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构建人 IL-12(hIL-12)p40 和 p35 双亚基真核共表达载体并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方法 根据 hIL-12 p40 和 p35 亚基全长 cDNA 序列分别设计合成引物行 PCR 扩增,将扩增所得 p40 和 p35 片段采用 overlap PCR 法拼接,获得的 rhIL-12 融合基因与 pGEM-T Easy 质粒连接,将鉴定正确的 pGEM-T/rhIL-12 重组质粒克隆至 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中,构建 pcDNA3.1(+)/rhIL-12 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测序鉴定。将鉴定正确的 pcDNA3.1(+)/rhIL-12 经脂质体介导转染 hMSC,同时以转染 pcDNA3.1(+)空质粒作为对照组,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在转染后第 4 天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rhIL-12 融合基因的表达;另分别在转染后第 2、4、6、8、10、12、14 天,采用 ELISA 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rhIL-12 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 结果 PCR 扩增结果显示特异性扩增出 p40(1000 bp)、p35(600 bp)、rhIL-12(1600 bp)片段,均与预期 DNA 表达片段大小一致。pcDNA3.1(+)/rhIL-12 测序显示克隆的 rhIL-12 基因序列与报告序列完全相同。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转染 pcDNA3.1(+)/rhIL-12 的 hMSC 生长形态和生长速度与对照组 hMSC 相比均无明显差异。蛋白质印迹和 ELISA 检测显示,转染 pcDNA3.1(+)/rhIL-12 的 hMSC 培养上清液中可见 rhIL-12 融合蛋白的持续表达;而对照组中均未检测到 rhIL-12 融合蛋白表达。 结论 成功构建了 hIL-12 p40 和 p35 双亚基真核共表达载体 pcDNA3.1(+)/rhIL-12,为利用 hIL-12 进行非病毒载体抗肿瘤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白细胞介素12双亚基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基因治疗研究的需要构建人白细胞介素 12 (hIL 12 )双亚基基因共表达质粒 [(P( ) IL 12 ) ],比较它与单个亚基基因表达质粒 [P( ) P4 0 和P(- ) P35]1∶1共同转染肝癌细胞HepG2后 4 8小时表达结果。方法 :分别克隆hIL 12P4 0 、P35亚基cDNA全长至pcDNA3 1(± )中构建P( ) P4 0 和P(- ) P35,再将两者串联克隆至pcDNA3 1( )中构建P( ) IL 12。脂质体转染 3种质粒至肝癌细胞HepG2 ,4 8小时后抽取细胞总RNA做半定量RT PCR ,同时取细胞上清做ELISA及Western杂交 ,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转染方式均可以表达hIL 12蛋白质且半定量RT PCR显示较未转染组hIL 12的mRNA水平均增加 ;转染后 4 8小时P( ) IL 12组细胞培养上清hIL 12表达量较 [P( ) P4 0 和P(- ) P35]按 1∶1比例共同转染组显著增高(P <0 0 5 )。结论 :人白细胞介素 12双亚基基因串联共表达质粒 [P( ) IL 12 ]能够转入HepG2并表达hIL 12蛋白质 ,并且转染后 4 8小时hIL 12表达量较单个亚基基因表达质粒 [P( ) P4 0 、P(- ) P35]1∶1共转染者显著高。  相似文献   

3.
探讨间充质于细胞(MSC)作为重组腺病毒白细胞介素10基因表达系统(Ad.rIL-10)的载体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原代培养,并于体外扩增出MSC,运用流式细胞仪对MSC进行鉴定。用ELISA法检测外源基因rIL-10在MS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原代培养扩增出的MSC高表达CD29,CD105和CD166,不表达CD45,其中第4代MSC生长状态良好,12h贴壁率达90%。腺病毒包装IL- 10可以高效感染MSC,感染48 h后IL-10表达增加(48 h Ad.rIL-10组136.2μg/L;对照组5.1μg/L),并可持续维持高表达2周以上。结论 含外源基因IL-10的MSC高效而持久的表达目的基因,尤其是第1代至第4代的MSC,是基因治疗良好的细胞载体。  相似文献   

4.
