疾病治疗常规。予以正规治疗。同时予口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剂氟西汀。20mg/d。根据病情可于2周后酌情加量至40mg/d。练合组患者在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物的同时立即实施有效的心理指导,包括(1)明确患者抑郁和恐惧的焦点所在,予以安慰和心理援助,减低焦虑情绪。(2)提供有关疾病的基础知识。客观告知其病情及预后,鼓励学习有关康复技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3)尽量满足患者需求。鼓励家庭和社会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和生活支持,协助患者和家庭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减少患者的隔绝感和孤独感,增加安全感。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2及8周时采用Zung量表和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进行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评分,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包括活动、日常生活、健康、支持及前景等5个方面,最高10分,最低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佳。 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治疗后2,8周时,两组患者Zung量表和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评分结果。 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全部进入结果分析。(1)治疗2周时。药物组和综合组Zung量表总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1.12&;#177;2.60)。(48.83&;#177;4.15),t=10.67;P〈0.05];[(40.88&;#177;3.43),(49.03&;#177;4.21)。t=11.24,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8周时两组Zung量表总分下降明显[(36.11&;#177;2.87),(30.71&;#177;3.6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且两组组间比较,综合组更优于药物组(P〈0.05)。(2)治疗2周时,药物组和综合组治疗前后及组间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5.47&;#177;1.33)。(5.32&;#177;1.04)];[(5.55&;#177;1.18),(5.27&;#177;1.35)]。治疗8周时药物组和综合组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评分开始上升[(7.21&;#177;0.13),(8.83&;#177;0.3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积极有效的抗抑郁综合治疗明显改善患者躯体症状,无并发症出现.绝大多数患者对原发病的预后呈现乐观的心态。早期识别老年抑郁症,对促进原发疾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老年慢性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夏秦  张十红  郑凯 《中国康复》2004,19(2):87-89
目的 :探讨单纯抗抑郁药物与心理及药物联合治疗对老年慢性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躯体疾病康复的影响。方法 :10 2例确诊为抑郁症的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分为药物组 4 6例 ,综合组 5 6例 ,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 ,综合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 2及 8周时 ,2组患者均进行Zung量表和QLI评分表评分。结果 :治疗 2周时 2组Zung量表总分均有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QLI评分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治疗 8周时 2组Zung量表总分明显下降 ,QLI评分开始上升 ,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 ,2组组间比较 ,综合组更优于药物组 (P <0 .0 5 )。患者躯体症状明显改善 ,无并发症出现 ,绝大多数患者对原发病的预后呈现乐观的心态。结论 :早期识别老年抑郁症 ,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抗抑郁综合治疗对促进原发疾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慢性躯体疾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正常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实验组介入认知行为疗法,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Spitzer生活指数评分表(QL1)的测评.结果 HAMD量表总分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下降,实验组生活质量提高比对照组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慢性躯体疾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使患者躯体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以认知行为理论为指导设计了一系列认知行为疗法措施,针对老年慢性躯体疾病合并抑郁患者实施科学性、技术性的认知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改变非理性信念、改善认知曲解,使患者了解自身认知上的错误,从而发挥自我能动性,战胜自我,改善恶劣心境。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介入认知行为疗法,两组治疗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Spitzer生活指数评分表(QLI)的测评。