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药从整体上及多靶点干预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一定的优势,但目前中医药治疗心衰的临床和研究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心衰中医辨证规律、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研究设计质量不高等,解决上述问题应该是目前中医药防治心衰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的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美国心脏协会(AHA)把慢性心力衰竭定义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疾病损伤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的结果。心力衰竭的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和乏力。心力衰竭收缩功能的主要指标是左室射血分数下降(通常小于40%),而舒张功能障碍的患者左室射血分  相似文献   

3.
杨清华 《四川中医》2009,(10):38-40
目的:探讨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与药物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几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结果: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且经济、安全。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文献,笔者从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阐述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王伟丽  王晓峰 《山西中医》2010,26(11):53-54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系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的情况下,由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出量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临床表现。CHF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资料显示,CHF的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医疗费用更高,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隶属于中医“心悸”“喘症”“水肿”“痰饮”等范畴,最近《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进一步提出了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名。它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并发症,随着现代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认识和治疗的发展,虽然其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现阶段我国心力衰竭发病率仍高达0.9%,死亡率占41.1%^[1]。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排血量不足,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心肌舒缩功能受损最后失代偿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中医很早就有关于心衰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的记载.根据慢性心衰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属于"心悸"、"喘证"、"痰饮"、"水肿"、"胸痹"等范畴.慢性心衰在临床上表现为胸闷心悸、动则气短,甚则喘息不能平卧,颜面及四肢水肿,颜面发绀,烦躁不安,脘痞腹胀,形寒肢冷,大便溏泻,小便短少,舌质淡或淡暗、苔白,脉沉细无力或结代等.众多医家对该病从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认识和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心力衰竭是指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它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我国一项随机抽样调查显示,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随着年龄增高,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显著上升[1]。其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仿[2]。现代医学认为,心室重构是心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病机为阳气虚衰、水瘀内停。治疗原则为温阳益气、利水活血,配合现代医学抑制神经内分泌,抑制心肌重构,从而更好地改善症状,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器质性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是危害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心肌梗死、血液动力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以左、右或双心室功能障碍及神经体液调节改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伴随运动耐力下降、液体潴留和生存时间缩短。综合文献报道,总结了近10年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在辨证分型论治、专方专药治疗、名医经验、中成药、临床研究、动物实验及其他中医特色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1.
从病因病机、中医治疗等方面对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肯定了中医药疗效,同时提出了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疾病导致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治疗难以见效、预后差.近年来,根据中医的生理、病理机制,采用中药排毒、扶正、活血化瘀等治则,在防治、延缓早中期肾功能衰竭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疾病导致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治疗难以见效、预后差.近年来,根据中医的生理、病理机制,采用中药排毒、扶正、活血化瘀等治则,在防治、延缓早中期肾功能衰竭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疾病导致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治疗难以见效、预后差.近年来,根据中医的生理、病理机制,采用中药排毒、扶正、活血化瘀等治则,在防治、延缓早中期肾功能衰竭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疾病导致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治疗难以见效、预后差.近年来,根据中医的生理、病理机制,采用中药排毒、扶正、活血化瘀等治则,在防治、延缓早中期肾功能衰竭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疾病导致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治疗难以见效、预后差.近年来,根据中医的生理、病理机制,采用中药排毒、扶正、活血化瘀等治则,在防治、延缓早中期肾功能衰竭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疾病导致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治疗难以见效、预后差.近年来,根据中医的生理、病理机制,采用中药排毒、扶正、活血化瘀等治则,在防治、延缓早中期肾功能衰竭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疾病导致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治疗难以见效、预后差.近年来,根据中医的生理、病理机制,采用中药排毒、扶正、活血化瘀等治则,在防治、延缓早中期肾功能衰竭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疾病导致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治疗难以见效、预后差.近年来,根据中医的生理、病理机制,采用中药排毒、扶正、活血化瘀等治则,在防治、延缓早中期肾功能衰竭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疾病导致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治疗难以见效、预后差.近年来,根据中医的生理、病理机制,采用中药排毒、扶正、活血化瘀等治则,在防治、延缓早中期肾功能衰竭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