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等特点,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尚不明确。网络药理学已成为当前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的技术手段,其系统性和整体性思维模式与中医药理论不谋而合。文章对网络药理学常用技术和方法及其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从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药复方靶点预测、"病-方-证"的研究、中药复方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以及新药研发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以及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筠  李澎涛 《中医杂志》2012,53(14):1189-1191
中药有效组分配伍是中药配伍的新模式,其所形成的治疗趋势是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复杂网络是描述复杂系统的一个有力工具,网络生物学的发展为中医药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创新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方法,以网络生物学的视角阐释中药有效组分治疗该类疾病的配伍规律和药效机制,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科学命题.以网络生物学为研究方法和工具,中药方剂有效部位经组分配伍,在防治脑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临床与实验研究相继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3.
有毒乌头类中药的毒效网络整合分析: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仅是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中医药服务于世界人民健康事业的根本前提。因此多学科交叉融合、整合分析中药毒效的物质基础、作用原理、毒效关系,揭示"有故无殒、中病即止"的科学内涵,是中药进入国际医药市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利用复杂生物网络研究中药系统药理学和系统毒理学,构建可靠的中药药效物质作用靶标相关的分子效应和毒理学性质网络,反映特定疾病状态的相关生物实体的分子网络及毒性机制,整合效应物质作用靶标网络与疾病生物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学和动力学等方法分析"药物-靶点-疾病"网络和"药物-靶点-活性/毒性"网络中有效物质与疾病、成分与毒性的相互作用关系,检识出复杂网络模型中的靶点组合、通路组合、子网组合、药物组合等,大大提高了中药复杂药效物质的研究效率。作者主要基于其研究团队近年来开展的乌头类中药研究工作,重点介绍开展有毒中药的毒效网络整合分析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作用途径复杂等特点,中药及其复方在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对疾病的治疗有着极大的优势,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和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中药研究存在着极大的挑战。网络药理学成为了中药走向现代化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其是在系统生物学理论的指导下,衍生出的以药物多成分,多靶点为切入点研究中药治疗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学科。符合中医药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模式。目前,关于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应用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多,包括中药单药,药对和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进行中药研究的方法和应用分类、网络药理学与其它技术结合的应用等。但由于数据更新较快,新数据库的出现、算法的类别以及工具的使用较多使得网络药理学发展速度太快,人们忽略了对数据库、工具及算法的更新及各数据库间的优势进行比较,本文对网络药理学近3年的数据库,工具及算法进行了总结比较、并通过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中药药理机制、新药的研发、中药质量控制、中药复方的组方规律等方面阐述了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网络药理学在中药方面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在整体观和辩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对复杂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优势,但因复方中药"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使其现代化进程缓慢。随着网络药理学的兴起,其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与中医药整体观、辩证论治原则一致,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研究。本文将对中药复方研究现状、网络药理学概况进行概述,主要从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新药研发、新适应症、中药配伍规律等方面介绍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复方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热力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年来热力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的综述,介绍热力学方法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包括对中药四性、中药复方配伍、中药药效筛选和品质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为审视和研究中医药提供新的视角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凡翠  汤立达 《中草药》2020,51(8):2232-2237
网络药理学近年来已成为中药研究的热门工具,其系统性和整体性特点为复杂中药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被广泛用于筛选中药有效成分、阐释作用机制和揭示方剂配伍原理等,为中药合理用药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中药现代化进展。通过对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指出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同时对中药网络药理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将网络药理学应用于中医药研究时必须要注重中药自身的特点,开发出适合中医药体系研究的网络药理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肿瘤是发病机制复杂、预后较差、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一类疾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进行治疗。中医药是防治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产生抗肿瘤效应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逆转耐药,提高生活质量等。网络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阐述药物作用于疾病的靶点和通路,与中药防治恶性肿瘤的多成分、多靶点的效应不谋而合,已广泛用于抗肿瘤中药研究;研究显示抗肿瘤中药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自噬和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以及调节肿瘤微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网络药理学在防治肿瘤疾病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中药抗肿瘤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文献,为科研及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并分析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在中国知网中按照设定检索方式进行专业检索,将检索结果导入Citespace绘制关键词网络图谱和时区视图,导入SPSS 21.0绘制聚类树状图。结果:在关键词知识图谱方面,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中药、盆腔炎、中西医结合等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关键词聚类树状图方面,主要分析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常见证型、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常见的研究类型;在关键词时区分布知识图谱方面,以10年为一研究阶段,研究主题依次为中医药临床观察、中药灌肠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中药灌肠具体改善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症状等。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文献涉及理论、临床等各个环节,又结合了现在科技手段,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中药质量是保障中医药临床安全有效的基础,中药质量准确评价是中医药标准化、现代化发展的桥梁.