结果:HAMD量表总分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明显下降,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比对照组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症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原发躯体疾病的康复并使其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5例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2)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n=63)除常规治疗护理外,同时采用融合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4周对两组患者应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Revised Piperfatigue scaleRevised.PFS)及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Spitzer Quality of Life Index,SQLI)进行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Piper疲乏修正量表、疲乏程度及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Piper疲乏修正量表总评分(4.55±0.78)及疲乏程度(中度及以上疲乏16%)均低于对照组(5.42+-1.28)分(中度及以上疲乏63%);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总评分(7.12±1.89)高于对照组(6.02±1.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t分别为6.49,4.99,Z=5.802;均P〈0.01);干预后Piper疲乏修正量表各维度及SQLI各项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疲乏程度,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咪帕明和西酞普兰对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02-01-01/2004-12-31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泉山医院精神科收治的强迫症患者11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关于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并经氯咪帕明或西酞普兰系统治疗达临床治愈或显著进步、Yale-Brown强迫量表<16分、出院后回归社会≥18个月、第1次随访后1年内在家继续遵医嘱服用单一用药。自愿接受检查,对实验知情同意。排除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及酒精、药物依赖者。其中氯咪帕明组和西酞普兰组各55例。调查量表包括:①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家族史、病前个性特征、病前社会心理因素、疾病诊疗情况。②强迫症状及药物副反应评定,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定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中出现的药物副反应。③生活质量评定量表,采用汪向东编制的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其中包括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和生活满意度指数B3个分量表,其分值越高生活满意度越好;同时采用中国十二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协作调查组修订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其分值越高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自编一般状况调查表、Yale-Brown强迫量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分别于入组时和入组1年时评定两次。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于入组1年时评定1次。结果:两组患者因部分病例一般资料收集不全面,或量表评定不规范,最后纳入分析为102例,其中氯咪帕明组52例,脱落3例,脱落率6%;西酞普兰组50例,脱落5例,脱落率9%。①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平均年龄、受教育年限、发病年龄、病程、Yale-Brown强迫量表两次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入组时和入组1年时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分均低于氯咪帕明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28.87±2.17),(31.21±2.44)分;(23.54±4.98),(28.54±4.71)分,t=5.123,5.205,P<0.01]。②西酞普兰组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评分显示热情与冷漠,愿望与已实现两因子分显著高于氯咪帕明组[分别为(4.52±1.44),(3.06±1.72)分;(3.72±1.66),(2.68±1.73)分,t=4.656,3.098,P<0.01],决心与不屈服、自我评价、心境3个因子分也高于氯咪帕明组[分别为(4.26±1.05),(3.84±0.98)分;(3.64±1.37),(3.05±1.08)分;(2.40±1.97),(1.62±1.78)分,t=2.087,2.409,2.096,P<0.05]。③西酞普兰组患者家庭外社会活动缺陷程度显著低于氯咪帕明组患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59±0.49),(0.88±0.47)分,t=3.048,P<0.01],社会性退缩、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兴趣、责任心和计划性缺陷程度也低于氯咪帕明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59±0.37),(0.78±0.42)分;(0.26±0.34),(0.47±0.49)分;(0.41±0.39),(0.65±0.56)分;(0.49±0.57),(0.78±0.64)分,t=2.427,2.526,2.519,2.419,P<0.05],两组患者其余各项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相关分析:主观生活满意度与药物副反应得分呈负相关,与西酞普兰呈正相关;客观生活质量与强迫症状、药物副反应得分呈负相关,与西酞普兰呈正相关。结论:西酞普兰对患者生活质量效果好于氯咪帕明,长期维持治疗的强迫症患者病情稳定时,药物副作用是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较强因素。  相似文献   

7.
