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凌再芹  孔海丽  朱峰  李磊 《重庆医学》2021,50(12):2089-2092,209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腺苷脱氨酶(ADA)水平在结核性脑膜炎病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该院结核内科收治的176例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性脑膜炎患者46例为结核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48例为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39例为病毒性脑膜炎组.以头痛为主诉而脑脊液正常患者43例为头痛症状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脑脊液IL-33、ADA水平,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中IL-33、ADA水平明显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头痛症状组(P<0.05).治疗6周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IL-33、AD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4周后、治疗2周后、入院当天(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IL-33与ADA水平呈正相关(P<0.05).IL-33、ADA联合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95%CI:0.790~0.949),特异度为95.8%,灵敏度为76.1%.结论 脑脊液IL-33、ADA水平可作为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及病情好转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凌再芹  孔海丽  朱峰  李磊 《重庆医学》2021,50(12):2089-2092,209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腺苷脱氨酶(ADA)水平在结核性脑膜炎病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该院结核内科收治的176例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性脑膜炎患者46例为结核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48例为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39例为病毒性脑膜炎组.以头痛为主诉而脑脊液正常患者43例为头痛症状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脑脊液IL-33、ADA水平,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中IL-33、ADA水平明显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头痛症状组(P<0.05).治疗6周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IL-33、AD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4周后、治疗2周后、入院当天(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IL-33与ADA水平呈正相关(P<0.05).IL-33、ADA联合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95%CI:0.790~0.949),特异度为95.8%,灵敏度为76.1%.结论 脑脊液IL-33、ADA水平可作为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及病情好转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与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核性脑膜炎组(46例)、对照组(18人)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数值,并与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与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无相关性.抗结核治疗8周后,结核性脑膜炎好转组的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值与恶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于健康对照组;不能单一通过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数值去判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严重程度以及预测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沈春明  赵刚 《实用全科医学》2011,9(3):401-401,468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及合理应用的方法,以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缩短病程,减少不良转归的发生。方法回顾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近5年来的结核性脑膜炎病例,选择其中随访满12个月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0例,对全部患者入院时病情,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剂量、疗程,患者病情恢复及临床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10例患者确诊后即给予四联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完成整个抗结核疗程12个月,全部患者没有死亡,大部分恢复良好,仅有2例患者轻度残疾。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正规化疗是关键,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早期、合理的应用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认识,总结其临床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的14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误诊情况,结合其症状、误诊原因等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上呼吸道感染4例,流行性脑膜炎2例,病毒性、化脓性脑膜炎各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癔症各1例.结论 降低结核性脑膜炎的误诊率,关键是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认识,在临床诊断中重视结核性脑膜炎,及时做脑脊液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脑膜炎预后预测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预测因素,为结核性脑膜炎诊治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预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06例患者,预后良好组(mRS 0~2)66例,预后不良组(mRS 3~6)40例.年龄(OR=1.111,95% CI:1.056~1.168,P<0.001)、癫痫(OR=6.857,95% CI:1.263~37.229,P=0.026)、脑MRI异常(OR=7.671,95%CI:2.025~29.052,P=0.003)、颅外结核(OR=15.244,95% CI:3.205 ~72.507,P=0.001)为结核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SF葡萄糖(OR=0.324,95% CI:0.121~0.869,P=0.025)为结核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年龄、癫痫、低CSF葡萄糖、脑MRI异常、颅外结核是结核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对预测因素的识别有助于制定更适宜的临床决策以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70例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例中5例死亡,除5例昏迷患者放弃治疗外,60例均能配合治疗好转出院。结论:通过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治疗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好转。  相似文献   

8.
