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吕航  陈岚  邵奇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3,40(20):2818-2826
目的 研究混悬型鼻喷剂中助悬剂Avicel®浓度对鼻喷剂喷雾模式、喷雾形态以及雾滴粒径的影响。方法 制备不同Avicel®浓度的糠酸氟替卡松鼻用混悬液。通过SprayVIEW®喷雾测试系统测试鼻喷剂的喷雾特性参数,使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分析Avicel®浓度对鼻喷剂体外喷雾特性的影响,同时考察Avicel®浓度对喷雾雾滴粒径的分布影响以及在不同检测距离下雾滴的粒径变化。结果 增大Avicel®浓度会显著减小喷雾面积以及喷雾角度和宽度(P<0.001),同时增大D50和整体粒径。增大驱动速度会显著增大喷雾面积、喷雾角度和宽度(P<0.05),驱动加速度对喷雾特性的影响远小于Avicel®浓度和驱动速度。随着检测距离的增加,雾滴粒径分布变得更加集中,雾滴粒径分布跨度变小。结论 本研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发现Avicel®的浓度与驱动速度对喷雾特性的影响存在拮抗作用,为鼻喷剂Avicel®浓度的选择以及装置推荐驱动参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单因素随机效应模型的实验设计,形成一个通用模板,为读者快速理解和计算方法验证中的精密度、实验室的能力评定标准差、标准物质的协作标定赋值、以及样品均匀性判断中所需的参数提供帮助。方法:建立一个通用的单因素随机效应模型,通过方差解析获得组间均方(MSA)与组内均方(MSE),由这两个参数进一步推导出所需参数的运算公式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确定分析方法精密度的中间精密度或再现性标准差和重复性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分别为σIPσRep=√(1/rMSA+((r-1)/rMSEσr=Sr=√MSE;在进行实验室能力评定或标准物质标定过程中,样本间标准差是用于判断均匀性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SL=√MSA-MSE)/r;实验室能力评定标准差为σPT=√MSA/r;标准物质协作标定中的标准不确定度μx=μx==√MSA/cr,置信区间为x=±t1-αc-1μx==x=±t1-αc-1·√MSA/cr结论: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设计和分析方法,对药品质控实验室评估所用方法的变异、评价产品均匀性和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以及科学评价分析实验室内部人员的检测能力等方面都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海南红树林内生真菌Fusarium sp. HSL-3次级代谢产物,并对其进行抗炎和抗肿瘤活性筛选。方法 采用大米培养基对菌株静置培养,同时采用柱层析色谱法和HPLC对该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且通过核磁共振及质谱等有机波谱手段,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lateritin(1)、4-carbomethoxy-6-hydroxy-2-quinolone(2)、3,5-dimethoxydihydrofusarubin D(3)、anhydrofusarbin(4)、3,3''-methylene-bis (4-hydroxybenzaldehyde)(5)、crypticin B(6)、vanillyl alcohol(7)和3,4-dihydroxyphenylaceticacid(8),其中化合物25为首次从镰刀菌属Fusarium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对RAW264.7细胞表现出良好的抗炎活性(化合物3在50 µmol·L-1时的NO抑制率为87%,化合物5在50 µmol·L-1时的NO抑制率为71%),而化合物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为(7.92±0.27)µmol·L-1结论 从海南红树林内生真菌Fusarium sp. HSL-3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35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化合物1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斑马鱼模型评价紫河车冻干粉水提物(PHFAE)抗衰老的功效。方法 将健康产妇新鲜胎盘冷冻干燥后碾磨为粉,并使用蒸馏水进行提取,制成紫河车冻干粉水提物(PHFAE)。发育8 h (8 hpf)的AB系斑马鱼使用PHFAE(0、1、10、25 μg·mL-1)连续作用72 h,对其体内β-半乳糖苷酶进行染色。随后将AB系与皮肤荧光转基因斑马鱼均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PHFAE (1、10、25 μg·mL-1)组,对照组给予培养水,模型组给予0.5 mmol·L-1 H2O2溶液制备氧化损伤模型,PHFAE组同时给予H2O2与不同浓度PHFAE,连续作用72 h后,测定皮肤表面荧光斑点的数量;试剂盒法检测鱼体内活性氧(ROS)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ampkmdm2Cu/Zn-sodMn-sod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10、25 μg·mL-1的PHFAE组斑马鱼体内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1、10、25 μg·mL-1的PHFAE显著抑制H2O2诱导的角质细胞的死亡(P<0.01),明显抑制ROS的积聚,显著升高ampkmdm2Cu/Zn-sodMn-sod的mRNA表达(P<0.01)。结论 PHFAE通过调控ampkmdm2Cu/Zn-sodMn-sod基因的表达,提高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进而发挥抗衰老之功效。  相似文献   

5.
