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27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病人的治疗和对其中81例病人的随访,观察药物溶栓的近远期疗效特点。方法对1994年1月-2005年3月住院的271例(286侧)下肢DVT的诊治进行总结。结果全组病人药物溶栓治疗近期均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81例获得随访(随访率29.9%),随访时间7-96个月,平均49个月。症状消失为19例(23.4%),肢体出现静脉曲张28例(34.6%),皮肤色素沉着24例(29.6%),渍疡9例(11.1%)。结论药物溶栓治疗DVT方法简便,疗效比较满意,创伤小。  相似文献   

2.
李岩  沈焕  杨春宁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4):591-592
目的通过对27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病人的治疗和对其中8l例病人的随访,观察药物溶栓的近远期疗效特点。方法对1994年1月~2005年3月住院的271例(286侧)下肢DVT的诊治进行总结。结果全组病人药物溶栓治疗近期均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8l例获得随访(随访率29.9%),随访时间7~96个月,平均49个月。症状消失为19例(23.4%),肢体出现静脉曲张28例(34.6%),皮肤色素沉着24例(29.6%),溃疡9例(11.1%)。结论药物溶栓治疗DVT方法简便,疗效比较满意,创伤小。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自 1997年 5月至 2 0 0 2年 8月 ,我们采用下肢深静脉注射扩容及溶栓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6例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 92例 ,男 5 2例 ,女 40例。年龄 46~ 6 2岁。病程 4~ 2 0天。左下肢 48例 ,右下肢 44例 ;全部病历均有患肢明显肿胀、疼痛 ;大腿较健侧粗 5~ 10cm ,小腿较健侧粗 4~ 7cm ,下床活动后加重。38例有长期卧床及手术史 ,16例有心脑血管病史 ,8例有大隐静脉曲张并静脉炎 ,6例有患肢外伤史 ,4例有大隐静脉剥脱及深静脉瓣膜…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保守治疗组18例,采用中等剂量尿激酶(10万U/d)患肢直接灌注,辅以祛聚、抗炎治疗;手术组3例,1例行左股浅静脉切开吸栓术,2例行左股浅静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结果 保守组治疗前后患侧肢体周径改变有明显差异(P〈0.01),疗效稳定时间平均为8天,有效率94%以上。手术组疗效稳定时间平均为5天,随访至今无症状再发。结论 中等剂量尿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有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方法:对56例经临床确认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给予有效的综合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56例患者中,44例疗效显著,达到预期效果,占78.57%;12例疗效欠佳,发生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占21.43%。结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巴曲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1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静脉滴注巴曲酶进行治疗。结果:显效118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6.3%;5例无效,无效率为3.7%。3例出现皮肤紫斑,无皮肤过敏、牙龈出血,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巴曲酶可以作为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东菱迪芙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东  李鸣  金炜 《浙江医学》2005,27(9):710-7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的静脉性疾病,起病较急,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加重,严重者可引起肢体坏死;若并发肺动脉栓塞,则可危及生命;病变后期静脉瓣膜被破坏,形成后遗症[1].东菱迪芙(Batroxobin,DF-521)即巴曲酶注射液,是一种由蝮蛇毒液提纯、精制的类凝血酶生化药品.我们自2002年9月~2003年5月,用东菱迪芙治疗DVT3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及临床分析符波,林明侠,王书成(海南省人民医院骨科)海口57031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地凝固形成血栓,造成患肢静脉血回流障碍。本病如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常会造成下肢肿胀、色素沉着、皮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2009年3月~2010年2月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全部再通,无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及时有效治疗后,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根据Clagett等[1]报道,外科大手术未采用预防措施的患者,DVT的患病率为25%,文献报道的尸检发现率为35%~52%[2]。急性下肢DVT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一方面可能形成股青肿、股白肿及血栓后综合征,严重时可致残,另一方面,可导致肺栓塞,严重时可致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置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38例行颈内静脉置管后采用抗凝及经溶栓导管脉冲式灌注尿激酶综合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包含11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另15例行患侧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术后3、6、12个月行彩超复查评价静脉通畅程度。结果经颈内静脉置管溶栓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彩超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随访1年,无出血、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综合有效率达100%(38/38),高于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组的86.7%(13/15),在α=0.1的水平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76)。结论经颈内静脉置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TV)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创伤中心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下肢骨折创伤患者50例,术后发生DTV者25例为DVT组;术后未发生DVT者25例为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的自身病因及手术相关因素以比较这些因素对DVT形成的影响.