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会阴肉毒素注射治疗脊柱脊髓损伤所致逼尿肌外括约肌不协调的疗效。 方法 对 3例颈髓损伤和 3例胸髓损伤合并逼尿肌外括约肌不协调患者行经会阴尿道外括约肌肉毒素注射 ,治疗分两次进行 ,间隔 3d ,每次 5 5U。观察治疗前后剩余尿量 ,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1个月行尿动力学检查 ,观察尿道压变化。 结果  3例患者治疗后剩余尿量较治疗前减少 (133.3±70 .9)ml,尿道压较术前降低 (35 .4± 2 5 .8)cmH2 O(1cmH2 O =0 .0 98kPa) ,P均 <0 .0 5。 2例颈髓损伤者自主神经过度反射消失 ;4例患者排便功能改善。 5例疗效持续 3个月 ,1例疗效持续 15个月。6例均未见药物副作用。 结论 经会阴肉毒素注射治疗脊髓损伤所致逼尿肌外括约肌不协调的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女性下尿路症状患者的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女性下尿路症状原因及临床意义。 方法  72例下尿路症状女性患者 ,年龄 8~ 86岁 ,平均 4 8岁。其中排尿困难 4 6例 ,尿失禁 14例 ,尿频 10例 ,夜间遗尿 2例。患者均行尿动力学检测。 结果  4 6例排尿困难者膀胱容量 6 0~ 80 0ml,其中 2 0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为 0 ,2 6例9~ 16 0cmH2 O(1cmH2 O =0 .0 98kPa)。Linp URR图示为Ⅲ级以上梗阻者 19例。尿道静态分布阻力2 5~ 130cmH2 O。膀胱逼尿肌与尿道外括约肌协调性良好者 5例 ,协同失调者 33例。 10例尿频患者膀胱容量 97~ 4 5 0ml,2例排尿期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为 0 ,8例 31~ 110cmH2 O。Linp URR图示显示Ⅲ级以上梗阻者 2例。 1例急迫性尿失禁者膀胱过度敏感。 6例压力性尿失禁者腹压漏尿点压力 4 4~76cmH2 O。 3例充盈性尿失禁者排尿期膀胱逼尿肌压力为 0 ,尿道静态分布阻力 32~ 4 2cmH2 O。真性尿失禁 4例尿道外括约肌压力 0~ 16cmH2 O ,平均 (8.5± 5 .7)cmH2 O。 2例遗尿患者存在不稳定性膀胱表现 ,排尿期膀胱收缩乏力。 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对女性下尿路症状疾病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困难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非机械梗阻造成的排尿困难的原因.方法:对12例TURP术后仍存在的排尿困难的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发现10例存在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下降,3例患者存在膀胱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结论:膀胱逼尿肌无力和膀胱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是造成下尿路非机械性排尿困难的重要原因,术前行尿动力学检查对手术效果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改良尿道网状记忆合金支架植入术治疗骶髓下神经原性排尿功能障碍的方法,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对12例骶髓下神经原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后尿道内植入TiNi网状记忆合金尿道支架方法治疗,支架置于膀胱颈至外括约肌之间的尿道内。通过排尿日记、剩余尿量、肾积水程度、尿动力学检查等客观指标评估疗效。结果 支架植入后12例患者平均逼尿肌漏尿点压力由61cm H2O降至28cm H2O,最大排尿压由113cm H2O降至71cmH2O,剩余尿量由408ml降至34ml,单次尿量由264ml增至46lml,肾积水程度明显改善。术后近期出现尿失禁2例、排尿困难1例、血尿1例,1周内均消失。结论 改良式尿道网状记忆合金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骶髓下神经原性排尿功能障碍的较好方法,疗效确实,并发症少,可以有效保护患者上尿路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骶神经电刺激的治疗方法 ,治愈 1例特发性尿道括约肌痉挛症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2 7岁 ,排尿不畅数月 ,于 1997年 7月发生尿潴留来诊。泌尿外科诊断为低收缩力膀胱 ,经数次膀胱训练和口服溴化双吡已胺治疗无效 ,残余尿量曾高达 15 0 0ml,经尿道留置尿管膀胱引流。体检未见任何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 (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膀胱造影和B超等 )仅发现膀胱容量明显增大 ,未见其他异常。尿动力学检查发现逼尿肌收缩力明显减弱和尿道括约肌痉挛。患者因肥胖、情绪低落和不明原因的间歇性右上腹痛 ,经内分泌科、放射科、…  相似文献   

6.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像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各类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影像尿动力学特点.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8年6月间,我们对180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了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分析不同神经病变所致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脑卒中患者均未发现上尿路改变和反流,71% 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O),60% 伴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29% 为逼尿肌无反射(DA).