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气通脉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通脉方。观察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变化及P选择素值变化情况。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各项指标改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益气通脉方合西药治疗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自拟易通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以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主治疗,配合静点活血化瘀、改善循环及营养脑神经液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加服自拟易通汤。两组均以14天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积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在ADL barthel指数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拟易通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七散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倍他斯汀口服液治疗,治疗组给予参七散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2例。参七散安全性较高。结论:参七散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参通络合剂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选取缺血性中风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病例106例,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三参通络合剂;15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仅为8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气虚血瘀证积分对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参通络合剂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李学国 《北京中医》2008,(7):528-530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化瘀通络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化瘀通络汤;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两组经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和功能缺损积分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化瘀通络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脑心脉灵合剂治疗气虚血瘀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通脑心脉灵,对照组给予洛伐他汀片。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下降,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下降,HDL-C水平升高,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组间比较,在降低TC、TG、LDL-C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IL-8、MDA水平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升高;对照组治疗后,IL-8、MDA水平及SOD活性无明显变化;2组治疗后SOD活性数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果:中药通脑心脉灵合剂治疗气虚血瘀型高脂血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李俊文 《河南中医》2016,(3):437-438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芪苈强心胶囊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38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芪苈强心胶囊口服治疗。结果:对照组中瘀血阻滞证有效率54.35%,气虚血瘀证有效率44.00%,气滞血瘀证有效率40.47%,瘀血阻滞证临床疗效优于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P0.05);治疗组中气虚血瘀证有效率62.50%,气滞血瘀证有效率44.19%,瘀血阻滞证有效率40.43%,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优于气滞血瘀证、瘀血阻滞证(P0.05);对照组瘀血阻滞证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P0.05);治疗组气虚血瘀证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气滞血瘀证、瘀血阻滞证(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瘀血阻滞证冠心病疗效显著,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冠心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舒经调脏法治疗周围型面瘫气虚血瘀证31例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周围型面瘫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针刺治法(舒经)的基础上加腹针治疗(调脏).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30 min,10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连续治疗2~5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总有效率83.9%,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舒经调脏法治疗周围型面瘫气虚血瘀证能做到"标本兼治",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李学国 《北京中医药》2008,27(7):528-530
目的 观察自拟益气化瘀通络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化瘀通络汤;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 两组经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和功能缺损积分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化瘀通络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生化颗粒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中医诊断为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血瘀型)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加味生化颗粒加模拟剂”和“产复康颗粒”治疗7天(1个疗程)后,对两组治疗前后总体疗效及平均止血时间进行比较,同时监测血、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6.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止血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生化颗粒是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血瘀型)有效、安全的方药。  相似文献   

11.
补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兵兵  李秋荐 《陕西中医》2007,28(2):145-147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经方人参汤加味(西洋参、白术、干姜、当归、桂枝、郁金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心痛定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指标、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亦有明显改善。提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益芪口服液治疗缺血中风急性期气虚血瘀型患者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法 ,将符合标准的病例接受益芪组或对照组的治疗 ,试验组 (益芪组 )接受基础治疗 +试验药物 (益芪口服液 ) ,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 ;治疗 14天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改变 ,随访 1个月 (30± 2天 )进行总的生活能力状态 (ADL)评定。结果 :治疗组 (益芪组 )32例 ,对照组 31例 ,两组基线基本一致 ;治疗 14天中风病证候积分改变比较 ,组间气虚血瘀证、气虚证、血瘀证积分改变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0 .0 1) ,益芪组优于对照组 ;组内证候积分改变比较 ,益芪组气虚证、血瘀证证候积分改变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气虚证改善优于血瘀证。结论 :初步说明益芪方对气虚血瘀证缺血中风的治疗干预是有效的 ,同时提出在气虚证、血瘀证证候积分改善方面的疗效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益气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证属气虚血瘀的子宫肌瘤患者,口服化瘤方(黄芪、生牡蛎、薏苡仁、刘寄奴、水蛭、桂枝、芍药、丹皮、桃仁、茯苓等药);对照组45例,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总疗效、中医症候的改善情况及肌瘤体积变化等指标。结果:益气化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改善腰酸乏力、伴随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瘤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冠胶囊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临床上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4例,治疗组26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冠胶囊,治疗后第1天、第7天、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多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包括胸闷、胸痛等气虚血瘀症状,总有效率为92.31%,而对照组有效率为71.42%,治疗组中医症状量化评分及临床症状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冠胶囊应用于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气虚血瘀症状。  相似文献   

15.
通心络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晓忠  严夏 《河北中医》2000,22(6):464-466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35例,口服通迟疑中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对照组20例,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 治疗组在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缺生改变及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左心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心衰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心衰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均以28日为一个疗程。结果:一个疗程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心衰病气虚血瘀型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头痛的效果。方法:将62例临床辨证属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服补阳还五汤并配合针灸治疗,疗程20天,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55%,明显优于对照组70.96%(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头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衰且属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在常规西药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对照组37例仅采用常规抗心衰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对照组为83.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心脏指数、每搏指数、射血分数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面神经麻痹4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虚血瘀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5例,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味口服;对照组35例,给予牵正散口服,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痊愈35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7%。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型脑梗塞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按西药常规治疗给予扩张脑血管、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1付/d,水煎2次,共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温服。2组均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①2组疗效比较,对照组平均秩次为35·06,治疗组平均秩次为45·49。Mann-Whitney U统计量为582·50,Wilcoxon W为1402·50,Z检验统计量为Z=-2·198,P=0·028(双侧),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②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χ2=6·646,ν=1,P=0·010,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小,依从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