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移植术前监测群体反应性抗体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临床资料  1999 0 1/2 0 0 2 0 1我院行尸肾移植 2 5 6 (男189,女 6 7)例 ,年龄 16~ 6 9(平均 39 2 )岁 ,热缺血时间 4~ 10min ,冷缺血 1~ 8h ,ABO血型相容 ,HLA配合良好 ,淋巴毒CDC≤ 5 % .采用Onelambda公司单克隆抗原板 ,包含HLA A抗原 2 1种 ,B抗原 4 2种 ,Cw抗原 15种 ,DR抗原 18种 ,ELISA方法检测 ,根据比色方法判定结果 .PRA <10 %阴性 ,≥ 10 %为阳性 ,≥ 5 0 %强阳性 (表 1) .表 1 肾移植术前PRA状态对移植效果影响 (n ,% )PRAn急性排斥延迟切肾阳性 63 32 (50 .8) 1 7(2…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64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PRA)对于肾移植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641例肾移植患者进行PRA检测:术前570例、术后7l例。结果 570例术前检测PRA,阴性490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5例;弱阳性68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6例;12例阳性术后检测仍为阳性,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0例。7l例术后检测PRA,阴性5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例;阳性1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7例。结论 肾移植患者术前检测PRA有助于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在肾移植中的意义。方法 对178例肾移植患进行了术前、术后PRA检测。结果 肾移植术前PRA阳性患有2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为20例。术后PRA阳性受58例,发生排斥反应的有34例。移植前后PRA阴性患有108例,有8例发生排斥。在肾移植患中所产生的抗HLA抗体的频率和与HLA抗原的分布不同。结论 PRA检测对预测移植肾排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动态监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军荣  李辉  曹锐  黄启福  陈勇 《医学争鸣》2002,23(12):F002-F002
肾移植受者高敏状态即HLA抗原体液致敏,是肾移植术后超急性排斥反应根本原因。为避免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我们对肾移植受者术前后进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动态监测,并按照美国国立器官分配中心(UNOS)制定的HLA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选择供受着,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调查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对肾移植术后1、3、5年人/肾存活率的影响。方法纳入北京军区第二八一医院2000年1月~2012年3月肾移植受者46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者移植前PRA水平,以PRA≤10%为阴性结果,10%40%为高度致敏,并对1、3、5年人/肾存活率进行统计。结果 469例肾移植受者中,PRA阴性349例(阴性组),PRA阳性120例(阳性组),其中Ⅰ类抗体阳性66例,Ⅱ类抗体阳性31例,23例同时存在Ⅰ类和Ⅱ类抗体。术前PRA阴性组与阳性组1、3、5年人存活率分别为98.3%、90.9%、80.7%和93.3%、82.9%、62.9%;1、3、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96.8%、87.9%、75.9%和86.7%、76.1%、50.5%,二组相比1、3、5年人/肾存活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致敏组的1、3、5年人存活率、肾存活率与PRA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致敏组的1、3、5年人/肾存活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致敏组的1、3、5年人/肾存活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A是肾脏移植术前筛选致敏受者的重要指标,PRA阳性会影响移植物的长期存活,PRA阳性患者在肾移植手术前必须进行严格的组织配型,采取措施降低抗体水平,选择合适的供体与手术时机,以提高人/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是目前临床尤其是器官移植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存在着一些相关因素,如IgA、IgM的存在,IgG不同亚型的作用及非HLA抗体的影响等,PRA的检测结果会产生一些误差,分析PRA的影响因素并正确判断PRA检测的临床意义,可使部分PRA假阳性的患获得移植机会,对于高PRA患的临床处理方法有,使用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组织配型、血浆置换、免疫吸附及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海鹏  于立新 《广东医学》2008,29(10):1727-1728