伴随国家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复杂中药样品质量的快速、精准评价依然是目前中药研究的瓶颈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在原位质谱技术开发及其在复杂中药体系质量评价应用中的体会,构建了系列基于原位质谱技术的多场景中药质量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某三甲中医医院名中医治疗肺癌有效病历数据,挖掘肺癌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利用某三甲中医医院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中提取的1175张治疗肺癌有效处方数据,采用复杂网络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总结分析名中医诊治肺癌的用药规律。结果:肺癌的常见证型为气阴两伤、痰淤热毒、癌毒走注、痰淤郁毒、热毒痰瘀、痰瘀郁毒阻肺;常用中药为北沙参、南沙参、太子参、麦冬、白花蛇舌草、山茨菇、泽漆、仙鹤草等。结论:采用复杂网络算法对名中医治疗肺癌疾病的病历处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名中医的用药规律,利用复杂网络的多尺度骨干网络图谱分析临床名中医在肺癌治疗过程中的辨证论治、遣方用药规律,对传承和挖掘名中医治疗肺癌的优秀经验,并指导临床诊疗及用药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和自学习的特点,与中药复方的研究思路,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思维不谋而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有助于推动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的进程,为中药复方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并有助于系统的揭示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文章主要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中药复方的药性、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配伍规律研究中的应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全新技术手段,结合现有的中医药资源,建立相关数据库,加强中药信息化建设,从而有效推动中药复方研究,从以往孤立的研究模式向理论和技术系统化的现代化研究模式转变,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有关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应该合理使用健康发展,还是禁止使用全面封杀,一直存在激烈争论,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人对中药的安全性,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存在诸多误解与偏见。中药与西药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中药成分复杂,中药研究、临床应用与西药不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与大量不合理用药,中药与西药盲目混用,不合法、不合格的假冒伪劣药,静脉输液过程操作不规范,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等辅料有一定毒性以及中药成分的问题等多种因素有关。发展中药注射剂是治病救人的需要。应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系统研究工作,特别是中药安全性研究,要有目的、有针对性、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研究;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督控制;加强各个环节的审批、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广大群众及病人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4.
基于药性组合的中药性效规律研究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药性科学内涵与性效规律研究,本文提出药性组合与功效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具有某类传统功用的中药为研究对象,以药性组合为切入点,通过药性组合间的研究结果对比,在整体层次上发现传统功用与药性组合的客观规律,在单味药层次上明确药性的药效特点与代谢特征,在分子水平层次上揭示药性的物质基础、作用靶点及其效应的组织分布,从而建立中药“证候-功效-药性”系统网络,阐释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应用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与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解静  高杉  李琳  徐一兰  高树明  于春泉 《中草药》2019,50(10):2257-2265
中药是一个多成分、多作用靶点和多作用途径的复杂系统,中药及其复方治疗疾病遵循整体观思想。网络药理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体性、系统性和注重药物间相互作用的特点与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相吻合,是一门从系统层面揭示中药对机体调控网络作用的新兴学科,为研究传统中药与现代药理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搭建了桥梁。综述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关键技术及应用方法与策略,以期为采用网络药理学揭示中医药现代科学内涵提供指引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是近年文献中出现渐多的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其设计效率高、花费少,能够充分体现中医药复杂干预的特点,应用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具有科学性、可行性。介绍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概念、应用范畴,分析了现有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学优点和局限,并总结了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应用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方法学要点。旨在规范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应用,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中药应用中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方法:对以往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毒性中药的合理使用对策进行讨论。结果:中药的不良反应既有中药本身的原因,也有对中药认识及制用不当的问题。结论:建立、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和研究技术平台,制定合理的中药使用规范,普及有关中药的不良反应知识,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方剂学具有将网络科学与中医方剂学特点相结合,借助现代科技,整合中医整体思辨的宏观思维与现代医学生物细胞分子的微观视角,通过知识关联网络构建及分析法,建立一个系统方剂知识库及病症结合网络,重点研究方剂功效物质组整合调节机制、配伍规律的阐明、源自方剂的中药新药创制及类方网络方剂学构建等特征。物质基础研究能揭示方剂作用机制,是中药复方质量控制及安全性的保障;配伍规律是方剂的核心;方剂在治疗复杂疾病方面具备整合调节的优势,是研制多靶点新药的重要源泉;类方的研究有利于对方剂复杂体系的系统认知及对方剂配伍规律等核心问题的理解。以上4方面是方剂现代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网络方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及方向。网络方剂学的发展则有助于诠释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提高临床用药疗效,拓展新药的研发思路。该文对网络方剂学的特征进行总结,对基础研究、配伍理论、新药创制、类方研究4个方面的研究方法及进展进行概述,以期有助于阐明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其临床使用方式,促进方剂的现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药不良反应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中药毒性的因素是很多的,又是很复杂的。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出现的频率日渐增高,人们对中药的毒性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加强中药的实验研究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提高其疗效,减少其不良反应,是医药工作者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在中医内科教学中各方面能力的作用,探索提高中医内科教学效果的方法.医患沟通能力是中医药学生在全球医学教育中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中医教学以培养医学生核心能力为目标,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引入真正的临床医患沟通现状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和医患沟通技巧的组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