脑外伤患者中70% 为DO不伴协同失调.7例帕金森病患者均表现为DO.1170例骶上损伤患者91% 为DO,83% 伴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223例骶髓及以下损伤患者73% 为DA.共有12% 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出现上尿路积水改变,4% 表现为膀胱输尿管反流.脊髓发育不良患者81% 表现为逼尿肌无反射,86% 膀胱顺应性下降,55% 有上尿路积水改变,31% 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2% 为逼尿肌无反射,88% 膀胱顺应性基本正常.糖尿病膀胱患者81% 膀胱感觉减退,76% 排尿期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结论 不同神经病变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特点不同,应根据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利用膀胱黏膜双层小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后的尿动力学表现。 方法  2 5例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性膀胱患者行利用膀胱黏膜的小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男 16例 ,女 9例。年龄 4~ 14岁。 2 1例获随访 6~ 2 4个月。手术前后行IVU、尿动力学检查及临床评价。 结果 手术后膀胱容量 (2 4 2 .6 2± 6 0 .0 4 )ml、膀胱顺应性 (8.10± 3.0 0 )ml/cmH2 O(1cmH2 O =0 .0 98kPa)、最大尿流率 (7.6 0± 2 .90 )ml/s均较术前 [分别为 (14 2 .14± 4 5 .88)ml、(3.2 6± 1.5 7)ml/cmH2 O、(3.0 0± 1.0 0 )ml/s]增加 ,逼尿肌压力降低 [术前 (5 2 .0 0± 14 .11)cmH2 O、术后 (33.33± 15 .39)cmH2 O],剩余尿 /膀胱容量较术前减小 (术前 0 .33± 0 .11、术后 0 .16± 0 .10 ) ,P均 <0 .0 1。逼尿肌括约肌不协调和尿道闭合压无改变 ,无抑制收缩减轻。 7例恢复尿意 ,9例输尿管返流减轻。 结论 利用膀胱黏膜的双层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可增加膀胱容量及顺应性 ,降低逼尿肌压 ,减轻逼尿肌反射亢进的程度。逼尿肌括约肌不协调、逼尿肌反射亢进、尿道闭合压低是影响临床结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脊髓栓系患者的尿动力学评估和治疗对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对膀胱尿道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评估36例脊髓栓系患者的膀胱尿道功能 ;以膀胱顺应性和有无膀胱输尿管返流评估膀胱的储尿功能 ;以排尿期逼尿肌压力评估逼尿肌排尿功能 ;结合膀胱尿道透视和尿动力学检查了解有无逼尿肌 外括约肌的协同性 ,并结合压力 流率曲线了解尿道的控尿功能。采用 χ2 检验比较各组参数异常发生的频数。 结果 脊髓栓系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类型主要为逼尿肌反射不能伴低顺应性膀胱 ,占 5 0 % (18/36 ) ;逼尿肌反射亢进占 2 2 % (8/ 36 )。逼尿肌反射不能伴低顺应性膀胱者其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83% (15 / 18) ,明显高于逼尿肌反射亢进者 (38% ,3/ 8,P <0 .0 5 )。膀胱顺应性减低者肾功能异常占81% (17/ 2 1) ,明显高于顺应性正常者 (7% ,1/ 15 ,P <0 .0 1)。顺应性减低者膀胱输尿管返流发生率6 7% (14 / 2 1) ,明显高于顺应性正常者 (7% ,1/ 15 ,P <0 .0 1)。 结论 脊髓栓系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类型各异 ,治疗方案的制定应以尿动力学结果为依据。顺应性减低可能是造成肾功能损害和膀胱输尿管返流的主要原因 ,泌尿外科治疗目的在于创建一低压、足够容量和控尿的膀胱以保护上尿路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存在的下尿路症状,结合尿动力学检查分析其原因。方法对30例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测量其尿流率、充盈性膀胱测压、压力-流率测定、尿道括约肌肌电图同步检测、尿道测压。结果最大尿流率降低18例(60.0%),前列腺压增高5例(16.7%),逼尿肌过度活动11例(36.7%),膀胱出口处梗阻9例(30%),膀胱感觉过敏5例(16.7%),低顺应性膀胱4例(13.3%),逼尿肌收缩无力4例(13.3%),逼尿肌外括约肌不同程度协同失调14例(46.7%)。结论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尿路症状与前列腺或盆腔局部因素诱发的逼尿肌过度活动、膀胱出口梗阻和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有关。认识并解除这些相关因素有助于提高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下尿路症状的尿动力学分析(附283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以下尿路症状为主诉的女性患者的尿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女性患者.年龄6-89岁,临床表现为储尿期(刺激性)和(或)排尿期(梗阻性)症状,采用尿动力学方法检查尿流率、同步膀胱压力容积流率及肛门括约肌肌电图测定、部分同步透视下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以排尿症状为主者86例,以储尿症状为主者197例。不稳定膀胱57例,感觉性尿急30例。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32例,其中逼尿肌反射低下26例。逼尿肌反射亢进7例。逼尿肌收缩力低下26例。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1例。下尿路梗阻30例,其中膀胱颈梗阻6例,尿道远端狭窄11例,非神经原件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13例。