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血后紫癜     
副主任医师:我们讨论一输血后紫癜的病例(Posttransfusion Purpurpura,PTP)请报告病例。 实习医师:患者,男,49岁。住院号9216955。因面色苍白20余天于1994年4月14日入院。查体:中年男性,贫血貌,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肝脾未触及。辅助检查:HGB65g/L,RBC 2.6×10~(12)/L,PLT 16×10~9/L,WBC2.6×10~9/L。骨髓检查示再生障碍性贫血。 主管医师:入院后给予康力龙4mg tid,654-2 10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4岁。因咳嗽、咳痰、发热20余日伴痰中带血5日,于1988年1月26日入院。入院体检: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无异常。精神尚可。右颌下淋巴结花生米大,质韧,无粘连,可活动。口唇无发绀,咽部无充血。左上肺呼吸音略低,叩浊,气管偏左,心界不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0g/L,WBC 6.9×10~9/L,N60%,L34%。尿常规(一)。ESR 56mm/h。痰找抗酸杆菌六次均(一)。痰病理检查三次均未发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HRZE治疗肺结核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其临床处理。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诊治的肺结核患者52例,所有患者于强化期给予HRZE方案治疗,即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顿服,2个月,治疗前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血小板变化及反应,当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后给予地塞米松及血小板输注治疗,并观察治疗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血小板值为(131~296)×10~9/L,平均(238.45±36.26)×10~9/L,给予HRZE方案治疗一周后,有11例患者血小板出现下降情况,治疗一周后所有患者血小板值在(80~196)×10~9/L,平均为(153.85±39.40)×10~9/L;临床治疗两周后,血小板明显下降患者共计32例,值范围在(27~84)×10~9/L,平均为(42.74±10.27)×10~9/L。给予地塞米松及血小板输注治疗一周后患者血小板值为(124~225)×10~9/L,平均(153.63±19.16)×10~9/L。结论肺结核HRZE方案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小板减少与利福平及异烟肼用药有关,积极的预防与治疗血小板减少对用药安全及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患者施××,男,36岁,农民,604489。因头昏、乏力、心悸6月,加重伴黑便、鼻衄1月于1996年2月11日入院,查体:T 36.8℃,P 114次/分,R 24次/分,Bp 16/10kPa,重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无瘀点、紫癜,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Hb48.26g/L,WBC 1.8×10~9/L,分类原始细胞4/20,BPC 10×10~9/L,BT5分,CT 8.5分,血  相似文献   

5.
<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的以红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其外周血总容量绝对增多,血液黏滞度增高,常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脾大,病程中可出现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现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88岁,于2008年2月1日因泌尿系感染收入笔者所在医院,入院时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9.8×10~9/L,血红蛋白180g/L,血小板341×10~9/L,住院期间多次查血象白细胞14~29×10~9/L,红细胞7.11×10~9~7.53×10~(12)/L,血小板340×10~9~458×10~9/L,腹部B超发现肝多发血管瘤,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 41岁病案号149458 患者左下腹间歇性隐痛4个月,不放散。2个月来伴发热,夜间明显,1~2d后自退。Hb降至5.0~7.0g/dl,近10d左下腹绞痛,大便隔日1次、干燥,除1次大便有新鲜血外,无腹泻、粘液及红色便。1987年10月4日入院。入院后T37.3~41℃。贫血貌,除左下腹触痛外,余(—)。化验:Hb8.6g/dl,RBC3.21×10~(12)/L,WBC5×10~9/L,Pt121×10~9/L;大便常规:黑褐软便,镜检(—),潜血(—);结肠镜检查:降结肠脾曲肠腔呈环形  相似文献   

7.
