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泻手法是针灸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关于其作用机理每个医家有各自独到的见解,而气则为大多医家阐述补泻机理的主要概念之一。为了有利于理解针刺补泻的含义,现通过梳理并分析古代对气的认识,探究针刺补泻过程中经络通道内气的变化及其对经络通道压力的影响,尝试从经络通道压力变化的角度解读临床常用的6种单式针刺补泻手法的补泻过程,认为补法即为针刺对经络通道加压的过程,泻法即为针刺对经络通道减压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中风病异常经络的分布特点,观察左阴右阳调整经络法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经络诊察来探寻中风病异常经络的分布特点。治疗组选取与本病最为相关的异常经络,采用左阴右阳调整经络法(左侧取阴经,右侧取阳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经络诊察异常量表各项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中风患者异常经络主要集中在太阴经、阳明经、厥阴经、少阳经上,其中以太阴经的异常最为明显。治疗组治疗前后十四经脉经络诊察异常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阴右阳调整经络法是一种治疗中风病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异常经络。  相似文献   

3.
靳瑞论补泻手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新生 《新中医》1996,28(10):32-34
靳瑞论补泻手法及其临床应用赖新生我校靳瑞教授为全国500位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研究生导师。所创三针针术精湛,在临床上擅长针灸补泻手法,他极力推崇中医传统针刺补泻,对秦汉期间的经络补泻卓有见解。现将靳老主张的针灸治疗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颜红教授呼吸补泻手法针刺内关穴配合心理疏导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经验。分别从急性发作期、发作间歇期的进针部位、补泻手法、临证经验等方面进行介绍,并附医案予以验证;总结呼吸补泻手法针刺内关穴配合心理疏导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王传乐  李志刚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13-1015
《难经》针刺补泻的理论是建立在阴阳、四时、五行、经络、腧穴和营卫气血等基础上的,针刺补泻的目的是治未病。具体针刺补泻方法有:根据时间确定补泻、根据五行生克确定补泻(包括补母泻子法、刺井泻荥法、泻南补北法)、根据经脉运行方向确定补泻、根据营卫深浅确定补泻等。《难经》中所蕴含的针刺补泻思想和方法,对于针刺补泻理论研究及提高临床疗效都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治疗痤疮的新仪器与新方法并与传统刺络拔罐法进行比较。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加经络罐通仪局部点刺放血;对照组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1%,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按分型辨治进行比较。结果对胃肠湿热及冲任失调型的显效、良效率优于传统刺络拔罐法。结论针刺加经络罐通仪局部点刺放血治疗痤疮有良效。  相似文献   

7.
针刺加经络导平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利星 《中国针灸》1997,17(5):281-282
针刺加经络导平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郑利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050082)主题词中风后遗症/针灸疗法;经络导平仪我们自1992年以来,采用针刺加DMJ-Ⅱ型经络导平治疗仪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160例,其...  相似文献   

8.
本文归纳了《内经》经络之望色,切脉,内脏病变在经络循行的特定部位以及经络腧穴之反映,来说明经络的诊断作用,并且分述了针刺治疗的手法:进针前手法,进针时手法,进针后之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9.
自1995年始,我们对门诊中风病中经络型168例,分别予以中药、中药加针刺为主的综合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母子补泻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利  闫德英 《中国针灸》2005,25(5):309-311
目的:探讨母子补泻法在中风恢复期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选取手、足阳明经穴的同时,再依据寸口人迎脉法辨别经脉的虚实,加用母子补泻法来补虚泻实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选用手、足阳明经穴,施以平补平泻的手法进行治疗.两组分别于针刺治疗前后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仪(TCD)检测寸口脉、人迎脉的血流速度之变化并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针刺前后寸口脉、人迎脉的血流速度变化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针刺后临床基本恢复及显著进步的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母子补泻法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观察呼吸补泻法与针刺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研究表明呼吸补泻法与针刺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神经信息学与针刺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的理论基础是经络,针灸临床治疗时的辨证归经、循经取穴、针刺补泻等,无不以经络理论为依据。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结合现代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从不同的角度对针刺机理及经络的实质提出了种种假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目前对针灸治病的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经络的实质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是当今自然科学研究的两大热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在传统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结合心理疏导的方法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予以静脉输液的传统支持治疗.针刺组取双侧内关穴、中脘穴、双侧足三里穴行针刺疗法,接电针仪,同时结合心理疏导治疗.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7.2%,对照组为55.2%,两组比较,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针刺结合心理疏导治疗妊娠剧吐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灸法在中风病恢复期的疗效。方法:将52例中风病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用艾灸加针刺治疗,对照组26例用银杏叶口服加针刺治疗,30天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一定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法在中风病恢复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刺加中药穴位外敷法治疗单纯性面瘫62例临床疗效观察:单纯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病因多由面部经络空虚外感风邪侵犯,使气血运行受阻,面部经脉失濡养而致。或由风热病毒,外伤而致。当今临床治疗面瘫方法很多,几年来采用针刺加俞穴外敷中药治疗的62例获得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灼灸足三里加针刺足底穴对中风病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0例灼灸足三里加针刺足底穴,治疗时配合下肢功能康复;对照组40例单纯运用针刺足底穴加下肢功能康复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以下肢肌力、布朗斯仲(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级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布朗斯仲(Brunnstrom)下肢分级及下肢肌力恢复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灼灸足三里针刺足底穴治疗方案对中风病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用针刺加灸涌泉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予针刺加灸涌泉穴位加中风病的常规用穴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92.1%,痊愈率64.3%,显效率16.7%,有效率11.9%,无效率4 8%.结论:针刺加灸涌泉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针刺督脉经穴为主治疗中风病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经穴为主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疗效,以探讨督脉经穴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作用和针刺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照组48例患者针刺患肢体穴位,治疗组50例患者针刺督脉经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7.5%。结论针刺督脉经穴能调节全身五脏六腑的功能,疏通阻滞经脉之气血,是针刺治疗中风病恢复期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6,(8):995-996
目的:分析葛酮通络胶囊在证属瘀血阻络证的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00例证属瘀血阻络证的中风病中经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针刺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及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葛酮通络胶囊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完成4周治疗后,治疗组NIHSS及中医症状总评分低于对照组,ESS及ADL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葛酮通络胶囊可有效的改善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瘀血阻络证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中风病影响因素的研究集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静 《中医药学刊》2002,20(5):652-653
对近10年文献中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概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提示,在临床上存在多种因素对针刺治疗中风病的疗效产生影响,主要包括的机能状态,不同的针刺方法,不同的腧穴,刺激量等几方面,文章将这些因素与疗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旨在对这些影响扬长避短,指导临床制订出最佳的针刺治疗方案,最大限度的提高针刺治疗中风病,机时为针刺治疗中风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