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是近代中国国家命运的重要关键点。与之相伴,近代上海自由职业团体也竭力与"国民大众"产生联系,通过在上海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实践,近代中国的市民社会也藉此发展,并努力界定它与政府的关联与边界。欧洲现代性从一开始就否认了他者的历史,这样一来,"民族书写"和现代性对传统的否定发生了矛盾。西方殖民主义的印记令中国人耿耿于怀,这也是民族主义产生于上海的重要理由。职业团体在上海抗战时期的民族救亡活动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自由职业者期望将专业知识与超越距离的担当结合在一起,以反映近代中国的民族身份的发展和国家的独立自由。  相似文献   

2.
祁国明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医患关系是一对很尖锐的矛盾,医疗黑幕曝光、病人殴打医生等事件时有发生。可以说,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医患关系。然而当地震来袭时,我们欣慰地看到,医患之间却产生了一种共患难的感情,医患关系非常融洽。灾难的考验终将过去,而医患关系建设会一直长期存在。经过了灵魂的洗礼,在今后的工作中,广大医务人员必须继续发扬抗震救灾精神,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最大的努力和诚意,为改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做出实际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进入近代,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旧式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等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这些也反映到语言方面上。新的城市用语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我们古老的汉语体系中,逐步成为现代汉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近代城市用语的形成,有助于了解近代城市和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趋向我们这里所说的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趋向,是指中国近代这个时间空间范围内社会本身发展变迁的趋向,就是说,它不是指中国近代通史,即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总的历史,而是探讨社会史意义上“社会”本身发展变迁的趋向。中国近代史上...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30年代江苏农民离村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2 0~ 3 0年代是中国近代史上农民离村的重要时段 ,其多元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原因主要有人地矛盾的加剧、自然经济的解体、灾荒的直接推力以及城乡收益位差的驱动等。剖析近代农民离村问题 ,可以深化对中国近代区域社会变迁与转型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妇女解放是衡量社会明的尺度,中国近代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妇女解放运动始于辛亥革命,其特点是提出男女平等、重视女子教育和主张社会解放。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刚刚获得自身解放的妇女踊跃从军,谋求全社会的解放。辛亥前后上海妇女的解放运动与从军运动表明中国近代社会进入了一个明时代。  相似文献   

7.
近代意义上的菜场是城市社会发展的产物,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它的设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近代上海城市社会的变迁,折射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之演变.同时菜场也汇集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社会的机制也在解决矛盾和冲突的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8.
近代民族主义是从"排外"产生的。辛亥时期,国人对传统"排外"作了具有近代性质的扬弃和更新,为转向近代民族主义奠立了基础。"排满"的理论基点是"排外",是"排外"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初始形态。正是借助"排外"理念,"排满"鼓荡了民族主义。"排满"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攘夷"意识的需要,又贯注着反对外国侵略的"排外"精神,并具有国家独立、平等主权等近代民族主义内涵。这三个概念可说是三位一体,反映了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现实矛盾,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成长的逻辑路程。  相似文献   