桑楠  孟紫强 《药学学报》2002,37(7):510-515
目的研究硫酸镁(MgSO4)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瞬间外向钾电流(IA)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作用。方法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MgSO4可浓度依赖地抑制IAIK,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30和7.60 mmol·L-1;此外还与电压呈依赖性关系,但不具有频率依赖性。6 mmol·L-1 MgSO4非常显著地影响IAIK的激活过程,但不改变二者的斜率因子。另外6 mmol·L-1 MgSO4还非常显著地影响IA的失活过程,但不改变其斜率因子。结论 MgSO4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的IAIK,并改变IAIK的激活过程和失活过程。这可能是其抗缺血缺氧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极谱法研究辅酶Q10β-环糊精的包结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英  宋俊峰 《药学学报》2006,41(7):671-674
目的研究辅酶Q10β-环糊精(β-CD)的包结行为。方法用极谱法考察主体分子β-CD与电活性客体分子辅酶Q10发生包结反应时,包结物还原波峰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峰电位随β-CD浓度的变化,并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分别考察辅酶Q10和包结物的还原波峰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在0.1 mol·L-1 HAc/NaAc (pH 4.7)的乙醇-水(60∶40)介质中,辅酶Q10β-CD形成1∶1的包结物,测得其包结常数kf为1.26×104 L·mol-1,包结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为6.64×10-2 min-1。并测得辅酶Q10的光降解表观速率常数k为7.77×10-3 min-1,辅酶Q10-β-CD包结物的k为3.38×10-3 min-1。结论辅酶Q10β-CD可形成包结物,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辅酶Q10的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王雄  吴博威  武冬梅 《药学学报》2006,41(8):716-720
目的研究AMP579和腺苷对钾离子与钠离子通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比较它们对负性变力及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机制。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记录大鼠和豚鼠心室肌细胞离子通道电流。结果腺苷对大鼠心室肌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激动作用强于AMP579,腺苷和AMP579的EC50值分别为2.33与8.32 μmol·L-1 (P<0.05);两者激动Ito的作用均可被腺苷A1受体阻滞剂PD116948阻断,表明其作用机制均是通过腺苷A1受体介导的。腺苷对豚鼠心室肌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抑制作用强于AMP579,腺苷和AMP579的IC50值分别为1.21与2.31 μmol·L-1 (P<0.05);AMP579对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的抑制作用强于腺苷,AMP579和腺苷的IC50值分别为4.15与20.7 μmol·L-1 (P<0.01)。AMP579和腺苷对大鼠心室肌钠电流(INa)的抑制作用相似,其IC50值分别为9.46与6.23 μmol·L-1。结论腺苷对大鼠心室肌Ito的激动作用强于AMP579,两者对Ito的作用机制均是通过腺苷A1受体介导的。AMP579对IK1的抑制作用强于腺苷,而腺苷对IK的抑制作用强于AMP579,两者对INa的抑制作用相似,这些离子机制与两者发挥负性变力与抗心律失常作用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瑞格列奈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并考察氯沙坦钾对其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肝微粒体体外孵育体系对瑞格列奈的代谢进行研究;以洛伐他汀为内标,应用UPLC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瑞格列奈的浓度。采用底物减少法,通过GraphPad Prism 5.0软件计算瑞格列奈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常数VmaxKm;分别以系列浓度氯沙坦钾(2.5~50μmol·L-1)与瑞格列奈(44 μmol·L-1)于37℃水浴中共同孵育,并测定肝微粒体中瑞格列奈的减少量,考察氯沙坦钾对瑞格列奈的抑制作用。