压力性尿失禁68例,其中Ⅰ型19例,Ⅱ型12例。Ⅲ型14例,Ⅱ/Ⅲ型23例;TF常40例。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能了解膀胱的功能状况和膀胱出口梗阻的部位,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意外尿失禁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引起尿失禁的可能机制。方法对42例诊断为脑血管意外伴有尿失禁的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包括静止期尿道压测定、充盈期及排尿期膀胱尿道功能测定)并按Burney分类进行分析,同时研究病变部位、脑血管意外性质和病变半球侧与尿动力学的关系。结果42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中,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者31例(73.8%):其中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19例(45.2%),逼尿肌-外括约肌不协调3例(7.1%),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9例(21.4%);逼尿肌反射减低,外括约肌协调者11例(26.2%);无逼尿肌功能正常者。发生膀胱顺应性减低5例(11.9%),发生尿感缺失者11例(26.2%)。初感尿容量(140.00±46.97)ml;膀胱最大容量(293.20±60.71)ml;最大尿道闭合压(65.14±19.83)cmH2O。逼尿肌最大收缩力(Pdetmax)为(60.98±31.11)cmH2O;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为(35.98±17.46)cmH2O;逼尿肌收缩时间(Tcon)为(86.07±36.09)sec;最大流量(Qmax)为(9.02±5.62)ml/s。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其发病部位多见于基底节、皮层多灶以及额顶叶,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无明显差异,左右半球病变对尿动力学也无明显差异。结论脑血管意外后尿失禁的尿动力学异常主要为逼尿肌反射亢进,部分出现逼尿肌反射减弱,但感觉正常,感觉缺失者较少见;外括约肌功能以无抑制性松弛为主,其次为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少数出现不协调;较少出现膀胱顺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在464例排尿道障碍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查中,发现61例由尿道内,外括约肌痉挛引起,其中内括约肌痉挛40例,外括久肌痉挛21例,伴有下尿路机械性梗阻患者30例,其中前列腺增生27例,女性膀胱内颈挛缩狭窄3例,有上,下运动神经源性损害者12例,无神经疾患者49例,诊断为非神经源性内括约肌痉挛32例,此类患者作苄胺唑啉试验阳性,对α-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认为,对此类疾患要在流动力学测定基础上,根据不同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尿流动力学分析在胸腰段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80例胸腰段脊髓损伤伴排尿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膀胱顺应性、逼尿肌反射、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等指标.结果 80例中64例(80%)出现逼尿肌反射亢进,其中伴尿道外括约肌协调22例,失调42例;16例出现逼尿肌无反射(20%),其中伴尿道外括约肌协调4例,失调4例,去神经化8例.80例中16例(20%)表现为膀胱顺应性增加,64例(80%)表现为膀胱顺应性下降.结论 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大多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仍有部分表现为逼尿肌无反射.并根据尿道括约肌功能进一步分为数种亚型.尿动力学检查在胸腰段脊髓损伤中明确了神经源性膀胱的类型,为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价值.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1995年 10月至 2 0 0 2年10月 ,因排尿困难就诊的男性患者 39例 ,经尿动力学检查、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及尿道扩张器探查尿道等确诊为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平均 2 2 .5分 ,最大尿流率平均 10 .2ml/s,剩余尿量平均 12 4ml。所有患者应用经尿道内括约肌切开术及α 受体阻滞剂治疗。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15min ;平均出血 5 0ml;术后平均住院 3.5d。所有患者疗效满意 ,排尿症状明显改善。术后 1年随访平均IPSS 10 .1分 ,平均最大尿流率 2 2 .1ml/s,剩余尿量平均 4 9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联合应用尿动力学检查、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及尿道扩张器探查尿道等方法可准确诊断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经尿道内括约肌切开术及α 受体阻滞剂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BTX-A)尿道括约肌注射临床使用效果分析。方法:我院2002年9月~2016年12月对51例有不同程度排尿困难或合并尿失禁的患者尿道括约肌注射BTX-A,注射部位包含尿道外括约肌(29例)、逼尿肌联合尿道外括约肌(16例)和尿道内括约肌联合尿道外括约肌(6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按国际尿控协会(ICS)标准进行影像尿动力检查,包括膀胱压力、容积、流率测定和尿道压力描记(UPP),指标包含最大尿流率(Qmax)、输尿管反流压(Pdet.reflux)、逼尿肌漏尿点压(DLPP)和最大尿道压力(Pura.max)。