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大疱性类天疱疮5例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全身泛发性表皮下大疱性皮肤病,其特征为表皮下形成大疱和基底膜带IgG沉积。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全身或部分皮肤起水泡,破溃后渗血渗液,极易合并感染导致死亡。我科于1999年10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5例老年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典型损害为外观正常的皮肤上或红斑的基础上发生水疱或大疱,疱壁较厚、紧张呈半球状,直径1 cm~2 cm,内含浆液,少数可呈血性,疱不易破,糜烂面常覆以痂皮或血痂,尼氏征阴性[1].2009年4月1我科收治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因使用环磷酰胺出现急性粒细胞减少,病情危重,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莹  郭丽英 《山西护理杂志》2013,(11):3582-3582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激素为目前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在使用激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多种并发症Ⅲ。2012年3月我科收治1例老年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人,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马慧珍  吴虹 《护理研究》2012,26(27):2591-2592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个好发于老年人的大疱性皮肤病,以躯干、四肢出现张力性大疱为特点,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临床上较为罕见。我科于2011年收治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人。现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男,78岁,因"痰多伴发热4d"于2011年7月入院,诊断为肺炎。既往有继发性癫痫2年、阵发性房颤半年、肺部反  相似文献   

5.
郭颖 《现代护理》2005,11(4):295-295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是好发于老年人的大疱性皮肤病,目前归入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临床上以躯干四肢出现张力性大疱为特点,可以合并多种恶性肿瘤。现将近年来我科住院所见的6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大疱性类天疱疮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1]。常见于腹股沟、腋下、四肢屈侧及胸腹部,其特点为正常的皮肤黏膜或红斑上出现3 cm~5 cm的半球形大疱,疱壁紧张有韧性,不易破裂。若不及时治疗,皮损可逐渐增多波及全身,机体日益衰弱,并可因继发感染而导致死亡。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是大疱性类天疱疮(BP)最主要的治疗方法[2-3]。长期大量使用激素有较大的不良反应,如高血压、高血糖、继发感染、胃溃  相似文献   

