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对冠心病患者预后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的2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2年中生存率和心血管事件再发率,探讨多种因素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DS14中文版、A型行为问卷、应付方式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对203名冠心病患者进行测查,并随访2年的生存情况和心血管事件再发情况。结果:①心功能、年龄和D型人格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②D型人格、空腹血糖是冠心病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运动是冠心病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保护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预后受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永智 《医学信息》2019,(16):41-43
近年来冠心病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中冠心病发生率最高,也是导致死亡的首要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临床治疗冠心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其疗效确切,对患者创伤小。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并发症,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等不足。本文主要对冠心病发病机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特点、治疗技术、介入路径等进行综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知己健康管理模式下门诊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本院就诊并确诊为冠心病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7例,对照组患者47例。对照组患者行门诊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知己健康管理护理,从运动、饮食、用药、健康教育方面加以专门护理,护理疗程为3个月。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机体恢复情况(即SAQ得分),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患者SAQ得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功能限制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病频率、患者满意度与患者疾病认知度五项测试分数的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70,2.246,2.441,2.662,2.113;P0.05)。在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3,2.315,2.346,2.470;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14,P0.05)。结论:对于门诊冠心病患者行知己健康管理护理方案能够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倪明 《医学信息》2019,(15):54-57
心血管疾病是女性的头号死因,在美国,每分钟就有1名女性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绝大多数为冠心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中国女性的死因排序中,心脏疾病已超过脑卒中和肿瘤,成为头号死因。多数女性甚至内科医生都认为,女性不易患冠心病,这是一个亟需纠正的误区。女性冠心病患者无论是吸烟患者或是被动吸烟患者,均会增加患者发生心血管风险事件概率,而戒烟是冠心病患者容易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有效戒烟可以降低患者心血管风险,延长患者生命周期,保证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主要综述烟草对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6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整体化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于冠心病基本知识的认知程度,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通过对164例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满足了患者对于冠心病知识的需求,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结论 整体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陈珊 《医学信息》2018,(24):126-127
目的 探讨心电图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于九江市柴桑区人民医院住院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10例,所有患者行常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心电图检查结果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①ST-T改变在心电图中诊断率为65.45%,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60.9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患者67例。其中ST-T改变诊断率为58.21%,高于非ST-T改变的41.79%,ST-T改变在确诊冠心病方面优于非ST-T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仍是临床确诊冠心病的首选方法,心电图ST-T改变能够为早期冠心病诊断方面提供依据,临床确诊还需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等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个性特征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测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对3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非冠心痛组以典型外倾人格为主,冠心病组以混合型人格为主(P<0.05).结论 不同的人格特征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的循环阻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有高血压病史的100例冠心病人进行了血压、指动脉压、毛细血管压、甲襞微循环检查,并对其中20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正中静脉压测定。结果表明:舒张期血压、正中静脉压与正常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毛细血管压有极显著性差异。收缩期血压、指动脉压差异不显著。微循环见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血色变暗,垂危者出现白色血栓。提示冠心病时循环阻力增大,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降低循环阻力可作为探索治疗冠心病的新路。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检测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分析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振素(sE-se-lectin)和血脂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45例冠心病患者和144例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平行检测其sE-selectin和血脂(TC、TG、HDL-C和LDL-C)水平,比较sE-selectin水平和血脂在二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sE-selectin水平与CH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sE-selectin和TC、TG、LDL-C水平在CH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E-selection水平与CHD明显相关。结论CHD患者血清sE-selectin明显高于正常人,sE-selectin可能与CHD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本院心内科住院的明确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150例老年患者设为CHD组。选取同期收治的150例非CHD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计算N-HDL-C、LDL-C/N-HDL-C、LDL-C/HDL-C、TC/HDL-C、TG/HDL-C值。比较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CHD患者的血脂及其比值。对血脂与冠脉病变支数、病情严重程度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D组患者LDL-C、TG、TC、N-HDL-C水平、LDL-C/HDL-C、TC/HDL-C、TG/HDL-C值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各亚组间的TC、TG、N-HDL-C水平、TC/HDL-C比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C、TG、N-HDL-C水平、TC/HDL-C比值均与冠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亚组间的LDL-C、TC、TG、N-HDL-C水平、LDL-C/HDL-C、TC/HDL-C、TG/HDL-C比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LDL-C、TC、TG、N-HDL-C水平、LDL-C/HDL-C、TC/HDL-C、TG/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可以通过对血脂指标的监测,并计算N-HDL-C、TC/HDL-C、LDL-C/HDL-C、TC/HDL-C、TG/HDL-C值,来评估CHD病情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B型利钠肽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8月住院的冠心病患者54例为A组,同时选择冠脉血管无狭窄的患者26例作为B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血糖、血脂、血压、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冠状动脉的病变部位及程度等临床资料,观察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结果 血浆BNP水平A组较B组升高,统计学意义显著(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NP水平、舒张压是冠状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在A1、A2及A3组中随着Gensini评分增加,血浆BNP水平逐渐升高,Gensini评分与血浆BNP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r=0.594,P<0.05)。结论 血浆BNP参与了冠状动脉狭窄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浆BNP的水平能一定程度上的反映冠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4.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DD)与纤维蛋白原(FS)的含量在冠心病及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病变患者中的差异。方法 将入选的1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94例与正常对照组36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3例。再将冠心病组按CAG结果分为轻度病变组24例,中度病变组27例,重度病变组43例。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DD,FS含量。结果 AMI、UAP两组DD、FS含量及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5),AMI组的DD、FS含量明显高于UAP组(P〈0.05),重度病变组DD,FS含量高于轻、中度病变组(P〈0.05)。结论 联合检测DD与Fg在冠心病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微循环学杂志》2020,(2):49-52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血脂、炎症、氧化应激指标相关性以及对CHD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17例CHD患者(CHD组)以及117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血清ANGPTL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水平。Spearman's等级相关分析以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ANGPTL4与其它参数之间关系, ROC曲线分析ANGPTL4对CHD诊断效能。结果:CHD组患者血清ANGPTL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9.86±5.13ng/ml vs 29.68±6.11ng/ml,P<0.01)。Spearman's等级相关分析血清ANGPTL4与腰围(r=-0.125,P=0.011)、BMI(r=-0.217,P=0.039)、TC(r=-0.321,P=0.041)、LDL-c(r=-0.377,P=0.047)、MDA(r=-0.326,P=0.042)及hs-CRP (r=-0.269,P=0.000)均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MDA、TC、hs-CRP是ANGPTL4的独立预测因子, ANGPTL4诊断CH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5,95%CI(0.715, 0.875),最佳截点24.35ng/ml。结论:血清ANGPTL4在CHD中可能参与脂代谢、炎症以及氧化应激调节,或可成为血清标记物用于预测CHD。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老年冠心病(ECHD)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变化及普伐他汀治疗后对其影响。方法:2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25例ECHD患者为治疗组,比较两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内皮素-1(ET-1)及CFR(=潘生丁注射后患者冠状动脉最大血流速度/静息状态时的基础血流速度),并比较普伐他汀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前ECHD患者TC、LDL-C及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CFR低于对照组(P<0.01);经普伐他汀治疗6月后,TC,LDL-C及ET-1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而CFR明显升高(P<0.05)。结论:普伐他汀治疗可有效地降低ECHD患者TC及LDL-C水平,改善患者的CFR。  相似文献   

17.
