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研究体质类型与证候分型的关系,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王琦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以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 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体质分布多属于偏颇体质,其中痰湿质占25.0%、气虚质占22.5%、特禀质占17.5%、湿热质占11.2%,为其主要体质类型;肺虚证、脾虚证、兼痰浊证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肺虚证与痰湿质、气虚质、特禀质显著相关;脾虚证痰湿质、气虚质、特禀质显著相关;肾虚证与痰湿质、特禀质显著相关;兼痰浊证与痰湿质、气虚质显著相关;兼瘀血证与血瘀质显著性相关.结论 痰湿质、气虚质和特禀质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据中医体质和养生理论制订的中医辨体质施护措施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肺病科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住院患者1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根据中医体质和养生理论制订的中医辨体质施护措施,并比较2组患者症状控制、生存质量及肺功能。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入院时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AQLQ)评分及肺功能FEV1%无明显差异。进行护理干预后,试验组ACT评分、AQLQ评分及FEV1%明显升高(P 0. 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根据中医体质和养生理论进行辨体质施护可以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20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其一般情况、中医体质类型,分析支气管哮喘发病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结果:20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中医体质类型比例较高者为特禀质60例(占29.3%),阳虚质42例(占20.5%),痰湿质35例(占17.1%),气虚质24例(占11.7%);特禀质、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成正相关性(P0.05,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特禀质、阳虚质、痰湿质、气虚质有着更广泛的分布,并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护理中结合ACT、ACQ测试评价哮喘控制水平对指导患者实施哮喘自我管理的意义。方法:入选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就诊符合GINA2006诊断标准的哮喘患者共77例,年龄39.84±11.78岁,男40例,女37例,所有入选患者均填写一般资料完ACT测试、ACQ测试,并行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我院77例符合入组条件患者均完成上述指标采集,ACT得分、ACQ得分与根据GINA2006判定的哮喘控制水平的相关系数为(r1=0.748,只〈O.001;r2=0.782,P2〈0.001)。结论:ACT测试、ACQ测试是有效的评价哮喘实际控制水平的方法,对指导哮喘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药体质干预方案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伏九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根据体质加服相应的中药。两组疗程均为1年,随访1年后,观察临床疗效及ACT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CT评分明显增加(P0.05),Ig E水平明显降低(P0.05),1年内的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伏九天"穴位敷贴结合中医药体质调理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药体质干预方案,可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针对脑梗塞患者血清CRP(血清C-反应蛋白)和Fib(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对13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头针组和药物组每组65例及3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蚀法和凝结法进行血清CPR和Fib的含量检测。结果:药物组患者CRP和Fib含量高于头针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塞头针组的CRP和Fib含量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治疗对CRP和Fib含量有调节作用,可作为反映病情和评估预后指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体质学说相关理论出发,对体质因素在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认为中医体质与哮喘发病病因有密切关系,体质是哮喘证候形成的基础及哮喘存在有哮喘特异基因等。提出辨体论治哮喘时治病求本与中医"治未病"思想理论相结合,并以中医体质为手段增强哮喘防治的效果,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  相似文献   

8.
冯杨荣  宋康 《山西中医》2011,27(2):53-55
近10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如何有效地从根本上防治哮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目前中医药治疗哮喘立足于辨证,虽有一定疗效,但多数哮喘患者仅是临床缓解,难以对哮喘防治工作提供全面、有效的指导。笔者综述了哮喘的中医发病机制认为,“哮喘易感体质”是哮喘发生的根本,也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提出中医药改善哮喘体质是防止哮喘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黄静 《河南中医》2011,31(6):601-602
中医体质决定了哮喘的易罹性、病机从化和顸后转归,是哮喘发病及其证候产生的内在基础,两者密切相关。临床上对哮喘患者进行分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体质类型进行相应的调养、治疗,通过后天因素来逐步改善患者体质,达到调整气血阴阳的偏颇状态,将疾病消除在萌芽或初始发病阶段。  相似文献   

10.
