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20例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MFH)病理形态的观察,对其不同病理组织学形态在诊断及鉴别诊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复习既往20例BMF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0例BMFH病理表现存在着一定差异。BMFH均由骨原始间充质细胞发生,可具有组织细胞、纤维母细胞、多核瘤巨细胞等多种形态学特征。结论 BMFH病理表现复杂,在病理诊断工作中要牢记该病的诊断要点及各种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NHL)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结果:NHL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及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增生,伴有程度不同的凝固性坏死,并见组织细胞吞噬核碎屑的现象。病灶内缺乏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淋巴细胞以CD45RO阳性细胞及表达CD68的组织细胞为主。结论:NHL主要的病理学特征为病变的淋巴结内有多种形态组织细胞的增生,并有组织细胞吞噬细胞核碎屑的现象;病变背景内缺乏粒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病灶内富于T、B细胞及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心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原发性心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并结合文献对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讨论。结果本类肿瘤多见于左心房,大体呈结节状,以炎性纤维组织细胞为主,分深浅两层分布,免疫组化肿瘤细胞波形蛋白,CD68,AACT阳性表达;结合蛋白、S-100蛋白、LCA、肌红蛋白、细胞角蛋白、肌动蛋白阴性表达,CD34阳性。结论原发性心脏MFH非常罕见,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肿瘤诊断,早期发现和肿瘤全切除,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宫颈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表型及基因检测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肿瘤细胞弥漫分布,主要由成熟浆细胞构成,分裂象可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CD79α、CD38、CD138和Kappa均阳性, Lambda、MUM-1、CD3、CD5、CD20和EBV均阴性。 WT1 mRNA和PRAME mRNA水平分别为0.073%和0.080%;IGH基因继裂重组阳性。结论发生于宫颈的髓外浆细胞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无特征性,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基因分析。  相似文献   

5.
曹春育  陈丽华  戴桂红 《安徽医药》2023,27(9):1861-1864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BPDCN)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泰州市人民医院 2020年住院及 2019年会诊的 2例 BPDCN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 76岁和 42岁,前者表现为面部单发皮肤结节,后者表现为左颈部淋巴结肿大。镜下,淋巴结内或皮肤真皮及皮下组织见弥漫一致肿瘤细胞浸润,肿瘤细胞中等大小,细胞核卵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细腻,可见小核仁,胞质稀少,呈母细胞样。 2例病人的肿瘤细胞均表达白细胞分化抗原 4(CD4)、白细胞分化抗原 56(CD56)和白细胞分化抗原 123(CD123),均不表达淋系、髓系及自然杀伤细胞特异性标记,原位杂交检测 EB病毒编码的小 RNA(EBER)阴性。结论 BPDCN是一种少见的高度侵袭性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预后差,易累犯皮肤,其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收集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5例。分析了本组病例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生部位,病史及复发等情况。认为恶纤组的诊断主要根据细胞学成分和storiform型的出现,但需要联系间质特点并密切地结合病史,肿瘤的大小及部位等。根据组织学和细胞学的特征,把恶纤组同良性的纤维组织细胞瘤及其它结构和成分相似的良、恶性肿瘤予以鉴别。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分为6个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7.
王欣  李志娟  许长江 《淮海医药》2008,26(3):189-191
目的探讨膀胱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膀胱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存档蜡块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随访。结果男1例,34岁,女3例,17—45岁。临床均表现为血尿和肿块。眼观:瘤体界限清楚或多结节状。镜检:肿瘤由梭形肌纤维母细胞、纤维母细胞和炎症细胞构成。免疫表型:波形蛋白(Vim)、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肌肉特异性肌动蛋白(MSA)、结蛋白(Des)、细胞角蛋白(CK)阳性数分别为4/4、4/4、4/4、1/4、1/4,肌红蛋白(Myo)、肌球蛋白(actin)、S-100蛋白、ALK1,均为阴性。随访。1例45岁女性患者术后18个月局部复发,其余病例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膀胱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和肿块。组织病理学表现为黏液型、梭形细胞密集型、纤维型三种亚型。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Vim、SMA、MSA、Des和CK。诊断应和梭形细胞结节、平滑肌肿瘤、横纹肌肿瘤、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肉瘤样癌相鉴别,生物学行为呈交界性。  相似文献   

