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以1992.6-1993.7期间66例抗-HCV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型分布、重叠感染分布等特点。结果:HCV/HAV重叠感染发病率6.06%,HCV/HBV重叠感染发病率48.48%。丙型肝炎中抗-HCV与HBsAg阳性的病例4.5%,抗-HCV与HBsAg、抗-HBc阳性占19.7%,抗-HCV与HBsAg、抗-HBe、抗HBc阳性占7.6%,抗HCV与HBsAg,Hb  相似文献   

2.
陈林芬  贺西征 《甘肃医药》1995,14(3):135-137
报道兰州地区658例五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标志检测结果,证实了本地区五型肝炎存在,其中仍以HBV感染居首位,占34.3%,其次为HAV感染,各型病毒重叠,混合感染相当严重,658例患者中乙型重叠感染253例(38.9%),HBV,HCV重叠感染易趋慢性化或病情加重。59例输血者抗HCV阳性或HBV合并HCV阳性率分别为32.2%,27.1%,提示输出量引起HCV感染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输血后丙型肝炎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91例输血后丙型肝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黄疸型占47.3%,无黄疸型占52.7%,乏力及消化道症状各占90.1%,ALT〉200U者占79%,持续或反复升高者占46%,与乙型肝炎相似。HCV合并HBV感染者占39.5%,HCV合并HAV感染者占6.6%,证实本地区存在HCV与HAV合并感染,HCV与HBV合并感染发生率较高,合并感染者病情无明显加重。提出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标准化试剂筛选献血员  相似文献   

4.
检测892例各类肝病患者血清中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戊型(HEV)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患者占肝病患者13.6%(121/892),其中59.5%(73/121)为重叠感染。HCV与HBV重叠感染最常见,占64.6%(47/73),其次是HCV、HAV和HBV(13.7%),HCV与HEV(18.2%),HCV与HAV(6.8%),及HCV、HBV和HEV(6.8%)。HCV重叠感染者重症肝炎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单纯HCV感染者。结果提示,重叠感染是HCV感染者病情恶化及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对HBV或HCV复制的影响。方法检测124例各型肝炎血清HBVDNA、HCVRNA、抗HCV和HBV5项标志,对比分析HBV或HCV单纯感染及两者重叠感染时血清HBV复制标志[HBVDNA及(或)HBeAg]或HCV复制标志(HCVRNA)的检出率。结果HCV单纯感染组HCVRNA检出率83.33%(25/30),高于HCV与HBV重叠感染组55.56%(P<0.05),临床类型分析显示这种差异发生在慢性肝炎组;HBV单纯感染组复制标志检出率为41.86%(18/43),重叠感染组HBV复制标志检出率为30.56%(11/36),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BV与HCV重叠感染时HCV复制受到抑制,HBV复制标志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126例血液病患者HCV和HBV感染及其病毒复制进行了研究,结果:(1)126例患者中HCV抗体阳性8例(6.4%)大约比献血员感染率高10倍(P〈0.01),在抗体阳性者中有7例HCV-RNA阳性(87.5%)(2)所测患才中HBV五项标志物单项或多项阳性26例(20.6%)其中HBV-DNA阳性12例(46.2%)在8例HCV感染者中有3例与HBV重叠感染(37.5%)5例有既往输血史(62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重叠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及预后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892例各类肝病患者血清中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戊型(HEV)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患者占肝病患者13.6%(121/892),其中59.5%(73/121)为重叠感染。HCV与HBV重叠感染最常见,占64.6%(47/73),其次是HCV,HAV和HBV(13.7%)HCV与HEV(18.2%),HCV与HAV(6.8%),及HCV,HBV和HEV(6.8%),H  相似文献   

8.
采用由上海实业科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丙型肝炎试剂盒测定277例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抗-HCV。结果25例抗-HCV阳性,占9.2%(25/277),其中有6例曾有输血及血液制品史。有14例与乙型肝病毒重叠感染,占56%(14/25)。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50例肝炎后肝硬化(CIR)患者的血清标本回顾性地检测了HBV、HCV及HDV感染标志,结果HBV感染率为100%,HCV感染率为39.3%,HDV感染率为42.0%,有62.7%CIR患者重重叠感染了二种以上肝炎病毒。其中二重感染率:HBV/HCV20.7%,HBV/HDV23.3%,三重感染率为18.7%,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1或P<0.05)。结果提示,HBV、HCV和HDV感染与肝硬化的发生关系密切,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可能导致肝病加重。  相似文献   

