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8例CHF患者根据NYHA分级标准分为Ⅱ级、Ⅲ级及Ⅳ级,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分别检测58例CHF者和20例健康者血浆NO、ET-1和TNF-α浓度。结果:CHF组血浆NO、ET- 1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CHF组血浆ET-1的增幅大于NO,NO/ET比值下降,且上述改变与CHF严重程度有关(P<0.05),NO与ET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NO、ET-1及TNF-α浓度增高,NO/ET比值降低是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特征之一,反映了心力衰竭时血管内皮系统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卡维地洛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亚组:常规治疗亚组30例,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抗常规治疗;卡维地洛治疗亚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58例CHF患者和20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ET-1、NO和TNF-α浓度。结果:①CHF组血ET-1、NO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CHF组的2亚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卡维地洛治疗亚组治疗后ET-1、NO和TNF-α下降显著。结论:ET-1、NO及TNF-α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卡维地洛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ET-1、NO及TNF-α水平,改善心力衰竭时血管内皮系统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
探讨维拉帕米(Ver)对人肝星状细胞系(HSC)-LX2的活化及分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用内皮素-1(endothelin,ET-1)刺激HSC-LX2活化建立培养体系,设对照、ET-1和ET-1+Ver 3组,对照组仅加入培养基,ET-1组加入ET-1和培养基,ET-1+Ver组加入ET-1、Ver和培养基,分别在(0、12、24、48、72 h)观察HSC分沁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细胞因子的能力,采用细胞爬片和免疫组化技术鉴定活化HSC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HSC表达α-SMA水平,ELISA测定不同组HSC分泌TGF-β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T-1组HSC活化和分泌TGF-β的能力较强(P〈0.05);与ET-1组比较,ET-1+Ver组HSC活化和分泌TGF-β能力较弱(P〈0.05)。结论 Ver体外实验中能抑制HSC的增殖和活化,具有潜在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B型钠尿肽(BN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对87例CHF病人(其中Ⅰ级28例、Ⅱ级22例、Ⅲ级23例、Ⅳ级14例)检测了血BNP、血清TNF—α和NO含量。结果CHF患者血BNP、血清TNF-α和NO含量均升高;随着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和疾病的进展,BNP、TNF-α和NO含量逐级明显升高,并与Boston心衰积分(BSS)呈正相关(P〈0.01),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1);BNP与TNF—α和NO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BNP、TNF-α和NO的水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CHF患者TNF—α和NO参与了CHF的病理生理发生发展过程,并是导致血BNP浓度增加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5.
石洪增 《山东医药》2001,41(16):34-35
近年研究表明 ,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异常改变是促进充血性心力衰竭 ( CHF)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1] ,内皮素 - 1 ( ET- 1 )、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在 CHF病理生理中的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旨在观察患者接受氯沙坦治疗前后血浆 ET- 1、TNF- α及血管紧张素 ( Ang )的变化 ,以评价氯沙坦治疗CHF的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 CHF患者 80例 ,男 48例 ,女 32例 ;年龄 2 1~ 80岁 ,平均 5 8.7± 1 4.2岁。超声心动图测定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 ( LVEF) <0 .40 ,心功能 ( NYHA) 级 1 9例 , 级 37例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60例保守治疗的轻症AP(MAP)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组和对照组,观察AP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淀粉酶(AMY)水平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NO、ET-1、AMY水平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2组NO水平都有所升高(P〈0.05),ET-1水平都有所降低(P〈0.05),且川芎嗪组升高、降低更明显(均P〈0.05);血AMY下降速度川芎嗪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组腹痛及腹部压痛持续天数、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均P〈0.05)。[结论]川芎嗪治疗AP临床疗效确切,可能是通过影响AP患者NO、ET-1的分泌与释放,调节血循环中NO/ET-1的比例而改善胰腺微循环灌流不足的状况,最终使AP病情得以好转。  相似文献   

7.
