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血脂水平血浆皮质醇的变化。方法收集200例T2DM病例,分为高血脂组和正常血脂组各100例,分析血浆皮质醇变化及与血脂的关系。结果高血脂组与正常血脂组比较,日均皮质醇、血糖、HbA,C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O.05),16:00血皮质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日均皮质醇与TG、CHOL、LDL—C呈正相关关系(,=O.38、O.40、0.392,P=0.023、0.033、O.02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负相关关系(r=-2.01,P=0.038)。16:00时血皮质醇与TG呈正相关关系(r=0.294,P=0.021),与CHOL、LDL—C、HDL-C无相关性(P〉0.05)。结论T2DM患者合并高血脂者血皮质醇明显增高,血皮质醇与血脂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变化。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76例,据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成2组: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组(93例)和非失效组(83例),2组均测定晨8时血浆皮质醇水平,分析其水平的差异。结果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组的血浆皮质醇水平为(576.2±78.4)nmol/L,明显高于非失效组的(462±94.5)nmol/L,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增加可能是致磺脲类药物的治疗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腰围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皮质醇水平的变化,并探讨T2DM患者皮质醇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T2DM患者96例、非糖尿病对照者71例,根据腰围将受试者分为非腹型肥胖组(男〈90 cm,女〈80 cm)与腹型肥胖组(男≥90 cm,女≥80 cm)。检测晨8时血皮质醇水平、24 h尿游离皮质醇、葡萄糖代谢指标、血脂谱等,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结果:T2DM组患者与非糖尿病对照组相比,晨8时血皮质醇及24 h尿游离皮质醇均明显增高(P〈0.01);腹型肥胖组血尿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非腹型肥胖组(P〈0.01);对糖尿病组HOMA-IR的相关分析表明,HOMA-IR与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血糖、24 h尿游离皮质醇水平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皮质醇水平较非糖尿病者高,腹型肥胖可增加皮质醇水平,尿皮质醇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成正相关,皮质醇测定对T2DM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浆皮质醇(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比较76例T2DM组和23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8:00及4:00F、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指标,并分析T2DM患者8:00F与其他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8:00及4:00F、FPG、2hPG、HbA1c、WHR、TG、TC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T2DM患者中有34例患者(48.7%)出现皮质醇分泌昼夜节律紊乱,表现为4:00皮质醇超过同一天8:00皮质醇的5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02,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2DM患者8:00F与FPG、HbA1c、BMI、WHR、TG、TC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8、0.430、0.940、0.796、0.669、0.612。结论 T2DM患者体内存在以血浆F(8:00及4:00)增高及F昼夜节律紊乱为主的HPA轴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女性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方法:应用美国单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跟骨骨密度与同年龄组女性进行比较,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骨密度明显降低。结论:女性2型糖尿病较易发生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女性 2型糖尿病 (DM)患者骨密度的改变。方法 :采用双能 X线吸收法 (DEXA)测定 5 2 9例女性 2型 DM患者及 733例健康对照者腰椎正位 1~ 4椎体 (L1~ 4 )、左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转子内区、髋部总体和华氏三角的骨密度 ,并按体重指数 (BMI)、年龄和病程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体重组 (2 0 5年组大转子、转子内区、髋部总体、华氏三角部位的骨密度均低于≤ 5年组 (均 P<0 .0 5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2型 DM中年龄与各部位的骨密度均呈负相关 (P=0 .0 0 0 ) ,绝经后时间与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呈负相关 (P=0 .0 36 ) ,体重与除华氏三角部位以外的骨密度呈正相关 (P=0 .0 0 0 ) ,BMI与华氏三角部位的骨密度呈正相关 (P=0 .0 0 0 ) ,病程与各部位骨密度无相关性。正常对照中年龄与各部位的骨密度亦呈负相关 (P=0 .0 0 0 ) ,体重与各部位的骨密度呈正相关 (P=0 .0 0 0 )。结论 :2型 DM对患者骨密度无不良影响 ,骨质疏松不能作为 2型 DM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之研究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 l AC)、空腹C肽及餐后2小时 C肽水平的关系.方法: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人共40例,按骨密度测定值分为骨质疏松组(20例)、非骨质疏松组(20例).计算病程、BMI,测定HbA l C、空腹C肽、餐后2小时 C肽.结果:两组比较病程、HbA l C无差异且与骨密度之间无关.非骨质疏松组的BMI与C肽值明显高于骨质疏松组,且与骨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维持较好的β细胞功能及适当的体重将有益于骨骼的健康.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维持较好的β细胞功能及适当的体重将有益于骨骼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皮质醇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皮质醇(F)和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水平变化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检测F、用层析法检测GHbA1C,用氧化酶法测定FBG。结果:F与GHbA1C的水平血糖控制较差组(A组)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较好组(B组)(P<0.01),且F水平与GHbA1C及FBG呈正相关(P<0.01),A组、B组F、G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F及GhbA1C水平的检测有利于了解IDDM患者血糖疗效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9.