应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评估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生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接受与未接近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方法:①选择2004-04/05在云南省个旧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作为治疗组(95例)。纳入标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海洛因依赖诊断标准;至2004-11时尚未脱失;采用滚雪球方法,于2004-11在该市社区内寻找从未接受过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作为对照组(37例),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海洛因依赖诊断标准。纳入对象均对调查项目知情同意。②根据患者的日常海洛因使用量、使用方式、末次使用量决定美沙酮首次剂量,一般<40mg;导入期则根据患者的戒断症状控制情况逐渐加量。维持期的剂量差异较大,5~160mg/d,多超过60mg/d。同时根据治疗组患者的需求,每月定期开展心理干预小组活动。对照组患者未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或任何戒毒措施、干预活动,评估期间时仍然在使用海洛因。③治疗组于治疗刚开始及治疗8个月后,对照组于治疗组治疗8个月后同期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对两组对象进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估。该量表包括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总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及心理健康8个维度,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④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3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8个月后,治疗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中6个维度躯体角色、总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及心理健康的评分分别为(6.59±1.48),(15.54±3.97),(16.20±3.91),(8.39±2.29),(4.72±1.17),(20.19±2.68)分,高于治疗刚开始时和对照组[(5.54±1.51),(13.37±3.58),(13.19±3.81),(7.17±2.21),(3.94±1.11),(17.05±4.24)分;(5.43±1.29),(11.83±3.84),(12.89±3.79),(6.71±2.12),(4.06±1.08),(15.77±4.45)分,t=3.02~7.03,P<0.01];躯体功能得分也较治疗前有了明显提高[(27.16±3.24),(26.48±3.34)分,t=1.96,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26.31±2.78)分,P>0.05]。治疗组肌体疼痛评分与治疗刚开始时和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可有效提高海洛因依赖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但短期的维持治疗对肌体疼痛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陈勇  李杨  白亮 《中国内镜杂志》2015,21(11):1194-1197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术对非症状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膝关节OA患者70例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口服治疗,观察组进行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生活质量以及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含量。结果 1关节功能:观察组患者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低于对照组[(41.45±6.83)vs(57.52±7.05)],Lysholm评分和Tenger评分高于对照组[(72.32±10.41)vs(58.42±8.92),(5.49±0.68)vs(4.21±0.62)];2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和物质条件高于对照组[(59.82±9.61)vs(45.27±8.33),(66.03±7.52)vs(52.17±5.93),(67.65±8.34)vs(54.01±6.72),(58.23±7.16)vs(51.29±5.32)];3关节液中MMPs含量:观察组患者关节液中MMP1和MMP3含量低于对照组[(1.05±0.12)vs(1.73±0.22),(14.73±1.78)vs(25.72±3.18)]。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术能够有助于改善非症状性膝关节OA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关节液中MMP1和MMP3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脑卒中焦虑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两组治疗方案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放松疗法、危机干预疗法及家庭支持疗法。两组分别于护理前和护理后10天采用Zung氏焦虑自测量表(SAS)和抑郁自测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分,采用Spitzer生存质量指数量表(QLI)对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实施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指数QLI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对糖尿病伴负性情绪障碍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糖尿病伴负性情绪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药物组、干预组及综合组.分别给予降糖治疗、降糖治疗加心理干预、降糖治疗合并抗抑郁抗焦虑治疗加心理干预,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周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IL)评定,并测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PBG).[结果]治疗后SDS和SAS评分综合组和干预组均显著低于药物组,但综合组情绪改善更快;FBG和2PBG下降以综合组和干预组均好于药物组,综合组与干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GQOIL评定综合组和干预组均明显好于药物组,但综合组生活质量改善更快.[结论]综合治疗对糖尿病伴负性情绪障碍患者的疗效好,能迅速缓解负性情绪,更好的控制血糖,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66例脑梗死后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药物(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6周,对照组32例,未接受上述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Zung量表评分,HAMD评分,ADL评分及血小板5-羟色胺测定。结果:两组Zung量表、HAMD评分治疗后减分明显,ADL评分明显增加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ADL评分增加更明显,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伴抑郁症状的脑梗死患者血小板5-HT含量较低.应用联合治疗后,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的有效率为70%以上,血小板5-HT含量进一步下降。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状有较好的疗效。血小板5-HT含量可作为早期诊断抑郁症状的实验室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6例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方法,药物组36例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口服西酞普兰治疗。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ZSDA)和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程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且药物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改善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实施积极认知行为疗法(ACBT)对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乳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28)采用化疗药物治疗同时联合ACBT治疗,对照组(n=30)单纯采用化疗药物治疗。首次化疗第1天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Zung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干预后SAS评分为(42.21±4.83)分,SDS评分为(41.43±5.62)分,对照组分别为(45.15±4.68)分和(45.78±9.25)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5,2.19;P〈0.05)。