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池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178例患者CT扫描变化,分析环池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I型:环池无变化,26例中死亡2例;Ⅱ型:环池部分变窄,58例中死亡7例;Ⅲ型:环池部分闭塞.50例中死亡18例;Ⅳ型:环池完全闭塞,44例中死亡30例。环池受压减轻组中114例死亡20例,无改变或加重组中64例死亡37例。结论:环池改变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动态观察环池的变化是必要的.有利于准确施治及正确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环池在颅脑损伤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136例颅脑损伤患者CT的环池变化及预后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Ⅰ型环池无变化,20例中死亡1例.Ⅱ型环池部分变窄44例中死亡5例.Ⅲ型环池部分闭塞,38例中死亡14例.Ⅳ型环池完全闭塞,34例中死亡23例.结论:环池的变化对颅脑损伤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动态观察环池的变化利于准确施治及正确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张勇 《当代医学》2016,(32):27-28
目的:探析CT环池形态的改变对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4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析首次CT扫描征象,准确测量环池翼部的宽度,根据宽度进行分型,同时对患者随访3个月,并通过采取格拉斯预后评分标准(GPS)将其分为预后较好组100例,包括恢复良好、中残;预后不良组42例,包括残、植物生存、死亡,分析患者CT环池形体改变情况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关系,同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预后较好组环池形态的改变与GCS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环池形态改变越为显著,患者的GCS评分越低;环池形态改变与GCS评分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结论给予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CT环池检查,观察其改变,对判断患者预后及提供治疗依据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急性颅脑外伤CT环池动态改变进行观察分析,认为对临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急性重型颅脑损伤CT环池动态改变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影响的认识。方法: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CT表现有环池改变207例进行分析。研究CT环池改变与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关系。结果:207例中CT环池明显狭窄、闭塞,蛛血致高密度铸型及动态改变恶化死亡率50.6%,明显高于好转死亡率5.6%。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CT环池改变及动态观察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急性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T检查往往显示环池完全闭塞。自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我们共收治此类患者23例,虽经积极、规范的治疗,仍存在极高的病死率及伤残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究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关系,为临床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的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随访,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预后的情况进行评价,分为预后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等结果。分析环池分型与颅脑损伤预后的关系、环池CT三维重建动态变化与死亡率以及环池分型与G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环池分型1型死亡率0.00%(0/13),2型死亡率6.67%(1/15),3型死亡率15.00%(3/20),4型死亡率29.41%(5/17),5型死亡率33.33%(7/21),死亡率在不同环池分型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环池分型不断上升,死亡率逐渐上升,说明环池分型越高,死亡率越高,生存率越低,预后越差。环池受压减轻组生存率93.88%(46/49),死亡率6.12%(3/49);环池受压无改变或加重组生存率64.86%(24/37),死亡率35.15%(13/37),与环池受压无改变或加重组相比,环池受压组生存率更高,死亡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池分型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641,P<0.05),环池分型越高,GCS评分越低。结论: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加强对颅脑损伤化合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观察,能够为颅脑损伤预后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影像学参考,进而促进患者的远期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窗口期(伤发5h内)CT环池分型诊断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回顾性分析对象,于窗口期行CT环池分型诊断,观察患者CT影像表现、临床预后、存活者颅脑环池受压改善情况等指标,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法分析环池分型等级与临床...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96~1998年收治7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本拟对急性期患血糖变化进行分析.探讨脑损伤后血糖增高与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瞳孔改变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瞳孔改变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指导及预后分析;方法:对17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瞳孔改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颅内血肿的瞳孔改变占86.2%,脑挫裂伤占42.5%,原发性脑干伤及弥漫性轴索损伤占87.5%;而且瞳孔的单双眼改变和对光反射提示不同的临床意义及预后。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近80%发生瞳孔改变,正确观察和判断这些改变,对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见。  相似文献   

12.
对24例开颅手术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和催乳素在伤后10d内作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脑外伤后垂体和甲状腺功能有明显变化,变化程度与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有关。我们认为,测定颅脑外伤后垂体和甲状腺功能,并作动态观察,有助于判断脑外伤程度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中炎症相关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后住院治疗患者88例,动态监测患者血清中IL-10、IL-8、TNF-α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后患者的IL-10、IL-8、TNF-α的血清水平明显升高,且颅脑损伤的程度越严重,则损伤后即刻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越高.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炎症相关因子的水平高低可以作为患者伤情评价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MDA含量及SOD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检测89例急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小时内外周血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发现脑外伤后急性期,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下降,两指标依CT显示的脑损伤程度不同而有显著差异,脑挫伤并颅内血肿组变化最著,单纯硬膜外血肿次之,脑震荡组最轻。全组病例MDA含量与SOD活性之间呈负相关(r=-0.8376、P<0.01)。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刚  杨健  鄢世兵  刘炼波 《西部医学》2007,19(6):1091-1092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分别监测血糖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6天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7天两组的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恢复良好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以促进恢复,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脑膨出的预防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5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防治经验,总结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脑膨出的预防方法。结果:术后复查CT,血肿基本清除17例,血肿仍大片存在5例,脑挫裂伤加重3例,继发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1例。出院时GOS评定:良好2例,中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10例,死亡率40%。结论:采用“早减压”、“分步减压”的方法,可以较好的降低急性脑膨出发生率,提高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文总结了106例小儿急性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二十年共收治的小儿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MSOF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06例小儿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MSOF存活37例(存活率为34.90%),其中良好和中残33例(31.13%),重残4例(3.77%),合并MSOF死亡69例(病死率为65.10%).结论 颅脑损伤的程度与并发MSOF呈正比关系,积极去除病因,防治MSOF的发生发展是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对颅脑损伤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 56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和肠外营养支持组,每组28例;营养支持前1天及营养支持后第3、10天测血清白蛋白、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每天观察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增加,ALT和血糖减低,并发症少。结论 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和有效的,效果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9.
杨安强 《四川医学》2011,32(12):1947-1948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10年12月59例儿童单纯外伤性基底节出血病例,探讨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59例儿童单纯性外伤性基底节出血患者的诊治和随访结果。其中手术治疗23例。保守治疗36例。保守组死亡2例,手术组死亡3例,存活54例随访半年以上。结果15例伴有运动或语言功能障碍。结论儿童单纯性外伤性基底节出血是位于功能区部位的出血,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采取相关方法及手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救治结果。方法 对37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回顾性总结。结果 按GOS评分恢复良好129例(34.7%),轻残81例(21.8%),重残52例(14.0%),植物生存16例(4.3%)。死亡93例(25.1%)。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治疗效果,同时是减少致残率及降低死亡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