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比较快速心房起搏与急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诱发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变化。以 15 0~ 2 0 0ms起搏周长(PCL)对 4 5例成功射频消融后 (RFCA)病人右房进行S1S1刺激诱发急性房颤 ,据能否诱发急性房颤分为非房颤组和急性房颤组 ;再以 4 0 0msPCL对心房快速激动前后高位右房、低位右房、His束周围等多部位进行S1S2 扫描 ,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 (ERP)、ERP离散度 (ERPd)、右房内及房间的传导时间的变化 ;另以 35 0 ,4 0 0和 4 5 0ms三个PCL随机对RAA进行S1S2 扫描 ,观察ERP频率自适应性的变化。两组心房快速激动后 4 0 0msPCL下右房各刺激部位及三种不同PCL右心耳ERP均较心房快速激动前有明显的缩短 ,并且缩短的程度相同。两组病人心房快速激动前后房内和房间传导时间及ERPd没有明显改变。两组心房快速激动前后斜率均值均较激动后明显下降 ;心房快速激动前、后斜率均值两组间无显明差别 (P >0 .0 5 )。结论 :两种方式的心房快速激动可诱发相似的心房电重构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左房组织学重构在转复窦性心律后能否逆转及其过程。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24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A组快速起搏48h;B组假手术组,观察48h;C组快速起搏48h后,继续观察24h;D组假手术组,观察72h。分别于术前、起搏48h、停止起搏后6,12,18,24h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室收缩末期左房左右径(LATD)、上下径(LASID)、前后径(LAAPD)。A、B组于实验开始后48h,C、D组于72h,取左房组织,电镜观察心房肌超微结构的改变;HE染色观察心房组织结构;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起搏48h后A、C组LATD、LASID、LAAPD与同时点B、D组及术前比较增大(P<0.05)。快速起搏右房48h后,心肌细胞溶解、线粒体增大等超微结构改变明显,糖原增多;心肌间质内胶原沉积增加;恢复窦性心律后LATD、LASID、LAAPD有缩小趋势,18h后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超微结构的改变部分恢复正常;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犬阵发性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24h,组织学重构不能完全逆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快速心房起搏犬的电生理特性、收缩功能及超微结构的研究,观察短时间快速心房电活动是否可引起心房重构,并探讨其在房颤持续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杂种犬17只。实验组12只,经右心耳起搏450次/min,持续5小时。快速心房刺激前后分别测量P波时程及心房有效不应期,并用多普勒超声评价二尖瓣前向血流变化。实验结束后取左心耳及梳状肌组织观察其超微结构。对照组5只,插入电极但不起搏,与实验组同步行各项检查。结果持续快速刺激5小时后,实验组心房有效不应期降低,P波时程增加;二尖瓣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了17%;检查发现部分心肌细胞出现肌原纤维的损失、糖原累积及线粒体大小及形状的改变;而对照组均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短时间快速心房电活动可导致犬心房发生电重构、收缩重构及结构重构,而心房结构重构可能是心房发生电重构和收缩重构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阻断自主神经系统对经肺静脉快速起搏造成的急性电重构的影响。方法成年杂种犬2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品组、美托洛尔组和阿+美组。首先测量起搏周长(PCL)分别为350 m s、400 m s时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以能够1∶1起搏肺静脉的最快频率刺激肺静脉10 m in,在刺激中止后即刻、5、10、15、20 m in时重复测量AERP。比较各组在起搏前后AERP和AERP频率适应性的变化。结果短阵快速肺静脉刺激可引起AERP明显缩短,AERP频率适应性下降,阻断迷走神经后明显减小电重构的程度。结论阻断迷走神经能明显减小短阵快速肺静脉刺激造成的心房电重构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L-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对家兔快速心房起搏所致结构和电重构的作用. 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快速起搏组和维拉帕米组.