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对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科学的配合方法:包括术前做好患者、手术器械、手术环境的准备、术中熟练的配合技术、术后正确搬运患者等护理措施。结果 8例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安全、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认真、细致、科学的手术配合是确保手术安全和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邢振玉  杨风萍 《吉林医学》2009,30(24):3172-317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方法:对5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详细观察及护理。结果:58例患者手术成功率达100%。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的积极配合,术后的病情观察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于巩固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方法:对36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科学的手术前后护理及训练指导。结果:通过术前宣教、术后规范化护理及康复指导,36例患者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相应的并发症。结论:科学规范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可以有效杜绝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并发症和病残、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规范化配合及护理. 方法 对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5例高龄患者进行术中规范化配合及护理. 结果 经手术治疗及精心的护理,9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实行术中规范化配合及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对保证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慧芳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0):107-107,109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术中护理干预.方法 对30例患者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术中配合.结果 通过对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配合,术后无1例发生感染.对手术室护理满意.结论 熟悉手术护理要点,掌握术中配合步骤和特殊器械的应用,加强术中护理和准确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效预防污染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3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总结经验及教训。结果:通过手术配合,使患者获得了积极治疗,置换成功。结论: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配合及护理工作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方法:对7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前准备、麻醉配合、手术配合的详细观察及护理。结果:79例患者无一例感染,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能自行行走,手术成功率达100%。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病情观察,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熟练的技术操作,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为患者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3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情况,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 对36 例髋部手术患者实施全面细致的护理.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常规准备等.术后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等.结果 36 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情况,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 对36 例髋部手术患者实施全面细致的护理.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常规准备等.术后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等.结果 36 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总结3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主要护理措施为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用物准备;术中熟练准确地配合手术,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做好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前的焦虑状态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5例进行术前调查,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外科手术过程及麻醉相关知识宣教,术前告之患者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如何预防等;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手术前护理。通过焦虑程度测量,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的发生率和术后满意率。结果: 干预前2组重度焦虑发生率观察组47.5%,对照组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干预后2组重度焦虑发生率分别为观察组17.5%,对照组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焦虑发生率较高,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焦虑的发生率和减轻焦虑的程度,有利于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异体骨复合移植修复骨肿瘤切除后的骨与关节缺损的外科技术.方法:25例骨肿瘤患者采用复合股骨上段的全髋置换12例、复合股骨下段全膝关节置换10例和复合胫骨上段的全膝关节置换3例.假体柄和异体骨、宿主骨界面采用骨水泥固定技术.10例骨肉瘤和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各接受6次大剂量静脉化疗.结果:25例患者随访36~112个月,平均64个月.术后无感染,无皮瓣坏死,1例股骨下段骨肉瘤术后关节积液经穿刺抽液后治愈.1例局部复发后截肢,1例股骨下段骨肉瘤患者于手术后37个月死亡,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于25个月和33个月死亡,其余患者均为无瘤生存.本组患者术后无关节脱位和假体松动,2例股骨上段大转子部异体骨部分吸收,Trenberg征阳性.异体骨和宿主骨连接部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2个月,平均11个月.根据Enneking保肢术后功能评价标准,21例患者得分为17~27分,平均23.4分.2例胫骨上段肿瘤术后膝关节伸直缺失15°~20°.结论:人工关节-异体骨复合移植具有人工关节和异体骨两者优点的相加作用,采用骨水泥固定技术固定假体柄和异体骨、宿主骨界面符合异体骨愈合的特点,能满足患者的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13.
张运生 《中外医疗》2010,29(13):89-89,91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切口在人工全髓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徽创小切口,使用钛合金实施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79例回顾性分析。结果 7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时间平均80min,手术切口长约7.5cm,术中出血量减少平均350mL,所有患者术后经过X线摄片示下肢长度等长。无塌陷或松动、无大腿疼痛、无切口感染和假体周围骨折。结论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减少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关节可早期负重活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微创小切口技术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达到保护组织、加快术后恢复的目的,同时初步探讨小切口全髋置换术的优越性。方法:对2004年9月 ̄2006年6月78髋小切口全髋置换术病人进行短期随访并做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78髋随访12 ̄26周,平均16周,优62髋,良15髋,中1髋,总优良率为98.7%(77/78)。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9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平均91分。结论:小切口全髋置换术,具有手术瘢痕较小,相对美观;失血量少,降低输血量;组织损伤少,术后疼痛轻,康复时间短,病人满意率高;短期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与常规全髋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6例需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全髋置换术)和观察组(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术后均随访9个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总结分析,探讨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6月期间入院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者50例,设为髋关节置组(A 组);行股骨头置换术者48例,设为股骨头置换组(B 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前准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并综合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以上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与 B 组相比,A 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P<0.05),而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P <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1年 Harris 评分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 >0.05);A 组术后2年和3年的优良率分别为78.0%和56.0%,均显著高于 B 组(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对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效果,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更优于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相关的主要原因。方法分析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相关的主要原因。结果造成早期(术后5年以内)翻修的32例中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12例,手术调整髋臼假体位置;髋臼假体松动11例,翻修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术后早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例,行骨折复位固定;股骨头磨损髋臼3例,行全髋翻修;感染2例,行二期手术翻修。造成晚期(术后5年以上)翻修的36例中股骨头磨损髋臼13例,行全髋翻修;髋臼假体松动12例,翻修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术后晚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7例,行骨折复位固定;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4例,手术调整髋臼假体位置;行二期手术翻修。两组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早期(术后5年以内)翻修主要因为髋臼假体选择、处理及安放技术不当;造成晚期(术后5年以上)主要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两种术式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32例及2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优良率及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的优良率达90.6%,明显高于B组,A组的手术时间长于B组,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A组术后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其疗效明显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一种手术治疗颞下凳关节内强直(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kylosis,TMJA)的改进方法。方法:1987年至1999年间共收治76例TMJA患者,采用改良自体皮囊作为假关节内填充物。结果:41例采用自体皮囊作为间充物以形成假关节,仅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2.44%。选用其他填充物材料治疗35例,8例复发,复发率为22.7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改良自体皮囊作间充物治疗TMJA效果好,方法简单,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双侧与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差异以及两种评价体系的特点.方法 对2004年1月~2008年1月26例双髋(双髋组)和26例单髋(单髋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6个月的前瞻性研究.术前、术后6个月对两组病人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和SF-36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评分,并分析Harris髋关节评分和SF-36各项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和两组病人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和SF-36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01),但两组病人SF-36各项评分的改善程度并不一致,且单髋组改善较双髋组明显.Harris髋关节评分和SF-36生理功能(PF)和躯体疼痛(BP)项评分有相关性(r>0.4,P <0.001),但与SF-36其他方面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4),或无相关性(P>0.05).结论 单髋组术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较双髋组改善好;Harris髋关节评分更注重于评估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生理功能和缓解疼痛的改善,而SF-36评分较能全面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病人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和其它方面的改善.因此,两种评分体系结合更能全面评价双侧与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