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盘并殖吸虫囊蚴和后尾蚴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扫描电镜观察到异盘并殖吸虫囊蚴卵圆形,其一端可见一钮扣样结构。后尾蚴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体表密布单生体棘。口、腹吸盘上分别有2圈和3圈乳突,腹吸盘最内层乳突6个对称分布于腹吸盘孔内。在虫体前半部两侧壁的感觉乳突有些呈散在分布,有些不规则地排列成两纵列,每列约5—6个。  相似文献   

2.
异盘并殖吸虫囊蚴在蟹体内不同部位寄生及形态的观察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610041)易德友,李调英,何金戈,罗兴仁广西省寄研所韦美壁广西区百色地区防疫站谭民强1992年4月我们与广西区寄生虫病研究所及百色地区防疫站合作,对蟹体内异盘并殖吸虫(...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水河并殖吸虫囊蚴的超微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白水河并殖吸虫囊蚴壁和囊内蚴虫。结果囊蚴壁内壁是由电子密度较低而均匀的物质构成,未见细胞和微管道结构,厚度为13.1μm,囊壁和囊内蚴虫之间有一定空隙;囊内蚴虫的体被由外皮层、肌层、皮层细胞组成,外皮层为一合体层,包括外质膜、基质、基质膜,外皮层表面呈指状突起,皮层基质内有皮棘,其根部位于基质膜,顶端被外质膜覆盖。结论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白水河并殖吸虫囊蚴壁和囊内蚴虫的体被结构与其它几种并殖吸虫有相同点也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实验室完成异盘并殖吸虫生活史,为基础研究提供生物学资料。方法:以异盘并殖吸虫毛蚴人工感染武鸣拟钉螺,定期观察螺内幼虫的发育和形态特征,再以尾蚴人工感染南宁束腰蟹,定期剖检囊蚴并感染终宿主。结果:20℃-31℃室温下,卵培育16d-21d即发育成熟孵出毛蚴,毛蚴纤毛板四列(6、7、3、1),第一列每块下部具凹陷和缺刻;毛蚴感染拟钉螺,室温21℃-30℃时,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含游离尾蚴)分别于感染后第26、41、58d发育成熟,前者可见产孔,后二者原肠与体长比例分别为1∶3、1∶6;尾蚴具并殖吸虫的一般特征,焰细胞数目及排列方式是2[(2+2+2)+(2+2+2)]=24;束腰蟹经口喂饲尾蚴或饲养于阳性螺环境中,均可受染,60d获成熟囊蚴(室温16℃-27℃),以此囊蚴感染适宜终宿主(猫、大鼠),获得异盘并殖吸虫成虫。对各期幼虫及成虫的形态均作了描述。结论: 在实验室首次成功地完成了异盘并殖吸虫的生活史, 使本虫生活史的主要环节得到阐明。  相似文献   

5.
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异盘并殖吸虫成虫的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光镜下异盘并殖吸虫成虫体壁由外皮层、肌层、合体细胞和实质组织组成 ;肠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透射电镜下外皮层表面呈指状突起 ,基质中含大量球形和杆状分泌体及少量线粒体 ;基质膜平整 ;合体细胞核呈星形突起 ,胞浆中含大量粗面内质网 ;平滑肌纤维排列整齐 ;肠上皮细胞浆中含大量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分泌体 ,表面片层丰富 ;排泄系统由焰细胞、毛细管、集合管和排泄囊组成  相似文献   

6.
异盘并殖吸虫成虫光镜与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异盘并殖吸虫成虫的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光镜下异盘并殖吸虫成虫体壁由外皮层,肌层,合体细胞和实质组织组成;肠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透射电镜下外皮层表面呈指状突起,基质中含大量球形和杆状分泌体及少量线粒体;基质膜平整;合体细胞核呈星形突起,胞浆中含大量粗而内质网;  相似文献   

7.
目的实验观察并殖吸虫囊蚴在不同条件下存活天数与影响因素。方法将从蟹体内分离的新鲜的卫氏并殖吸虫等囊蚴分别置生理盐水等5种液体中置5℃等不同温度中定时检查其存活数,求出其存活的平均数。结果不同液体中,以在林格氏液和生理盐水中存活d数近似,为存活期长的一组,分别达86.42d和78.93d。而自来水、去氯水和井水为相似的存活期另一组,平均存活期分别为48.2d、52.14d和56.21d。不管置何种液体中的囊蚴其存活与温度的均极密切,以低温(5~10℃)为长,分别达64.38d和51.74d;而高温(30℃和>35℃)者则明显短暂,分别为1.35d和1.35d。不同虫种中以卫氏并殖吸虫为长(92.32d)、斯氏并殖吸虫居中(78.25d),三平正并殖吸虫最短(23.26d)此与囊壁厚薄及三平正并殖吸虫原寄生于蟹体心脏有关。结论并殖吸虫囊蚴在生理盐水和林格氏液低温下可存活2~3个月。  相似文献   