结果 瑞格列奈在大鼠肝微粒体的最佳孵育时间为40 min,最佳蛋白质量浓度为1 mg·mL-1;瑞格列奈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Vmax=47.29μmol·min-1·(mg·protein)-1Km=51.41 μmol·L-1;氯沙坦钾对瑞格列奈在体外肝微粒体抑制作用的IC50值为17.89 μmol·L-1结论 氯沙坦钾对瑞格列奈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两药联合应用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具有诱发低血糖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设计、合成N-乙酰半胱氨酸衍生物,并评价目标化合物对H2O2诱导的LO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L-半胱氨酸和N-乙酰半胱氨酸为起始原料,采用酰氯酯化法合成具有全新结构的乙酰半胱氨酸衍生物;以H2O2损伤LO2人肝细胞建立体外氧化损伤模型,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H2O2对LO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检测细胞上清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 共合成了6个全新结构的N-乙酰半胱氨酸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ESI-MS确证,目标化合物能够抑制H2O2诱导的LO2氧化损伤,并能够降低MDA含量和提高SOD活性(P<0.01或P<0.05)。结论 本研究快速、高效地合成了N-乙酰半胱氨酸系列衍生物,目标化合物对体外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类似物26C的抗肺癌活性与初步机制。方法 利用MTT实验评价26C对肺癌细胞NCI-H460的细胞毒性;用集落克隆、划痕实验分别检测26C对NCI-H460细胞生长、迁移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26C对NCI-H460细胞的周期阻滞及诱导凋亡情况;活性氧簇(ROS)实验探究26C引起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结果 26C对NCI-H460的IC50为(4.7±0.5)μmol/L,对NCI-H460的集落形成、迁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活性明显优于先导化合物NDGA;26C可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并通过升高ROS水平的作用机制诱导NCI-H460细胞凋亡。结论 化合物26C为具有研发前景的抗肺癌候选化合物,其通过提高ROS水平、阻滞细胞周期来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设置了5个氮素浓度梯度(N0、N1、N2、N3、N4)、3个PEG(P0、P1、P2)浓度梯度以及2个CO2浓度(370±50 μmol·mol-1; 700±50 μmol·mol-1)水平的盆栽试验,探究了小麦幼苗生长、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植株水分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幼苗株高、地上部干重、根干重、生物量以及叶水势的最大值以及高浓度CO2的最大刺激作用均出现在处理N1P0; 而根长和根冠比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处理N0P0和N1P2,高浓度CO2的最大刺激值也分别出现在处理N0P0和N1P2; 适宜养分条件下,高浓度CO2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同时高浓度CO2通过提高小麦幼苗叶水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浓度PEG胁迫的不利影响。因此,未来CO2浓度升高将对水肥条件好的小麦产生促进作用,可缓解轻度水分不足的不利影响,而对严重干旱胁迫下小麦的生长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三七皂苷的口服吸收机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的口服吸收机制。方法采用Caco-2细胞和动物等模型研究PNS中人参皂苷Rbl(Rbl)和人参皂苷Rgl(Rgl)的胃肠道内稳定性、肠道黏膜吸收机制及吸收过程中胃、肠及肝对药物的影响。结果Rbl和Rgl在胃液酸性环境下易被破坏,而在近中性环境内基本保持稳定。Rbl和Rgl在大肠内容物中易降解,尤以Rbl降解较为明显;二者在小肠内容物中则相对稳定。Rbl和Rgl在Caco-2细胞层的摄取受温度的影响,而pH的变化及环孢菌素A的加入对二者摄取均无显著性影响。在实验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细胞内Rbl(或Rgl)的摄取量随Rbl(或Rgl)的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Rbl(或Rgl)单体与总皂苷中的Rbl(或Rgl)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性无明显差异。而Rgl的细胞摄取量[(1.07±0.16) μg·mg-1(protein)](C0=1 mg·mL-1)相对Rbl[(0.77±0.03) μg·mg-1(protein)](C0=1 mg·mL-1)较高。