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无后囊支撑眼采用巩膜缝线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体上攀和下攀于睫状体沟内的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25 例25 只眼,术后随访6~48 个月,平均24.5 个月.视力0.5以上者18 只眼,0.2~0.4者6 只眼,0.1 者1 只眼.结论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后能使无后囊支撑眼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视力和恢复双眼单视.  相似文献   

2.
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袢缝线固定2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缝线固定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25眼)无后囊膜眼行巩膜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随访9个月~3年。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5眼(占60%);0.5~0.3者7眼(占28%);0.3~0.1者2眼(占8%);≤0.1者1眼(占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袢缝线固定术可以作为无后囊膜眼的人工晶体的首选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使用全层巩膜缝线睫状沟固定二期人工晶体眼植入术治疗114例无后囊支持的无晶体的疗效情况。方法 所有病眼均未做巩膜瓣,其中10例行缝线原位结扎,104例行线结后徙,所有病人随访3个月。结果 全层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并线结后徙在治疗无晶体眼中,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无一例发生线头外露,术后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该术式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后囊支撑的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三点固定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8例囊内白内障术后及后囊破裂不能一期置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或已行二点式悬吊失败者采用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三点固定于角巩膜瓣下。结果:全部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而且人工晶体全部端正固定在同一平面视轴上。结论:该手术方法为一种明显优于二点悬吊术,特别是能使人工晶体牢固地处于同一视轴上,达到了矫正视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晶体眼,由于眼的屈光系统出现缺陷,患者的视力明显受到影响。对于无后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近年来普遍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该手术远期效果安全稳定,是目前的首选方法。2003年5月至2007年10月我院对收治的无晶体眼患者64例64眼采用小切口行二期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手术技巧、缝线改进及人工晶体制作的工艺技术的进步,无晶体后囊眼人工晶体植入已不再成为手术的禁忌。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无晶体后囊眼及晶体后囊破裂眼。作者近3年来,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法施术31眼,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5年6月~1998年6月,对31例(31眼)因眼外伤或手术操作致后囊破裂及囊内摘除术后无晶体后囊病人进行手术,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5~65岁,平均47.2岁。31眼的病因:眼外伤14眼,白内障术中术后后囊破裂8眼,白内障囊内摘除术…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白内障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外伤性白内障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外伤性白内障43例(43只眼),行一期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42个月。结果:矫正视力≥1.0者6眼(占13.95%);≥0.5者19眼(占44.19%);≥0.2者36眼(占83.72%)。结论:外伤性白内障晶体摘除术后无后囊支持,术中应用粘弹剂后作玻璃作处理,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增视疗效理想,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硅油取出联合缝线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硅油眼并无晶体眼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选取因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同时合并有白内障或晶状体脱位而已行一期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后的硅油眼并无晶体眼24例(24只眼).患者首先经玻璃体切除常规三通道吸出眼内硅油,然后在后房植入两点缝线固定的人工晶体.结果:24例(24只眼)患者均顺利取出硅油并植入缝线固定的后房型人工晶体, 发生玻璃体出血4例, 多很快吸收.人工晶体略移位3例,但无复视、眩光等临床症状.患者术后视力在0.1以上占54.2%,明显优于术前.结论:硅油取出联合缝线固定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硅油眼并无晶体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工晶体单襻睫状沟单针双线缝线固定植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白内障后囊不完整的患者26例(26眼)采用单襻睫状沟单针双线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中做以角巩为缘基底的3mm×3mm板层巩膜瓣,使用带两根聚丙烯缝线的长针先作巩膜瓣下缝针用作固定着力点,出针后再从巩膜垂直进针经前房在角膜光学区外3mm出针,剪去长针从白内障切口把聚丙烯缝线夹出,把两根聚丙烯缝线分别结扎人工晶体同一襻,两线结相距3mm,把人工晶体另一襻植入残存后囊上,结扎襻置入虹膜后,同时拉紧巩膜外缝线,调整人工晶体位置使其居中,将巩膜外两根缝线互相结扎,缩瞳,清除干净前房的玻璃体,透明质酸钠,观察术后视力,人工晶体位置,并发症及用药情况。术后随访1~6个月。结果26例(26眼)中术后1周裸眼视力〉10.5者19例(19眼),占73.08%,术后1周裸眼视力0.1~0.4者7例(7眼),占26.92%。人工晶体位置正常24例(24眼),人工晶体位置偏位2例(2眼)。结论人工晶体单襻睫状沟单针双线缝线固定植入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安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正>1993年9月至1994年3月,我们对53例(53只眼)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后的眼压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21例,女32例,年龄47~78(平均65)岁,均为老年白内障患者.所有病例均无青光眼、葡萄膜炎及其它眼病史.以入院体检所测眼压作为术前眼压,均不超过2.74kPa.1.2 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均在双人双目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并由同一术者操作.术前一小时用0.25%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以2%利多卡因加少许0.1%肾上腺素分别作球后、眼轮匝肌和局部麻醉,按摩眼球10分钟后用缝线开睑,作上直肌固定缝线.按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方法,分别作球结膜、角巩膜缘切开,用5号针头做成的截囊针行开罐式截囊,娩出晶体核,角巩膜缘切口作三针间断缝合,冲吸净晶体皮质,前房及晶体  相似文献   

11.
