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后残留神经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后残留神经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52~65岁,中位数58岁。单节段病变10例,其中C_4~C_53例、C_5~C_66例、C_6~C_71例;多节段病变5例,其中C_4~C_63例、C_5~C_72例。均有臂部疼痛、麻木及下肢无力等症状。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 d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14次。分别于术后1 d及电针治疗开始后1周、2周、3周、4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患者臂部疼痛及麻木情况,并观察临床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周,中位数17周。1例患者针刺过程中出现头晕症状,休息后自行缓解,其余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臂部疼痛VAS评分,术后1 d(5.4±1.3)分,治疗开始后1周(3.3±1.2)分、2周(2.3±1.0)分、3周(1.6±1.2)分、4周(1.1±0.7)分。臂部麻木VAS评分,术后1 d(5.5±1.0)分,治疗开始后1周(3.4±1.2)分、2周(2.4±0.8)分、3周(2.0±0.7)分、4周(1.5±1.1)分。治疗开始后4周,臂部疼痛VAS评分改善率为(78.3±8.6)%、麻木VAS评分改善率为(77.5±7.2)%。末次随访时采用自拟疗效标准评定临床综合疗效,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1例。结论:电针夹脊穴可以有效缓解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后残留的臂部疼痛及麻木症状,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后路Quadrant通道下锁孔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采用后路Quadrant通道下锁孔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31~43岁,中位数39.5岁。病变节段位于C_(4~5)5例、C_(5~6)7例、C_(6~7)2例。病程2.5~5.7年,中位数3.5年。术后随访观察颈部疼痛缓解、颈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例患者中1例因出现脑血管疾病而脱落,其余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33个月,中位数27个月。2例末梢神经功能恢复不良,1例偶有颈部疼痛症状,均经电针等治疗后好转。13例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脊髓神经损伤。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前(6.01±1.21)分、术后6个月(2.23±0.63)分、术后12个月(2.23±0.63)分。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17分法)评分,术前(11.35±1.51)分、术后6个月(15.02±0.63)分、术后12个月(15.79±0.71)分。结论:后路Quadrant通道下锁孔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可以缓解颈部疼痛、促进颈椎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颈椎全内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6例单节段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9例,女7例;年龄35~58岁,中位数43岁;C5~6椎间盘突出7例、C6~7椎间盘突出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肩部疼痛,9例合并单侧上肢放射性疼痛,3例合并前臂外侧放射性疼痛、麻木,4例合并单侧手指疼痛、麻木。所有患者均经6个月以上口服药物、按摩、牵引、理疗等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均采用后路颈椎全内镜(Joimax)下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术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17分法)评定患者的颈肩部疼痛程度和总体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术后14例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8.36±0.32)分、(2.65±0.74)分、(1.26±0.24)分,JOA评分分别为(6.29±0.40)分、(12.18±0.81)分、(13.68±0.34)分;2例患者颈肩部疼痛症状改善不明显,经局部理疗、封闭等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采用后路颈椎全内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后路经关节突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后路经关节突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及Otani评分系统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75.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30.5 mL;术中3例患者因硬膜撕裂发生脑脊液漏,给予缝合及修补后愈合。JOA评分由术前的(6.3±2.0)分,恢复为术后3个月的(9.2±2.8)分以及末次随访时的(9.6±3.1)分,神经功能改善率达70%;术后随访15~32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移位及脊柱不稳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Otanni评分获优8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5%。结论后路经关节突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作为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术式,在脊髓获得充分减压的同时能有效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应用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对125例具有临床症状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术前、术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本组术后随访6个月,按照JOA标准评分:术前平均评分60.4分,术后平均评分97.5分,改善率达94%。结论: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简便、微创,疗效肯定,周密的术前准备及针对性的术后护理是患者安全、顺利地完成治疗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采用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系统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第2天、3个月及6个月吞咽困难发生率;采用VAS评分、JOA评分、Odom评级记录患者手术前、术后第2天、术后3个月及6个月功能恢复情况,随访椎间融合情况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3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3.76±12.59)min,术中出血量为(83.65±17.49)mL,术后住院时间为(7.14±2.33)d;术前、术后第2天、术后3个月及6个月VAS评分、JOA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术后6个月Odom评级优良率达90.00%,术后3个月吞咽困难发生率为3.33%,术后6个月无吞咽困难发生;术后6个月复查MRI,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植骨融合,仅有3例患者出现邻近节段退变。