8.
丰宇芳  严俊  徐蓉  倪蓉 《江苏医药》2008,34(4):363-364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观察36例GIST的形态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34、CD117、vimentin、SMA、NSE、S-100蛋白在GIST中表达.结果 本组GIST镜下瘤细胞以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为主,或两种混合存在,成束状、栅栏状、旋涡状或巢状排列.36例中良性12例,交界性14例,恶性10例.免疫组织化学表型CD34和CD117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80.5%和94.4%,而vimentin、SMA、S-100蛋白在肿瘤向平滑肌或神经方向分化时阳性.结论 GIST由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构成,组织结构形态多变,但免疫表型完全一致;CD117及CD34阳性可作为GIS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NF)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观察19例NF病例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分析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NF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上肢前臂,临床表现:生长迅速,肿块小,质硬或韧,边界不清。组织学特征: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呈车辐状、"C"形或"S"形;核分裂象易见,无病理性核分裂象;小裂隙形成;红细胞外渗、有少量炎细胞及丰富的新生毛细血管;黏液样基质。结论 NF是一种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诊断时应注意其临床、组织学特征,并掌握鉴别诊断,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并讨论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免疫组化分析1例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结果癌细胞小腺泡样、小团状或条索状排列浸润性生长于阑尾壁全层。免疫组织化学标记Syn、CD56、NSE、CK8/18均为阳性,CgA阴性,Ki-67阳性约5%。结论阑尾杯状细胞类癌是一种在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上具有类癌和腺癌双向分化的低度恶性肿瘤,经阑尾切除术结合右半结肠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hlast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软骨母细胞瘤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标记及x线分析,并复习Il盏床资料和相关文献。结果3例Chondrohlastoma患者均为青少年,平均年龄18岁,组织学上肿瘤由增生的软骨母细胞、软骨样基质及散在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构成,并可见窗格样钙化。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100(+)、Vimentin(+)、D2-40(4-)、CD68(-)。结论软骨母细胞瘤是少见的骨肿瘤,多见于青少年,结合临床表现、X线、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一般可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少见或特殊类型慢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CLPDs)的认识,探讨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在该类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例CLPDs患者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临床资料的系统回顾分析,结合文献进行讨论及鉴别。结果4例均见淋巴单克隆生长证据(3例IgH基因重排阳性,1例TCRr基因重排阳性);年轻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形态为典型小淋巴细胞增多,表型为CD5^+CD7CD19+CD20^+CD22^+D23^+CD11c^+HLA-DR^+;食道癌合并毛细胞白血病1例,细胞表面不规整,有短绒毛,表型为CD5-CD11c^+CD19^+CD20^+CD22^+CD25^+;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淋巴细胞胞浆中多量嗜天青颗粒,表型为CD3^+CD4^+CD5^+CD8^+(CD16+56)HLA-DR^+;脾淋巴瘤伴血循绒毛淋巴细胞1例,淋巴细胞有绒毛,位于细胞一端或双端,表型为CD5CD19^+CD20^+C1322^+CD25^+HLA-DR^+。电镜下脾淋巴瘤伴血循绒毛淋巴细胞及毛细胞白血病均见细胞表面有绒毛,但前者绒毛数量偏少。结论CLPDs的诊断需要对形态学、免疫表型和临床信息加以综合考虑,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对疑难CLPDs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宋福林  孙文利 《沈阳部队医药》2002,15(5):381-382,F004
为探讨纤维组织细胞瘤性脑膜瘤(FHM)的临床病理特征,对11例FHM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电镜观察发现瘤细胞有向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化的特征,免疫组化显示波形蛋白、上皮膜抗原、α-抗糜蛋白酶均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阴性。11例中良性和高度间变各1例,低度恶性9例。结论:FHM多呈低度恶性,电镜及免疫组化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应尽量切除以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4.
<正>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又称纤维组织细胞肉瘤,1963年Qzzello、Stout、Mrvvy通过培养的研究提出此类肿瘤来源于组织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的功能[1]。恶性程度很高,局部复发率大41%~51%,转移率为14%~55%[2],手术风险高,手术难度大,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十分重要,2014年2月,我院对1例患者行右侧胸腔巨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切除术,经过精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1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组织学镜检见瘤细胞形态一致,小至中等大小,核呈圆形、椭圆形,核膜卷曲,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显示TdT、CD3、CD4、CD5、CD7、CD8、CD10、CD43强阳性,Ki-67指数高.结论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生存期短,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形态学与免疫组化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23例GIST标本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23例GIST中良性4例,交界性7例,恶性12例。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表型为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5.7%及65.2%。结论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CD117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是胃肠道间质瘤可靠的标记物;CD34表达率较高,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CD117及CD34等免疫标记物联合使用对其作出正确诊断起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病因及发病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方法 复阅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42例,在HE诊断基础上采用免疫组化CD45(LCA)、CD20、CD45RA、CD3、CD45RO、CD21、CK标记。结果 42例中25例为低度恶性;17例为高度恶性。低度恶性的瘤细胞以中心细胞样细胞为主;高度恶性的瘤细胞以中心母细胞及免疫母细胞样细胞为主。在低度和高度恶性病变中均可见到或多或少的淋巴上皮病变特征;反应性或肿瘤性滤泡结构存在。免疫组化标记42例CD45(LCA)、CD20、CD45RA均呈阳性表达,示B细胞来源。结论 42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均起源于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均来自B淋巴细胞。低度恶性淋巴瘤可向高度恶性淋巴瘤转化。近年不少学者研究认为该瘤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HP刺激自身免疫诱导产生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继而发生MALT淋巴瘤。目前WHO命名该肿瘤为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8.
王会文 《蚌埠医药》1993,11(4):46-49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FibrousHistiocytoma,简称MFH)是近20年来才逐渐认识的一种破坏性大、易复发,易转移、致命性的恶性瘤。既往由于认识不足而多误为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窟、成骨肉瘤,恶性巨细胞瘤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软组织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而原发于骨则比较少见,Feldman於1978年首先提出该瘤可原发于骨,认为它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国内献1980年始有报告到日前为止献报告已有100余例,说明本病在临床上井非少见。  相似文献   

19.
汪强 《临床医药实践》2008,(16):688-689
目的:总结血管瘤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方法:收集多例血管瘤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例,通过临床病理学检查,即运用肉眼观察,镜下所见,免疫组织化学总结病理学特点,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1例患者随访,5个月至10年1例复发,全部存活。结论:血管瘤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很少见,复发低、转移少,恶性程度很低,治疗相对简单,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光镜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临床上以颅内压高为主要症状,组织学特征:瘤细胞单一、异型、围绕血管呈套袖样排列,无滤泡形成;免疫组化:LCA、CD20或CD43阳性,CK、GFAP阴性,提示多为B细胞性。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需与其他颅内小圆形细胞肿瘤鉴别,光镜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