7.
老年大疱性类天疱疮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以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出现大疱为特点,常发生于老年人。为了解老年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荧光检测特征及治疗情况,对我院所收治的36例BP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临床上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典型损害为外观正常的皮肤上或红斑的基础上发生水疱或大疱,疱壁较厚、紧张,呈半球状,内含浆液,少数可呈血性,疱不易破,糜烂面常有痂皮或者血痂,尼氏征阴性。病程大多数进展缓慢,水疱不断愈合及新生,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若不及时治疗,皮疹可逐渐增多泛发全身,可因继发感染等并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BP180、Dsgs抗体和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测结果对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天疱疮患者,24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30例排除大疱性皮肤病患者和14例疑似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用ELISA方法检测其外周血BP180、Dsg1、Dsg3抗体,采其皮损周围正常皮肤进行DIF实验。结果 Dsgs抗体检测在天疱疮组阳性率为100%,BP180抗体检测在大疱性类天疱疮组阳性率为83%,DIF检测在天疱疮组和大疱性类天疱疮组阳性率均为75%。结论 ELISA方法检测自身抗体和DIF实验对大疱性皮肤病具有诊断价值,但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食管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一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食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对症及免疫治疗后,患者食管各段黏膜痊愈,转至血液科继续治疗。结论科学、合理、细致的护理有利于促进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食管损伤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寻常型银屑病伴大疱性皮肤病的诊断和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寻常型银屑病伴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病史及实验室资料,其中2例伴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伴天疱疮。结果:3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长期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其中1例发病前有“窄波紫外线B(UVB)”照射史。结论:寻常型银屑病伴大疱性皮肤病临床上较少见,紫外线照射及煤焦油灯治疗银屑病,易发生大疱性损害。氨甲碟呤、氨苯芬、硫唑嘌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伴大疱性皮肤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加强对大疱性类天疱疮的认识,探讨合理的护理方案在高龄心脑血管疾病并发大疱性类天疱疮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总结对高龄心脑血管疾病并发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护理经验。结果:回顾病例,严密观察病情,治疗上予以口服及外用激素,护理上予以生活护理、饮食护理、严格消毒隔离、加强皮肤黏膜护理,采用改良疱液抽取术联合擦药护理,同时结合药物观察、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等,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继发感染,促进疾病痊愈。结论:对于高龄心脑血管疾病并发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应早诊断、早治疗,联合专业护理,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拱形镂空床罩暴露疗法应用于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小红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46-2147
目的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人应用拱形镂空床罩暴露疗法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临床确诊为大疱性类天疱疮的23例患者,在常规暴露疗法基础上加用一个拱形镂空床罩行暴露疗法治疗,同时采取加强病室消毒、床罩内调温、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结果22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拱形镂空床罩暴露疗法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加强相关护理措施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3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大疱性类天疱疮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为67.6%。23例中误诊为湿疹14例,误诊为天疱疮5例,误诊为多形红斑2例,误诊为丘疹性荨麻疹和脐周炎各1例。误诊时间为3 d~2个月。患者行皮肤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荧光检查后,均确诊为大疱性类天疱疮,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外用药膏治疗,除1例自动出院外,其余患者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大疱性类天疱疮早期临床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临床医师必须熟悉掌握其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尽早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荧光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大疱性类天疱疮 (BP)发病急 ,病程长 ,是一种以老年人发病为主的表皮下水疱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为周身出现疱壁紧张的浆液性水疱、大疱[1 ] 。临床以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为主 ,但大剂量的应用易引起感染。据报道 ,死于激素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者约占 46 .0 % ,成为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死亡的感染性疾病中皮肤化脓性感染和白色念球菌感染约占 60 .0 % [2 ,3] 。现将物理疗法配合其它临床治疗治愈的 3例患者报道如下。3例男性患者 ,52~ 58岁 ,病程半年左右 ,2例伴有糖尿病。其共同特征为 :周身泛发性大疱 ,散在分布于四…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85岁.左侧胫前反复起水疱伴痒痛3月余.皮肤科检查:左侧胫前可见直径约6cm大小界清类圆形暗红斑块.组织病理:部分表皮坏死,表皮下大疱形成.直接免疫荧光:IgG和C3沿基底膜带呈线状沉积.诊断:局限型大疱性类天疱疮.给予除湿胃苓汤加减及外用激素治疗一月皮损完全好转.  相似文献   

17.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autoimmune bullous dermatoses,AIBD)与针对皮肤及黏膜组织中结构蛋白的自身抗体相关。天疱疮疾病中的自身抗体主要针对桥粒的组成部分,而类天疱疮疾病中的自身抗体主要针对真表皮连接的结构蛋白。这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因此需要依靠实验室诊断予以鉴别。传统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直接免疫荧光(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DIF)、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IBT)。近年来,不断有新型实验室技术出现。生物芯片技术简化了IIF的判读,成本较低且高效,对桥粒芯糖蛋白(Dsg3)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80(BP180)的检出率分别高达97%~100%和94%;EUROTide?孵育技术比传统DIF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背景荧光更少;MESACUP anti-Skin profile TEST能同时检测多种抗体,对Dsg1和Dsg3的检测特...  相似文献   

18.
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性表皮内棘刺松解性大疱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壮年,皮损多见于头面部和躯干,一般使用大剂量类固醇激素进行治疗[1].2009年2月,我们收治1例寻常型天疱疮合并绿脓杆菌感染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重度大疱性类天疱疮致皮肤溃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婷婷 《上海护理》2010,10(4):53-54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皮肤病。属于中医中天疱(泡)疮、火赤疮的范畴。常见于腹股沟、腋窝、四肢屈侧及胸腹部,其特征为正常的皮肤黏膜或红斑上出现3~5cm的半球形大疱,疱壁紧张有韧性,不易破裂。  相似文献   

20.
正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好发于老年人,多数患者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导致全身多个部位黏膜受损,全身症状严重,预后较差,可因全身衰竭、继发感染或激素不良反应等致死[1]。临床上对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皮损护理多采用传统的纱布,需要每天换药[2]。换药频次多,疼痛感明显,伤口愈合慢,护士工作量大。现采用湿性愈合理论,选用美国康维德公司伤口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