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干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0例脑干血管畸形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34.4岁。所有患均经CT和MRI检查确诊为脑干血管畸形。有6例患行DSA检查,但无异常发现。病变位于桥脑6例,桥脑中脑结合部3例,桥脑延髓结合部1例。结果:10例患平均的出血后第34d行开颅手术,其中经后颅窝中线小脑下蚓部第四脑室入路5例,于枕下乙状窦后经小脑外侧入路4例,经颞下切开天幕入路1例。术后病理学检查报告:毛细血管扩张症6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动静脉畸形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患术后症状均获改善,有6例患获得随访,最长随访时间6年,最短1年,无再出血。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干血管畸形患安全有效,通过切除畸形的脑干血管可防止再次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干占位病变外科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法、手术入路、切除方式和并发症防治等问题.方法分析总结1999~2005年我院住院治疗的55例脑干占位病变的临床资料.接受显微手术治疗40例,其中颞下经天幕入路5例,经中孔一小脑延髓裂入路15例,经蚓体切开入路12例,经小脑半球切开入路2例,经桥小脑角脑干侧方入路4例,经纵裂一第三脑室入路2例.术后接受放疗和(或)化疗13例.非手术治疗15例,接受放疗5例,化疗3例.结果手术治疗者术后6个月随访,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为90~100分8例,70~80分17例,40~60分6例,20~30分3例,10~0分6例(手术后1个月内死亡).非手术治疗者住院后6个月随访,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为90~100分1例,70~80分4例,40~60分2例,20~30分3例,10~0分5例(死亡4例).结论脑干占位病变以出血性病变(包括海绵状血管畸形)、星型胶质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多见.出血患者多数可在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出血较少和已进入出血后期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脑干肿瘤中胶质细胞瘤最常见,除弥漫生长型不适合手术和放化疗外,其他生长类型的肿瘤都可以进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根据病理性质接受放化疗.手术入路的选择和脑干切开的部位取决于病变在脑干中的位置,可以利用的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可以耐受的神经功能缺损;在具体操作时采取循瘤原则、最短原则和避重就轻原则.经中孔-小脑延髓裂入路可以满足大部分经脑干背侧切除占位病变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腩十海绵状血管瘤的时机、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10例脑干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及MRI检查.海绵状血管瘤位丁中脑1例、桥脑7例、延髓2例.采用颞下入路切除中脑海绵状血管瘤1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桥腑海绵状血管瘤3例;枕下中线经第四脑室入路切除延髓海绵状血管瘤2例、桥脑海绵状血管瘤4例.采用GOS分级对于术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显微镜下将肿瘤全切,无手术死亡.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3个月GOS分级:Ⅴ级5例,Ⅳ级5例;术后1年GOS分级:Ⅴ级8例,Ⅳ级2例.无再出血者.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脑干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CM)的解剖位置,探讨相应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脑干CM的病例资料.其中主体位于中脑10例(中脑腹侧1例,中脑背侧2例,中脑侧方7例);主体位于脑桥32例(脑桥侧方28例,脑桥背侧4例);主体位于延髓11例(延髓侧方2例,延髓背侧9例).病变均行手术切除.共使用7种手术入路:额眶颧入路1例、枕下-经小脑幕入路(Poppen入路)2例、颞下-经小脑幕入路27例、颞下-岩前经小脑幕入路6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枕下后正中入路13例、远外侧入路2例.结果 病变全切除53例(100%).术后随访:症状明显改善18例(34%),症状无变化28例(53%),新增症状7例(13%).结论 对于脑干CM,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和精湛的手术技巧,术中配合使用辅助技术,是减少手术损伤、获得良好手术质量及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9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9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桥脑12例,中脑4例,延髓2例,桥脑延髓交界区1例。经坐位枕下后正中小脑延髓裂入路12例,坐位乙状窦后入路4例,坐位后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2例,翼点入路1例。结果 病灶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症状改善16例,无明显变化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4~58个月,次全切除2例均复发并行二次手术;术前KPS评分为(75±6)分,术后KPS评分为(84±8)分,随访1年KPS评分为(90±5)分。结论 应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以及术者经验及习惯选择手术方式,坐位可以作为大部分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常规手术体位;显微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全切除,使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6.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本组18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中,病灶位于一侧大脑脚3例,桥脑及桥脑臂9例,桥脑一延髓4例,延髓2例。分别采用经幕下小脑上人路、一侧颞枕小脑幕人路、桥小脑角人路和枕后正巾人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血管瘤镜下全切17例,次全切除1例。眩晕病人术后症状明显减轻,除1例术后新出现复视外,其余颅神经损害患者症状减轻,或无变化。结论显微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是可行的,早期手术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脑多发海绵状血管畸形手术治疗报道少见,探讨脑多发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9例手术治疗脑多发海绵状血管畸形病例,采用改良MR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估。配对T检验对术前与随访时MRS评分进行比较,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年龄、病变数量、术前MRS评分等对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例小脑脚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术后出现不全性面瘫,1例桥脑病变患者术后出现肢体偏瘫,经治疗后均逐渐好转。平均随访29.5月,无再次出血患者。随访时16例(41%)患者神经功能状态较术前明显改善,23例(59%)较前无变化,无病情加重患者。经统计学分析,术前与随访时MRS评分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首发症状距手术时间、病变数量、出血次数、随访时间与预后不相关。手术病变部位(P=0.02)及术前MRS(P=0.01)与预后相关。结论脑多发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行致病病变切除多数患者效果良好,手术病变部位及术前MRS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指征和技巧,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近十年期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中脑海绵状血管瘤8例,间脑-中脑交界处1例,中脑-桥脑交界处2例,桥脑海绵状血管瘤29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瘤4例,桥脑-延髓交界处2例。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引导手术,5例术中采用神经导航定位。结果肿瘤全切45例,1例次全切。术中见19例伴有明显的静脉畸形,予以保护。神经功能障碍改善22例,无明显变化21例,术后症状改善和稳定率为93.5%(43/46)。术后症状加重3例,出现复视、面瘫和肢体活动障碍加重各1例。2例经随访神经功能已恢复至术前状态,仍有1例患者未恢复至术前状态。随访3~58个月,肿瘤全切的43例,42未见肿瘤增大,均未见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再出血,1例复发行伽玛刀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指征和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及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安全和有效地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的进展。方法对我院连续收治的31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灶位于额叶6例,额顶区皮层至室管膜下巨大病灶1例,顶叶功能区4例,岛叶基底节1例,颞后1例,一侧大脑脚3例,桥脑及桥脑臂9例,桥脑一延髓4例,延髓2例。病灶大小1~7cm,半球病灶采用最近的骨瓣开颅;脑干病灶采用4种手术入路:经幕下小脑上入路、经一侧颞枕小脑幕入路、桥小脑角入路、枕后正中入路。结果全切30例,次全切除1例。偏瘫5例术后4例肌力增加,1例无变化;癫痫4例3例术后1个月内无发作,1例有1次轻微发作;眩晕患者症状明显减轻,除1例术后新出现复视外,其余颅神经损害或减轻,或保持原状。病理结果:海绵状血管瘤。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可行的,早期手术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小脑水平裂-小脑桥脑裂入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小脑水平裂-小脑桥脑裂入路治疗的连续133例三叉神经痛病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可顺利或较顺利的分开小脑水平裂外侧部和小脑桥脑裂上支,岩静脉均得到妥善处理,128例有明确责任血管压迫,5例可疑血管压迫,均行个体化围套式减压,术后立即止痛129例,术后3~5天止痛3例,1例疼痛减轻约50%。无死亡,1例听力下降,1例面部轻瘫,11例出现口唇疱疹,8例患侧面部轻微麻木。1例(0.75%)术后10个月复发。结论经小脑水平裂——小脑桥脑裂入路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避免传统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感觉根入桥脑处显露不良的缺陷,提高有效率,减少听力下降、面瘫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手术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原则,以提高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1985年3月~2001年12月施行手术治疗经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62例,其中69例手术前行三维CT血管造影术。手术入路分为常规入路、颅底入路和匙孔入路,共11种方法。常规入路包括翼点入路(269例)、纵裂入路(23例)、颞下入路(9例)、枕下经大幕入路(2例)和枕下正中入路(3例);颅底入路分别为眶颧入路(3例)、额眶入路(6例)、岩骨入路(2例)及远外侧枕下入路(5例);匙孔入路有额下眶上匙孔入路(5例)和翼点匙孔入路(7例)。结果 手术前行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的69例患者,与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相一致。根据GOS评估标准,362例患者中恢复良好者278例(76.80%),轻残56例,重残13例,死亡15例,病死率为4.14%。手术后仅1例经额眶入路者发生眼底出血,其余均未发生与手术入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三维CT血管造影术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的形状、大小、瘤颈以及与相邻血管及解剖结构的关系,可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翼点入路迄今仍是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标准入路,适用范围广泛,颅底入路和匙孔入路虽各有所长,但仍不能取代翼点入路。  相似文献   