9.
高俊 《中国社区医学》2006,(4):35-40,69
湘籍人物与近代中国各个地区的人物一样,在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承受着身心方面的痛苦洗礼,并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自我转型。这是时代的变迁在身处该时代的人物身上的必然反映。本文试以近代各个时期涌现出的湘籍人物群体为中心,着重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分析人物的群体特征的异与同、变迁与流泽。这种群体特征与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交互影响、激荡。特定的时代(近代)与特定的区域文化(湖湘)相结合,遂造就了近代湖南历史上一个人物辈出、群星璀璨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博习医院在苏州的活动是基督新教在华活动的一个缩影。考察博习医院的活动 ,可以看到 ,一方面 ,基督新教在华的医学传教活动确实是“推进教务工作的最有效的媒介与手段”;另一方面 ,基督新教在华的医学传教活动对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对社会风气和习俗的改良等 ,也起着一定的积极倡导作用。这种“媒介与手段”的独特性 ,这些作用与影响对社会变迁的积极推动 ,以及对融洽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的关系 ,是其他基督教事工所不能比拟和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11.
合作是近代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统一中的应有之意,但矛盾冲突也自始至终贯穿其间,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晚清时期主要是西人个体之间的合作与冲突,北京政府时期主要表现为民间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利益之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主要显现为政府与专门学术社团之间的合作与矛盾。这一情状不仅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也表征了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阶段性,更表明在缺乏民间传统的中国社会,民间力量往往需要借助政府威权才能取得成功,但一旦学术与政治牵扯在一起,学术的发展又不得不受制于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公园是近代城市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从封建帝制走向民主政治的产物,作为新兴的城市公共空间,它在开辟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多种复杂的矛盾和冲突,一方面成为当局进行社会教育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成为民众进行民主活动的舞台,既是精英人士附庸风雅的场所,又是下层群众 谋生或小憩的地方。公园既为公众所有,就为各个阶层的人们提供了舞台,也就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之一,成为社会冲突比较集中的空间之一。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使近代国家形态取代了已延续两千多年的传统国家形态。然而,宪法虚化、议会边缘化、政府全能化,表明近代国家形态并未真正负担起社会政治整合的历史使命。这是因为近代中国社会大变动是沿着自上而下路线展开的,广大下层社会变动并不大,构成中国社会主要基础的仍然是传统的乡村社会。在近代国家与近代社会非同步发展的情况下,政治重心的构建与政治整合的进行,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问题的核心就是将现代化与广大农民如何恰当地连接起来。这是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历史能否顺利前进的一条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基督教史研究中,对于近代初期基督教徒的姓名、身份和入教背景等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研究很少。伦教布道会是上海开埠初期最有影响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差会,笔者最近在伦敦会上海传教站的传教士写给总部的信中找到了一些教徒的材料。本文根据这些材料,结合少量中文资料,对于伦敦会从1843年到1860年在沪发展的教徒,作一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15.
沪东棉纺织厂区曾是近代上海纺织工业的先行区,其兴起过程伴随着近代私营工厂模式与官督商办外衣下延续中国传统的官营工场模式之间的冲突;这一过程也揭示出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上海租界的移植,是在中国社会与租界制度双重影响下起步的,资本主义的企业制度与转型期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较量、共存、离合制约着这一进程。近代沪东棉纺织厂区的形成提供了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宗族组织形态发生新的变化,族会便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新型形态。近代族会制度起源于上海,其建立并不是简单地给宗族组织披上民主的"洋装",而是希望通过援引"合群"思想,让原本分散的家族成员意识到彼此价值观念和实际利益的一致性,进而本着自愿的原则走到一起,结合成为具有参与意识的社会公众,将家族组织改造成具有公共性的、现代法律意义上的社会团体,以解决家族组织中面临的族长专权、族产产权"公""私"不明等诸多矛盾。族会的出现,表明部分宗族面对时代大潮,努力做出相应的调整。族会并不应该视为当时宗族改良的普遍情况,但至少可以从中发现宗族具备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最早有意推介"文明国家"理念的是晚清来华传教士群体。他们通过译介国际法著作,构建了一种建立在文明等级论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观。同时,他们基于自身的传教立场,将当时通行于国际之间的文明等级论与源自基督教的"教化等级论"相结合,提出了以基督教为核心的文明等级论。在他们的视野中,中国的落后首先是由于宗教层面的落后。他们极力强调处于非文明状态的中国,只有主动学习"文明",特别是引进西方的基督教,才能真正扭转不利的局势,否则只能在西方优势的"文明"下沦为被征服的对象。这套"文明"方案有着过于鲜明的宗教色彩,没有被当时的中国人所采纳。不过,它却构成了近代中国人最早接触到的"文明"论述,可以为我们理解近代中西文明交冲的实质提供一种批判性视角。  相似文献   

18.
走进天津博物馆,在天津近代史展区悬挂着12幅照片,他们都是为中国近代科学发展做出贡献的先驱者,其中医学领域有两位,一化是中国“钙磷代谢研究之父”朱宪彝,另一位就是中国骨科先驱方先之。  相似文献   

19.
张丹红  张苏萌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4):293-295,297
一个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观其专著就能较好地反映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以及演变的轨迹。中国近代学校卫生是伴随着以儒学为中心的旧式教育的渐渐消亡,向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而发展,并以学校卫生作为近代教育科目之一而形成。笔者对近代(至1949年)以学校卫生为书名的著作的版本、结构、论点及其影响等进行整理、分析、讨论,以供现代学校卫生工作者和相关学者了解研究中国近代学校卫生发展史。  相似文献   

20.
PCO用药向绿色环保型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类越来越重视环保工作.特别是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不仅使人们对保护健康、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方面加深了认识与重视,同时还因此带动了各行各业为实现绿色环保这一主题而努力改进自己的工作,以期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这是在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可喜的进步.PCO自然不能例外,也要在这方面做出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