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何向东 《医学文选》2000,19(2):137-138
目的:观察异丙酚-芬太尼麻醉诱导过程中的心血管反应,方法择期全麻手术病人30例,分为〈50岁(A)组和≥55岁(B)组。A组用异丙酚2.5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铵0.1mg/kg;B组用异丙酚2.0mg/kg、芬太尼1.5μg/kg、维库溴铵0.1mg/kg,静脉诱导气管插管。观察两病人不同时期SBP、DBP、MAP、HR和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诱导后SHP、DBP、MAP、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经过及苏醒情况,重点观察麻醉诱导插管及CO2 人工气腹过程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以探讨其优点和实用性。对30 例ASA 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以芬太尼2 ~4μg·kg -1 及异丙酚2 ~2 .5 mg·kg - 1、卡肌宁0 .5 mg/kg - 1静注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10 ~12 m g·kg -1·h -1 、20 ~30 min 间断静注卡肌宁0 .25 ~0 .5 mg/kg - 1 维持麻醉及肌松,连续监测Fio2、SpO2 、PETCO2 、TV、Ppeak 、m Paw 、HR、SBP、DBP、MAP、ECG 的变化。结果本组平均麻醉时间为79 .5 ±5 .2 min ,异丙酚平均总用量为605 ±135 mg ,诱导后插管前SBP、MAP、HR 分别下降3 .63kPa 、1 .98kPa 、17 次/ min( P < 0 .01) ,DBP 也下降1 .25kPa( P < 0 .05) ,完成插管后迅速回升;PETCO2 、Ppeak 、m Paw 在CO2 气腹后10 ~15 min 上升到最高值( P < 0 .01) ,并在气腹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全部病例均于拔管后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更合适的异丙酚诱导给药方案,本文观察了异丙酚不同给药方法对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22例成年患者,ASA1~2级,常规术前用药后随机分为2组。A组(n=12)预先静注2μg/kg芬太尼(Fentanyl)后先以4ml(40mg)/10s的速度静注异丙酚(Propofol),当异丙酚用量达到15mg/kg体重时停止给药10s,观察患者反应,若患者入睡则静注肌肉松驰剂,否则继续以2ml(20mg)/10s的速度静注异丙酚直至患者入睡及眼睫毛反射消失后静注琥珀胆碱(2mg/kg)。B组(n=10)仅以异丙酚及琥珀胆碱完成气管插管,两组患者均于静注完异丙酚后2min实施气管插管。分别于诱导前(T0),注完异丙酚后1min(T1),2min(T2),气管插管即刻(T3)及气管插管后的3min(T4)观察并记录HR,SBP(收缩压),DBP(舒张压),MAP(平均压),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以之间接反映心肌耗氧量。结果:A组诱导后各时期HR,SBP,MAP,DBP及RPP无显著改变。B组诱导后HR呈逐渐上升趋势,T3时显著高于T0(P<005);T3及T4时RPP显著高于T0(P<001),S?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和苏芬太尼联合用药对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异丙酚和苏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全麻诱导期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29名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9例)用异丙酚1.5mg/kg,第2组(10例)用异丙酚2.0mg/kg;第3组(10例)异丙酚1.5mg/kg加苏芬太尼0.8μg/kg。注入异丙酚后4min行气管插管,连续监测插管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显示,第1组患者插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在全麻诱导期应用时病人的心血管反应。方法60例非心脏手术气管插管全麻病人,随机分3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时分别静注艾司洛尔1mg/kg(Ⅰ组)、2mg/kg(Ⅱ组)及对照组(Ⅲ组,静注生理盐水10ml)。记录给药前、插管前、插管后1、2、3、5、10min的HR、SBP、DBP。结果插管前后Ⅰ、Ⅱ组与Ⅲ组比较,HR、SBP、DB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与Ⅱ组比较,插管前HR、DBP,插管后DBP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管内插管前应用1mg/kg的艾司洛尔,能有效缓解气管插管时病人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6.
陈棉生  吴励文 《广东医学》2000,21(8):700-701
目的:应用超短效β1受体阻滞剂苯丙酸甲酯盐酸盐和快速静脉镇静药异丙酚预防全麻气管插管时不良心血管反应的效应。方法:选择全麻择期手术患者100例,ASAⅠ ̄Ⅱ级,心肺功能正常,随机分为两组,组Ⅰ(n=50)用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mg/kg、阿曲库铵0.8mg/kg麻醉诱导后,静注苯丙酸甲酯盐酸盐1mg/kg后3min气管插管;组Ⅱ(n=50)为对照组,用芬太尼2μg/kg、硫喷妥钠8mg/k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麻醉在支撑喉镜声带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报道了全凭异丙酚麻醉配合肌肉松驰剂用于支撑喉镜声带手术34例。麻醉采用异丙酚2.0mg/kg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在支撑喉镜暴露手术开始时,单次补充民丙酚40-60mg,并持续点滴0.1%琥珀酰胆碱。结果表明:(1)异丙酚麻醉后,SBP、DBP及RPP均降低(P〈0.01),气管插管后又升高(变化幅度±20%)。心率一心电图无明显变化;(2)呼吸抑制较明显,呼吸暂停发生率44.12%。但术毕恢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静脉联合应用维拉帕米和利多卡因与两药单独应用降 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有效性。方法:选80例ASAⅠ~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例。A组:生理盐水组;B组:利多卡因组(利多卡因1mg/kg+生理盐水);C组:维拉帕米组(维拉帕米0.1mg/kg+生理盐水);D组:维拉帕米复合利多卡因组(维拉帕米0.1mg/kg+利多卡因1mg/kg+生理盐水)。均于气管拔管前2min给药,拔管时和拔管后均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A组HR、SBP、DBP于气管拔管后显著增加,B、C、D组和A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P〈0.01),其中D组效果最好。结论:维拉帕米、利多卡因拔管前2min给药均能降低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副反应,两药联合应用优于单独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对30例小儿在经鼻腔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摘除术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儿童均为择期手术 ,ASA分级Ⅰ级 ,年龄7~12岁 ,体重20.5~53kg。2.麻醉经过 :术前用安定0.2~0.4mg/kg、阿托品0.01~0.02mg/kg肌注。麻醉诱导前以呋麻合剂滴鼻1~2次 ,以收缩鼻腔粘膜血管。快诱导插管时用安定0.13~0.46mg/kg、芬太尼2μg/kg、异丙酚0.8~2.1mg/kg和司可林1.6~2.1mg/kg静脉注射。选择带气囊的较细的气管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艾司洛尔与乌拉地尔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esmolol)30例,U(urapidil)30例2组。诱导用药为芬太尼2.0μg/kg、硫贲妥钠4~5mg/kg、司可林1~2mg/kg,U、E两组在静注芬太尼后分别静注乌拉地尔0.5mg/kg、艾司洛尔1mg/kg。观察插管后1、3、5、10minSP、MAP、HR的变化并  相似文献   

