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侬  王文 《陕西中医》2011,32(2):236-237
1900年敦煌莫高窟所出《灸经图》中有五册穴,有取穴部位,有引线标示,有灸方配穴与主治病症。图中文字见于《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针灸资生经》。为研究针灸图提供例证,有助古穴奇穴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敦煌《灸经图》要旨的研习和结合导师应用其中古穴的临床经验,对《灸经图》中百会古穴从现代腧穴层次解剖、有关百会古穴的原图及原注文以及应用《灸经图》中百会古穴为主穴的现代临症验案举例三方面进行探析,认为《灸经图》中所载的百会古穴与现代的百会穴穴名,取穴标准相一致.可知《灸经图》中的古穴对现代针灸临床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进而体现了研究《灸经图》的重要价值,以促使敦煌针灸巍峨屹立于世界针坛.  相似文献   

3.
敦煌《灸经图》中有以经脉名称命名的古穴足太阳,这种以经脉名称命名的穴位在《黄帝内经》中也可见,以后汉、南朝、唐宋、明及现代亦可见,它是《黄帝内经》时代针灸风貌的一种延续现象,反映出一种针灸流派的特色.通过探究古穴命名源流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敦煌医学、《黄帝内经》的理解,也有助于古穴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4.
敦煌石窟中藏有公元4世纪到公元11世纪印本及古写本6万卷,学术界统称其为敦煌遗书。敦煌中医药文献为敦煌遗书的重要分支,其内容自成体系,广泛涵盖理论与临床。敦煌针灸文献有二十个卷号,其中以《灸经图》最具代表性。文章力图通过研习敦煌遗书《灸经图》定位敦煌古穴天门穴,考证、归纳、总结其主治疾病,探究与现代针灸学中的头针疗法存在源与流的关系。临床实践发现,天门古穴治疗脑病疗效非凡,可广泛应用于脑外伤、脑梗死、癫痫、头痛、脑出血、发热、昏迷等脑病的针灸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四万六千部敦煌遗书中,有一部编号S.6168、S.6262的《灸经图》,这是一部普及灸法治疗、绘有腧穴图谱的针灸古籍,是我国现存较古的灸法专著。现存赵文炳  相似文献   

6.
就《灸经图》22个古穴中"手小指头"穴"、足小指头"穴"、手十指头"穴穴位名称来源及其主治病症等进行考证论述,指出各穴位名称亦见于《龙门石刻药方》《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太平圣惠方》《针灸大成》,为研究针灸图提供了例证,有助于古穴奇穴的研究,同时举典型病例说明古穴奇穴的研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敦煌医书重灸思想进行了探讨,指出其特点是治疗范围广泛,多用于治疗疑难杂症,灸法体现唐时的特点,治疗病种多,且灸量大,并从现代相关灸进行了阐述,认为敦煌医书重灸有着积极临床应用价值,今后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四天庭穴的历史沿革、同名四穴组的方义及广泛应用、四天庭穴的布穴特点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敦煌《灸经图》四天庭穴组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沈晓明 《中国针灸》1996,16(5):53-55
本文通过考证认为,《神灸经纶》自1853年刊世以来,屡遭兵,致传本稀少;其清咸丰三年歙县吴氏刊本和1992年高忻洙教授点注本属同一版本系统,二者讹、脱、衍、错简均间有出现,需考订;该书的内容主要来源于《类经图翼》、《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二书。  相似文献   