刘玉平  王静  田浩明 《四川医学》2002,23(9):886-887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 (2型 DM)患者血糖控制与生长激素 (GH)、皮质醇 (PTC)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2 7例 2型 DM 8:0 0、16 :0 0、2 4 :0 0时血糖、C-肽、PTC、GH的水平。结果 血糖控制差组 (平均血糖 >9.0 mmol/ L )2 4 :0 0时 GH(3.71± 3.0 )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较好组 (平均血糖 <9.0 mmol/ L ) (1.2 9± 0 2 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血糖控制差组各时间 PTC、GH水平均有增高趋势 ,而相关分析发现 8:0 0时血糖与 PTC水平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r=0 .5 992 ,P<0 .0 1)。结论  2型 DM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与 PTC、GH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张亚志 《中外医疗》2013,(25):189-190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将103例无高血压、脑卒中等病史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并根据有无视网膜血管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42)和视网膜血管病变组(n=61),选择同期103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并对比分析2组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观察组的脑血管异率为8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36%(P<0.05)。观察组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和基底动脉(BA)的搏动指数(PI)与阻力指数(R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视网膜血管病变组ACA、MCA、BA的收缩期峰速(Vs)和平均流速(Vm)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5),而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各血管的Vs和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检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敏感性较高,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可靠的血流动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将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36例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睡眠障碍组(258例)和睡眠障碍组(278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腰椎L2~L4的骨密度值,测定生化指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比较两组骨密度值、空腹和糖负荷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障碍、骨质疏松症和相关指标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天津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结果 睡眠障碍组超敏C反应蛋白为(3.5±1.1) mg/L,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为(8.0±1.9)%,皮质醇(COR)为(512±88)n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为(6.4±2.3)pmol/L,空腹胰岛素为(13.4±4.3) mU/L,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4.7±0.8,均高于无睡眠障碍组[分别为(2.6 0.9) mg/L,(7.3±1.6)%,(436±76)nmol/L,(5.1±2.0)pmol/L,(12.4±4.0) mU/L,3.8±0.8](均P<0.05).睡眠障碍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为-4.2±0.5,低于无睡眠障碍组的-4.0±0.4,P<0.05.睡眠障碍组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腰椎L2~L4的骨密度值低于无睡眠障碍组(均P<0.05),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组(x2=13.89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障碍与HOMAIR、HbA1c、COR、ACTH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均P<0.05);骨质疏松症与绝经年限、HbA1c、COR、ACTH、睡眠障碍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改善睡眠障碍可能有助于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关系。方法:将179例老年女性T2DM患者分为2组,高血压组124例,非高血压组55例。测量腰椎和髋部的BMD。χ2检验比较2组总OP、腰椎OP、髋部OP的患病率,协方差分析各部位BMD的差别,并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OP与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非高血压组总OP、腰椎OP、髋部OP的患病率均高于高血压组(P值分别为P总=0.037、P腰=0.042、P髋=0.051)。2组BMD比较,高血压组各部位的BMD均高于非高血压组,其中L3、L4 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P3=0.040,P4=0.021)。但在校正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后P值均明显增大,2组BMD均无统计学差异,在校正C肽后P值也变大,但无校正BMI后P值变化明显。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年龄、BMI、骨钙素与OP有关,而高血压与OP无明显的相关。结论:OP与年龄、BMI、骨钙素有关,而高血压与OP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国产盐酸吡格列酮片单药治疗老年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试验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30mg,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每日1次,观察时间为12周。结果试验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比基础值分别下降27.1%和55.7%,对照组分别下降10.6%和19.8%,安慰剂和吡格列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单药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一种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王亮  黄晶  胡绍波  邹毅  张高生 《西部医学》2014,26(11):1537-1538