11.
探讨异丙酚和苏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全麻诱导期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29名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9例)用异丙酚1.5mg/kg.第2组(10例)用异丙酚2.0mg/kg,第3组(10例)异丙酚1.5mg/kg加苏芬太尼0.8μg/kg。注入异丙酚后4min行气管插管,连续监测插管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WAP)及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显示,第1组患者插管后各项指标显著升高,第2组患者插管后1min30s血压急剧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1)。第3组患者插管前后各参数无明显波动。结果提示单独应用小剂量异丙酚不足以对抗插管时的高血流动力学反应,加大剂量可导致循环功能过度抑制,与苏芬太尼小剂量联合应用,可有效而又安全地维持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压宁定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择期手术的全麻病人,随机分A组(对照)、B组(02mg/kg压宁定)和C组(04mg/kg压宁定)各10例。全麻诱导均静注硫喷妥钠50mg/kg,芬太尼30mg/kg,琥珀胆碱15mg/kg。压宁定B和C组诱导前5min先静注压宁定。结果:气管插管期间三组血压较诱导前均增高,A组升高显著(P<001),B、C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及心率收缩压乘积A、C组较诱导前升高显著(P<001或<005),B组变化较小(P<005)。结论:压宁定对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有效,但不能完全消除该反应,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可反射性地增加插管期间的心率。  相似文献   