Study of the expression of type IV collagen by Lewis pulmonary carcinoma cells (PLMG-T, PLMG-M1, PLMG-M2) showed that these cells produce type IV collagen. The expression of type IV collagen in PLMG-T and PLMG-M2 cells approximately 2-fold surpassed that in PLMG-M1 cells. The number of active cells (synthesizing type IV collagen) in PLMG-M1 culture was 1.6 and 2.2 times lower than in PLMG-M2 and PLMG-T cultures, respectively. It was found that cell culture medium modulated expression of type IV collagen and this effect was mediated via cell receptor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变化及福辛普利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CFR的影响.方法选取2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及28例健康老年人作对照组,将福辛普利(5~10 mg)治疗前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low density lipid cholesterol,LDL-C;triglyceride,TG)、血清内皮素(ET-1)的浓度以及CFR(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将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血压、血糖与T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C及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及P<0.01),福辛普利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血糖与血脂无明显改变(P>0.05).冠心病组ET-1水平为(113.5±9.7)pg/ml较对照组(76.2±10.8)pg/ml高(P<0.01),福辛普利治疗6月后,ET-1浓度下降为(77.5±12.0)pg/ml(P<0.01).冠心病患者CFR低于对照组(P<0.01),福辛普利治疗6月后,CFR上升(P<0.01).结论福辛普利治疗可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内皮功能,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CFR.  相似文献   

19.
We have estimate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from family history of CHD (FHCHD) in 2827 healthy European middle‐aged men, and explored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can be explained by classical and genetic risk factors. Men with FHCHD (obtained by questionnaire) had a hazard ratio of CHD of 1.7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30, 2.31) compared to those without FHCHD; after adjusting for classical risk factors this did not change substantially. Those with FHCHD had 2.3% lower Factor VIIc (p = 0.03) and 1.14% higher systolic and 1.21% higher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p = 0.04 and p = 0.02 ), with evidenc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blood pressure and FHCHD status on risk (p = 0.01) . The risk for those with a positive family history who were also current smokers was 3.01 compared to non‐smokers without FHCHD, which is greater than the risk posed by smoking or FHCHD alone (1.96 and 2.05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non‐smokers without FHCHD), but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a multiplicative model (p‐value for interaction 0.33). Allele frequencies for 13 candidate gene variant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ose with and without FHCHD. In those with FHCHD, current smokers who carried the APOE4 allele (e4+) had a hazard ratio of 5.66 compared to non‐smokers who had no FHCHD and were not APOE4+, with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smoking and APOE4 in those with FHCHD p = 0.001 . These data demonstrate the complex interaction between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determining CHD risk, and suggest that the causes of the familial clustering of CHD remain largely unexplain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国内磷酸肌酸钠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研究报道。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2月。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6篇,累计144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总体疗效评价:磷酸肌酸钠组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治疗组(OR=4.93,95%CI 3.47~7.01,P<0.001);②不同疗程疗效评价:疗程14 d时,磷酸肌酸钠组比常规治疗组能更有效的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OR=6.34,95%CI 3.90~10.29,P<0.001);疗程<14 d时,磷酸肌酸钠组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不显著(OR=2.57,95%CI 1.29~5.09,P>0.001);疗程>14 d时,磷酸肌酸钠组比常规治疗组能更有效的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OR=5.44,95%CI 2.42~12.23,P<0.001)。③剂量疗效评价:对疗程14 d的9项研究根据不同剂量进行亚组分析,剂量为1 g ivgtt qd时,磷酸肌酸钠组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不显著(OR=4.87,95%CI 1.7~13.98,P>0.001);剂量为1 g ivgtt bid时,磷酸肌酸钠组比常规治疗组能更有效的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OR=9.73,95%CI 4.05~23.40,P<0.001);剂量为2 g ivgtt qd时,磷酸肌酸钠组比常规治疗组能更有效的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OR=6.11,95%CI 2.93~12.72,P<0.001);同时1 g bid剂量的改善效果优于2 g bid和1 g qd。结论 磷酸肌酸钠能够缓解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同时磷酸肌酸钠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与给药剂量和次数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