两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疼痛、疲劳、恶心、呕吐、失眠、总的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促、食欲、便秘、腹泻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化疗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ACBT治疗可减轻乳癌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理论联合中医适宜技术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4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健康信念理论联合中医适宜技术。比较两组患者ADL、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ADL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FMA总分及上、下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HADS焦虑、抑郁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6.7±1.3)分,高于对照组的(6.2±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信念理论联合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于中风偏瘫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患者ADL和运动功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负性情绪干预,分析其对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均接受正规的ACS常规治疗。对照组按照心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家庭社会支持等综合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分别于入院3天内及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入院后3d内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干预组SAS评分(44.58±8.08)分,较对照组评分(54.82±12.06)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P〈0.01),SDS评分也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13±6.75)分比(50.25±11.16)分;t=-3.94,P〈0.01];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可根据SAS、SDS对老年ACS患者进行抑郁和焦虑情绪评定,从而对负性情绪实施综合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促进患者康复,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行为矫正干预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52例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26例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予行为矫正。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8周用护士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影响效果评定。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NOSI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干预组患者NOSIE评分社会能力(35.10±3.89)分、社会兴趣(28.87±3.08)分、个人整洁(28.15±2.41)分,均高于对照组(20.34±2.38)分,(19.98±2.54)分,(21.43±2.4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7.56,12.03,9.01,P〈0.01);迟缓(6.78±2.11)分、抑郁(5.23±1.38)分,均低于对照组(11.59±2.65)分,(11.79±2.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61,11.2,P〈O.01);激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矫正干预有助于提高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可缓解护理人员的部分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农村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的模式及其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52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乡村医生的健康宣教和康复咨询,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医务人员的综合康复治疗及心理辅导,时间为3个月,治疗前后均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生活质量指数(QLI)、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MBI评分和QLI评分明显提高,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MBI评分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BI评分和QLI评分明显提高,SDS和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居家综合康复治疗及心理辅导对农村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情绪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背景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在2型糖尿病发病及血糖控制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对血糖代谢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临床心理咨询中心和内分泌科.对象选择1999-10/2000-1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内分泌科病房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3例,均自愿参加观察.男24例,女19例,年龄(51±9)岁.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3例,对照组20例.方法观察组除糖尿病常规药物治疗外,辅以抗抑郁及抗焦虑剂治疗,帕罗西汀20mg每天早餐后顿服,阿普唑仑0.4mg每天中午及晚睡前各1次.对照组仅进行糖尿病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用Zung氏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自评其抑郁及焦虑评分.Zung氏抑郁、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分别≥50为有抑郁、焦虑症状.以抑郁、焦虑量表减分率作为情绪改善的标准.减分率50%~100%为显效,25%~49%为有效,<25%为无效.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后评分×100%.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同时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0,20,30天时测3餐前、后1 h血糖(6次/d),血糖下降率=(治疗前血糖-治疗后血糖)/治疗前血糖.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抑郁、焦虑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下降率.结果观察过程中脱落6例,其中观察组脱落5例,主要原因是经济压力、不能耐受帕罗西汀药物副作用及担心服用精神药物成瘾;对照组1例,原因是失访.最终完成观察37例,观察组18例,对照组19例.①抑郁、焦虑评分比较治疗4周后观察组较治疗前显著下降[(41.05±7.05,41.88±10.57);(59.80±10.24,55.03±8.31),(t=2.41,2.21,P<0.05)].②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血糖下降率比较治疗4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t=2.11,2.98,P<0.05~0.01),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下降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t=2.94,2.93,P<0.01).③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治疗4周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呈显著降低[(8.2±2.0)%,(9.1±1.9)%,(t=2.14,P<0.05)].结论抗抑郁及焦虑药物的使用不仅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而且显著改善糖代谢.其原因可能与抗抑郁、焦虑药物增加患者对糖尿病药物的依从性,减少负性情绪带来的胰岛素抵抗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95例NERD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常规应用雷贝拉唑(10 mg,2次/d 口服);观察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应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NDEX)在入组时及治疗8周末各调查评定1次.结果 在治疗8周末2组间比较,观察组SDS评分(41.58±6.8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0.42±9.26)分(P<0.01);生活质量指数问卷评分,8周末观察组(8.56±1.3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98±1.42)分(P<0.05).结论 对NERD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