排尿后残余尿量(PVR)使用导尿法测定,治疗前查泌尿系超声,治疗后1个月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Qmax从(2.7±1.2)ml/s升至(6.4±1.9)ml/s,Pura.max从(75.8±5.5)cmH_2O降至(50.7±4.6)cmH_2O,DLPP从(71.9±22.7)cmH_2O降至(28.4±8.4)cmH_2O,排尿后PVR从(231.3±29.3)ml降至(105.0±16.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有8例患者泌尿系超声提示单侧或双侧肾积水,并且尿动力提示存在输尿管反流,治疗后1个月复查泌尿系超声,3例肾积水无明显减轻,3例肾积水略减轻,2例肾积水消失。随访1~6个月,疗效持续2~3个月。全部患者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TX-A注射尿道括约肌是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排尿期尿道测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下尿路梗阻及其梗阻部位。方法:对41例有下尿路梗阻症状患者进行了排尿期尿道测压(MUPP),其中包括前列腺增生症(BPH)29例,男性尿道狭窄3例,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3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4例,女性尿道末端缩窄综合征1例,前例腺炎1例。结果:29例BPH患者中,26例有梗阻,其中梗阻位于膀胱颈部20例;3例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患者表现为外括约肌部压力下降;4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  相似文献   

17.
尿流动力学在女性尿道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探讨尿流动力学在女性尿道 诊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enuet尿流测定仪对20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型及相关治疗。结果:不稳定性膀胱6例(30%),逼尿肌无力4例(20%),远端尿道缩窄12例(60%),膀胱颈梗阻2例(10%),低顺应性膀胱1例(5%),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1例(5%)其中不稳定性膀胱并发远端尿道缩窄4例(20%),不稳定性膀胱并发逼肌无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尿动力学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an C  Dai F  Zhou G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6):441-444
目的提高对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的诊断水平,并为针对性选择康复手段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对220例不同损伤平面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其中100例患者常规测定膀胱压力容积和尿道压力图,另120例患者采用膀胱-外括约肌压同步连续测定法分别记录膀胱容量为100 ml时的逼尿肌压、反射排尿时的最大逼尿肌压、最大尿道压,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除圆锥马尾损伤组的最大尿道压(83±38)cm H2O(1 cm H2O=0.098 kPa)和动态逼尿肌压(12±10)cm H2O低于其他各组,其差异有显著意义(t=2.096~2.656,P<0.05)外,不同损伤组患者膀胱顺应性降低的发生率相似(分别为51.2%,52.4%和50%);同组不同损伤程度患者间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t=1.023,P>0.05).120例患者根据膀胱-外括约肌压同步连续测定法记录尿道压曲线发现,其曲线形状大致可分为4型. 结论除圆锥马尾损伤组的最大尿道压和动态逼尿肌压低于其他各组外,其他参数与损伤平面和损伤程度无关.圆锥马尾损伤组多为不完全性损伤,故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的发生率较低.尿道压力曲线的表现与外括约肌和尿道周围横纹肌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尿道扩张是治疗尿道狭窄的常用方法 ,通常凭手感操作 ,无法在直视下进行 ,易发生损伤。我们利用小儿膀胱镜行尿道扩张 8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8例 ,年龄 7~ 6 6岁 (小儿 3例 ,成人 5例 )。 6例为尿道吻合术后狭窄 ,2例为医源性尿道狭窄。作者单位 :65 0 10 1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前尿道 2处狭窄者 2例 ,后尿道狭窄 6例 ,其中Y形错位吻合 3例。 8例常规尿道扩张均失败 ,病程 1~ 3个月。用小儿膀胱镜共进行 11次扩张 ,均获成功。方法 小儿在硬外麻醉下 ,成人在局麻或骶管麻醉下 ,先插入 11F镜找到狭窄部 ,辨…  相似文献   

20.
老年女性排尿困难的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以排尿困难为主诉的老年女性患者的尿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女性患者.年龄60~89岁,临床表现为排尿费力,采用尿动力学方法检查尿流率、同步膀胱压力容积流率及肛门括约肌肌电图测定,部分患者同步透视下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占27.3%.逼尿肌收缩力低下占34.1%,膀胱颈梗阻为4.5%.尿道远端狭窄13.6%.不稳定膀胱6.8%,非神经原性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占4.5%,感觉性尿急2.3%,正常6.8%。结论:尿动力学检查能了解膀胱的功能状况和膀胱出口梗阻的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