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研究对33只用氯醛糖的乌拉坦麻醉的家兔进行了手针天池穴及前肢上臂非经非们点对缺血心肌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影响的观察。结果表明:针剌天池及非经非穴点均显著抑制缺血后MAPA的误减,天池穴的作用明显优于后者(P均〈0.05);针剌天池可明显抑制缺血后心肌复极时程MAPD50、MAPD90的缩短,而非经非穴点的作用不明显。这说明心包经经穴对心脏功能活动的调整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电针心包经经穴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刘俊岭  曹庆淑 《针刺研究》1999,24(4):282-287
本研究在兔、猫和大鼠急性心肌缺血(AMI)的模型上,多学科协作,采用多项指标,从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电针心包经经穴改善AMI的外周和中枢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电针“内关”等心包经上的穴区及非穴区对缺血心脏的电活动和机械活动均具有良性调整作用;心包经在对心脏功能调整作用中是一个机能整体;心包经经穴的作用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对特异性;②电针可改善心功能和心肌能量代谢,其关键是改善了缺血心肌微循环;③电针改善 AMI的作用是与针刺抑制外周交感-肾上腺-CA系统及中枢的肾上腺素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在心肌缺血时的过度活动分不开的,同时与针刺增强 AMI时肾上腺皮质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密切相关。因此,电针改善AMI、保护心肌细胞、减轻损伤的局部作用是与其对机体的整体调节分不开的;临床在治疗冠心病时,应既要考虑心血管局部,又要注意到整体,努力提高病人全身的机能状态。  相似文献   

3.
电针对家兔急性缺血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实验用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造成家兔急性心肌缺血,观察电针“内关”穴对急性缺血心肌电活动等的影响。结果发现:①急性缺血心肌细胞RP、APA及Vmax均明显降低,APD延长,电针“内关”对这种电变化有抑制作用。在延髓腹外侧区贴敷纳络酮后,电针效应明显减弱。②急性心肌缺血时,血浆、心肌和延髓组织中的cAMP、cAMP/cGMP比值增加,电针“内关”可减弱这种变化。结果表明:电针“内关”对急性缺血心肌的电活动稳定性有保护作用,其作用途径与激活延髓腹外侧区阿片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4.
不同参数电针刺激对人体经穴超微弱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8例健康青年人经穴发光在电针前后进行对比,发现电针对经穴发光强度的影响与电针参数相关,疏密波刺激穴位后,针刺穴位及本经远端穴位发光强度都有增加(P<0.01或P<0.05);密波刺激穴位后,针刺穴位及本经远端穴位发光强度与针刺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参考点选取不同电针参数针刺后发光强度变化都不明显。提示经穴发光强度可以反应性质不同的针刺效应过程。  相似文献   

5.
循经感传治疗胸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声电针激发感传气至病所的方法治疗冠心病30例,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优于药物对照组(P<0.05)。循经感传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状态和心肌复极电位,降低血液粘度。动物实验表明,声电针"内关"穴区能明显减轻家兔急性缺血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的程度,改善缺血心肌的心电图,其机理可能与包括心钠素在内的心脏内分泌系统参与的全身性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6.
曲丽芳  宫斌 《中国针灸》1997,17(12):755-757
为探讨“结于命门”“两络命门”的膀胱经及其背俞穴在经气输注中的作用.我们运用(126)Ⅰ-cAMP、cGMP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对膀胱经环核普酸含量及针刺后的变化进行了检测,并与肾经、任脉、胃经比较。结果表明,膀胱经环核普酸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各经(P<0.001)。电针肾俞穴后,肾经cAMP上升与电针足三里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清心肌酶CK、CK-MB、LDH、AST活性的影响,探讨经穴对靶器官的特异性作用机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各组制备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其中3个针刺穴位组分别于电针大鼠内关穴、郄门穴或合谷穴20分钟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分钟,心电图监测,再次电针上述穴位20分钟,松扎,恢复冠脉灌流;假手术组于穿线后100分钟、模型组和各针刺穴位组于再灌注后60分钟,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酶学速率法测定心肌酶CK、CK-MB、LDH及AST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针刺手厥心包经穴(内关、郄门)组CK、CK-MB、LDH、ASK活性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均〈0.01)。结论: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可明显抑制心肌酶的活性,,这种效应在经脉(穴)与脏腑间存在相对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实验共用家兔85只,观察激光针心包经内关和部门穴、胃经足三里穴、胆经阳陵泉穴、肺经尺泽穴、膀胱经心俞穴以及非经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针内关和部门穴能促使缺血心肌的恢复加快,而激光针足三里、阳陵泉、尺泽、心俞和非经穴的促恢复作用不明显,提示心包经穴位与心脏的联系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心包经和胃经不同穴位及相应的非穴对心动过缓模型大鼠的调节作用,研究不同经穴间、经穴与非穴的效应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用普萘洛尔(心得安)制作心动过缓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心包经不同经穴(大陵、郄门、曲泽)、胃经不同经穴(解溪、足三里、犊鼻)的效应差异,及与各经穴相应的旁开非穴对心动过缓大鼠心率(HR)、心功能(LVSP、+dp/dtmax、t-dp/dtmax)、平均动脉压(MAP)的调节效应的差异。结果电针心包经的大陵、郄门、曲泽均有改善心动过缓大鼠心率与心功能(LVSP、+dp/dtmax、t-dp/dtmax)作用(P〈0.05),提高大鼠心率的效应大小趋势是大陵穴〈郄门穴〈曲泽穴,统计分析表明,曲泽组与郄门组均优于大陵组(P〈0.05);胃经的解溪、足三里、犊鼻中除解溪组外,其余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未呈现显著提高大鼠心率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P〉0.05);电针心包经经穴与胃经经穴对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各经穴与相应的旁开非穴对心率、心功能及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经脉不同经穴、不同经脉的经穴具有效应特异性,经穴与相应的旁开非经穴的效应量未呈现显著性差异,提示在以小动物为研究对象的电针效应研究中,非经穴选择在经穴附近可能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以前的研究证明电针内关穴明显改善缺血心肌的电紊乱,同时抑制ATP的耗竭。本研究旨在比较电针心包经天泉穴与内关穴的作用有无差异。实验仍以家兔心肌缺血为模型,分析缺血心肌腺苷酸的同时仍附以单相动作电位的二项指标(MAPA和MAPD50)作比较观察。方法均与以前相同,只加入外天泉穴以兹比较。结果表明:电针天泉穴也能降低缺血心肌ATP的耗竭程度和改善电紊乱现象,但其效果不如针内关穴作用强。此现象反映了临床实践中选穴的合理性,临床治疗冠心病内关是主穴,而天泉穴很少选用。  相似文献   