瘀血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属于中医学“哮证”范畴。瘀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流缓慢或血滞体内的病理现象,也是引起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根据中医学“肺主治节,朝百脉”、“气血相关”、“痰瘀同源”及“久病入络”等理论,瘀血与哮喘发病必然密切相关。哮喘发病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P)、NT-proBNP水平变化对慢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慢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12例作为患者组,另选取91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患者均治疗28d并进行3年的随访。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和随访期间的CRP、NT-proBNP水平和FEV1/FVC值,并分析血浆CRP、NT-proBNP水平与FEV1/FVC的关系。结果患者组治疗前血浆CRP、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缓解期、缓解后半个月和随访期间的血浆CRP和NT-proBNP水平(P均0.05)。治疗后和随访期间患者组患者的FEV1/FVC均显著提高(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CRP、NT-proBNP水平与FEV1/FVC均呈显著负相关(r=-0.775,-0.727,P均0.05)。结论血浆CRP、NT-proBNP与慢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近远期疗效均呈负相关,血浆CRP、NT-proBNP水平可用于患者近远期疗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中医体质与肺功能的关系,为应用中医体质理论防治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奠定基础。方法将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120例按照朱氏分型方法分为正常质、痰湿质、气虚质、内热质、气阴两虚质,按照苏氏分型方法分为均衡质、肺脾质型、肺脾质型、脾肾质型、脾肾质型。检测患儿肺功能情况,分析不同体质患儿的肺功能达峰时间比(TPTEF/Te)及达峰容积比(VPTEF/Ve)。结果在120例患儿中气虚质37例占30.8%,痰湿质33例占27.5%、肺脾质型60例占50.0%;痰湿质、气虚质、内热质、气阴两虚质与正常质相比,肺功能TPTEF/Te、VPTEF/Ve明显偏低(P0.01);痰湿质、气虚质与内热质、气阴两虚质相比,肺功能TPTEF/Te、VPTEF/Ve偏低(P0.05);肺脾质型、肺脾质型、脾肾质型、脾肾质型与均衡质相比,肺功能TPTEF/Te、VPTEF/Ve明显偏低(P0.01);肺脾质型与肺脾质型、脾肾质型、脾肾质型相比,肺功能TPTEF/Te、VPTEF/Ve偏低(P0.05)。结论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气虚质、痰湿质和肺脾质型有出现较多的趋势,各体质类型患儿均存在肺功能TPTEF/Te、VPTEF/Ve的降低,痰湿质、气虚质及肺脾质型患儿较其余体质患儿小气道阻塞情况较重,肺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信息情况调查表、中医9种体质分类调查量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共调查患者450例,中医体质分布特征为: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湿热质阳虚质特禀质阴虚质平和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058,95%CI(1.302,3.253),P=0.002]、过敏性鼻炎[OR=2.074,95%CI(1.296,3.317),P=0.002]、体重指数(BMI)[OR=1.079,95%CI(1.012,1.151),P=0.021]是痰湿质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OR=3.029,95%CI(1.741,5.268),P=0.000]是气虚质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是气虚质[OR=0.263,95%CI(0.150,0.461),P=0.000]、血瘀质[OR=4.519,95%CI(2.638,7.740),P=0.000]、气郁质[OR=0.061,95%CI(0.021,0.172),P=0.000]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主要中医体质为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各影响因素与体质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体质的健康管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前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包括常规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及发作时的急救策略,教育方式包括口头宣教及发放宣传手册,每次30分钟。观察组由中医科医生评估患者体质类型,根据体质类型建立健康管理策略,涵盖饮食及心理指导、用药指导及发作时的急救措施等,给予患者中医穴位按摩及中药熏蒸。在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复查时进行宣教,具体宣教方式为口头宣教、观看视频及发放宣传手册,每次30~40分钟,共进行4次,6个月后每2个月电话随访1次,持续12个月。结果:出院后12个月时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力肺活量(FVC)出院后6个月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点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抑郁自评表(SDS)及焦虑自评表(SAS)评分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评分观察组出院后12个月时与出院6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评分出院后12个月时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点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中医体质的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的哮喘范畴。中医预防哮喘强调从病因入手,即“平时治本”原则;中医治疗则遵循“发时治标”原则,强调发时攻邪治标,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重者须采取西医救治,否则危及生命。积极防治加以正确护理方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发病有逐年增多趋势。临床工作者依据传统医学“内病外治”等治疗原则,尤其是于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的有关报道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哮喘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气道的高反应性是导致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临床以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为特点.中医学认为咳有夙根,遇热、遇寒、遇劳即发者为哮喘,痰瘀伏肺是哮喘的夙根.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及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现代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过程,同时与变态反应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哮病”和“喘证”范畴,中医药对本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方法多样,疗效显著。它不仅可以缓解发作时的症状,而且通过扶正,达到除根、控制复发的目的。现将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是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及咳嗽等症状 ,属于中医学“哮证”范畴。对哮喘进行科学的中医现代化辨证研究 ,揭示哮喘辨证的客观规律 ,可以提高对哮喘病机的认识 ,拓宽中医防治哮喘的途径。兹将有关研究述评如下 :1 传统的中医辨证研究哮喘的传统中医辨证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比较注重整体的客观辨证。有的主张按病因分 ,如风哮、食哮、鱼腥哮、糖哮等。有的主张按病因病机分 ,如偏寒、偏热、挟痰、挟瘀等 ;有的主张按虚实分。这可能由于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