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开展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治疗后遗症期中风的比较研究。收治84例,其治疗结果显示,醒脑组与传统组相比,基本治愈率分别为28.26%,5.26%;显进率为47.83%,23.58%,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和显著性差异(P<0.01,P<0.05)。醒脑组在血液流变学、血脂等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传统组,说明醒脑开窍刺法有改善血液浓、粘、凝、聚及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脑——心卒中患者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傅立新  赵铭辉 《中国针灸》1997,17(5):261-263
本文将80例脑-心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法组、传统针法组各40例,观察针刺前后心功能状态,并设正常组50例进行比较。治疗前80例脑-心卒中患者心功能指标部分异常,主要表现为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心搏量及血管顺应性降低、心脏后负荷增高。针刺后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以"醒脑开窍"针法改善更为明显(P<0.01,P<0.05)。提示"醒脑开窍"针法对脑-心卒中患者异常心功能具有明显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3.
醒脑开窃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开展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治疗后遣症期中风的比较研究。收治84例,其治疗结果显示,醒脑组与传统组相比,基本治愈率分别为28.26%,5.26%;显进率为47.83%,23.48%,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和显著性差异(P〈0.01,P〈0.05)。醒脑组在血液流变学,血脂等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传统组,说明桓脑开窍刺法有改善血液浓,粘,凝,聚及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4.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崔培秀 《吉林中医药》2008,28(6):432-433
石学敏院士针对中风病"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的基本病机提出醒脑开窍针刺法,选穴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醒脑开窍针刺法可双向调节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脑血流状态,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脑组织和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对自由基的产生可能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使脑组织和血清LPO减少,保护脑组织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适时地改善脑灌注,减轻脑组织损伤,升高PGI2/TXA2比值,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从而促进脑组织的康复.中风病患者无论出血性还是梗塞,尽早接受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稳定期及后遗症期患者接受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延长针刺时间,可减轻后遗症,提高远期成活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先兆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先兆的血液流变学观察300073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王舒,石学敏,张存生以往的研究证明“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急性期、[1]稳定期、后遗症均有显著疗效,本文通过对30例中风先兆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并与传统取穴法的23例...  相似文献   

6.
针灸对中风的治疗已延续 2 0 0 0多年 ,中风中医病理机制归结于“风、火、痰、瘀”。风主要为肝风 ;火主要是指心火、肝火”;痰主要为饮食不节或脾胃气虚聚湿成痰 ;瘀为瘀血留内。治疗受“风为阳邪”“治痿独取阳明”理论影响 ,传统针灸治疗重在调气和血 ,疏通经络 ,故一直延用阳明经和胆经穴位为主。一般取手阳明大肠经的肩、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和足阳明胃经和胆经的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为主。醒脑开窍针刺法由石学敏院士发明 ,学术精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病机上认为中风病的主要病理机制是“窍闭神匿 ,神不导气”,…  相似文献   

7.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1993年起采用石学敏教授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1]治疗中风失语症共48例 ,并与采用常规穴位针刺40例作对照 ,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8例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其中观察组48例中 ,男性23例 ,女性25例 ;年龄最大者76岁 ,最小者38岁 ,平均56.0±12.0岁 ;病程最短1天 ,最长6个月 ,平均14.0±10.0天 ;脑梗死32例 ,脑出血16例 ;伴肢体瘫痪者42例 ;肝阳上亢型26例 ,风痰阻络型12例 ,肝肾亏虚型10例。对照组40例中 ,男性23例 ,女性17例 ;年龄最大的79岁 ,最小的4…  相似文献   

8.
醒脑开窍法为主治疗中风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临床治疗中风病过程中,以石学敏教授的经验方法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5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3例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最小者35岁,最大者83岁;病程最短者3小时,最长者3年。全部病例依据全国第二次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检查确诊。无...  相似文献   