目的 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在肾移植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60例肾移植受者移植前、移植后1周和2周的血清PRA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关系。 结果 肾移植术前PRA阳性者59例,术后20例发生AR(33.9%);术前PRA阴性者301例,术后58例发生AR(19.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术前PRA阴性,移植后转为阳性者66例,术后19例发生AR(28.8%);手术前后PRA持续为阴性者235例,术后39例发生AR(1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RA的检测是肾脏移植术前筛选致敏受者的重要指标,手术前后检测PRA对预测移植肾排斥反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水平与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PRA检测法,对34例尸体肾移植患者进行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血清PRA检测,并分析其结果与肾移植急性排斥的关系。结果:34例患者中,移植前PRA阳性者(PRA)>10%)9例(26.5%),有5例PRA>50%(51%~80%),术前行血浆置换。PRA阴性者25例(73.5%)。PRA阳性组中,有5例发生急性排异,其中2例切除移植肾恢复血液透析。PRA阴性组中,有4例发生急性排异,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两组相比排异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PRA阳性者11例(术前PRA阴性转阳者2例),发生排异6例(1例为术前PRA阴性)。术后PRA阴性者中,有3例发生排异。两组相比排异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患者肾移植术前体内PRA水平对移植肾排异有显著影响;②患者肾移植术后体内PRA水平影响移植肾急性排异的发生和转归。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7,(3):313-314
目的:探讨再次肾移植患者中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对其肾功能和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实施再次肾移植的患者47例,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筛检出HLA-I、II类混合抗原板,对所有患者进行PRA的检测,采用Lambda的抗原筛选板对抗体类型进行检测,并检测患者的移植后的肾功能。结果:所有47例进行再次肾移植的患者中,17例为抗体阳性,占36.0%,其中抗HLA-I抗体3例(17.6%),抗HLA-II抗体10例(58.8%),抗HLA-I+II抗体4例(23.6%),分别占所有患者的6.4%(3/47)、21.3%(10/47)、8.5%(4/47)。患者进行再次肾移植抗体阳性与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抗体阳性患者中,肾功能正常、肾功能下降和肾功能丧失的比例分别为15.0%、60.0%、25.0%,抗体阴性患者的各项数据分别为76.5%、20.6%、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次肾移植患者中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和患者肾功能有明显关系,PRA抗体阳性是预测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PRA)对于肾移植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641例肾移植患者进行PRA检测:术前570例、术后71例。结果570例术前检测PRA,阴性490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5例;弱阳性68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6例;12例阳性术后检测仍为阳性,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0例。71例术后检测PRA,阴性5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例;阳性1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7例。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前检测PRA有助于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群体反应性抗体在肾移植中的意义及对高群体反应性抗体受者的临床处理。方法:监测544例次肾移植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并对PRA值≥40%的14例患者行血浆置换。结果:肾移植受者中,PRA阳性116例(21.3%),其中PRA≥40%26例;PPA阳性组排斥反应发生率(25.0%)高于PRA阴性组(4.9%),术后PRA水平升高组排斥反应发生率高于PRA无变化组,血浆置换组与未行血浆置换组排斥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PRA的水平是评价受者致敏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对其动态监测有助于筛选合适供者和预测排斥反应的发生;血浆置换法处理高致敏状态,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与HLA分型在肾移植联合应用上的意义。方法 PRA应用ELISA方法,HLA-Ⅰ、ⅡAg应用单克隆抗体分型技术,对20例肾移植病人手术前的PRA和HLA分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受者PRA20%以下者12例,其余8例为20%-50%,供受者HLA-A、B、DR完全符合交叉反应组(CREG)为13例。其中A、B、DR分别有一相同抗原的为6例。术后11例发生急性排斥,经冲击治疗9例逆转,2例肾脏摘除91例PRA为20%,1例PRA为40%)。18例肾功能恢复。结论 PRA与HLA配型联合应用,可提高肾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高群体反应性抗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蛋白A免疫吸附柱对5例高群体反应性抗体(PRA)肾移植受者进行免疫吸附治疗,共治疗21次,治疗后择期进行肾移植。结果4例患者肾移植前伴有高水平PRA的患者,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后血清PRA和IgG、IgM水平明显下降,肾移植术后未发生急性或超急性排异反应;1例伴有高水平PRA、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异反应的患者,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后血清PRA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下降,急性排异反应迅速缓解。结论蛋白A免疫吸附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防治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5.