结论:Zero-P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及邻近节段退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联合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合并脊髓损伤所致中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联合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合并脊髓损伤所致中枢性疼痛患者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54.00±5.64)岁;病变位于C_(4~5)7例,C_(5~6)12例,C_(6~7)6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所致的中枢性疼痛症状,主要表现为轻度刺激即可出现灼烧感、刀切感或针刺感,部分患者无外部刺激也可出现疼痛。观察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量表评价患者颈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和症状改善情况,采用简化版的McGill疼痛问卷表(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价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90.50±20.30)min,术中出血量(143.80±20.40)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中位数14个月。25例患者手术前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术前(6.15±0.89)分、术后1个月(10.69±1.49)分、术后6个月(11.85±1.99)分、末次随访时(17.69±2.25)分;NDI评分,术前(20.62±2.10)分、术后1个月(9.69±1.70)分、术后6个月(6.00±0.82)分、末次随访时(3.08±0.76)分;SF-MPQ疼痛评定指数感觉项评分,术前(25.77±4.14)分、术后1个月(12.85±1.57)分、术后6个月(9.92±2.25)分、末次随访时(2.00±1.22)分;SF-MPQ疼痛评定指数情感项评分,术前(10.46±1.12)分、术后1个月(6.08.±1.19)分、术后6个月(3.62±1.04)分、末次随访时(2.46±0.97)分;SF-MPQ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前(77.08±4.39)分、术后1个月(45.54±8.00)分、术后6个月(35.69±11.06)分、末次随访时(12.69±2.96)分;SF-MPQ现时疼痛强度评分,术前(4.15±0.69)分、术后1个月(2.38±0.51)分、术后6个月(1.31±0.48)分、末次随访时(0.85±0.80)分。2例出现轻度吞咽困难,于术后2个月自行缓解;均未发生神经根麻痹、声音嘶哑及呛咳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联合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合并脊髓损伤所致中枢性疼痛,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促进颈椎功能和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方法配合经皮内镜后方入路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手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ectomy,PPEC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室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06月因颈椎间盘突出症收入住院的35例患者,均行经皮内镜后方入路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手术。围手术期行局部电针、推拿、手指点穴等中医外治方法。观察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天、3月、6月,JOA、VAS评分及末次随访Williams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术后35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术前、术后1天、3个月及6个月时的JOA评分分别为(5.98±0.72)分、(11.59±0.46)分、(13.24±0.11)分、(13.59±0.32)分;疼痛VAS评分分别为(8.02±0.24)分、(2.84±0.48)分、(1.32±0.13)分、(1.25±0.13)分;末次随访Williams疗效评价,其中32例优,3例良,0例可,0例差。无一患者脊髓神经损伤。结论:中医外治配合经皮内镜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的中医外治能提高治疗疗效,内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眩晕的患者行针刀松解术治疗,每隔5d1次,3次为1个疗效,一般治疗1~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眩晕、颈肩背痛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有效率77.08%,眩晕程度VAS评分治疗前为7.2±1.3分,治疗后2周为2.3±1.9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刀松解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源性眩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全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采用后路全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23~57岁,中位数45岁。病变节段为C_(4~5)3例、C_(5~6)8例、C_(6~7)7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观察颈椎疼痛缓解、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90 min,中位数46 min;术中出血量30~70 mL,中位数50 mL。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术前(36.61±4.32)分、术后1 d(11.08±1.09)分、术后1周(10.58±1.27)分、术后1个月(8.14±0.95)分;颈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前(8.93±1.36)分、术后1 d(2.76±0.92)分、术后1周(2.57±1.01)分、术后1个月(0.53±0.79)分。均无硬脊膜撕裂、神经损伤、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全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可缓解颈椎疼痛、改善颈椎功能,安全性高。但由于本组病例随访时间较短,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1.