经颈内静脉将电极置入兔右心房.分别测定各组在0、2、4、6和8 h(记为P0、P2、P4、P6、P8)时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200,和AERP150).左心房和肺静脉心肌袖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 结果:快速心房起搏组在不同基础刺激作用下AERP缩短,AERP200-AERP150的频率适应性不良,P8与起搏前P0比较差异显著(P<0.05).左心房和肺静脉心肌袖组织学改变明显.维拉帕米组AERP基本无改变(P>0.05),AERP200-150,频率适应性维持.左心房和肺静脉心肌袖与起搏组相比组织学改变较轻.结论:维拉帕米可以抑制快速心房起搏所致电重构,但不能逆转结构重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L-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对家兔快速心房起搏所致结构和电重构的作用。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快速起搏组和维拉帕米组。经颈内静脉将电极置入兔右心房。分别测定各组在0、2、4、6和8h(记为P0、P2、P4、P6、P8)时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200和AERP150)。左心房和肺静脉心肌袖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快速心房起搏组在不同基础刺激作用下AERP缩短,AERP200-AERP150的频率适应性不良,P8与起搏前P0比较差异显著(P〈0.05)。左心房和肺静脉心肌袖组织学改变明显。维拉帕米组AERP基本无改变(P〉0.05),AERP200-150频率适应性维持。左心房和肺静脉心肌袖与起搏组相比组织学改变较轻。结论:维拉帕米可以抑制快速心房起搏所致电重构,但不能逆转结构重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肺静脉电隔离(PVI)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重要手段,心房电重构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研究PVI对急性心房电重构的影响并揭示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成年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VI组。应用硫代巴比妥钠麻醉后分离并结扎双侧颈交感迷走神经干。两组犬均行房间隔穿刺并以600次/min起搏右心房30min构建急性心房电重构模型,PVI组穿间隔后即行环肺静脉口部电隔离。快速心房电刺激前后于右心耳(RAA)及左心耳(LAA)处测量基础状态下(非迷走神经刺激)及颈部迷走神经干刺激时的心房有效不应期(ERP)和房颤易感窗口(VW)。结果(1)对照组快速心房电刺激后基础状态下(RAA处P〈0.01,LAA处P〈0.001)和迷走神经刺激时(RAA处P〈0.05,LAA处P〈0.05)测得的ERP均明显缩短。快速心房电刺激前后基础状态下均不能诱发房颤;快速心房电刺激后,RAA(P〈0.01)和LAA处(P〈0.05)的VW在迷走神经刺激时明显增宽。(2)PVI组快速心房电刺激后基础状态下(RAA处P=0.451,LAA处P=0.197)和迷走神经刺激时(RAA处P=0.104,LAA处P=0.231)测得的ERP较快速心房电刺激前无明显变化。快速心房电刺激前后基础及迷走神经刺激下均不能诱发房颤。(3)对照组快速心房电刺激后ERP缩短值较PVI组明显增加(基础状态时LAA处P〈0.05,RAA处P〈0.05;迷走神经刺激时LAA处P〈0.01,RAA处P〈0.05)。结论心房电重构伴随着迷走神经对心房电生理特性调节活动增强,肺静脉电隔离能减轻心房电重构,其机制可能为心房去迷走神经效应。  相似文献   

8.
20只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氯沙坦组,分别灌胃给药1周,以600次/分的频率起搏心房8h后,生理盐水组心房肌细胞可见线粒体肿胀、变形、嵴排列紊乱,部分可见断裂、融合或消失,糖原颗粒聚集、溶解,部分心肌肌节排列紊乱。氯沙坦组上述变化较轻。结论:氯沙坦可以减轻短期快速心房起搏所致的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持续状态下肺静脉及其前庭可发生解剖学、组织学及电生理学特征的一系列改变:肺静脉及其前庭扩张;心肌细胞变性、间质胶原增生;管网系统及线粒体的异常;膜离子通道的表达异常;心肌有效不应期缩短并呈各向异性。这些改变可称为电-形态学重构,可能与心房后负荷增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异常及钙超载等有关。这些变化又反过来为房颤的触发和维持创造条件,从而产生相互促进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钙对心房肌电重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用动物试验模拟快速房律,观察心房电重构的电生理变化并对其机制进行初的探讨。方法 用8只羊自身随机对照,观察不同状态下和用不同药物时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的变化,和心房颤动(房颤)的诱发率。