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半夏应用新探半夏味辛性温,休滑而燥,其除湿化痰,和胃健脾,发表开郁,降逆止呕之功人所尽知。但其作用远不止此。我们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对半夏的功用别有领悟,约述如次。一、消瘀止血《素问·厥论》曰:“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诚以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冲为血海,隶属于此。若胃气逆行,冲气上干,气逆则血逆,而吐衄之疾作矣。是以吐衄多从伤胃论治,以降胃消瘀为第一要义。推降胃气之品,以半夏最捷,故历代医家  相似文献   

2.
张锡纯论治吐衄心法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阐述张锡纯对吐衄病因病机、治法用药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张氏论治吐衄,以胃气上逆立论,以降胃为要旨。降胃之品,推崇赭石。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圆法活机,重在变通;自拟方剂,确有奇效。时值今日,对临证仍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以揭示张氏论治胃气不降之精髓。胃气不降常常导致呕吐、呃逆、噎膈、吐衄等病,张锡纯论述胃气不降以中气升降为前提,认为胃气不降与冲胃上逆、中气不足、寒热失常、木土不合相关,并易上干犯肺。在治疗上以镇降逆气为主。  相似文献   

4.
清肝引经汤治疗经行吐衄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英  杨冬玲 《四川中医》2007,25(10):83-83
目的:观察中医中药治疗经行吐衄的疗效。方法:对40例患者采用清肝泻热、降逆止血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5%。结论:清肝泻热、降逆止血法治疗经行吐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一、对血证吐衄病因病机的认识张氏认为:“吐血之证,多由胃气挟冲气上逆。衄血之证,多由胃气冲气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云;“阳明厥逆,胃腑气血必有膨胀之弊,此血管所以易破也,降其逆气,血管破者自闭。”指出阳明厥逆,导致胃中气血膨胀,进而血管破裂(络伤血溢)这一演变过程是吐衄发生的主要病理。因此,治疗“毋见血而止血”,须根据“伏其所主,先其所因”的原则,予降逆下气。气为血之主,气降则血管破者自闭,血亦随之而安,不行涩止,出血自宁。  相似文献   

6.
气血失调为妇产科疾病中最常见发病机理之一,其中以气分病变伤及血分者,应用调气法治疗常获良效。何谓调气?张景岳说:“邪气在表,散即调也,邪气在里,行即调也,实邪壅滞,泻即调也,虚赢困倦,补即调也。”兹分述笔者临床应用的体会1 平肝降逆法治经行吐衄 降逆,即降敛上逆之气的方法。临床以肺胃之气上逆,肝气过于升发而上逆为常见。常用方法有肃肺降逆、和胃降逆及调肝降逆。《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此火有实火与虚火之别。若中怀抑塞、木郁不达、郁极化火、肝之气火上逆,可发为吐血、呕血、衄血。《血证论》曰:“盖肝气上干,从浊道则吐,从清道则衄。”冲脉隶于阳明而附于肝,经行时冲气旺盛,此时若冲气挟肝气上逆,气逆火炎、  相似文献   

7.
常见的冲胃气逆疾病有脑充血、呕吐、吐衄、喘证、膈证、倒经等,张锡纯认为引起此类疾病的病理基础是肾虚、肝火、胃气虚弱等。对于此类疾病,张锡纯喜用降逆药物配合对症的补益之药治疗。降逆药物,张锡纯常取代赭石、半夏,认为两药皆是镇降冲胃气逆的良药,补益药物,能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从根本上治疗引起冲胃气逆的病理基础,另外张锡纯还用升提大气的方法治疗冲胃气逆引起的倒经等病。  相似文献   

8.
冲胃气逆观的生理基础是冲脉下连少阴,上隶阳明;病理是冲气上冲,胃气上逆;病因是肾虚、肝火、胃虚、胃逆、痰郁、大气下陷;病机是冲胃气逆;病脉是右弦硬且长;病证是吐衄、中风、满闷、呃逆、反胃、噎膈、眩晕等;用方是镇冲降胃汤等;常用药是生赭石、半夏、龙骨、牡蛎、山药、芡实等。  相似文献   

9.
吐衄、便血为临床常见病证。病情急骤之时,处理颇为棘手。近代名医张锡纯禀承《内经》理论,立法用方源于《金匮·吐衄篇》,并结合他从医数十年之经验,在辨证施治中匠心独具,现就其要旨阐发如下。1 逆病势治法明确1.1 治吐衄当降胃气 张氏治吐衄之大旨,其理论来源于《内经》阳明厥逆衄呕血,其病因乃胃气逆,血亦随之上逆,使胃壁之膜排挤破裂,而致呕血。血随阳明经络上行而衄血。无论证之属寒属热、属虚属实,皆当以降胃之品为主。  相似文献   

10.
逆经治验     
逆经亦称“经行吐衄”,是妇女在月经期出现口鼻吐衄的一种证候,现称“代偿性月经”。逆经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血热气逆。血热则易妄行,气逆则血逆而上溢。治该病,应本“热者清之”、“逆者平之”的原则,以清热降逆、引血下行为主。笔者根据  相似文献   

11.
陈革 《国医论坛》1999,14(1):19-19
1吐衄咳血降逆安冲《内经》云:“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临床上吐阶咳血,多由肝胃火盛,阳给受损,气逆血溢所致。然这些病证也与冲脉密切相关,盖“冲为血海”,具有调节气血之功能,冲气上逆,血不归经,必见吐翩咳血等症,亟宜降气安冲,气降则血不上溢,安冲则血自归经。如治孙某,男,48岁。咳嗽咯血反复发作近3年,支气管造影论为“支扩”。近因愤怒,导致咯血发作,量多色鲜红,面部供热,头昏目眩,口子心烦,苔薄质红,脉弦数。证系肝郁化火,冲气上逆,损伤阳给,血从上溢。治宜降逆乎i?。药用生储石sog…  相似文献   