13.
任利远  黄长顺 《宁波医学》2000,12(8):358-359
目的 观察应用尼卡地平预防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肺、食道择期手术病人40例,随枘发为2组,每组20例。 唑安定0.04mg/kg、异丙酚1.5mg/kg、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12mg/kg静脉诱导后,甲组给予尼卡地平4μg/kg,乙组给予生理盐水3ml作为对照,分别于诱导前、后、插管后即刻及1、3、5min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 A组插管后血压无明显升高,心率较诱导前无明显增快,B组插管后血压明显升高。结论 尼卡地平可抑制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异丙酚麻醉在支撑喉镜声带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全凭异丙酚麻醉配合肌肉松驰剂用于支撑喉镜声带手术34例。麻醉采用异丙酚2.0ms/ks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在支撑喉镜暴露手术开始时,单次补充异丙酚40~60mg,并持续点滴0.1%琥珀酰胆碱。结果:(1)异丙酚麻醉后。SBP、DBP及RPP均降低(P<0.01),气管插管后又升高(变化幅度±20%)。心率与心电图无明显变化;(2)呼吸抑制较明显,呼吸暂停发生率44.12%。但术毕恢复迅速,便于尽早拔出气管导管;(3)麻醉诱导迅速.效果可靠.术中无记忆,苏醒完全。结论:异丙酚麻醉适用于支撑喉镜声带手术,以及其它短小手术和一些短时间的痛苦性检查与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血压、心率、心率与收缩压乘积为观察指标,对比观察小剂量芬太尼与利多卡因联合使用降低气管插管时高循环动力效果;方法:选择30例成年全麻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两组,实验组药用芬太尼4μg/kg,利多卡因(1-.15)mg/kg;对照组用安定0.2mg/kg,于插管前使用,分别记录诱导前、插管时,插管后1、3、5min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率与收缩压乘积(RPP  相似文献   

16.
比较异丙酚、咪唑安定或两药联合应用在全麻诱导中的效应。方法36例无心血管疾病、年龄<60岁(20~57岁)的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Ⅰ组采用异丙酚2.0mg/kg,Ⅱ组采用异丙酚2.5mg/kg,Ⅲ组采用咪唑安定0.3mg/kg,Ⅳ组采用异丙酚1.5mg/kg合并咪唑安定0.1mg/kg,辅以芬太尼、维库溴胺诱导插管。观察各组的起效时间及诱导、插管后的循环变化。结果单独采用异丙酚或咪唑安定诱导后,血压下降明显,且异丙酚2.0mg/kg不足于抑制插管应激反应,另咪唑安定起效慢;异丙酚合并咪唑安定组诱导起效快,与异丙酚组相比无差异,诱导后循环变化小,能有效抑制插管应激反应。结论异丙酚1.5mg/kg合并小剂量咪唑安定(0.1mg/kg)用于麻醉诱导,诱导迅速、循环稳定、效果确切,是一种较为合理的麻醉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探寻理想的全凭静脉麻醉(Totalintravenousanesthesia,TIVA)方法,本文采用异丙酚与普鲁卡因、芬太尼配伍施行静脉复合麻醉,经临床试用,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非心脏手术病人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5~52岁,体重45~69kg。全麻诱导为静注异丙酚2~2.5mg/kg(90s注完)、芬太尼4μg/kg、琥珀胆碱2mg/kg,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以2%普鲁卡因复合液100ml(含异丙酚200mg、芬太尼0.2mg)静脉滴入维持麻醉,滴…  相似文献   

18.
异丙酚全麻诱导加硬膜外阻滞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剂量的异丙分配全麻诱导及加硬膜外阻滞时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ASAⅡ~Ⅲ级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四组;异丙酚诱导量用1.0mg.kg^-1为P1组,加用硬膜外阻滞为P1E1组;剂量用2.0mg.kg^-1为P2组,加硬膜外阻滞这P2E2组,每组8例。于麻醉前,硬膜外阻滞后,异丙酚诱导后,及气管插管后5、10、30、60min,记录HR、SPO2MAP1、CVP、E  相似文献   

19.
地氟醚超小流量麻醉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安(异)氟醚超小流量麻醉成功应于临床之后[1],我院从1998年1月~6月,试用地氟醚超小流量麻醉20例取得成功,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术前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53.9±10.97岁(35~77岁);体重46~69kg,平均57.53±6.87kg。1.2 麻醉方法 麻醉诱导常规应用芬太尼4μg/kg,东茛菪碱0.3mg,异丙酚2mg/kg,以及琥珀胆碱2mg/kg,静脉注射,并纯O2去氮。气管插管后固定的氧气(O2)0.3L,氧化亚…  相似文献   

20.
对18例70岁高龄危重病人应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卡肌宁(或万可松)全麻诱导,其中咪唑安定0.3mg·kg-1,芬太尼6μg·kg-1,卡肌宁,万可松用预充法,预充量分别为0.08mg·kg-1和0.02mg·kg-1。结果显示:注射芬太尼混合液后3min、插管时,插管后1~2min,患者的SBP、HR、MAP、RPP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该诱导可明显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但插管后10min各项指标均比诱导前明显下降(P<0.01),其中HR下降最明显,可能与芬太尼有关。同时也表明老年人循环代偿能力低下,插管后仍应密切观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