9.
对醒脑开窍法的临床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曹文钟  徐慧卿 《中国针灸》1997,17(4):245-247
对醒脑开窍法的临床再认识曹文钟,徐慧卿(河北省沧州市中医院针灸科,061001)主题词醒脑开窍,中风/针灸疗法醒脑开窍法是天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石学敏教授近年来提出的治疗中风病的一种学术观点。这种观点不仅在立法、治则和针刺手法上改变了历代针灸医家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腹针疗法;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方法。采用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针刺加强药物降低脑卒中颅压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西药加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1.43%,经Ridit分析,有显著性差异,u=2.026,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脑脊液压力、眼压。血压及视乳头清晰度亦都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或呈差异性趋势,从而说明观察组降颅压作用较对照组明显,提示针刺能加强药物的降颅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卒中后尿失禁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脑卒中患者合并尿失禁多见急迫性尿失禁,通过电针次Liao、会阳、肾俞、三阴交、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症状评分P〈0.01),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检查提示逼尿肌压力、膀胱最大容积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尿道闭合压力有显著意义(P〈0.05),证实该组穴位通过改善逼尿肌功能和膀胱顺应性,从而治愈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  相似文献   

13.
于澎  张玮琳 《中国针灸》1999,19(12):743-744
在DYD 50 0系列脑活动地形图仪的监测下 ,观察小儿病毒性脑炎急性期头针治疗过程中脑地形图、脑电的即时变化。经 2 0例观察表明 :急性期脑的电生理处于兴奋状态 ,高功率值、尖波、棘波 ;处于抑制状态 (多见于去皮质状态和衰竭的病人 ) ,低功率值、慢波等。头针具有趋常性、双向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了针刺“水沟”、“内关”穴后,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白鼠(SAM-P/10)脑细胞核蛋白质及染色质NHCP的电泳图谱,经光密度扫描仪扫描,测定蛋白区带峰面积比值。结果显示,针刺可以降低膜蛋白(细胞核蛋白中分子量为62KD的蛋白区带)含量;增加非组蛋白(染色质蛋白中分子量为24KD的蛋白区带)含量。研究表明,针刺“水沟”、“内关”穴对一些蛋白质在衰老过程中出现的增龄性变化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中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运用“清上补下”的方法治疗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的中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病人32例,与取阳明经腧穴为主32例病人做对照观察,运用现代康复医学的评价方法———SIAS法、上田敏偏瘫十二级肢体功能评定及Barthel指数等进行临床研究。结果发现,清上补下法组较取阳明经为主组疗效好,说明头、体穴合用较单纯取肢体穴位能进一步促进分离运动的产生、正常运动模式的出现,从而改善肢体的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16.
化浊益智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刘会安  侯冬芬 《中国针灸》1997,17(9):521-525
对50例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及相关理化指标的临床研究,并与传统针法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两种针法均可提高VAD患者的智能(HDS)与社会功能活动(FAQ)(P<0.001),改善颅内血流动力学状态及血流变的高粘、高凝、高聚状态,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化浊益智针法在临床总有效率、HDS与FAQ的积分改善、在延长脑血流流入时间、降低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方面,均较传统针法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补偿性神经症5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刺涌泉或外关穴配合。C理疗法治疗补偿性神经症584例,疗效较好,治愈率为91.3%。根据不同职业和发病诱因分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工人组高于农民组(P<0.01),计划生育手术组低于公伤组(P<0.01),提出以一次性终结性解决为妥。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血管性头痛患者颅底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慧敏  李军 《中国针灸》1999,19(8):489-490
通过TCD诊断仪检测血管性头痛患者颅底脑血流变化,发现血管性头痛患者在发作期和间歇期均存在异常,经过针刺治疗后,4种不同的流速异常均有所改善,同时观察到针刺前后MCA、ICA、PCA、VA的变化均有显著意义(P<001,P<005),而ACA、BA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针刺对颅内血流具有正性调整作用,使脑血流趋向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