10.
检测789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CV、HBV、HDV病毒指标。结果各型肝病总抗-HCV阳性率11.5%。其中有受血或血制品史者抗-HCV阳性率67.5%,高于非受血或血制品者的3.2%,前者老年人与非老年人差异无显著性,后者老年人高于20~59岁成年人及青少年者。急性肝炎中,急性乙、丙肝炎分别占11.9%、4.2%;慢性肝炎中HBVM检出率79.6%,抗-HCV阳性率15.2%,HBVM阳性率1.5%。提示:北京地区有输血或血制品史肝病患者HCV感染率高,老年人与非老年人同样易感;非受血或血制品的肝病患者HCV感染率很低,老年人比青壮年人及青少年易感。慢性肝病HBV感染仍是主要病因,HDV感染极少见;显性急性HCV、HBV感染少见  相似文献   

11.
总结丙型肝炎104例,其中乙、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63例,认为二者重叠感染是我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主要模式.血源性传播为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受两种病毒复制活跃程度的影响,抗HBc—IgM阳性组,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活跃,肝细胞损害重,预后差;并发HCV感染后可加重肝细胞损害,慢转率增高。HCV感染后对HBV复制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肝病中HBV/HCV双重感染的血清学调查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免疫法检测104例慢性肝病和164例献血员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8.3%(19/104)、1.8%(3/164);慢性肝病中HBV/HCV双重感染13例。HBV/HCV双重感染组(B组)与单纯丙型肝炎组(A组)谷丙转氨酶(ALT)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C组)ALT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间血清总胆红素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文结果表明:HBV/HCV双重感染可加重肝脏损害,多数病例未见HBV与HCV干扰现象;正常人群也存在丙型肝炎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有偿献血员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CV、HBV)感染情况及其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125例曾有偿献血HIV感染者,进行HCV、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125例中,合并HCV感染率为92.0%,合并HBV感染率为5.6%,合并HCV感染组AST、ALT与对照组和单纯HI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V合并HCV、HBV感染组及单纯HIV感染组β2微球蛋白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HCV组与单纯HIV感染组β2微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HIV合并HCV可加重HIV患者的肝脏损害,对肾功能未造成影响,β2微球蛋白升高可能是机体免疫过度活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庚型肝炎病毒(HGV)在肝细胞癌(HCC)及慢性肝炎肝组织中的存在状态。方法:分别采用抗HBVS,抗-HBVC,抗HCVNS5及抗-HGVNS5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SPAB法检测27例HCC及37例慢性肝病患者石蜡包埋的肝组织中HBVS抗原(HBsAg)、HBVC抗原(HBcAg)、HCVNS5抗原(HCAg)和HGVNS5抗原(HGAg)。结果:HCC中检出HBsAg18例(66.7%),HCAg13例(48.2%)及HGAg9例(33.3%)。其中HBV/HCV/HGV重叠感染7例,HBV/HCV重叠感染4例,HBV单独感染7例,HCV单独感染2例,HGV单独感染2例;在慢性肝炎中检出HBsAg26例(70.3%),HCAg19例(51.4%)及HGAg12例(32.4%)。其中HBV/HCV/HGV重叠感染10例,HBV/HCV重叠感染5例,HBV单独感染11例,HCV单独感染5例,HGV单独感染2例。HBsAg、HCAg、HGAg均表达于肝细胞或肝癌细胞浆内,呈细颗粒状分布。HBcAg表达于肝细胞或肝癌细胞胞核或胞浆内。结论:慢性肝炎及HCC患者有较高的HBV、HCV及HGV感染率,HBV感染在HCC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CV和HGV的感染可能是HCC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HCV RNA存在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套式PCR检测 38例急性丙型肝炎和 3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PBMC中HCV RNA。结果 :74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阳性 6 8例 ,PBMC阳性 44例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 RNA阳性 15例 (39.5 %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阳性 2 9例 (80 .6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 RNA检出率显著高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 (P <0 .0 1)。 3例血清HCV RNA阴性 ,而PBMC中HCV RNA均阳性 ;8例患者血清抗 HCV阴性 ,而血清HCV RNA均阳性。结论 :PBMC可能为HCV肝外贮存和复制场所 ,PBMC中的HCV感染在丙型肝炎慢性化和慢性肝损害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血清HCV RNA检测有助于抗 HCV阴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丙肝病毒核酸(HCV-RNA)的存在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对65例丙肝患者的血清和PBMC中HCV-RNA进行检测。