1 病例资料患者男,62岁。一般状况较差,面色苍白,周身皮肤可见散在瘀血斑1.15~10mm,背部及双下肢较多。痰中带血丝,黑便量不多。WBC 23×10~9/L,S 78%、L20%、M 2%、Tc 40×10~9/L,RBC 1.15×10~(12)/L,Hb35g/L。骨髓穿刺结果: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_2)型。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0岁。发热、纳差、乏力、腹痛、腹泻2月入院。查体:T39.2℃、P92次/分、R18次/分、BP 14.7/8.0kPa Hb85g/L、RBC2.98×10~(12)/L;WBC5.4×10~9/L、N80%、L18%、E2%;ESR112mm/b;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胸片可见双上肺有片絮状阴影,边界不清。诊断:ⅢⅢ上/上痰( )进展期。治疗:保肝、HSE三联强力化疗。化疗18天后体温正常、精神好转、痰涂片未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53岁,因发热1月余,于1996年6月20日入院。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7.5~38℃),以午后多见,偶有咳嗽,无痰,并伴双下肢麻木感。检查:T 38.2℃,P 82次/min,R 20次/min,BP12/8kPa,神志清,精神稍软,胃纳一般,睡眠佳,大小便正常。口腔上膊粘膜有少量出血点,心肺听诊正常,左中腹可触及5cm×4cm肿块,质硬,轻压痛,表面较光滑。血WBC 13.3×10~9/L,N 0.86,L 0.14,Hb 105g/L;尿红细胞 ,白细胞少量;血沉132mm/h;抗HBs和抗HBc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阴性;肾功能正常。胸片示左上局限性密度增高影;CT检查示左肾肿瘤。入院10天后行左肾切除术,病理检查报告:(左侧)肾肉芽肿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女,77岁,因全身骨骼疼痛半年、加重半个月入院。体格检查:胸骨及多处肋骨有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为5.7×10~9/L,血红蛋白(Hb)水平为91 g/L,血小板计数为130×10~9/L。红细胞沉降率(ESR)为143 mm/1 h。血清球蛋白水平为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2岁。于1993年6月16日因眼睑浮肿二月,伴少尿一周入院,住院号:48241。检查:BP20/12Kpa,咽红,双侧扁桃体I~ ,NS(一),颜面浮肿( ),双下肢浮肿( )。化验血Rt:WBC9.7×10~9/L,N:0.74,L:0.24,Hb128g/l,BUN3.9mmol/L。入院诊断:慢性肾炎。处理给利尿对症治疗外,每日静滴青霉素800万u。用药期间,患者颜面浮肿加重,头痛,恶心呕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2岁,船民.因左上腹肿块2年、明显增大伴钝痛1月于1989年5月17日入院.患者团头晕、心悸、乏力在内科检查发现"脾肿大",血Hb80g/L,RBC3.5×10~(12)/L,WBC4.0×10~9/L,PL62×10~9/L,结合有血吸虫疫水密切接触史,考虑为"血吸虫病性脾肿大、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10岁。因全身浮肿20天,于1987年10月17日入院。体检:血压19.19/13.59kPa。颜面,下肢凹陷性水肿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20.5×10~9/L,血小板90×10~9/L 尿常规:蛋白( ),红细胞( ),白细胞( )。尿蛋白定量7.64g/24h,尿素氮10.92mmol/L,肌酐61.88μmol/L,血浆蛋白45g/L,白蛋白20g/L,球蛋白25g/L,胆固醇7.26mmol/L,血清补体 C_311.72mg/L,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入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肾炎型  相似文献   

14.