结果(1)800次/min的快速心房刺激很快引起AERP的缩短,停止刺激后AERP的恢复也很快。单用维拉帕米可防止快速刺激引起AERP的缩短,而升高血血清钙显延缓停止刺激后的AERP的恢复,而且升高血清钙可消除维拉帕米对AERP的保护作用。(2)快速心房刺激后明显增加心房反复激动和房颤的诱导率。结论 (1)7h,800次/min的快速刺激可赞成心房电重构,电重构出现较早(30min内),停止刺激后电重构很快恢复(1h)内,(2)心房电重构后容易诱发心房反复激动和房颤;(3)维拉帕米可预防心房电重构,升高血钙可延缓电重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快速起搏左房构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模型的可行性以及快速起搏心房后心房部分电生理特性的变化。方法新西兰兔,分为假手术组(n=11只)和起搏组(n=15只),起搏组中成功诱发房颤的动物为房颤亚组,不能诱发房颤的为非房颤亚组。起搏组以1 500次/分持续起搏左房8周。描记起搏前;起搏2,4,6,8周后体表心电图,测量相应时间点P波时限,予基础心率周期-程序刺激(S1-S2)刺激,检测左房有效不应期(AERP)。结果起搏8周后起搏组成功诱发房颤7只,其中房颤持续时间最长为24 h、最短为6.5 h。起搏8周P波时限较基础值延长(P=0.015)。起搏2,4,6,8周后,AERP较基础值缩短(P<0.05),并随着起搏时间的延长,AERP进行性缩短(P<0.05);起搏组中房颤亚组在起搏4,6,8周后P波时限延长较非房颤亚组明显(P<0.05),起搏8周后左房AERP缩短较非房颤亚组明显(P<0.05)。结论持续快速起搏左房是构建房颤模型的有效方法。快速起搏左房导致P波时限延长,AERP缩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时左上肺静脉(LSPV)和左房(LA)外膜电图的变化,分析普罗帕酮转复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在6只山羊的LA前壁及LSPV根部外膜缝合电极片,LA快速刺激诱发房颤,在房颤自发维持超过24h后,静脉滴注普罗帕酮直至房颤终止。分析用药前、后房颤波周长(AFCL)分别延长40,80ms和房颤转复前各16s的间期内,LSPV和LA外膜电图的变化规律。结果6只山羊在经过静脉滴注普罗帕酮后,全部转复为窦性心律。用药前的LSPV的AFCL显著短于LA(P<0.05);用药后LSPV和LA的AFCL都出现逐渐延长,在房颤转复前两者趋于一致。用药前LSPV双电位和碎裂电位的百分比显著高于LA,单电位比例显著低于LA(P<0.05);用药后,LA和LSPV单电位百分比逐渐增加,双电位和碎裂电位逐渐减少,但在LA双电位和碎裂电位的比例始终小于LSPV(P<0.05);在房颤终止前LA先于LSPV出现双电位和碎裂电位的显著减少或消失,当LSPV的双电位和碎裂电位消失后房颤才终止。结论在本模型中,普罗帕酮对左房、肺静脉电生理的影响在房颤的转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山羊心房颤动进展过程中肺静脉与左房电生理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山羊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进展过程中肺静脉与左房电生理变化的差异。方法在12只山羊的左房游离壁及左上肺静脉外膜缝合电极片,心房快速刺激,诱发维持时间超过24h的持续性房颤。定期终止刺激,测量不同基础起搏周长时的左房及肺静脉的有效不应期(ERP),同时记录在测量ERP时的房颤诱发情况。结果9只山羊完成实验,均在5~14d内诱发出持续性房颤。基础状态下左房和肺静脉的ERP无显著差异;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ERP均逐渐缩短(P<0.05),并出现ERP频率适应性丧失,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随着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肺静脉与左房的房颤诱发率逐渐增高(P<0.05),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房颤进展过程中,肺静脉和左房ERP缩短,房颤诱发率增高,但两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时左上肺静脉(LSPV)和左房(IA)外膜电图的变化,分析普罗帕酮转复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在6只山羊的LA前壁及LSPV根部外膜缝合电极片,LA快速刺激诱发房颤,在房颤自发维持超过24h后,静脉滴注普罗帕酮直至房颤终止。分析用药前、后房颤波周长(AFCL)分别延长40,80ms和房颤转复前各16s的间期内,LSPV和IA外膜电图的变化规律。结果6只山羊在经过静脉滴注普罗帕酮后,全部转复为窦性心律。用药前的LSPV的AFCL显著短于LA(P〈0.05);用药后LSPV和LA的AFCL都出现逐渐延长,在房颤转复前两者趋于一致。用药前LSPV双电位和碎裂电位的百分比显著高于LA,单电位比例显著低于LA(P〈0.05);用药后,LA和LSPV单电位百分比逐渐增加,双电位和碎裂电位逐渐减少,但在LA双电位和碎裂电位的比例始终小于LSPV(P〈0.05);在房颤终止前LA先于LSPV出现双电位和碎裂电位的显著减少或消失,当LSPV的双电位和碎裂电位消失后房颤才终止。