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近年来,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败血症明显增加,为探讨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1995年1月至2001年10月收治的70例新生儿败血症中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48例败血症,并对其药敏试验及治疗的首选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致病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治疗策略,为初始经验性治疗药物的选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新生儿ICU新生儿败血症患者81例临床资料,分析血菌培养及其药敏结果。结果:81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血液样本中分离出81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2株占14.81%和革兰阳性菌69株占85.1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性为100.00%,而对青霉素类、红霉素均显著耐药;在迟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61株病原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29.63%。结论:迟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检出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建议可经验性选用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治疗。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与药敏变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启宇  贺丰  任娜芳 《医药导报》2008,27(3):340-341
[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变迁,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以制定相应对策。方法对1990~2004年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262例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反映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特点。结果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下降,但耐药菌及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上升,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列前两位,大肠埃希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并列第3位。细菌普遍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73.15%),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性下降,尤其是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性明显增加,而对氨基苷类抗生素耐药性下降,尚无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近年来耐药菌及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日趋严峻,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科学、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4.
韦彦成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1):171-171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致病菌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和病原菌的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可涉及各系统,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多见,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43例治愈,3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根据病史、临床特点及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的近十年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10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的变化特点,以期达到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本病的发生。方法比较第一组(1996年1月~2000年12月)和第二组(2001年1月~2005年12月)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血培养结果、药敏结果的异同点。结果两组皆以皮肤、脐部及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途径。第一组与第二组早发性败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7.16%、43.59%,晚发性败血症发生率分别为52.84%、56.41%;两组主要的致病菌:第一组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第二组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药物(头孢类)敏感性较高,尤其是头孢二、三代抗生素: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近十年新生儿败血症致病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65例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的血培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5例败血症中,革兰氏阳性球菌58例占89.2%(其中表皮葡萄球菌38株占58.4%),革兰氏阴性杆菌7例占10.8%;对各种抗生素均有较高耐药性(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唑啉、泰能的耐药性〉50%)结论①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其中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及人葡萄球菌亚种。人葡萄球菌亚种的比例及耐药性均有增多趋势;②应根据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并检测MRS;③全面了解和掌握细菌种类和耐药性变化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科抗感染治疗的质量,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对120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及耐药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途径以皮肤粘膜损伤为主,病原菌葡萄球菌占92.3%,其中机会菌表皮葡萄球菌占20.7%,对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耐药率高,对头孢噻吩,头孢噻肟,万古霉素,利福平及联合用药效果好。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多无特异性,病原以葡萄球菌为主,机会菌有增加的趋势,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病原对头孢类,万古霉素,利福平,哌拉西林,氨苄青 舒巴坦等药敏感,联合用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李立 《首都医药》2012,(8):28-29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旨在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5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黄疸65例(61.9%),吃奶不好、吐奶18例(17.1%),腹泻13例(12.4%),发热12例(11.4%),哭闹、精神弱、思睡6例(5.7%)。主要体征为皮肤发花21例(20%),口周发绀6例(5.7%)。血培养结果中葡萄球菌102例,占97.1%,其中,表皮葡萄球菌58例,占55.24%;溶血葡萄球菌28例,占26.67%;松鼠葡萄球菌6例,占5.7%;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占4.76%。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最主要的病原菌为葡萄球菌,以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积极处理合并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近6年本院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主要病原菌及药敏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574例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病例,对致病菌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本组新生儿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2.3%;②血培养检出病原菌28种,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88株(50.2%)居首位,其他依次为大肠埃希菌81株(14.1%),溶血葡萄球菌54株(9.4%),肺炎克雷伯杆菌27株(4.7%)。③耐药菌133株占病原菌检出率的23.2%。结论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耐药菌株的增多,在使用抗生素前应进行病原学检查,按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败血症病原菌进行检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住院血细菌培养阳性的79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进行药物过敏试验及分析。结果79例败血症共分离病原菌81株,葡萄球菌为52/81,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6株,金黄金葡萄球菌19株,其他葡萄球菌3株,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棒状杆菌等。