Caco-2细胞转运实验表明,Rbl和Rgl单体的转运透过系数(Papp)分别为(5.9±1.0)×10-8cm·s-1和(2.59±0.17)×10-7 cm·s-1(C0=1 mg·mL-1),二者转运都不受环孢菌素A影响。PNS溶液灌胃、十二指肠及门静脉给药后测得Rbl大鼠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0.71%,2.75%和65.77%;Rgl分别为3.29%,6.60%和50.56%。结论三七总皂苷(包括Rbl和Rgl)的肠道吸收机制为单纯被动扩散,吸收过程不受细胞膜内P-gp和MRP外排载体的调控,PNS中其他成分对Rbl或Rgl的吸收特性无明显影响。胃液的酸性环境、大肠菌丛产生的酶及肝脏的首过作用均对其口服吸收产生影响,而肠道黏膜的透过性低是其口服吸收差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用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神经细胞的方法,观察l-丁基苯酞(l-NBP)和d-丁基苯酞(d-NBP)对KCl及N-甲基-D-门冬氨酸(NMDA)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l-NBP和d-NBP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NMDA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内乳酸脱氢酶的释放,降低细胞死亡率,改善受损细胞的形态;此外l-NBP和d-NBP还能明显减轻KCl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提示:l-NBP和d-NBP对KCl及NMDA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莉  庞骁  陈勇  许莉  李素平 《安徽医药》2018,39(6):683-686
目的 探讨89SrCl2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9月行89SrCl2治疗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99例,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89SrCl2治疗次数、手术切除原发灶、放疗、化疗、肿瘤骨转移的病灶数量、联合止痛药状况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是否会影响89SrCl2的治疗效果。结果 89SrCl2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肿瘤病理类型、不同治疗次数、是否联合放射治疗、是否手术切除原发灶、不同肿瘤骨转移病灶数量及是否联合止痛药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肿瘤病理类型、89SrCl2治疗次数、手术切除原发灶、肿瘤骨转移的病灶数量及联合止痛药是影响89SrCl2疗效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肿瘤病理类型、89SrCl2治疗次数、手术切除原发灶、肿瘤骨转移病灶数量以及联合止痛药能影响89SrCl2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乌骨藤提取物C21甾体苷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cv,SACC)低侵袭细胞株(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83,SACC-83)和肺高转移细胞株(SACC-LM)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5,10,20,40,60,80,100 μmol·L-1) C21甾体苷处理SACC-83和SACC-LM细胞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药物的IC20IC50;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SACC-83及SACC-LM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ACC-83和SACC-LM细胞Bcl-2、Bax、caspase 3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C21甾体苷降低SACC-83和SACC-LM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增殖,并且作用于SACC-83细胞C21甾体苷的IC20浓度为7.49 μmol·L-1,IC50浓度为38.34 μmol·L-1;作用于SACC-LM细胞的C21甾体苷IC20浓度为9.30 μmol·L-1,IC50浓度为46.04 μmol·L-1;细胞克隆集落形成明显减少。C21甾体苷IC20浓度分别促进SACC-83及SACC-LM细胞凋亡,且随着给药时间延长,凋亡率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经7.49,9.30 μmol·L-1 C21甾体苷分别处理SACC-83及SACC-LM细胞后,Bcl-2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Bax、Caspase 3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乌骨藤C21甾体苷抑制SACC-83及SACC-LM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Bax和Caspase 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加强抗糖尿病药物维达列汀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合成了维达列汀的3个特定杂质。