IL-12基因不同亚基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并构建含人白介素12(hIL-12)基因p35、p40不同亚基的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真核细胞并诱导IL-12的表达。方法: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和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经DMSO、IFN-γ和LPS诱导后,用RT-PCR及SOEPCR扩增IL-12p40、p35及p40-p35融合基因;并构建pcDNA-p35、pcDNA-p40及pcDNA-IL-12真核表达载体。以3种重组质粒分别瞬时转染COS-7细胞后,通过RT-PCR及ELISA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经诱导后,从HL-60细胞中扩增到IL-12p40和p35基因片段;但从THP-1细胞中只扩增到p35基因片段,未能扩增到p40基因片段;经酶切鉴定、PCR扩增及序列测定表明pcDNA-p35、pcDNA-p40及pcDNA-IL-12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并在COS-7细胞中可检测到IL-12的表达。结论:含hIL-12基因不同亚基的真核表达质粒的成功构建,对进一步研究IL-12在免疫应答中的调节作用以及作为免疫佐剂改善BCG免疫保护效果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来源广泛、免疫原性低等优点,尤其易于导入和表达外源基因,作为抗肿瘤基因治疗的载体具有明显优越性。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负载白细胞介素12重组腺病毒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腺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1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2水平。将SKOV3卵巢癌细胞与白细胞介素12重组腺病毒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共培养,对照组为SKOV3细胞与未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共培养,MTT法测定SKOV3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SKOV3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结论:(1)腺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12基因成功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转染后细胞有白细胞介素1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空病毒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未检测到白细胞介素12表达;(2)培养48 h,白细胞介素12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2水平为(68.78±12.35)μg/L,空病毒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中未检测到白细胞介素12;(3)白细胞介素12转染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对SKOV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细胞增殖抑制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转染组SKOV3细胞G1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G2期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转染组SKOV3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4)结果表明,转染白细胞介素12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表达白细胞介素12,其培养上清液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6.
携带mIL-12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IL-12( mouse IL-12, mIL-12)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mIL-12SN并检测其在B16F10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 应用限制性内切酶从载体pGCp35-IRES-p40SN中酶切p35-IRES-p40(mIL-12基因片段)及将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切开,通过连接酶连接,通过序列测定确定p35-IRES-p40基因片段正向插入载体pLXSN中的重组子,将阳性重组子转染B16F10细胞并通过RT-PCR方法检测mIL-12基因在B16F10细胞中表达。 结果: 成功地构建表达载体pLXmIL-12SN并可在mRNA水平检测到mIL-12基因在B16F10细胞中表达。 结论: 载体pLXmIL-12SN的构建成功及可在B16F10细胞中表达,为mIL-12基因治疗眼部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通过减轻炎症程度来改善急性肺损伤的病情,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哮喘疾病的研究甚少。 目的:观察慢性哮喘小鼠移植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其血清白细胞介素12和白细胞介素4水平的变化。 方法:取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以PBS致敏及激发小鼠,于第21天激发前气管内注射PBS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30 μL。哮喘模型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用鸡卵白蛋白制备慢性哮喘模型,于第21天激发前气管内注射PBS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30 μL。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与结论:病理提示哮喘模型组支气管上皮黏膜脱落,同时上皮黏膜有杯状细胞增生,部分管腔内大量黏液栓塞;气道、血管旁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气道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肥大。正常对照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表现,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明显减轻。对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白细胞介素12明显减低,白细胞介素13 和白细胞介素4明显增高;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较哮喘模型组白细胞介素12明显升高,白细胞介素4明显降低。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哮喘可能通过降低白细胞介素4水平,提高体内白细胞介素12水平,从而改善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真核表达重组猪单链IL-12(pscIL-12)并鉴定表达的pscIL-12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梭华-SofastTM将pcDNA3.1(+)-pscIL-12转入CHO-K1细胞,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pscIL-12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对NK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刺激人PBMC分泌IFN-γ的水平;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对人淋巴母细胞增殖水平的作用。结果:融合基因pscIL-12在CHO-K1细胞中表达产物pscIL-12融合蛋白含量较高;生物学活性鉴定表明:pscIL-12融合蛋白可增强NK细胞活性、提高IFN-γ的产生和促进人淋巴母细胞的增殖。结论:转染pcDNA3.1(+)-pscIL-12质粒的CHO-K1细胞成功表达了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pscIL-1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小鼠IL 12单链融合基因 (msIL 12 ) ,进行基因治疗初探。方法 用RT PCR法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总RNA分别获取p4 0cDNA和p35cDNA ,2次PCR引入linker后 ,依次克隆入pcDNA3质粒 ,构建成msIL 12真核表达质粒 (pmsIL 12 ) ;用DEAE dextran法将PEG纯化的pmsIL 12转染COS 7细胞 ,用ELISA法检测其培养上清 (转染上清 )IL 12蛋白含量。皮内注射PEG纯化的pmsIL 12 ,用MTT法检测其对正常小鼠脾细胞NK活性的影响 ,观察其对荷H2 2腹水型肝癌细胞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所得p35cDNA序列与GenBank登录号M86 6 72完全一致 ;所得IL 12p4 0cDNA序列与GenBank登录号AH0 0 4 85 9报道完全相同 ,除第 10 0 0位碱基是G而不是A(但所编码氨基酸相同 ,都是丝氨酸 )外也与GenBank登录号M86 6 71报道相同。成功构建了小鼠IL 12单链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msIL 12 ,其转染COS 7细胞后的转染上清IL 12蛋白含量达 (2 .5 5± 0 .6 0 )ng ml。皮内注射pmsIL 12后 ,使正常小鼠脾细胞NK活性显著增强 (P <0 .0 1) ,使荷H2 2肝癌细胞瘤小鼠的生存期明显延长(P <0 .0 5 )。结论 构建了小鼠IL 12单链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可用于基因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0.