12.
巨大斜坡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总结斜坡脑膜瘤的放射学特点、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以提高斜坡脑膜瘤的全切除率,降低残死率,改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组34例斜坡脑膜瘤,采用6种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包括(1)眶颧-颞极入路9例;(2)额颞-经海绵窦入路2例;(3)经岩骨-天幕入路13例;(4)乳突后枕下入路6例;(5)远外侧枕下入路3例;(6)经口咽-斜坡入路1例。结果 术后恢复良好者29例(85%),肿瘤全切除率5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干肿瘤外科干预的临床意义及手术适应证、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手术技巧。方法对11例经头部MRI诊断为脑干肿瘤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施行肿瘤切除。后正中入路5例,乙状窦后入路3例,乙状窦前入路2例,颞下入路1例。术后行适形放疗3例,替莫唑胺(TMZ)口服化疗3例,宁得朗(ACNU)+顺铂(DDP)化疗2例。结果其中全切4例(2例胶质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近全切4例(2例胶质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胆脂瘤),大部分切除2例(均是胶质瘤),活检1例(胶质瘤)。无手术死亡,除1例6个月死于肿瘤进展外其他患者均存活。结论脑干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部位与手术切除程度密切相关,手术对脑干良性肿瘤及局限性分化良好胶质瘤效果满意,对一些恶性肿瘤可减少瘤体积,减轻症状,为下一步综合治疗创造机会。但对弥漫型生长的胶质瘤效果不佳,对术前已行放射治疗的脑干胶质瘤手术应慎重。对手术有残留的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及化疗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We report our surgical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16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benign craniovertebral junction (CVJ) tumor, observed from 2003 to 2008 at our department.