药敏试验表明,对红坶素耐药率大于84%,对青霉素耐药率达80%,对苯唑青霉素耐药率达65%,对葡萄球菌敏感的药物有万古霉素、头孢哌酮、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对肺炎克雷伯敏感的药物为:亚胺培南、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结论葡萄球菌仍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大肠埃希氏菌。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青霉素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乙基西梭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三嗪较敏感。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洋 《青岛医药卫生》2010,42(4):262-263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耐药情况,以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8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标本进行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29例(36.3%),表皮葡萄球菌14例(17.5%),大肠埃希菌12例(15.0%),腐生葡萄球菌4例(5.0%),D群链球菌2例(2.5%),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19例(23.7%)。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对青霉素和红霉素普遍耐药,对苯唑青霉素的敏感性仅达16.4%和14.8%,对头孢唑啉、丁胺卡那霉素及诺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较敏感,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等3代头孢菌素及诺氟沙星等喹诺酮类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对庆大霉素、头孢唑啉等仍有较高的敏感性,而对氨苄青霉素的敏感率仅为29.7%。结论葡萄球菌仍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万古霉素、3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仍为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吴梦晖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845-845
目的:进一步认识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探讨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对35例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大多数(94.3%)临床表现轻微且不典型,100%病例有不同程度的黄疸,25%的病例黄疸为唯一症状及体征。原发感染灶以皮肤脓疱(31.4%)、脐炎(23%)为主。对头孢唑啉、头孢哌酮较敏感。结论: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黄疸,皮肤脓疱,脐炎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临床用药首选头孢唑啉或头孢哌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以及血培养病原菌的构成和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回顾分析医院近4年中326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感染菌株及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度。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感染菌株革兰阳性为89%,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多,表皮葡萄球菌为首位(44.9%)。革兰阴性为11%,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33.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1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100%)。结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CNS为主要病原菌,临床应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龚方彪  王洪蓉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898-1899
随着青霉素等抗生素的不断出现和发展,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优势病原菌也在不断变化之中[1],由20世纪30年代的A型β溶血性链球菌到20世纪80年代的表皮葡萄球菌和D组的α溶血性链球菌.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报道的新生儿败血症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本研究探讨我院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的情况和药敏检测的结果,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败血症目前仍然是重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在农村发病率仍较高,占活产婴儿1—5.2%(注2)。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种类众多,有致病力强的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致病力弱的细菌(四联球菌)。近来新生儿白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有增多趋势,我科于1985年1—11月收住新生儿败血症122例,其中白色葡萄球菌败血症2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1、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住院患者成倍减少,在病种中新生儿肺炎仍占首位(约40%),其次的败血症(约20%),而消化道感染发病率却明显下降。2、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居多,克雷伯氏菌有抬头趋势,也要重视B组链球菌感染。3、院内感染,尤其是早产儿,由于人工呼吸器、胃肠外营养的广泛开展,感染率增加。4、宫内感染和性传播性疾病有所抬头。  相似文献   

17.
操晓莉  陈梅俐 《安徽医药》2013,17(6):1015-1016
目的了解该院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状况。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该科住院的84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及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均为单一菌种生长,其中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88.1%,革兰阳性杆菌占2.4%,革兰阴性杆菌占9.5%;革兰阳性球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其中居前3位的分别为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在90%以上,主要敏感药物有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结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感染为本院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其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普遍耐药。血培养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对指导治疗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7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①以皮肤、脐部、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途径。②以体温异常(43.6%),少哭、少吃、少动(57.7%),皮肤黄疸(66.7%)为主的临床表现。③致病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共占87.2%。④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等耐药率为80%以上,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O%。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采用综合疗法根据血培养药效结果选择抗生素,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较高 ,占活产婴儿的 1%~ 10 % ,我科近 1年来经血培养证实 75例 ,现对其致病菌及药敏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   7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中 ,男 5 6例 ,女 19例 ,其中出生前 3天发病者 2 1例 ,出生后发病 5 4例。致病菌 :表皮葡萄球菌 48例 ,大肠埃希菌 11例 ,腐生葡萄球菌 5例 ,D群链球菌 2例 ,蜡样芽胞杆菌 2例 ,硝酸盐阴性不动杆菌 2例 ,聚团肠杆菌 1例 ,绿脓假单胞菌 1例 ,粘质沙雷氏菌 1例 ,金黄色葡萄菌 1例 ,肺炎链球菌 1例。 75例败血症致病菌对药物敏感情况详见附表。2 讨论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细菌…  相似文献   

20.
杨春芳  王健  陆达林 《淮海医药》2001,19(5):387-388
目的 探讨近年来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变化以及细菌对抗生素的药敏情况。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对培养出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培养出细菌20种共53株,霉菌1株、L型细菌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7.1%,表皮葡萄球菌占12.9%,腐生葡萄球菌占6.45%。L型细菌中L型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及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9.17%和78.95%,头孢唑啉的耐药率为21.05%,丁胺卡那的耐药率仅为7.69%。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葡萄球菌。丁胺卡那及头孢唑啉是葡萄球菌较为有效的抗生素。L型细菌培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