11.
电针"内关"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机制.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模型组、心肌缺血模型加电针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实验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双侧"内关".用生化方法检测血清心肌酶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心肌中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心肌缺血模型组血清心肌酶活性和心肌c-fos mRNA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后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机制与下调心肌组织c-fos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王华  涂乾  王亚文  刘又香  吴绪平 《中国针灸》2005,25(10):720-724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取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10只;纳络酮对照组10只;电针加脑脊液组10只;电针加纳络酮组10只.观察下丘脑室旁核(PVN)微量注射纳络酮后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家兔心肌超微结构、Ⅱ导联心电图及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结果:PVN纳络酮微量注射对正常家兔心肌功能无影响,对缺血心肌功能影响轻微,在结扎(缺血)60 min时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P<0.05);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被PVN注射纳络酮所削弱(P<0.05),但不能完全阻断.结论:(1)PVN在电针"内关"穴抗心肌缺血效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PVN内阿片肽参与介导了"内关"穴抗心肌缺血的针刺效应;(3)除PVN及其内阿片肽外,PVN内的其他递质和中枢其他核团也可能在电针"内关"穴抗心肌缺血效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冠脉血流减少,心脏血氧供应不能满足心脏的代谢需要而引起的。血氧供应不足时,心肌的代谢会发生一系列改变,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导致缺血局部pH值降低,严重者导致细胞内酸  相似文献   

14.
<正>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许多研究表明,心肌缺血时由于心脏血氧供应的减少,心肌的代谢会发生一系列改变。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针刺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明显增强心肌缺血时的心肌收缩力,而心肌代谢是心脏活动的基础,因此针刺可能对缺血时的心肌代谢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resent study, the ruodel of the rabbit with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 was used to explore mechanisms of interrelation hetween Neiguan acupoint (PC 6) of the Peri-cardium Meridian and the heart hy employing physi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I methods. It wasdemonstrated that electroacupuncture (EA) at Neiguan (PC 6 ) couId raise the eIectrical excitahility ofischemic myocardium, lessen the dispersity of recovery excitability, correct the disorder of electricalactivity; protect myocardiac glycogen and phosphorylase and alleviate their depletion, increase contentof ribonuclei acid (RNA ), etc., indicating that EA could help oxidative rnetaholism carry out normal-Iy and irnProve nutritional state of the ischemic myocardiurn. The key point of EA action is probablyregulates the coronary microclrculation of heart and reclistributes myocardial blood flow. Studies with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 Mg_(2-)-ATPase and ABS casting of the Ieft coronary artery showed thatafter EA the number and the Iength of  相似文献   

16.
在乌拉坦-氯醛糖麻醉的40只家兔上,观察了胸髓蛛网膜下腔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A,40ug/20ml)对电针“内关”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针“内关”可显著促进急性心肌缺血(AMI)后ST段、T波及血压的恢复;(2)NA可明显加快AMI后ST、T的恢复;(3)NA能明显加强电针“内关”促进ST、T恢复的作用;从而表明胸髓内α受体参与电针“内关”改善AMI的作用,提示胸髓上段是内关—心脏相关联系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心功能和心电图为指标,以机械压迫阻滞针效为手段,比较压迫心包经穴位、经线上非穴位点和该穴点两侧对照点对针刺内关穴针效的影响,检测心包经在体表的循行轨迹。结果,压迫经上穴点针后各项指标变化微小,针效显著降低;压迫两侧对照点则对针效无明显影响。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证明上肢屈侧确有一条与心包经一致的机能路线,并与心脏机能活动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针刺“内关”穴对心肌梗塞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bFGF和TGF β1 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bFGF和TGF β1 。结果 :结扎冠脉 2hr后即可见到心肌细胞内有bFGF和TGF β1 表达 ,2天时bFGF最少 ;而TGF β1 却增至最多。 1周后bFGF较 2天增多 ,开始在血管周围分布 ,3周时少量bFGF分布于尚未形成完整的血管上 ;而TGF β1 却较 2天时减少 ,3周时少量TGF β1 分布于细胞内。二者之间的变化表现出“拮抗”关系。针刺组bFGF表达较同一时相的模型组增多 ,并且血管生成较快 ,较完整 ;而TGF β1 针刺组却较同一时相的模型组减少。针刺“内关”对bFGF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而对TGF β1 的产生却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针刺“内关”穴具有调节缺血心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bFGF和TGF β1 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