Methods

We had treated 6 foramen magnum meningiomas, 6 cervicomedullary hemangioblastomas, 1 accessory nerve schwannoma, 1 hypoglossal nerve schwannoma, 1 C2 root schwannoma, and 1 cavernous hemangioma. Clinical results were evaluated by 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 (KPS) an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preoperative neuroradiological evaluation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 Angiography was performed in 15 patients and preoperative embolization was done in 2 patients.

Results

Five far-lateral, 1 supracondylar and 10 midline suboccipital approaches were performed. Gross total removal was achieved in 15 cases (94%) and subtotal removal in 1 patient (6%). None of the patients required occipitocervical fusion. Radiological follow-up showed no recurrence in cases totally removed. Postoperative decrease of KPS scores was recorded in only 1 patient. The treatment of cervicomedullary solid hemangioblastoma presented particular issues : by preoperative embolization, we removed tumor totally without an excessive bleeding or brainstem injury. In one of foramen magnum meningioma, we carried out subtotal removal due to hard tumor consistency and encasement of neurovascular structures.

Conclusion

: The choice of surgical approaches and the extent of bone resection should be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and size of individual tumors. Moreover, we emphasize that preoperative neuroradiological evaluations on presumptive tumor type could be helpful to the surgeon in tailoring the technique and providing the required exposure for different lesions, without unnecessary surgical steps.  相似文献   

15.
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枕大孔前方及外侧肿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枕下远外侧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枕骨大孔区前方及外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自1995年9月至2002年10月应用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前、外侧肿瘤10例,其中脑膜瘤5例、复发性脊索瘤2例、舌下神经鞘瘤2例、颈静脉球瘤1例。结果 本组10例中,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该入路可增加术野空间,从更大程度上显露肿瘤组织,有利于减少对脑干和重要血管、神经的牵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方法 .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40.6岁.1例表现为后颅窝占位;20例为动脉瘤破裂出血.入院时患者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14例,Ⅲ级5例,Ⅳ级1例.头颅CT表现为幕下为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第四脑室出血或二者兼有.脑血管造影提示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动脉瘤13例,远端动脉瘤8例,分别采用枕下旁正中及枕下正中入路进行手术.结果 19例行动脉瘤蒂夹闭术,1例行孤立术,1例行载瘤动脉近端切断术.3例术后出现切口一过性脑脊液漏;1例术后偏瘫、后组脑神经麻痹和长期昏迷,2例轻度后组脑神经受损,3个月后完全恢复;其余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损伤或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 小脑后下动脉瘤的治疗首选动脉瘤夹闭术,术中保护后组脑神经和后下动脉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及面神经保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及保留面神经的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6年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23例听神经瘤病人。结果肿瘤全切18例,次全切3例,部分切除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15例。随访6月 ̄4年,全切18例中复发1例,面神经功能恢复12例。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能全切听神经瘤,解剖保留面神经,有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后颅窝枕下减压术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8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大面积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CT及MRI检查确诊后24 h内行后颅窝枕下减压术,如有急性脑积水发生,先行脑室外引流术,再进行后颅窝枕下减压术。 结果本组患者12例,术前CT显示出现脑积水者4例,先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后行颅窝减压术。根据GOS评分评价患者外科治疗效果:良好7例,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 结论后颅窝减压术能避免大面积小脑梗死临床症状恶化进行性发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收治的小脑幕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56例,占同期收治的所有颅内脑膜瘤的8.66%,女性占绝大多数。对主要向幕上发展者,根据肿瘤的部位,采用扩大翼点入路、颢下入路、颞枕部入路和枕部入路;肿瘤全部或主体在后颅窝者,采用枕下或枕部-枕下联合开颅术;跨幕者采用颞下-乙状窦前入路。结果 本组全切除53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死亡2例(3.6%),出现新增神经功能障碍5例,复发6例。结论 小脑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熟悉局部的显微解剖并熟练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