目的 了解老年男性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代谢的变化及影响骨代谢的相关因素,对Ⅱ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作出早期预防和诊治.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40例男性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腰2~4椎的骨密度(BMD),同时测定骨钙素(BGP)、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降解产物(ICT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糖尿病患者BMD及BGP、PICP均低于非糖尿病者,而ICTP及TrACP-5b均高于非糖尿病者(P<0.05),BMD与糖尿病病程、ICTP、TrACP-5b、HbA1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存在BMD显著下降,其骨代谢特点是骨吸收增加,骨形成降低,血糖控制不良是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梁群  朱小红 《安徽医学》2009,30(4):382-38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h血压变化状况。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50例原发性高血压(EH)组和5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DM)组患者的24h血压,比较24h收缩压(24hSBP)、24h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结果24hDBP、dSBP、dDBP、白天血压负荷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SBP、nSBP、收缩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升高、血压负荷值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收集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45例,根据BMD水平分为骨量减少组(A组,24例)、骨量正常组(B组,21例)。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体质量指数(BMI)、血钙、血磷、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BMD和BMI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Hcy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血钙、血磷、TC、TG、LDL-C及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MD与BMI呈正相关(r=0.26,P<0.05),与Hcy呈负相关(r=-0.579,P<0.05)。结论:BMI下降、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与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BMD的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老年病房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5例(实验组)和糖尿病无合并脑梗死患者60例(对照组),两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在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液流变学、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斑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导致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早期干预能降低糖尿病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禁水13h尿渗透浓度,评估2型糖尿病(DM)患者肾小管间质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机制。方法:2型DM患者77例,根据24h尿清蛋白排泌量将其分为DMⅠ组(尿清蛋白<30mg)、DMⅡ组(尿清蛋白30~300mg)和DMⅢ组(尿清蛋白>300mg),观察各组之间尿NAG、RBP和尿渗透浓度变化的差异以及DM的病程、血糖控制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2型D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NAG、RBP增高,尿渗透浓度减低;随尿清蛋白排泌量的增加,尿NAG、RBP明显增高,其增高的程度与尿清蛋白排泌量呈密切的平行关系;病程长、血糖控制较差者尿NAG、RBP异常率明显高于病程较短、病情控制较好者(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DN)较普遍地存在肾小管间质受损。严格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加强DN标记物的检测,对DN早期诊断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异常的作用。方法: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明显改善后TG、VLDL-C显著下降。Tch、LDL-C和ApoB有所下降,HDL-C和ApoA1/B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异常可随着高血糖的控制而得到部分改善。  相似文献   

20.
刘静  张冬梅  余云华 《北京医学》2021,43(2):122-125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of type 2, 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130例,根据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 EWGSOP)诊断标准,分为T2DM合并肌少症组(50例)、T2DM非肌少症组(80例),比较两组的基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T2DM合并肌少症组的体质量、HDL-C、TG低于T2DM非肌少症组,HbA1c、APN、IL-6高于T2DM非肌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OR=3.792,95%CI:1.443~9.967,P=0.007)、IL-6(OR=3.516,95%CI:1.364~9.068,P=0.009)是老年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 HbA1c、IL-6可能是老年T2DM患者发生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