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讨论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对我院就诊患儿进行心理调查,筛选出伴有焦虑症状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非心理干预组,分别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和一般治疗,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干预组患儿的焦虑水平比非心理干预组显著下降,患儿的就诊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谈谈应用心理干预治疗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体会.方法 采用改良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评分,筛选出牙科畏惧症患儿150名并用行为分类法对其进行分类.将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牙科治疗的同时给予心里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牙科治疗和简单劝说.结果 干预组儿童牙科畏惧症程度明显下降,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里干预可以减少或者消除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dentalfear,DF)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儿童畏惧调查表一牙科分量表评分,筛选出牙科畏惧症患儿148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牙科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牙科治疗。结果干预组牙科畏惧症程度明显下降,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减轻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儿童牙科畏惧症又称牙科焦虑症,是指牙病患儿在治疗中所具有的紧张、害怕、忧郁的心理状态以及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抗拒治疗的现象,是影响儿童牙科就诊率和治疗质量的主要原因[1].有资料显示[2],成人牙科畏惧症患者大多起源于儿童时期不良的牙科就诊经历.因此,如何减少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是牙科医生面临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口腔科临床工作中实施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方法采用Venham临床焦虑及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筛选在口腔科门诊就诊的有牙科恐惧症的患儿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干预组在进行常规口腔诊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行常规口腔诊疗。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在口腔治疗前的Venham级别评定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治疗前后Venham级别评定有显著差异(P〈0.01),呈明显下降趋势;对照组治疗前后Venham级别评定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口腔科患儿诊疗过程中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可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促进医患合作,降低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DA)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Corah's牙科畏惧症评分法,筛选出316例DA儿童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牙科治疗的同时采用心理干预;对照组则为常规的牙科治疗。结果干预组DA程度明显降低,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牙科治疗后干预组脉搏减慢例数多于对照组,脉搏加快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理干预后男性比女性疗效要好(P<0.05)。结论心理干预方法治疗儿童DA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儿童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特指牙病患儿在牙科治疗中所具有的紧张、害怕、忧郁的心理状态,以及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抗拒治疗的现象。DF对于医师进行有效诊治的影响较大,本研究通过研究医师行为干预对于患儿诊疗表现的影响,来探讨一种有效缓解DF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3岁~14岁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儿童牙科畏惧症产生原因,以便采取相应对策。方法: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采用不同的教育诱导方法,并根据他们的合作程度进行分级。结果:年龄及性别在儿童牙科畏惧症中有显著差异。结论:在口腔科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患儿进行治疗时,要选用不同的方法.帮助患儿克服畏惧心理,使其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儿童牙科畏惧症心理干预后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在口腔门诊就诊时,常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牙科畏惧症表现。通过218例患儿就诊时的情绪和行为观察分析,作者认为正确判断患儿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心理特征予以相应的心理干预,确保顺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王艳  田源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1):190-190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儿童患者241例,其中男130例,女111例,4—6岁160例,7~13岁8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牙科畏惧症患儿的特点探讨对患儿开展行为管理可以使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方法:210例畏惧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取不同的行为诱导方法。对照组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式行为诱导方法,实验组采用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系统、规范的强化行为诱导的方法,比较2组患儿对治疗的配合程度。结果:采取不同的行为诱导方法后,实验组配合治疗程度Ⅰ级的患儿有22.4%,而对照组为49.5%,实验组配合治疗程度Ⅱ级的患儿有63.6%,而对照组为16.5%,实验组配合治疗程度Ⅲ级的患儿有14.0%,而对照组为34.0%,2组间不同级别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行为诱导明显优于传统式行为诱导的方法。结论:强化行为诱导方法可有效地减轻畏惧症患儿的恐惧心理,并提高患儿配合治疗的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依据Frankl行为分级标准,对300例儿童牙病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97例(32.3%)为不畏惧,83例(27.7%)为畏惧,120例(40%)为高度畏惧,儿童DF(包括畏惧组和高度畏惧组)发生率为67.7%。患儿年龄、是否独生子女与儿童DF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DF的发生与患儿年龄和是否独生子女有关。  相似文献   