高爽 《亚太传统医药》2009,5(12):144-146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颈部损伤或颈椎间盘退变引起的急、慢性颈神经或脊髓压迫,出现相应支配区症状、体征的病症。对近年来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作一分类整理及概述。  相似文献   

12.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彦涛  姚共和 《中医药导报》2005,11(10):82-83,86
文章回顾了近年来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并结合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分析了PLDD的应用原理、适应症及优越性,总结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其深度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颈复康颗粒对颈椎动静力失衡大鼠颈椎间盘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颈复康颗粒组、莫比可组各12只,建立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给药4周后每组取4个标本2张连续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测量软骨终板非钙化层与钙化层厚度比值、软骨终板内血管芽数量,检测各组退变椎间盘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颈椎间盘出现退行性改变,软骨与椎体交界面血管芽数量减少,软骨终板非钙化层与钙化层比值下降,大鼠颈椎间盘中VEGF表达增加、IGF-1和TGF-β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颈复康颗粒组血管芽数量增加(P<0.01),颈复康颗粒组及莫比可组椎间盘组织形态学改善(P<0.01或P%0.05),软骨终板非钙化与钙化层厚度比值增加(P<0.01),大鼠颈椎间盘中VEGF表达下降、IGF-1和TGF-β表达增加(P<0.01).结论 颈复康颗粒通过调节细胞因子VEGF、IGF-1、TGF-β的表达,改善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形态学的表现,从而减少椎间盘细胞外基质降解,延缓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4.
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适应症及疗效。方法:自2005年10月~2008年3月我们应用等离子刀手术系统对18例具有临床症状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了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年,临床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无并发症。结论: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针对性强、损伤小、安全和恢复快以及易为患者接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与药物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42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电针组选用大椎、大杼、后溪穴,药物组用美洛昔康片治疗。结果近期疗效比较,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5.7%,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期疗效比较,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9.0%,药物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大椎、大杼与后溪穴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5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针灸、推拿、牵引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随机分为胶原酶组(A组)和胶原酶+颈复康组(B组)各75例。A组颈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B组颈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结合中药颈复康。观察治疗后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评定。结果:A、B2组半年、1年、5年疗效优良率分别为58.66%、81.33%、90.66%和82.66%、88%、92%。两组半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1年、5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能提高患者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布赫  贾纪荣  马尧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682-2683
目的:探讨自拟通络蠲痹散加温外敷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致根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45例腰椎或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用血竭、乳香、没药、乌兰-赞丹等30余种中蒙药研成粉末,用陈年白酒与醋液调成糊状加温外敷治疗,并采用SIGMA C2X/C4X型肌电图予以前后测定对比。结果: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中1例症状无好转,2例有所好转,27例症状明显好转或治愈(直腿抬高试验>75°);1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组中1例症状无好转,其余14例症状明显好转或治愈,且肌电图评价结果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与颈椎间盘突出症组的评价结果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通络蠲痹散加温外敷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致根性疼痛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无创兔颈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一种无创颈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为防治颈椎病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和实验依据。方法:2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特制的固定布套将兔颈部固定于屈曲60°位,4h/d;对照组兔戴上布套,允许其颈椎自由活动。在造模后3月,每组10只大耳白兔,麻醉及处死后行:①X线观察放射影像学变化;②光镜、电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比较组间的差异性。结果:模型组颈椎间盘间隙稍狭窄、椎体边缘有骨质增生,出现软骨细胞变性、坏死,髓核皱缩,纤维环胶原纤维变性、排列紊乱等组织形态学改变;对照组颈椎间盘组织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本造模法符合人椎间盘退变的客观规律,操作简便易行,造模效果确切(较长时间处于异常应力环境下能使兔颈椎间盘组织形态、基质生化成分发生明显退行性改变),且对所观察椎间盘无直接干扰,有利于对椎间盘退变的防治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牵旋指振法结合腹针治疗单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1名单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牵旋指振法结合腹针治疗组61例,常规推拿结合机械牵引针刺组对照组60例,分别于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7.54%和91.80%,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1.66%和71.67%,两组比较差异有极其显著意义(P<0.01)。结论:牵旋指振法结合腹针治疗单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我科2000-2009年,以大重量快速牵引结合手法、针刺综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28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