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晶体后囊膜不完整或缺如的病例,植入人工晶体(IOL),由于前房型IOL植入后并发症较多.现多不主张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或单襻固定术符合眼视觉生理,能满足人们对提高视觉质量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术者掌握手术操作技巧,加强术后观察,使复明率提高。笔者对一年半来行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26例临床疗效及其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眼科显微手术学的发展,常规的人工晶体植入技术已变得十分成熟和简单,但是在临床上仍然会碰到一些复杂的病例无法支撑后房型人工晶体的囊袋内或睫状沟内植入,需要通过缝线技术进行人工晶体的悬吊固定。由于后囊膜破裂往往会有玻璃体脱出,此时患者眼压往往很低,常规制作巩膜瓣,做巩膜瓣下悬吊线穿刺难度高,而且长时间低眼压和手术暴露操作,极易导致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然而在基层医院,同样存在有无法预备各种规格的悬吊式人工晶体的情况,从而无法满足临时应急的需求。我院针对以上情况,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对其中11名(11眼)需行人工晶体悬吊术的患者使用普通后房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晶体采用一种改进的人工晶体睫状沟悬吊固定缝合方法,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1—09~2005—06收治无晶体眼无后囊膜患者41眼,采用后房重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获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眼球穿通伤所致不同类型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对106例(106眼)外伤性白内障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79例晶体囊膜损伤范围较大、皮质释放伴高眼压,于伤后8~22 d手术;22例囊膜损伤范围较小、无皮质释放,于伤后6~12周手术;5例膜性障于伤后1~3 a手术.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96例,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9例.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矫正视力≥1.0者12只眼,占11.3%;0.5~0.9者35只眼,占33%;0.1~0.4者55只眼,占51.9%;0.1以下者4只眼,占4%.结论:晶体囊膜破口小,宜在眼部情况稳定后手术;囊膜破口大,皮质释放者宜尽早手术.术中对晶体囊膜的处理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观察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高度近视患者30例,比较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未校正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眼压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术后1、3、6个月,患者UCVA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六角形细胞比例无显著改变;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邵新香  靳雷  崔建萍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372-1373
本文通过18例(18眼)患者特殊情况下(常规白内障手术中后囊破裂、术中晶体断袋、钝挫伤、马一凡氏综合征晶体脱位、外伤性、先天性、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等)无后囊支撑无法行后房人工晶体植入而应用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植入的资料分析,旨在客观评价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白内障除及人上晶体植入术的普遍Jf:展,其疗效早已获得一致的认可,但白内障除术中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仍不可避免,这给人工晶体的植入带来一定的困难。若能将脱出的玻璃体处理好,再利用残余前、后囊膜为后支撑,仍可≥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现对上述情况的9例9眼≥期非缝线固定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霞 《现代护理》2003,9(11):830-83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76例为对象,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及单纯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对其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 随访3个月~2年,49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视网膜复位39例,复位率86.7%;27例单纯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视网膜复位11例,复位率64.8形。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是治疗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有效的方法,良好的心理护理、正确的体位护理等是视网膜复位、减少或防止术后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巩膜隧道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方法:统计过去一年里我院完成的125例(147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尼泊尔替尔干嘎眼科中心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V”型截囊、利用双腔注吸器水流娩核、空气泡下植入后房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3 d出院裸眼视力≥0.5者102眼(69.4%)。术后1周裸眼视力≥0.5者118眼(80.3%)。术后3月矫正视力≥0.5者139眼(94.5%)。术后3月平均角膜散光为0.82±0.55D。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V”型截囊空气泡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0.
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51例(99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到位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使51例(99只眼)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经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眼部并发症短时间内趋向正常。结论对此类患者术前准备重点在于做好心理护理、相关知识宣教,使患者自愿接受手术,积极配合手术的实施;术后密切观察眼压的动态变化;严格无菌操作,控制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