13.
儿童牙科畏惧症是指牙病患儿在牙科治疗中所具有的紧张、害怕、忧郁的心理状态,以及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抗拒治疗的现象.它对儿童牙病的准确诊断及彻底治疗均有较大影响,是儿童求诊及继续治疗的一大障碍,而且这种畏惧感还可延至成人期.因此,了解其发病原因,在治疗中掌握儿童的心理状况,并采用一系列心理护理方法至关重要.现将近1年来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芳  杨娜 《新疆医学》2010,40(11):103-104
牙科畏惧症(denta fear),又称牙科焦虑症(dentalanxie2ty),是指对牙科治疗过程以及治疗中某些环节的害怕和焦虑,具体表现为:烦躁不安、心悸、出汗、高声叫喊、呼吸困难、躲避或者拒绝治疗等。儿童(此处界定为1~12岁)由于心智尚未成熟,自制力差,更易出现上述症状,临床上把牙病患儿在牙科治疗过程中所具有的紧张、害怕和恐惧的心理状态称为儿童牙科畏惧症.  相似文献   

15.
儿童对于牙科治疗的畏惧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这种畏惧心理常常导致患儿的病牙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儿童的口腔健康水平。为了寻找能够帮助患儿克服畏惧心理的方法,本院口腔科儿童牙病门诊在就诊者中随机筛选出具有牙科畏惧心理的患儿,在治疗中采用儿童综合护理,比较了护理前后患儿的心理变化,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筛选及评价标准依据改良儿童畏惧调查量表-牙科分量表(CFSS-  相似文献   

16.
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又称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DA)或牙科恐惧症(Dental phobia),是指患者在牙科治疗中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害怕、忧郁的心理状态,从而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减低,烦躁不安、哭叫、挣扎,甚至躲避或抗拒治疗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DA)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Corah's牙科畏惧症评分法,筛选出316例DA儿童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牙科治疗的同时采用心理干预;对照组则为常规的牙科治疗。结果:干预组DA程度明显降低,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牙科治疗后干预组脉搏减慢例数多于对照组,脉博加快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理干预后男性比女性疗效要好(P<0.05),结论:心理干预方法治疗儿童DA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李小新  麻健丰  喻棣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1):1345-1348
目的 分析儿童牙科畏惧症(CDF)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龋齿患儿340例,通过Frankl治疗依从性情况评估量化表将患儿分为CDF组(161例)和无CDF组(179例)。制定CDF影响因素量化调查表,调查CDF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监护人情况、家庭经济情况、监护人牙科就诊经历、监护人CDF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独生子女情况、患儿牙科就诊经历、患儿CDF病史、父亲教育程度、母亲教育程度、生活环境、儿童自身气质类型、管理类型、分娩情况、身体发育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患儿CDF病史、父亲教育程度(大学以下)、母亲教育程度(大学以下)、农村生活环境、抑郁质气质、溺爱抚养型、剖宫产及中等以下身体发育情况是CDF的危险因素(P<0.05);患儿牙科就诊经历、多血质气质、民主管理型是CDF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农村生活环境、抑郁质气质是CDF重要的危险因素;多血质气质、民主管理是CDF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在口腔门诊儿童牙病治疗中应用全程心理干预法和局麻药物法,对DF的影响.方法:对确诊中度或深度龋齿的患儿120名,采用随机方法分为3组,每组40例,女64例,男56例.A组(心理干预):六手配合医生工作的同时,由巡回护士将心理干预实施于患儿治疗前、中、后的全过程;B组(局部麻醉):六手配合医生工作的同时,治疗前由医生为患儿进行龋齿处的局部麻醉;C组(空白对照):六手配合医生日常工作,不做针对DF的干预.3组均接受常规的充填治疗.观察各组临床效果和DF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和B组医生备洞时间与C组有差异(F﹦170.94,P<0.05);A组患儿配合最好(F﹦88.07,P<0.05);A组和B组医生满意度与C组有差异(H﹦83.17,P<0.05);A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最高(H=95.45,P<0.05);术后1个月补物损坏率A组为5%最低;A组患儿发生DF最低(H﹦82.57,P<0.05).结论:全程心理干预法在儿童牙病治疗中预防DF较明显,社会效益较佳.  相似文献   

20.
农晨  秦楚林 《华夏医学》2004,17(3):394-39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方法 :将 4 5 0名 DA患者按年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牙科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 :干预组 DA程度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儿童牙科治疗前进行心理干预 ,对预防和治疗 DA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