方法 维达列汀(1)经闭环反应制得杂质A;以杂质A为原料经水解反应制得杂质B;维达列汀(1)经水解反应、酯化反应和闭环反应制得杂质B和杂质C结果 合成的3种杂质的结构经过1H-NMR、13C-NMR和LC-MS确证,纯度经HPLC检测>97%。结论 合成的3种杂质可以作为维达列汀原料药质量控制的杂质对照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硫辛酸对氧化应激的PC12细胞NF-κB - iNOS-NO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用终浓度为0.4 mmol·L-1的H2O2损伤PC12细胞,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用激光共聚焦法(LSCM)检测细胞内一氧化氮的动态变化;用RT-PCR法检测iNOS mRNA和NF-κB p65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0.4 mmol·L-1的H2O2处理PC12细胞4 h,细胞存活率为27.9%(P<0.01),硫辛酸10 mg·L-1可以提高H2O2损伤的PC12细胞存活率(65.4%,P<0.01);LSCM检测显示,DAF-2荧光强度的比值(Ft/F0)的最大值由损伤模型组的5.34下降到1.80;和模型组比较,iNOS mRNA和NF-κB p65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 (P<0.05或P<0.01)。结论 硫辛酸可能通过抑制NF-κB - iNOS-NO信号减轻氧化应激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VKORC1-3673G>ACYP2C9*3CYP4F2 rs2108622CYP2C19*2位点基因多态性对中国汉族房颤患者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107例服用华法林达维持剂量的汉族房颤患者的血样和临床相关资料,应用PCR-RFLP法检测VKORC1-3673G>ACYP2C9*3CYP4F2 rs2108622CYP2C19*2基因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基因型与华法林维持剂量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建立给药模型,探讨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影响。结果 VKORC1-3673G>ACYP2C9*3CYP4F2 rs2108622基因多态性和患者年龄、体质量能解释45.2%的华法林维持剂量差异。CYP2C19*2基因多态性对本研究人群华法林维持剂量无影响。结论 VKORC1-3673G>ACYP2C9*3CYP4F2 rs2108622基因多态性显著影响中国汉族房颤患者的华法林维持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EGFR抑制剂结构和活性之间的关系模型,基于对分子活性产生影响的重要结构性因素的信息,设计新的抑制剂分子并预测其活性,为抑制剂分子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Discovery Studio 2019软件进行3D-QSAR的研究以及偏最小二乘的计算;利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使用LigPlot研究二维相互作用。结果 模型具有较高的q2(0.521),和r2(r2training=0.993,r2test=0.916,r2blind=0.940),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和拟合能力。结论 预测结果表明,新设计的化合物活性较高,为EGFR抑制剂分子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氧氟沙星(OFLX)对映体葡醛酸化代谢的立体选择性,采用手性HPLC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孵育液中OFLX对映体. 结果显示:经苯巴比妥(PB)和β-萘黄酮(BNF)诱导的不同葡醛酸转移酶(UDPGT)亚族对OFLX对映体葡醛酸化代谢有不同的影响. 在所试验的对照,PB或BNF诱导的微粒体中S-(-)-和R-(+)-OFLX之间,KmVmax无显著性差异;但PB组中S- (-)-和R-(+)-OFLX的KmVmax与对照组或BNF组相应的对映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OFLX对映体之间的Clint在对照组与BNF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PB组则有显著性差异. 另外BNF组的Clint较对照组和PB组分别有显著性差异. 因此,经PB诱导的UDPGT亚族对S-R-OFLX的Ⅱ相代谢存在立体选择性,并主要是由于其催化部位的差异引起了内在清除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