结核性脑膜炎并发尿崩症较为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病历摘要女患,33岁.已婚,农民.于1963年10月开始有午后发热、疲乏、食欲不振、腹痛,当时未就医.1964年5月病情加重,高热、剧烈头痛、闭经.去某医院经胸部摄片及脑脊液检查诊为“粟粒型肺结核合并脑膜炎”,给予链霉素并异烟肼治疗.因经常间断用药,病情日趋严重,曾在9~10月间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包括入院时体征与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同时给予患者实施抗结核治疗,统计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 63例患者入院后体征以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实验室检查显示脑脊液改变,具体以脑脊液压力、蛋白升高等有关;影像学检查显示50例患者影像表现异常,以低密度病灶、脑梗死、脑积水为主;实施抗结核治疗后,63例患者治愈48例,好转12例,无效3例。结论针对结核性脑膜炎,结合临床症状、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可诊断,诊断后早期予以患者抗结核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S100B、白细胞介素-1β(IL-1β)动态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4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TBM组)分为昏迷组和无昏迷组,均给予标准抗结核治疗.选择无神经系统疾病的腰麻术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TBM组和对照组均于发病后1~6天首次采集脑脊液,以后每隔5~7天采集1次,共5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法测定3组患者不同病程脑膜炎S100B、IL-1β含量.结果 15例发生昏迷(昏迷组),28例未发生昏迷(无昏迷组).昏迷组和无昏迷组S100B、IL-1β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昏迷组较无昏迷组患者脑脊液S100B、IL-1β含量增高明显.随时间的延长,S100B维持于较高水平,而IL-1β的含量不断下降.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S100B含量的高低能够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IL-1β对治疗反应更灵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检测脑脊液腺苷脱氨酶对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总结2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A组)、29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B组)和21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C组)的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浓度明显高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P<0.05),经治疗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水平可以对结核性脑膜炎进行鉴别诊断,并且可以作为监测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及佛山市慢性病防治院2005年-2007年25例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例中,4例死亡,除5例昏迷患者外,20例均能配合治疗。结论通过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治疗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好转。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我院近几年收治的不伴发热的脑膜炎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以利应用于临床实践.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详细的临床资料收集确定伴发热与不伴发热的脑膜炎患者的病因. 结果 近5年我们共收治355例脑膜炎患者,其中290例诊断明确,包括11例不伴发热的患者. 与伴发热的脑膜炎患者病因常见度不同,不伴发热的脑膜炎患者病因常见度依次为癌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 结论 脑膜炎患者中有少部分不伴发热,最常的病因为癌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14.
结核性脑膜炎低T3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健康对照组 (n =80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n =5 8)血清甲状腺素 (包括T3 、T4、Tsh) ,并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后T3 、T4、Tsh的变化。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T3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且治疗后血T3 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提示结脑患者T3 水平降低符合低T3 综合征表现 ,T3 下降与病情的预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2月我院应用γ-氨基丁酸环化衍生物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1例,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章某,男,74岁,因"反复咳嗽30年,气促5年,加重1周"于2009年12月16日收住院.入院查体:T 36.9℃,P 88次/min,R 20次/min,BP 124/64mmHg.四肢肌力V级.既往有矽肺病史5年,脑梗塞病史3年.半年前因结核性脑膜炎在上级医院抗结核治疗至今,现一直有间断性头痛症状存在.无药物过敏史.辅助检查:血WBC 3.1×109/L.入院诊断:①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②矽肺;③结核性脑膜炎;④脑梗塞后.  相似文献   

16.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比较常见,而隐球菌性脑膜炎属于真菌性脑膜炎,是比较少见的.本病虽罕见,但在我国分布甚广,常被误诊,但如有警惕,诊断常无困难.2008年7月我科收治了1例结核性脑膜炎合併真菌性脑膜炎的患者,现将该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为探讨临床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儿科1983年10月-1993年6月收治结核性脑膜炎合并低钠血症患者44例,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按照结核性脑膜炎合并低钠血症的诊断标准收集到44例患者,年龄在6个月~12岁.其中,男24例,女20例;结核性脑膜炎18例,结核性脑膜脑炎26例.采用限水、补钠及利尿等疗法.治疗效果为治愈32例(72.7%),好转10例(22.7%),死亡2例(4.5%).结论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合并SIADH引起的稀释性低钠血症临床上较常见,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脑炎的效果.方法:在收治的2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合并使用鞘内给药;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脑脊液的蛋白、糖、氯化物变化.结果:鞘内给药6周后脑脊液基本恢复正常,患者症状与体征均显著好转.结论: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能取得较好效果,该方法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于瑞英  钟代曲 《重庆医学》2015,(26):3738-3739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结核杆菌侵蚀脑膜后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脑实质损害、脑神经损害等问题[1],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结核性脑膜炎发病缓慢,早期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误诊率和病死率高[2]。本科于2014年4~6月收治了1例典型症状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经规范治疗,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提高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小儿结核性脑膜炎5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各项辅助检查阳性率不高.结论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多发生于3岁以下,诊断时询问结核接触史及卡介苗接种史,同时参考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尽早明确诊断,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