IL-13抑制人肾小球系膜细胞IL-12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 13(IL 13)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的影响。我们用脂多糖(LPS 10 μg/ml) ,不同浓度的IL 13对系膜细胞培养 ,分别采用ELISA法和半定量RT PCR法检测细胞上清液的IL 12和系膜细胞IL 12p4 0mRNA表达。结果提示 5 %NCSRPMI 16 4 0基础培养条件下的系膜细胞未检测到IL 12蛋白分泌及其mRNA表达。在LPS刺激下系膜细胞的IL 12p4 0mRNA表达加强 ,并分泌出大量的IL 12。IL 13在 1~ 10 0ng/ml浓度范围内对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 12分泌及IL 12p4 0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趋势。本研究认为IL 13可能通过抑制IL 12的产生 ,而调整了体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 ,作为抗炎性细胞因子在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SC)被认为在多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和移植物抗宿主病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其在各种炎症因子作用下生物学功能的变化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探讨了白细胞介素4(IL-4)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的多种生物学特性以及造血支持作用的影响。 方法: IL-4刺激UC-MSC后,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C-MSC免疫表型;使用MTT检测细胞活力改变,并使用BrdU-ELISA的方法,检测其增殖能力;使用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来检测UC-MSC成脂和成骨分化;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UC-MSC中mRMA表达的差异;收集IL-4刺激的UC-MSC的上清,检测其在促进CD34+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变化。 结果: IL-4刺激后,UC-MSC表面的CD11b、 CD19、 CD34、 CD45、 CD73、 CD90、 CD105、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和HLA-ABC并未有明显改变。MTT和BrdU-ELISA都表明,IL-4处理组UC-MSC的增殖在72 h后相对于未处理组明显下降(P<0.05)。IL-4处理后,UC-MSC成脂和成骨分化能力未检测到明显的变化。此外,IL-4可以明显增强UC-MSC中IL-6 mRNA表达(P<0.01),增强UC-MSC培养上清的促CD34+细胞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集落形成能力(P<0.01)。 结论: IL-4可以抑制UC-MSC增殖,促进UC-MSC造血支持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外源性hTERT基因的异位表达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命周期的影响。方法: 将携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目的基因的质粒pEGFP-hTERT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入人骨髓MSCs中,并用G418筛选法进行抗性克隆的筛选与扩增。通过RT-PCR和PCR-ELISA对转染前后hTERT 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进行检测。将转染细胞在EGF和bFGF的联合诱导下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并用RT-PCR进行鉴定。结果: 未转染的人骨髓MSCs hTERT mRNA表达阴性,且端粒酶呈阴性而转染hTERT基因的人骨髓MSCs hTERTmRNA表达阳性,且端粒酶呈阳性。转染hTERT基因的人骨髓MSCs在体外已连续传到第35代,而未转染的人骨髓MSCs传到第20-25代左右已衰老死亡。 转染hTERT基因的人骨髓MSCs经EGF和bFGF的联合诱导后,较多细胞出现了典型的神经元样形态,且经RT-PCR检测表明,神经元特征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MAP2)和神经丝亚单位M(NF-M)表达增强。结论: 外源性hTERT基因可以在人骨髓MSCs中获得异位表达,并能诱导人骨髓MSCs的端粒酶活性。外源性hTERT基因的异位表达不仅可以使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寿命明显延长而且不影响其维持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特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的培养基对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自发分化的影响及c鄄fos的表达情况。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从SD大鼠骨髓中培养MSC,分别以L鄄DMEM、RPMI鄄1640与MSCGM作为培养基,观察对MSC在体外培养扩增的影响,流式细胞仪鉴定MSC,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原癌基因c鄄fos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SCGM培养的MSC体外基本维持较均一的梭形,并能保持6代以上较少分化,而用L鄄DMEM和RPMI鄄1640培养,原代MSC形态基本较好,两代后开始大量分化。大部分MSC表达FOS蛋白。结论专用培养基对MSC体外培养中保持未分化状态很关键。FOS可能是MSC的增殖与分泌作用的胞内信号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及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PCR技术,以pCD/hVEGF121质粒为模板扩增VEGF121基因全长,采用PCR产物的粘端克隆法,将VEGF121定向克隆入pEGFP-C1的多克隆位点,构建pEGFP/hVEGF121重组质粒,酶切、PCR及序列分析鉴定,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MSC,荧光显微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EGFP/VEGF融合蛋白的表达。 结果: PCR、酶切及测序证实目的基因VEGF121正确连接至pEGFP-C1的多克隆位点,pEGFP/hVEGF121重组质粒转染MSC后,荧光显微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EGFP/VEGF蛋白在MSC中存在表达。 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人VEGF121及EGFP报告基因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在MSC中获得表达,为进一步研究VEGF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MSC的分化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构建携带人NK4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将其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明确转染后NK4表达情况。