近年研究证明,循环内分泌和心脏血管组织的自分泌、旁分泌激活参与了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前列环素(PGI2)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O、ET和PGI2含量的变化,进一步揭示其在CHF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6min步行运动试验,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运动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Fas、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等因子的变化,以及运动训练对其的影响。方法:50例CHF患和20例健康对照进行了6min步行运动试验,并于运动前及运动后抽取静脉血;血浆TNF-α、可溶性Fas和sICAM-1的含量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法;NO和MDA的含量测定采用比色法。10例患运动1个朋后进行了随访。结果:CHF组的基础状态血浆TNF-α、可溶性Fas、sICAM-1、MDA和NO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6min步行运动后,对照组上述指标明显改变,而CHF患运动后即刻血浆TNF-α、可溶性Fas、sICAM-1和NO水平较运动前显增加,血浆MDA含量在运动后30min增加达高峰。运动训练1个月后的随访表明,无论基础状态还是运动后CHF患血浆TNF-α、可溶性Fas、sICAM-1、NO、MDA的水平均较前次实验明显降低。尽管第2次实验运动后即刻血浆可溶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高于运动前,但均低于或与治疗前的基础状态差异无显性。结论:CHF患较正常人运动耐受性降低,接近CHF患日常生活活动的运动将短时间增强血浆可溶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二肽基肽酶-4 (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 方法 以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作为靶细胞,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100 μmol/L H2O2制备细胞损伤模型,以不同浓度沙格列汀(5、10、20、40 μmol/L)进行干预,观察不同培养时间(0、12、24、36 h)各浓度组的差异.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及ET 1含量. 结果 H2O2作用HUVEC后,细胞上清NO含量降低,而ET-1含量升高(P<0.05).各浓度沙格列汀组NO含量均高于模型组(100 μmol/L H2O2),而ET-1含量降低,这种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药物剂量增加而增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时间增加而增强(P<0.05). 结论 沙格列汀可改善H2O2引起血管内皮细胞NO、ET-1分泌异常.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对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及内皮素-1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氧化氮(NO)可通过激活平滑肌细胞内的可溶性鸟着酸环化酶而使肺血管舒张。我们观察了NO吸入对犬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此外尚观察了NO合成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ET-1的影响,以研究NO是否具有抑制ET-1分泌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整体动物试验分成2组:单纯缺氧组,犬10只,体重(12.8±26)kg和NO吸入组,犬8只,体重(13.8±2.4)kg。动物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右颈外静脉置人漂浮导管达肺动脉,右股动脉、静脉分别留置导管。先记录空气通气时的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108例首诊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给予氯沙坦50~100 mg,qd,共12周;另人选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100例).观察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ET-1和NO的变化.结果 随访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下降,FMD提高,NO上升,ET-1降低(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校正年龄、血压、血脂、血糖等因素后,ET-1和NO是FMD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氯沙坦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可能与减少内皮素分泌,增加一氧化氮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在进行性发展过程中,体内神经激索系统长期的过度激活,导致心肌及间质的重构及细胞调亡,形成了心哀病理生理的重要环节。细胞因子是细胞受内外环境刺激后分泌的一组功能性蛋白质分子,在心衰的发病过程中的地位近年来受到人们高度关注,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2、IL-6)、内皮素-1(ET-1)等,在分子水平上参与了心衰的发生与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拟就几种细胞因子在心衰中作用及治疗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3.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A组,以D-氨基半乳糖(D-GalN)腹腔注射;B组,D-GalN和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Anti-TNFα MeAb)共同腹腔注射;C组,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各组均在注射后48小时断头取血,分别测定血清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TNFα、内皮素(ET-1)和NO含量,取肝脏作病理检查。结果:A组上述血清值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肝脏病理改变也较B组和C组严重;但B组和C组TNFα、ET-1和NO血清值无显著差异,ALT、TBil以及肝脏病理改变虽有差异,但较A组显著减轻。实验表明:TNFα与ET-1、NO均呈正相关(r=0.939和0.990),说明TNFα在大鼠实验性肝坏死中起主导作用,并与ET-1和NO存在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抵抗素、脂联素对原代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泌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转化生长因子艮(TGF—β1)的影响。方法用含不同浓度抵抗素(10、50、100ng/ml)、抗抵抗素抗体加高浓度抵抗素(100ng/ml)、脂联素(10μg/ml)加高浓度抵抗素的无血清RPMI 1640液培养HUVECs24、48h,取上清液测定NO、ET-1和TGF-β1水平。结果抵抗素呈剂量依赖性促进HUVECs分泌ET-1和TGF-β1(P〈0.01,〈0.05),对NO无明显影响(P〉0.05)。生理剂量的脂联素能增加NO释放(P〈0.05),对高浓度抵抗素引起的ET-1分泌无明显抑制作用,对高浓度抵抗素引起的TGF-β1分泌有部分抑制作用(P〈0.05)。