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比较盛氏面三针结合超短波与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采用盛氏面三针结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30例取穴地仓、颊车、下关、迎香、阳白、鱼腰、翳风、合谷等为主。10 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盛氏面三针结合超短波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盛氏面三针结合超短波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常规针刺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盛氏面三针对日本大耳白兔Bell面瘫模型治疗后一般状态的评分、面神经电生理检测变化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2只,随机分为两组(盛氏面三针组6只、模型组6只),分别对造模后第1天、治疗第2、3周末一般状态评分结果、面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造模后第1天、第3天、治疗第2、3周末面神经形态学,以及3周末面神经核GDNF和NGF的表达结果进行观察。[结果](1)日本大耳白兔一般状态评分结果比较,两组组间第2、3周治疗结束时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2)ENoG检测结果比较,两组组间患侧AmpSD值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LatSD值无统计学差异。(3)两组日本大耳白兔自身两侧AmpSD值比较,在造模后第1天、第2、3三周末皆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盛氏面三针组患侧AmpSD值造模后第1天、第2周末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两组患侧LatSD值各时间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盛氏面三针疗法能促进日本大耳白兔面神经损伤修复,改善面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颊黏膜刺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63例,针刺结合颊黏膜刺血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单纯性面神经炎和Beu氏面瘫有效率均为100%,Hunt氏面瘫有效率66.7%,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患者中平均疗程单纯性面神经炎1.76,Bell氏面瘫2.78,Hunt氏面瘫4.0,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针刺结合颊黏膜刺血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其中单纯性面神经炎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按摩、TDP治疗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与Bell麻痹的临床疗效及疗程。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72例,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观察组)36例,Bell麻痹(对照组)36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针刺配合按摩、TDP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糖尿病标准化治疗。5次/周,1周为1疗程,8个疗程后进行评价。结果4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25.00%;对照组愈显率75.0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8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83.33%;对照组愈显率94.4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个疗程后临床痊愈患者平均疗程分别为6.86、4.50个,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针刺配合按摩、TDP治疗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与Bell麻痹二者疗效确切,但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恢复的疗程明显较Bell面瘫的长。  相似文献   

5.
温通针法配合透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冲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287-288
目的比较温通针法配合透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与传统针刺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温通针法配合透刺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平均疗程为2.7个,对照组为23.8个,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温通针法配合透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莉芳  高海燕  耿巧 《河北中医》2011,33(3):401-403
目的观察超早期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疗程的影响。方法将170例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6例在急性期予患侧浅刺治疗,静止期和恢复期常规辨证针刺,并西医常规及超短波治疗,对照组84例,急性期不予针刺,其他治疗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3、4、6周时对2组进行面神经功能评定,对2组6周内痊愈率与痊愈所需平均天数进行比较,6周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2周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3、6周2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7.67%,对照组91.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痊愈所需平均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面神经炎超早期给予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7.