通过聚合酶链反应从HGFcDNA文库中克隆NK4基因,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基因重组构建慢病毒载体质粒pGC-FU-NK4,实时定量PCR检测病毒滴度。所获慢病毒(Lenti-NK4)转染hBMSCs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表达。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NK4表达。结果显示,所获NK4基因测序后与GeneBank报到序列完全一致,收集、浓缩病毒后测定其滴度为2×108TU/ml。Lenti-NK4转染hBMSCs后胞膜及胞浆有荧光分布,培养上清中NK4含量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增加。提示携带NK4的慢病毒能安全、有效地转染hBMSCs,持续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6.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i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excessive bone formation. We investigated the presence of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 in AS and how they are involved in the osteogenic capacity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through interleukin-17A (IL-17A). Peripheral neutrophils and sera were obtained from patients with active AS and healthy controls. NET formation and neutrophil/NET-associated proteins were studied using immunofluorescence, immunoblotting, qPCR, and ELISA. In vitro co-culture systems of AS NET structures and MSCs isolated from controls were deployed to examine the role of NETs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SCs toward osteogenic cells.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specific staining and qPCR. Neutrophils from patients with A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nhanced formation of NETs carrying bioactive IL-17A and IL-1β. IL-17A-enriched AS NETs mediate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SCs toward bone-forming cells. The neutrophil expression of IL-17A was positively regulated by IL-1β. Blocking IL-1β signaling on neutrophils with anakinra or dismantling NETs using DNase-I disrupted osteogenesis driven by IL-17A-bearing NETs. These findings propose a novel role of neutrophils in AS-related inflammation, linking IL-17A-decorated NETs with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SCs toward bone-forming cells. Moreover, IL-1β triggers the expression of IL-17A on NETs offering an additional therapeutic target in A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诱导条件。方法从胎盘组织中获取MSCs,采用激活素A、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多种细胞因子诱导胎盘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及动物实验,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经诱导后的细胞具备胰岛β细胞的部分特征,能表达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胰岛素和C肽,对糖尿病小鼠具有降糖作用。结论人胎盘MSCs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后可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18.
转染双启动子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在昆虫细胞共表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体外表达rhIL-12,以供研究其在体内外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粘时细胞和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分别经SAC(含A蛋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CowanⅠ菌株)、IFN-γ+LPS和PDBu(12、13-二丁酸佛波酯)刺激,以GIT(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经RT-PCR技术获得IL-12 P40和P35 cDNA,将两条基因分别插入双启动子杆状病毒转染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不同消化分离方法提取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的分离效果,以供选择一种更有效的分离方法。方法: 将新鲜羊膜组织分成4片6 cm×6 cm大小的组织块,采用4种不同方法进行消化分离:第1组:先刮除+胶原酶Ⅱ组;第2组:先刮除+胶原酶Ⅳ组;第3组:先剪碎+胶原酶Ⅱ组;第4组:先剪碎+胶原酶Ⅳ组。对这4组原代培养HAMSCs进行存活数、形态学观察比较,第3代 HAMSCs抗原检测及成脂成骨诱导分化实验。结果: 第1组和第2组的HAMSCs存活数高于第3组和第4组(P<0.05)。第1组和第2组的HAMSCs成份较第3组和第4组纯净,后2组夹杂着一些团状的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抗原结果显示CD29、CD44、CD73、CD90、CD105表达阳性,CD31、CD34、CD45、HLA-DR表达阴性,Vimentin、SSEA-3、SSEA-4、OCT-4、telomerase结果阳性。成脂成骨诱导分化实验成功。结论: 通过先将人羊膜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消化后,再将HAECs刮除干净,然后剪碎再用胶原酶消化的改进方法对HAMSCs保护较好,较易提取,获取细胞量和纯度均较传统方法高。胶原酶Ⅱ和胶原酶Ⅳ2种消化酶对HAMSCs的提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