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低血糖可见于多种临床情况,但是更常见于治疗中的糖尿病患者,它是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治疗中的一种常见副作用。每年有25%~30%胰岛素治疗患者会有一次或多次严重低血糖发作。磺脲类治疗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药物性低血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其临床药物的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选择120例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低血糖事件分为低血糖组(n=20)与平稳组(n=100),采用回顾性方法记录相关信息,筛选出影响2型糖尿病药物性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16.7%,以午餐前、早餐前及凌晨低血糖发生率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磺脲类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肌酐清除率(Ccr)与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存在相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 Logis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糖尿病病程大于或等于10年、行磺脲类药物治疗或中短效胰岛素治疗、Ccr 水平较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多种因素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性低血糖的发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需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降糖治疗方案,更好地稳定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3.
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以药物性低血糖最为常见,如应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使用不当均可导致低血糖发生。低血糖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异常的临床综合征,前者如心悸、出汗、饥饿、乏力、手抖、视物不清、面色苍白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头痛、定向力障碍、癫痫、精神失常、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死亡。部分患者可无先兆直接进入昏迷状态。实验室化验血糖在2.8mmol/L以下即可确诊为低血糖症。一般认为超过6小时的低血糖状态即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转的损害。现报告经过及时抢救治愈的严重低血糖发作1例,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低血糖危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朱文娟 《嘉兴医学》2001,17(1):27-28
目的:探讨糖尿病经药物治疗,引起低血糖原因。方法:对43例糖尿病合并药源性低血糖症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3例糖尿病合并药源性低血糖症中,口服磺脲类药物不当34例,应用胰岛素不当9例。结论:目前临床上口服磺脲类降血糖药是致药物性血糖症的主要原因。另外,应用胰岛素不当也是致药物性低血糖症的常见原因,应及时调整口服药物及胰岛素剂量,防止低血糖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低血糖主要由医源性因素所致 ,如果及时处理 ,预后良好 ,如有疏忽 ,可有致命危险或遗留不同程度的脑损害。我们在 1996— 2 0 0 1年间先后收治 15例降糖药物引起的低血糖症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我院急诊科及内科住院患者 ,15例中男 8例 ,女 7例 ,年龄 2 2~ 78岁 ,平均 (5 8± 12 )岁。 15例均确诊为糖尿病 ,其中 1型糖尿病 5例 ,2型 10例。单独使用磺脲类药物所致 4例 ,磺脲类加双胍类所致 5例 ,应用胰岛素所致 4例 ,磺脲类加胰岛素所致 2例。1.2 临床表现 低血糖发作时 ,出现急性低血糖反应者 13…  相似文献   

6.
优降糖、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磺脲类药物,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起到降血糖的作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只是磺脲类药可引起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故糖尿病患者在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应注意下列事项:⒈低血糖磺脲类药物有很强的降糖作用,低血糖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病人在服用该药物后多表现为出汗、心慌、饥饿、紧张、软弱无力、面色苍白、流涎等症状。在发生低血糖后,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自身调节使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少数患者会出现昏迷、休克等严重病症。如果低血糖性病人昏迷持续6小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加强医疗人员对磺脲类降糖药(su)副作用的警惕性。方法报告了单用或联用优降糖、美吡哒等致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患者发生低血糖10例。结果对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的患者加大su用药剂量或联用su增加了低血糖的危险性。结论磺脲类药物使用期间应严密监测血糖 ,并进行低血糖知识宣教 ,以使患者得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同时需重视低血糖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国春  翁建平 《广东医学》2003,24(10):1031-1032
1993年美国DCCT及 1998年英国UKPDS研究充分显示了强化降糖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但是 ,严格的血糖控制使发生低血糖 ( <2 8mmol/L)的危险性增加 ,由于严重低血糖同样是糖尿病患者致死或致残的重要原因 ,临床上应高度重视低血糖的防治。1 常见的低血糖发生原因1 1 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使用不适当 胰岛素及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和氯磺丙脲 )使用剂量过大或与进食未协调是引起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最常见的原因 ;对一些含有优降糖的中药(如消渴丸 )误以为是纯中药而不适当应用所致低血糖临床上也十分常见 ;二甲双胍和α -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IG)或中效胰岛素(NPH)后的疗效.方法 2006-05~2006-11,对我院56例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糖尿病患者,改用格列美脲控释片,并分别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24例)或中效胰岛素(32例),观察16周内多点血糖变化及16周前后HbAlc,空腹及餐后血糖.结果 两组均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且疗效及所用剂量相近,但IC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NPH组.结论 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或中效人胰岛素对磺脲类继发性失效者均有较高的达标率.  相似文献   