结论抵抗素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分泌ET-1和TGF-β1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加速糖尿病(DM)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脂联素在DM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朝  张群慧  张锦 《山东医药》2007,47(31):4-6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内皮素(ET-1)、-氧化氮(NO)及血栓素A2(TXA2)与前列环素Ⅰ(PGⅠ2)失衡和血压的关系及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nCPAP)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OSAHS无原发性高血压(EH)者(A组)、OSAHS合并EH者(B组)、正常对照(C组),三组均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用袖带加压法观察血压,测定三组血浆ET-1、6-酮-PGF1α、TXB2、NO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A、B组nCPAP治疗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ET-1/NO、TXB:/6-酮-PGFα增高,最低SaO2下降;nCPAP治疗后则情况相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ET-1/NO、TXB2/6-酮-PGF1α分别与AHI和最低SaO:明显相关,B组MBP分别与ET/NO、TXB2/6-酮-PGF1α、AHI及最低Sa02明显相关。结论①OSAHS患者血管舒缩因子比例失衡可能在OSAHS合并EH中起-定作用。②nCPAP治疗OSAHS合并EH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对大鼠骨髓内皮前体细胞(EPC)增殖、细胞周期及一氧化氮(NO)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在M199培养液中培养扩增EPC并进行鉴定。不同浓度ET-1(A组:0mol/L、B组:10-9mol/L、C组:10-8mol/L、D组:10-7mol/L、E组:10-6mol/L)作用于EPC,MTT法检测ET-1对EPC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ET-1对EPC细胞周期的影响,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的变化,观察ET-1对EPC的NO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A组,0.405±0.017)相比,ET-1浓度C组(0.434±0.016)、D组(0.463±0.016)、E组(0.473±0.015)EPC增殖能力显著增高(n=8,P<0.01)。EPC的G0/G1期细胞百分数C组(57.28±3.65)%、D组(44.99±3.19)%、E组(40.29±3.74)%较对照组(70.55±1.37)%明显降低(n=5,P<0.01),EPC的S期细胞百分数C组(26.75±2.87)%、D组(32.79±2.41)%、E组(35.74±2.94)%较对照组(20.04±1.64)%明显升高(n=5,P<0.01),EPC的G2/M期细胞百分数C组(15.96±1.71)%、D组(22.22±2.22)%、E组(23.64±2.86)%较对照组(9.41±0.81)%明显升高(n=5,P<0.01)。EPC培养液中NO含量(μmol/L)ET-1浓度C组(11.70±1.80)、D组(15.69±1.86)、E组(16.89±1.55)较对照组(7.45±2.41)明显增加(n=8,P<0.01)。B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T-1能够促进EPC的增殖,促进细胞向S期和G2期的转化,并提高细胞NO分泌功能,可能参与缺血性疾病的血管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ET-1、NO激活状况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0例新生儿先心病患者,检测其ET-1和NO浓度,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体检新生儿30名作为对照组.结果 新生儿先心病血循环中的ET-1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均P<0.01),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加重,3个亚组ET-1的激活越明显;与之相反,NO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均P<0.05),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3个亚组NO降低越明显.结论 新生儿先心病存在ET-1明显激活而NO明显降低,并与疾病的严重性密切相关,因此检测ET-1及NO浓度可推测患儿的心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原肺心病(HACCP)合并OSAH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肺动脉高压(PAH)的关系。方法 36例HACCP合并OSAHS患者和45例单纯HACCP患者测定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氧饱和度(MSaO2)、平均最低氧饱和度(MmSaO2)、睡眠SaO2〈80%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T80)、夜间基础与最低氧饱和度之差(△SaO2)、平均肺动脉压(mPAP)、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与40例当地健康人对比。结果 HACCP合并OSAHS组、单纯HACCP组与对照组比较,ET-1、TNF-α、mPAP、ET-1/NO比值升高,NO降低(均P〈0.01)。HACCP合并OSAHS组与单纯HACCP组比较,ET-1、TNF-α、mPAP、ET-1/NO比值显著升高,NO显著降低(均P〈0.01)。HACCP合并OSAHS组MSaO2、MmSaO2显著低于单纯HACCP患者(均P〈0.01),AHI、T80、△SaO2显著高于单纯HACCP患者(均P〈0.01)。结论单纯HACCP及HACCP合并OSAHS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损伤,内皮功能失调在HACCP合并OSAHS患者中更明显,且与其PAH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单个核细胞(MNCs)凋亡的变化,并检测周围血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8、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和黏附分子P-选择素(P-sel)、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探讨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对MNCs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SLE患儿和10名健康对照者MNCs的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儿MNCs凋亡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缓解期患儿,缓解期患儿MNCs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期患儿周围血中IL-8、IL-6、TNF-α、NO、P-sel、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且与MNCs凋亡和病情均呈正相关。缓解组患儿IL-8、IL-6、TNF-α、NO、P-sel和I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E患儿MNCs凋亡增加,且与病情密切相关。炎性细胞因子产生过多、免疫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MNCs凋亡增加的重要机制,通过适度调控细胞因子的分泌和MNCs凋亡有可能会改善SLE预后。  相似文献   

20.
脂联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脂联素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观察脂联素对HUVEC在基础状态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下的NO合酶(NOS)、NO和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 (1)脂联素未改变基础的内皮NO和总NOS活性(均P〉0.05),可部分依赖磷酸肌醇3激酶(PI3K)途径抑制iNOS活性(P〈0.05),增强cNOS活性(P〈0.01)。(2)脂联素可能依赖于核转录因子(NF)-κB途径抑制TNF—α刺激的iNOS的活性和NO、ET—1的释放(P〈0.01),脂联素逆转TNF—α对cNOS的抑制(P〈0.01)依赖于非NF—κB途径。结论 脂联素通过影响内皮细胞NOS活性,NO和ET-1的分泌,维持正常内皮细胞的功能,并对抗TNF—α损伤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