比较DTV组采用机械辅助药物治疗与综合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①DTV组患者中有高血压、糖尿病、血栓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吸烟酗酒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DTV组患者手术时间[(3.98 ±0.28) min]及制动时间[(8.21±1.36)min]明显长于对照组[(2.34±0.35)、(4.67±0.8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DTV组患者中机械配合药物的治疗综合效果为63.7%(7/11),低于综合手术治疗的85.7% (1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形成下肢DVT的原因不仅与手术操作等外在因素有关,还跟自身带有的一些高血压、糖尿病等内在因素有关,因此需要综合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胫后静脉溶栓丹参酮灌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72例病程<14 d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4例常规溶栓、抗凝以及活血化瘀等治疗;B组24例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经胫后静脉导管直接溶栓,同时行常规抗凝、活血化瘀等治疗;C组24例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经胫后静脉导管直接溶栓,同时行导管内丹参酮注射液灌注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B、C组和A组治疗后3 d、7 d和14 d各时间段双侧肢体周径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治愈率最高。结论胫后静脉溶栓丹参酮灌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优于外周溶栓和单纯置管溶栓。  相似文献   

14.
蒋岚杉 《西部医学》2012,24(7):1308-1310
目的探讨多方法多途径个体化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时机、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180例病人中52例选择经惠肢足背静脉用药;60例选择患肢胴静脉插管用药;15例采用患肢股动脉插管用药;43例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Fogarty导管取栓术;10倒采用髂静脉成型或palma转流术。结果180例中显效155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死亡2例。显效率为84%,总有效率为97.5%。结论多方法多途径个体化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个体化优选适合的治疗方案,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起搏器植入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伟  金家贵 《西部医学》2009,21(11):1937-1938
目的分析植入心脏起搏器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方法对275例植入心脏起搏器,术后发生各种深静脉血栓的28例患者,将围手术期各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是否与术后深静脉血栓存在相关性。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既往有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史、高龄和肥胖是起搏器植入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手术时间,起搏器种类,术前凝血机制(PT)与起搏器置放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无相关关系。结论对于存在DVT的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以减少、甚至避免引起博器植入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56例介入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下肢DVT患者56例,予以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溶栓(多途径给药)、抗凝、祛聚和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56例患者均于治疗后2~5 d,下肢肿胀明显消退,出院复查溶栓患者大部分血管再通;出院后随访无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和下肢坏死,部分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结论介入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伟娜  张希全 《当代医学》2010,16(23):485-48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综合性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效果,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方法对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综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护理结果。结果本组8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47例,显效23例,改善15例,无效1例。溶栓中有6例患者穿刺点出现渗血,其余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全面的综合护理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25-28,34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知情同意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量肝素结合华法林进行单纯抗凝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置入腔静脉过滤器,并采用经腘静脉介入导管,给予尿激酶进行导管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下肢患侧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实验组静脉通畅评分优于对照组[(5.02±1.22)分vs(8.07±1.12)分],深静脉通畅程度显著改善(P0.05)。实验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44.19%vs 27.91%,90.70%vs 67.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性溶栓治疗能获得优于单纯抗凝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70例肺癌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敬慧  张树才  高远  农靖颖 《北京医学》2010,32(11):869-872
目的分析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加深对此类患者的认识。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70例并发深静脉血栓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患者均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4例(77.1%),小细胞肺癌16例(22.9%);腺癌42例(60%),鳞癌8例(11.4%),腺鳞癌4例(5.7%)。接受化疗患者57例(81.4%)。血栓发生的中位时间为确诊后3个月,下肢血栓占47.1%,54.3%患者D-二聚体增高。治疗后79.3%血栓症状有好转。化疗是影响肺癌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深静脉血栓在晚期、化疗、腺癌患者中常见,临床上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