10.
古<灸经图>中背俞穴距背正中线二寸三分的特色取穴方法,同见于<备急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医心方>,为针灸流派中出现过的取穴方法,对临床应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系统梳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灵枢·经脉》、《针灸甲乙经》、敦煌《灸经图》等医学文献中关于足太阳经的记载,可以发现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不断总结经验的动态过程。敦煌医学文献《灸经图》关于足太阳经在背腰骶部后正中线旁开2.3寸的单条循行路线的记载可能是长期以来擅长灸法的医家通过其临床经验总结出的一套专属于"灸"所用的一种腧穴定位模式;此外,还可能有以重灸的方法来治疗疑难杂症(尤其以风寒邪气侵袭人体所导致的重病为主)的思想在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灸经图》中艾灸法治疗面瘫与单纯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1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敦煌遗书《灸经图》图8所载艾灸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有效时间、平均显效时间、平均痊愈时问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敦煌遗书《灸经图》中艾灸法治疗面瘫在疗效及缩短疗程方面明显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3.
探讨敦煌遗书《灸经图》治未病之保健养生按摩法,指出《灸经图》按照九宫八卦在人体布阵组穴,达到天人合一;治病首选头项部穴,揭示了头脑衰痹是衰老与疾病的主要原因;按头体四肢顺序布穴是其独特思想;四天庭与发际等头穴构成针灸史上最早的头针疗法及枕骨疗法;其中临摹图4与临摹图12相辅相成,是针灸史上治未病、保健按摩最早最完整的组方。  相似文献   

14.
对《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中的经脉循行图和经穴图进行了比较,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清代对经脉理论和腧穴理论的认识,为后人研究清代针灸水平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敦煌《灸经图》所载“手髓孔”穴,即列缺穴,具有宣肺疏风,通调任脉的作用,可治疗咳嗽、气喘、头痛、项强、疝气、白带、胞衣不下等疾病。应用于男科,可治疗“男子五劳七伤,失精,尿血”等病。  相似文献   

16.
17.
足阳明经穴特异性的代谢组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基于核磁共振(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分别观察针刺阳明经穴与他经穴位对健康男性血浆代谢产物的影响,运用模式识别方法分析阳明经穴是否具有共性,与他经穴位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将60例健康青年男性随机分为足三里组、梁门组、巨髎组、阳陵泉组、委中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例。分别针刺相应穴位,连续针刺5 d,抽取所有受试者的空腹静脉血,采用1H NMR检测血浆代谢物,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模式识别方法分析所得数据。结果 1H-NMR和模式识别相结合的代谢组学方法能较好地区分出足三里组、阳陵泉组、委中组,但对足三里组、梁门组和巨髎组的区分并不明显。针刺阳明经穴位主要影响血浆中的小分子代谢物,与能量代谢通路密切相关;针刺阳陵泉主要影响血浆代谢物中的大分子物质,与脂代谢、脂转运密切相关;针刺委中对血浆代谢物影响不大。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阳明经穴具有一定的共性,与阳陵泉、委中均不同;基于NMR和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技术为从代谢角度区分阳明经穴和他经穴位提供了实验证据,有可能成为研究经穴特异性的新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8.
Wang TS  Tang ZG  Zhang R  Li HX  Chen YH  Lü LP 《中国针灸》2011,31(4):375-379
敦煌石窟<灸经图>图4是针灸史上治疗五劳七伤最早、最完整的组方,而图12则有图穴无功能主治,成为千古之谜.通过探讨分析和临床验证,两图相辅相成,是临床防治五劳七伤、保健灸治耒病组方的姊妹篇,按照易经八卦顺应程序在人体布阵组穴,让天人达到最大和谐统一,通过调整人体头、体、四肢穴位整体促使人体康复强健,对于现代人虚瘀交加的痿、痹、瘫、呆、喘等顽疾既能防、又能治,对推动当前针灸学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灸经图》是敦煌出土的针灸文献中罕见的灸疗图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本文将从命名、分卷与绘图数量、灸方与主治病症、特点、临床应用等方面介绍,并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及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刘海伟 《中医杂志》2011,(18):1613-1614
通过对《灸经图》要旨的研习和结合其灸治五劳七伤方研究,对《灸经图》中的五劳七伤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进行探讨,认为《灸经图》中灸治五劳七伤是很完善的,并发现其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相符,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