维甲酸是维生素A在肝脏内氧化衍变的产物,对肿瘤分化治疗有一定效果.我们应用国产维甲酸(RA)治疗早幼粒白血病(M_3)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例,报告如下. 例1:患者男性,33岁.因发热、乏力、咳嗽1月余于1989年7月26日再入院,患者因被诊为M_3而于1988年在本院住院79天,经维甲酸治疗1月缓解.本次入院时血Hl110g/L,WBC2×10~9/L,PLt60×10~9/L,骨髓原 早幼粒细胞31.5%.诊断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复发,入院后先用强烈化疗(阿糖胞苷、阿霉素)1疗程后无效,骨髓中早幼粒细胞上升至71%,患者并发肛周脓肿,高热,全身情况恶化,于入院后第42天改用诱导分化治疗:口服维甲酸,每次20mg,4次/d;每日肌注三尖杉酯碱1 mg,治疗2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4岁,因发热、头昏10余天于1994年1月11日入院。2月前因咳嗽、咳痰、午后低热在金华市结核病医院住院。胸片示:右上肺结核活动期。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四联抗痨治疗。治疗前,血Hb145g/L,RBC5×10~(12)/L,WBC6×10~9/L,N0.71,L0.29。1月后,咳嗽咳痰症状减轻出院。出院后继续服上述药治疗。几天前,因头昏、乏力渐明显,发热、咳嗽、气急加剧,再次住金华市结核病医院。血Hb40g/L,RBC1.28×10~(12)/L,WBC2.2×10~9/L,N 0.21,L 0.79,血小板数62×10~9/L,胸片复查:右上肺结核病灶稳定,两侧支气管炎。输血400ml后转入本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有肝炎、血吸虫病病史。  相似文献   

16.
例1:患者,女,23岁,因突然发热、咳嗽、咳黄色脓性痰伴咯血而于1989年4月29日入院.查体:T40.2℃,P100次/分,R22 次/分,BP16/10.8kPa,神清语明,右中上肺野叩诊浊实音,可闻及散在干鸣音,心脏、腹部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WBC17.7××10~9/L,NO.84,痰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卡那霉素极敏感、对青霉素及磺胺药不敏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摘要 吴×,男性,50岁,(99538)。因反复皮下瘀斑,发热1月余于1993年10月21日入院。患者9月中旬开始反复出现皮下瘀斑,牙龈出血,伴发热(39℃)、头晕,乏力、心悸、胸骨痛,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Hb 73g/L,BPC 68×10~9/L,WBC 1.65×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G岁,住院号155608。因多饮、多食、多尿、消瘦1年,伴左下肢肿痛活动受限20d,于1986年9月18日入院,曾口服D860治疗无效,有糖尿病家族史。体检:T37.4℃,P94次,R24次,BP16.0/10.7kPa。消瘦,营养差。心肺(-)。肝脾未扪及。左下肢及左足背显著凹陷性浮肿,肤色苍白,左大腿股内侧中1/3处压痛明显,足背动脉搏动存在。实验室检查:Hb11g%,RBC3.7×10~(12)/L,WBC7.8×10~9/L,Plt90×10~9/L,空腹血糖16.2mmol/L,糖基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强力康颗粒对AID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影响。方法将AIDS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14例(按国家免费治疗艾滋病方案西药治疗+强力康颗粒)和对照组(B组)14例(西药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和用药6、12、18、24个月时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6、12、18、24个月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分别是:(3.58±0.38)×10~9/L、(4.28±0.34)×10~9/L、(4.68±0.41)×10~9/L、(4.75±0.45)×10~9/L、(4.73±0.43)×10~9/L,B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6、12、18、24个月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分别是:(3.60±0.32)×10~9/L、(3.88±0.31)×10~9/L、(4.26±0.36)×10~9/L、(4.69±0.39)×10~9/L、(4.71±0.38)×10~9/L。治疗6个月时A组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时加服强力康治疗至18个月时与12个月时及6个月时比较均(P0.05);A、B两组在治疗6、12个月时组间比较(P0.05)。结论中药强力康能延缓和防止AID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快速下降,是治疗AIDS患者白细胞减少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男,42岁。因主诉发热4 d于2018年6月5日入院,最高体温39.7℃。无吸毒史、过敏史、遗传病史、传染性疾病家族史。查体:T39.4℃,脉搏、呼吸、血压正常,心、肺、肝、脾检查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血WBC 3. 55×10~9/L,N 78.50%,L 16. 10%,M 4.8%;RBC 5. 14×10~(12)/L,Hb 79 g/L,PLT 60×10~9/L;尿隐血试验、酮体、尿糖、尿蛋白阳性;大便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