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高的免疫吸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患者进行肾移植,术后常发生超急性(HAR)或急性排斥(AR)反应,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方法:18例PRA高的患者行免疫吸附(IA)治疗前血液透析1~6年。8例第2次肾移植,3例第3次肾移植。PRA2例>70%,5例>50%,5例>30%,6例>20%。采用日本plasauto-IQ免疫吸附系统机进行免疫吸附治疗。结果:18例PRA高的患者行IA治疗3—8次后,复查PRA,9例为0,6例<5%,3例<10%,都达到了治疗效果。结论:PRA的检测对提高肾移植成功率和存活宰具有实际意义,移植后未发生HAR和AR,为患者解决了因PRA高而不能肾移植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ELISA方法和血清学方法筛选肾移植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的差异。方法 将120份肾脏病患者血清分成3组,包括首次移植术前、术后1个月及肾功能稳定期者标本各40份。分别以ELISA方法和血清学方法作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按照试剂盒的规定和判断结果。结果 ELISA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客观、易于判断、重复性好、耗时150min,120份样本中检测出24例阳性;血清学方法耗时130min,检测出23例阳性,其中23例阳性与ELISA方法检测的阳性一致。结论 ELISA方法在筛选肾移植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与术后早期排斥反应间的关系.方法 对256例肾移植受者术前测定其血清PRA水平,并对PRA与术后早期排斥反应(超急性、加速性、急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PRA阴性组、轻度致敏组、高致敏组3组间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3,P<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32~-2.87, P<0.05、0.01).男性组PRA阳性率低于女性组(χ2=14.18,P<0.01);无输血史组PRA阳性率低于有输血史组(χ2=5.39,P<0.05);有妊娠史组与无妊娠史组PR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66,P>0.05);二次移植组PRA阳性率明显高于初次移植组(χ2=20.10,P<0.01).结论 输血、再次移植是PRA阳性的危险因素.随着PRA水平的升高,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升高.肾移植受者血清低水平的PRA可降低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人、肾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panel reactive antibody (PRA) screening and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typing in renal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PRA screening and HLA typing were performed in 1 700 patients eligible for the first group of renal transplantation who had 3 to 6 HLA matches in HLA-A, B and DR with the donor, and in cases positive for PRA, plasma exchange was conducted. Another 423 patients who did not receive PRA screening or HLA typing constituted the second group. The changes of immune variables, incidences of acute rejection and the effect of HLA-A, B, DR matching on long-term graft survival were observed. RESULTS: In 1 700 cases of group 1, post-transplantation CsA dose was reduced to 5 to 7 mg*kg(-1)*d(-1) and the graft function recovery time ranged from 2 to 16 d, averaging 5 d. Acute graft rejection occurred in 252 (14.8%) cases, but no hyper-acute rejection was observed. The 1-, 3- and 5-year patient/graft survival rates were 98.6%/96.7%, 93.1%/87.3% and 88.1%/83.6% respectively. In group 2, CsA dose ranged from 8 to 12 mg*kg(-1)*d(-1) and the graft function recovery time was 4 to 30 d, averaging 13 d. Hyper-acute rejection occurred in 9 (2.1%) and acute rejection in 198 (46.8%) cases, and the 1-, 3- and 5-year patient/graft survival rates were 86.7%/76.3%, 72.5%/67.9% and 69.5%/59.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Negative PRA and good HLA matching can eliminate the incidences of hyper-acute rejection, decrease the rate of acute rejection and improve both patient and graft survival rat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与交叉反应组(CREG)配型在2次肾移植上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11例2次肾移植病人的PRA水平及特异性进行监测,按CREG原则选择供者。结果 11例2次肾移植的病人,按照CREG配型,0抗原错配为3例,1抗原错配为5例,2抗原错配为3例。10例术后常规治疗未发现明显排斥反应。1例(2抗原错配)术后发生轻度排斥,经治疗逆转。11例术后10天左右肌酐恢复正常。结论 用PRA监测2次肾移植患者(高度致敏者)的HLA抗体含量及特异性,按CREG配型原则,避免针对性抗原的供者,可极大降低2次肾移植的风险性,并能提高移植肾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子筛治疗对移植肾失功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含量及再次肾移植排异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肾内科就诊的初次肾移植后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合并PRA阳性的移植肾失功患者10例进行5次分子筛治疗,检测PRA、配型的变化,再次肾移植的排异反应。结果与分子筛治疗前[(40.8±6.2)%]比较,PRA水平[(18.8±3.4)%]显著下降(P<0.05)。PRA抗体阳性特异性位点和阳性频率均明显减少。Ⅰ、Ⅱ类抗原配型错配率也显著降低,10例患者接受肾移植均未发生超急性排异反应。结论分子筛治疗可有效减少再次肾移植患者PRA水平和移植肾超急性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