针刺分段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周围性面瘫不同神经损伤节段、不同分期及治疗方法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将8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神经损伤节段不同分为A组14例,B组19例,C组20例和D组33例。A组为面神经Ⅰ段损伤,B组为面神经Ⅱ段损伤,C组为面神经Ⅲ段损伤,D组为面神经Ⅳ段损伤。四组均采用针刺方法进行分期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采用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疗效分析,6个月后回访患者后遗症发病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与同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总有效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后遗症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是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且面神经损伤平面越低,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透刺结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透刺结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2组均隔天治疗1次,12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面神经功能(H-B)评分、面神经麻痹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9%(26/31),对照组为61.3%(19/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评分、面神经麻痹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透刺法结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俞氏经络测治法配合针刺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俞氏经络测治法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俞氏经络测治法配合针刺是一种治疗面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鳝鱼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71例,针刺配合鳝鱼血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单纯性面神经炎和Bell氏面瘫有效率均为100%,Hunt氏面瘫有效率75%,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患者中平均疗程单纯性面神经炎1.81,Bell氏面瘫2.33,Hunt氏面瘫4,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鳝鱼血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且单纯性面神经炎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脾胃学说指导针灸分期辨治急性青年急性贝尔氏面瘫临床效果.方法 将急性贝尔氏面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局部取穴和循经远取穴治疗,观察组以“脾胃学说”为指导,局部取穴及分期选穴,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治愈率18.00%,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治愈率58.00%,总有效率为9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在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各个等级,残废躯体功能指数评分、残废社会功能指数评分各时期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胃学说指导针灸分期辨治急性青年急性贝尔氏面瘫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配合分期运动疗法治疗Bell麻痹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Bell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分期针刺配合分期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10d为一疗程,休息2d后行下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采用H—B分级法进行疗效对比,治疗后6个月对治疗患者进行随访,进行后遗症及并发症对比。结果:两组在总体疗效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治愈、显效、缩短病程及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针刺配合分期运动治疗Bell麻痹可以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经筋排刺法和毫针刺法分期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1l例贝尔面瘫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治疗组(经筋排刺组)或对照组(毫针刺法组),均每日针刺1次,5次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以及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的评价标准,进行治疗后以及1、3个月随访的疗效评价。结果:两组分组均衡,基线状况好,可比性强(P〉0.05);治疗后两组痊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及1、3个月随访的House—Brackmann量表、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个月随访的面神经功能恢复比1个月好。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经筋排刺法和毫针刺法分期治疗贝尔面瘫临床疗效均好,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针刺治疗贝尔麻痹的疗效差异,寻找最佳留针时间。方法将120例贝尔麻痹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3组取穴相同,均采用针刺治疗,A组留针10 min,B组留针20 min,C组留针30 min。比较3组治疗前后多伦多评分及面神经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面神经电图波幅损失百分比及多伦多分级评分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面神经电图波幅损失百分比及多伦多分级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针20 min治疗贝尔麻痹对多伦多评分及面神经电图改善情况较佳,可以做临床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井穴三棱针点刺出血治疗急性期Bell’s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Bell’s面瘫患者6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Bell’s面瘫常规中西结合治疗方法,观察组结合井穴三棱针点刺出血法,观察两组H-B评分、瞬目反射R波长。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B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第1疗程、第2疗程结束后H-B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瞬目反射R1、R2波长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R1波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R2波长在第1疗程治疗结束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第2疗程结束后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在Bell’s面瘫治疗过程中加入井穴三棱针点刺放血,可有效提高Bell’s面瘫的治疗效果,促进其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其推广价值,及其与康复训练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分别施加颞三针合挛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合治疗,分别进行功能评定和量表评估。结果:在FCA、NDS、FMA量表评分方面,7天后,除康复组外,其他两组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4天后,3组患者的量表评分较7天前均有好转(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CSI评分方面,治疗7天后,靳三针组、康复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的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康复训练及其联合应用均可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症状,而靳三针不仅能够降低肌张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肢功能,提高康复训练效果,而且取穴、操作简便,适宜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灵龟八法按时开穴法治疗贝尔氏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贝尔氏面神经麻痹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将54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按照灵龟八法按时开穴所得穴位,配以常规针刺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针刺方法取穴(合谷、昆仑、颊车、地仓、下关、攒竹、阳白、颧醪等)。手法及留针时间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均每日针刺1次,5d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使用改良的Portmann评分方法、House—Brackmann(H—B)、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评分(FDIP)、面部残余指数社会功能评分(FDI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80.8%(22/26),对照组的愈显率为66.7%(16/24),两组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组间及组内的Portmann评分、H—B、PDIP、PDIS评分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龟八法按时开穴法治疗贝尔氏面神经麻痹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面瘫治疗方案的优化。方法:将符合风寒型面瘫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隔姜灸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共20日。两组患者均于纳入第1日及第20日分别观察病情变化。疗效评价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及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法。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症状体征量化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均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情况,治疗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隔姜灸干预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的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行针刺治疗对疗效及疗程的影响。方法:选择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功能为Ⅳ、Ⅴ或Ⅵ级急性期开始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急性期开始针刺治疗的为治疗组(60例),恢复期开始针刺治疗的为对照组(60例),对两组疗效和疗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疗效和疗程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在急性期行针刺治疗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