12.
<正> 1 釜底抽薪,凉血止衄 “经行吐衄”属实热者,每于经期气血倒行逆上,吐衄量多、色鲜红,同时伴随经量减少或停闭。病在上而缘于下。此时如纯用止血药犹如扬汤止沸,纯用通经如竭泽而鱼。欲治上必取于下,欲止衄必治于本,故宜釜底抽薪。以大黄配牛膝,可泻火降逆,引血下行,使衄止经通。  相似文献   

13.
倒经在妇科病症中称之为经行吐衄,临床亦称逆经.沈氏《女科辑要》认为此症有升无降,倒行逆施,多由阴虚于下,阳热上冲所致.笔者认为,倒经大多属于肝郁化火,肝火上逆,肺胃蕴热所致;或木火刑金发为鼻衄,热蕴于胃常则吐血齿衄;亦有少数为阴虚生内热,阴虚火旺,水不制火,血不循经而发,挟火循冲脉上行所致,月事不巡其常道,诱发吐衄. 临床倒经的辨证治疗,主要抓住“火”与“逆”之病机.以解郁、清火、降逆、引血下行为主,在抑阴抑阳,清肝凉血,清除肝、肺、胃郁热的同时,佐用引血下行之法,大致药物如:清解凉血类有丹皮、郁金、紫草、栀子、生地、赤芍、旱莲草;引血下行类有牛膝、乌梅等.  相似文献   

14.
经行吐衄,俗称倒经、逆经,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尤以青年女子居多。吐衄多在经前经期发生,以鼻衄为主,常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兹结合个人临床点滴经验,对其辨治简述三条,以供同好。一、清肝降逆:经行吐衄之发,主要由于子宫冲任之气上逆,动乎心肝气火,犯乎口鼻之窍所致。所谓倒经者,即指此经血逆行之象。因而治法重在通达月经,清降气火,稍加轻清止血。笔者临床以自拟倒经汤  相似文献   

15.
运用清热降逆法(清肝引经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经行吐衄一例,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梅  金季玲 《吉林中医药》2011,31(11):1107-1107
经行吐衄是指每值经前或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者,又称"倒经""逆经"[1]。经行咳血属"经行吐衄"范畴。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分,虚者肺肾阴虚,相火妄动,灼伤肺络;实者肝郁化热,迫血妄行,损伤肺络。治疗原则为虚者滋阴润肺,降火止血;实者疏肝泻火,降逆止血。经行咳血之证临床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7.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代赭石”能生血兼能凉血,而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能建奇效”,在临证配伍中颇多新义,现阐述如下。1 配半夏半夏,张氏认为;“禀秋金收降之性,故力能下达为降胃安冲之主药。”与赭石相伍有降胃气止血之功。在张氏所订吐衄方中,如寒降汤、温降汤、清降汤皆用之。在寒降汤中张氏效法仲景泻心汤,方中“重用赭石,以代大黄降逆之力,屡次用之,亦可随手奏效。”配伍半夏以治吐血,他说:“盖吐血之证,多由于胃气挟冲气上逆,衄血之证,多由于胃气冲气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内经》厥论篇曰:‘阳  相似文献   

18.
谢健  赵淳 《中国中医急症》2000,9(4):172-173
多年来 ,在研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后 ,发现张氏对代赭石研究较深、运用较广 ,尤其是对一些急症如吐衄、中风、喘证、癫狂、痫风等 ,均以代赭石为主药 ,疗效颇佳。兹浅介如下。1 治吐衄张氏治吐衄 ,制寒降汤、清降汤等十余方。张氏云 ,治吐血、衄血 ,“以寒凉重坠之药 ,降其胃气则血止矣。或以温补开通之药 ,降其胃气 ,则血止矣”。方中皆重用赭石 ,疗效颇佳。张氏认为“盖胃腑以腐熟水谷 ,传送饮食为职 ,其中气化 ,原以息息下行为顺。乃有时不下行而上逆 ,胃中之血亦恒随之上逆。其上逆之极 ,可将胃壁之膜排挤破裂 ,而成呕血之证 ;…  相似文献   

19.
倒经亦称逆经,妇科教材中称经行吐衄。沈氏《女科辑要》认为这种有升无降、倒行逆施,多由阴虚于下,阳反上冲而致。吾师郑连山(已故)行医40余年,积有丰富的经验,认为倒经大多由肝火上逆,肺胃蕴热而致。肝火上逆于肺则为鼻衄:热蕴于胃则为吐血齿血;少数是由阴虚阳亢,水不制火,血气错乱,挟火循冲脉上行,月事失其顺行之常,则为吐为衄。一、辨证用药吾师治疗倒经,主要抓住“火”与“逆”,以清火降逆,引血下行为要务:在补阴抑阳,清肝凉血,清肺胃热同时,参入引血下行之品,如牛膝、茜草、郁金等。牛膝引诸药下行,茜草逐瘀止血,郁金解郁清火,三味同用,相得益彰,加强引血下行。张景岳认为,衄血“虽多由火,而惟于阴虚者为尤多,正以劳损伤阴,  相似文献   

20.
“经行吐衄”是一种病势向上的病变,每逢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上行出血——吐血或衄血,并伴随月事的潮止而呈周期性。其病因是邪热传至冲脉,当经期冲气旺盛之时,热迫冲气挟血上溢而为吐衄,经后胞脉空虚,冲气平和则吐衄渐止,病程日久易致阴虚血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