10.
唐芙蓉  甘建新 《四川医学》2002,23(9):926-927
目的:观察普通胰岛素和拜唐苹联合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疗效。方法:对113例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且,普通胰岛素加拜唐苹治疗(治疗组)、单用普通胰岛素(对照组)。结果:治疗组降糖效果优于对照组,而低血糖发生频率较对照组低,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结论:普通胰岛素和拜唐苹联合应用是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生失效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11.
8例药物性低血糖昏迷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对药物性低血糖危险性的认识,减少药物性低血糖,防止低血糖昏迷的发生,回顾性分析8例药物性低血糖昏迷。药物过量或使用不当,尤其是长效、强效磺脲类降糖药,导致低血糖重且持久,长时间低血糖昏迷造成脑细胞不可逆性损害。提示应合理使用降血糖药,禁止未明确诊断而滥用降糖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加强医疗人员对磺脲类降糖药(su)副作用的警惕性。方法 报告了单或联用优降糖、美吡哒致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患者发生低血糖10例。结果 对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的患者加大su用药剂量或联用su增加了低血糖的危险性。结论 磺脲类药物使用期间应严密监测血糖,并进行低血糖知识宣教,以使患者得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3.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 发现,在接受磺脲类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每年约有5%-10%的患者出现磺脲类药物的继发性失效(SF),近60% 的患者在6年内需接受胰岛素治疗或联合治疗。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素促分泌剂如磺脲类药物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含有胰岛自身抗原的分泌颗粒的释放, 可能会促进胰岛细胞衰竭。虽然,胰岛  相似文献   

14.
陈立 《海南医学》2010,21(19):40-41
目的探讨赖脯胰岛素25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Sulfonylurca failure,SF)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用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赖脯胰岛素25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组30例及分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照优泌林R加优泌林N组30例,均连续用药两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赖脯胰岛素25糖、糖化血红蛋白(HbAIC)、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显著降低患者血糖和HbAIC(P〈0.01),与对照组比血糖达标时间短(P〈0.01),胰岛素用量减少(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P〈0.01)。结论赖脯胰岛素25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用于磺脲类治疗T2DM继发性失效能更有效地控制SF的T2DM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拜糖苹或二甲双胍)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短期疗效。方法:46例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使用甘精胰岛素加拜糖苹或二甲双胍,B组使用中效胰岛素加拜糖苹或二甲双胍。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te)。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FBG、2hBG、HbA。。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于空腹血糖的控制A组明显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16.
正认识"低血糖反应"当血糖水平降得过低(低于2.8毫摩/升)或下降速度过快,可导致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反应常见于用胰岛素治疗或采用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引发低血糖反应的常见原因有:胰岛素使用过量、胰岛素注射时间错误、饮食摄入量不足、未能按时进餐、运动量增加但未及时调整饮食或胰岛素用量、空腹运动、空腹饮酒和滥用口服降糖药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造成低血糖的原因。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的临床试验设计。入选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胰岛素治疗30例,磺脲类26例,磺脲类+双胍类14例,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8例,磺脲类+胰岛素2例。结果分析资料发现:磺脲类药物不合理投用占低血糖发生率的50%,用降糖药同时对饮食摄入不足而引发的低血糖症占10.3%,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引起药物不正常排泄而发生低血糖症占15%,胰岛素的投用过量占25.7%。结论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特别那些有伴存病的患者应尽量选用半衰期短、血药浓度积蓄较小的降糖药,并宜从小剂量开始,注意个体化,及时随访血糖,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补充糖分和就诊,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SF)的2型糖尿病(TgDM)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用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34例,诺和灵R联合诺和灵N分次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33例,均连续用药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显著降低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P〈0.01),与对照组相比血糖达标时间短(P〈0.01),减少胰岛素用量(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P〈0.01)。结论: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更有效地控制SF的T2DM患者的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相军  相华 《黑龙江医学》2002,26(10):786-786
糖尿病以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为主要症状。以失明、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为主要并发症 ,危害病人的生命。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及肿瘤。故患有糖尿病的人都希望能迅速降低血糖 ,治愈疾病。临床最常见的是使用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物。但因剂量过大 ,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 ,或注射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餐 ,或剧烈活动 ,尤其是老年患者、肾功能下降均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 ,再加上对长效磺脲类药物较敏感 (如氯磺丙脲及优降糖等 )而发生低血糖。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关键在于正确使用降糖药物 ,合理进餐 ,适量运动 ,使血糖水平保持或接近正…  相似文献   

20.
金珒  孙曙光 《海南医学》2007,18(8):156-156
目的 报告了4例明确诊断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中发生低血糖反应.方法 4例患者年龄最小65岁,最大90岁,3男1女,均合并高血压,其中1例兼合并陈旧性脑梗塞.4例患者分别服用氯磺丙脲、格列齐特、格列苯脲等磺脲类降糖药,治疗过程中出现神智恍惚及昏迷等低血糖反应,其中1例死亡,另3例经补糖及对症处理好转.结论 为了防止发生严重低血糖反应,笔者建议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有肝、肾功能不全及心脑血管病患者,慎用或不用长效或强效磺脲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