结论在本模型中,普罗帕酮对左房、肺静脉电生理的影响在房颤的转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普罗帕酮在短期电重构后山羊心房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普罗帕酮对短期电重构后清醒山羊心房的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可能机制,在7只山羊的左房游离壁外膜缝合4对电极,经皮下隧道将电极导线引至颈部皮肤外。术后2周测量不同基础刺激周长(BCL)时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BCL为200ms时的心房传导速度(CV)并计算心房波长(WL)。心房快速刺激维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6h后静脉滴注(简称静滴)生理盐水,重复上述指标测量。2天后,在房颤6h后静滴普罗帕酮,重复上述测量。结果:①在基础状态下,AERP表现出频率适应性;②6h的房颤后,在静滴生理盐水时,AERP的频率依赖特性丧失。BCL为200ms时,AERP及WL均缩短,CV变化不显著;③在静滴普罗帕酮时,AERP显示使用依赖特性。BCL为200ms时,与基础状态时比较,AERP延长,CV及WL缩短;但与静滴盐水时相比,WL无明显变化。结论:在经过6h的电重构后,普罗帕酮使AERP表现为使用依赖特性。快速心房刺激时,普罗帕酮使AERP明显延长,CV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肺静脉前庭(PVO)和左房(LA)内连续碎裂电位(CFEAs)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入选2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依房颤节律分为阵发性房颤(PAF)组与持续性房颤(PeAF)组,每组各12例,根据距离肺静脉口远近,将肺静脉分成距肺静脉5~10 mm(Ⅰ区)与10~20 mm(Ⅱ区)两区。在房颤时,应用EnSite NavX标测系统高密度标测PVO和LA,比较两组平均CFE值(碎裂间期)≤70ms的CFAEs的电生理特点。结果①PeAF组LA内径大于PAF组(P<0.05),PAF组LA后壁CFAES分布比例最低,顶部最高,PeAF组前后壁最低,左心耳最高;PAF组PVO较LA高(P<0.05),PeAF组PVO和LA无差异。②两组间总PVO区域连续CFAEs比例无差异,PeAF组LA明显高于PAF组(P<0.05),PAF左下PVO连续CFAEs分布比例高于PeAF(P=0.02),另三支PVO无明显差别。除顶部PAF组连续CFAEs分布高于PeAF组(P=0.02)外,PeAF组下壁、左心耳及二尖瓣环均显著高于PAF组(P均<0.001)。③PAF组各支Ⅰ区连续CFAEs分布高于Ⅱ区(P<0.05),PeAF组左下PVOⅠ区高于Ⅱ区(P<0.05),右上PVOⅡ区高于Ⅰ区(P<0.05),另两支PVO无差异。④PAF组PVO平均CFE明显低于LA(P<0.0001),PeAF组两区域及两组间PVO则无差异;PeAF组LA平均CFE值较低,连续CFAEs数量较多,房颤周长较短。结论 LA电解剖重构在房颤维持中起重要作用,PeAF LA内连续CFAEs分布较PAF广泛,碎裂程度更高,房颤周长较短。PVO绝大多数连续CFAEs位于5~10 mm区域。  相似文献   

17.
18.
心房颤动电重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犬心房颤动 (Af)模型心房有效不应期 (ERP)的变化 ,验证Af电重构这一假说的正确性。方法 :采用快速心房起搏的方法建立犬的Af模型 (起搏组 ,n =13) ,用程序刺激测量心房的ERP ;观察P波时限和PA间期的变化 ,并与假手术组 (对照组 ,n =7)作比较。结果 :持续快速起搏 9~ 10周后 ,心房ERP明显缩短 ,当S1S1为 30 0ms时 ,对照组与起搏组分别为 (15 0± 2 1)ms与 (115± 2 3)ms(P<0 .0 1) ;S1S1为 4 0 0ms时分别为(15 4± 2 4 )ms与 (10 5± 2 7)ms(P <0 .0 1)。起搏组P波时限和PA间期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 :持续心房快速刺激可使ERP明显缩短 ,使心房发生电重构。心房电重构可促进Af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慢性快速刺激肺静脉的方法,建立犬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模型。方法在15只犬的左上肺静脉放置自制的环状起搏电极,并在左房游离壁缝合一片状标测电极。将肺静脉起搏电极在体外连接自制的脉冲发生器,持续快速起搏(1200次/分)肺静脉。每隔三天进行心房程序电刺激和burst刺激,分析电生理指标,直至房颤维持超过24h。超声心动图测量基础状态和起搏结束后左右房面积等指标。结果11只犬完成研究。在28.2±3.0天内诱发出持续超过24h的房颤,4只不需刺激诱发即发生自发性房颤,5只经程序刺激可发生房颤,2只经burst刺激可发生房颤,持续时间大于24h。超声心动图测量显示起搏结束后心房面积明显扩大(左房:6.9±1.1cm2vs11.7±1.6cm2;右房:4.3±0.8cm2vs7.0±1.2cm2,P均<0.001)。结论慢性快速刺激犬肺静脉建立持续性房颤模型的方法临床模拟性好,可靠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