结果:65例丙肝患者血清和PBMC中HCV-RNA阳性分别为41例(63.1%)和35例(53.8%),其中34例急性丙肝患者血清、PBMC中HCV-RNA阳性分别为21例(61.8%)、13例(38.2%),31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PBMC中HCV-RNA阳性分别为20例(64.5%)、22例(71.0%),慢性丙肝患者PBMC中HCV-RNA检出率与急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5.74,P<0.05)。3例(2例慢性、1例急性)丙肝患者PBMC中HCV-RNA阳性,但血清HCV-RNA阴性。9例(全为急性)丙肝患者PBMC中HCV-RNA阴性,但血清HCV-RNA阳性。32例(12例急性、20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和PBMC中HCV-RNA均阳性,且PBMC中HCV-RNA的含量均低于血清,两者含量呈正相关。结论:PBMC为HCV肝外贮存场所,其HCV含量依赖血清中HCV的含量;PBMC中HCV在丙肝患者的病情慢性化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实验室可以通过浓聚血液中PBMC的浓度来提高其HCV-RNA的检出率,故临床医生在对丙肝患者进行血清HCV-RNA定量检测的同时开展PBMC中HCV-RNA检测可以减少漏诊,可作为慢性丙肝患者的选择治疗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组织中HBV,HCV,HGV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及庚型肝炎病毒 (HGV)在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的存在状态。方法 分别采用抗 -HBVS ,抗 -HCVNS5及抗 -HGVNS5三种单克隆抗体 ,以免疫组织化学SPAB法检测 2 6例HCC患者石蜡包埋的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HBVS抗原 (HBsAg) ,HCVNS5抗原 (HCAg)和HGVNS5抗原(HGAg)。结果 检出HBsAg 17例 ( 65 % ) ,HCAg 13例 ( 5 0 % )及HGAg 9例 ( 3 5 % ) ,其中HBV/HCV/HGV重叠感染 7例 ,HBV/HCV重叠感染 4例 ,HBV单独感染 6例 ,HCV单独感染 2例 ,HGV单独感染 2例 ,另有 5例均不表达上述三种抗原 ;HBsAg与HGAg阳性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HBsAg与HCAg及HCAg与HGAg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 ;HBV ,HCV及HGV均表达于肝细胞或肝癌细胞浆内 ,呈细颗粒状分布 ,癌组织表达强度均弱于癌旁组织。结论 HCC患者中有较高的HBV ,HCV及HGV感染率 ,感染率顺序为HBV >HCV >HGV ;推测HBV感染在HCC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HCV和HGV感染可能是HCC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CV-RNA与血清中HCV-RNA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慢性丙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套式PCR(RT-nested-PCR)对124例抗-HCV(+)慢性丙肝患者的PBMC及血清中HCV-RNA进行检测。结果 124例抗-HCV(+)慢性丙肝患者中,PBMC及血清中HCV-RNA阳性率分别为53.23%(66/124)和64.52%(80/124),经χ^2检验,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慢肝组PBMC与血清HCV-RNA阳性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HCV可隐匿于患者PBMC中;PBMC中HCV-RNA与血清中HCV-RNA似有一致性倾向。PBMC中HCV-RNA检测不仅是对常规血清检测的重要补充,而且是HCV肝外感染的直接证据,是导致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易于慢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回顾性定群研究方法,对济南市119例输血后丙型肝炎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19例受血者中,抗-HCV阳性31例,阳性率为26.1%,其中14例为临床丙型肝炎患者,罹患率为11.7%。输入经筛检血液的受血者中,HCV感染率和丙肝罹患率分别为14.6%和4.2%,输入未经筛检血液者分别为33.8%和16.9%,差异有显著性(P<0.05,RR=2.30RR=4.02)。对输血量,输血次数及住院天数双向筛选法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输血量是影响受血者感染HCV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对128例有病理诊断依据的肝细胞场(HCC)、47例慢迁肝(CPH)、105例慢活肝(CAH)、46例肝硬化(LC).采用嵌套式PCR技术检测其血标本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IIA,对这两种病毒的血清学标志也进行了研究。结果:在HCC组。HCVRNA14.1%阳性,HBVDNA7i.3%阳性。CPH,CAH,LC和HCC的HBV感染率均在90%左右,而HCV感染率则分别为8.5%、9.5%、17.4%和19.5%,显示HCV感染率随肝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有增加的趋势;晚期肝病组的HCV感染率(19.0%)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9.2%,P<0.05)。提示HCV感染后经过慢性肝炎、肝硬化发展为HCC可能是一个逐渐演进的病理过程。HCV,HBV重叠感染率。HCC组高于CPH,CAH,而与LC相近,显示HCV重叠感染在原有HBV感染的基础上促进病变向着迁延化、慢性化,进而向着肝硬化、HCC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