8.
<正> 据报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下简称囊蚴)的比重为1.275,在清水中以6.071mm/秒的速度下沉[1]。但在实验室分离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囊蚴漂浮水面。为了掌握囊蚴漂浮的一些规律,我们进行了囊蚴漂浮现象实验,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有关异盘并殖吸虫皮层的超微结构观察已有报告[1-3],但有关异盘并殖吸虫肠上皮的超微结构迄无报道。笔者以扫描电镜观察了广西那坡65d龄异盘并殖吸虫皮层的超微结构,发现与以往的报告有所差别,特将其与肠上皮观察结果一并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从广西那坡采集弯肢溪蟹(Potamon尤exumDai,1980)经捣碎、过筛、沉淀,收集异盘并殖吸虫囊拗,腹腔注射感染阴性的Wistar大鼠6只,每只8个囊蚴,感染后第55d起以沉淀集卵法连续粪检,至查到虫卵于感染后第65d剖杀动物取虫,然后按如下步骤处理:一、将4条虫体取出后立即放入预冷州成二醛前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云南省勐腊县对并殖吸虫的调查和实验观察,证实云南有白水河并殖吸虫存在,对该虫种的囊蚴同小睾并殖吸虫囊蚴进行了比较,补充了白水河并殖吸虫囊蚴的形态研究,定种以囊蚴的排泄囊有树枝状分枝的特征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异盘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广西那坡县异盘并殖吸虫流行区,从采集的拟钉螺(种名待定)体内首次检获子雷蚴和尾蚴,感染率为0.11%(4/3530)。经用异盘并殖吸虫毛蚴感染正常的拟钉螺获得成功,其子雷蚴和尾蚴与自然感染者一致,证实该地拟钉螺是该虫自然界第一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12.
异盘并殖吸虫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盘并殖吸虫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张耀娟,章子豪,沈一平WillyF.Piessens2我国报告的并殖吸虫近30种之多,其中对人体危害的虫主要有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和异盘并殖吸虫(PargonimusheterotremusChen&Hsia,1...  相似文献   

13.
关于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在蝲蛄体内的分布,过去调查的结果不尽相同。原亲雄(1916)报告以寄生于肌肉尤以近关节处居多。阿部和浅田(1939)报告多寄生于内脏和鳃。作者等(1958)在辽宁凤城和宽甸的调查以头胸部肌肉最多,鳃和内脏最少。其寄生部位在不同地区是否相同,有进一步探明的必要。此外,囊蚴壁的层数和厚度在并殖吸虫虫种鉴  相似文献   

14.
该文综述了异盘并殖吸虫(Paragonimas heterotremus)自1964年发现并定名以来国内外对其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我国的研究着重在病原学方面,迄今,国内发现地为云南和广西.研究结果主要涉及形态学、发育过程、中间宿主、同工酶、电镜观察、转续寄生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国外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分别在泰国、老挝发现多例人体感染异盘并殖吸虫的报道.进入21世纪,泰国、老挝、越南和印度相继在异盘并殖吸虫的地区分布、中间宿主和人畜感染等方面做了较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明确了中南半岛的北部与我国接壤的广大地区为异盘并殖吸虫为主要病原的流行区.因此,异盘并殖吸虫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小小睾并殖吸虫囊蚴和后尾蚴的超微结构,囊蚴壁是由电子密度较低而均匀的物质构成,未见细胞和微管道结构。囊内蚴虫和后尾蚴的体被由外皮层、肌层皮层细胞组成,外皮层为一合体层,包括外质膜、基质、基质膜,外皮层表面呈指状突起,后尾蚴的皮层细胞可见多条胞质小管,提示皮层是后尾蚴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6.
吡喹酮对异盘并殖吸虫作用的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感染异盘并殖吸虫的大鼠口服吡喹酮100mg/kg/d,连服2天后,光镜显示成虫外皮层剥离,平滑肌裸露,合体细胞崩解,肠上皮胞体脱落,透射电镜显示外皮层胞质突起肿胀、短钝,部分崩溃,基质中分泌体减少,大量空泡形成,平滑肌外膜破坏,肌纤维水肿、断裂,合体细胞解体,实质细胞核溶解,肠壁平滑肌水肿,肠上皮胞体解体坏死,微绒毛脱落、稀少。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从日本九州岛收集到一些卫氏并殖吸虫后囊蚴,采用Wikerhauser对于肝片吸虫的处理方法脱囊。以4种培养基进行试验,用无菌塑料管盛培养基,在37℃振荡箱(40转/分钟)内培养。一号培养基是由40%人血清,40%含有2%酵母提取物与1%葡萄糖的NCTC_(135),10%鸡胚提取物,10%人红细胞和青霉素、链霉素各100个单位组成。培养基用量为7.5毫升。童虫在本培养基里很活泼并摄食  相似文献   

18.
19.
异盘并殖吸虫已被证实是并殖吸虫中人类的致病虫种 ,同时查明广西那坡县为目前国内主要流行区[1 ] 。并殖吸虫的传播流行离不开蟹类 ,为了解疫区流行情况的变化格局 ,自 1993年起作者连续深入异盘并殖吸虫流行区对本虫第二中间宿主凹肢溪蟹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初报如下。1 方法每年在那坡县百南乡流行区的固定溪沟分别捕捉一定数量的凹肢溪蟹 (Potamon flexum) ,并对自然环境作一般观测。将每一溪蟹秤重、解剖捣碎、水洗过滤 ,然后镜检、记录异盘并殖吸虫囊蚴 ,并统计其感染率、感染度。2 结果与讨论流行区所到之处均可查见传播异盘并…  相似文献   

20.
异盘并殖吸虫在大鼠体内发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异盘并殖吸虫在大鼠体内发育的多态性及其主要寄生部位,确定大鼠的宿主性质。方法:囊蚴经口感染大鼠后,用生理盐水逸出法,分离组织中童虫或直接从肺和肝脏虫囊内取虫,测量虫体大小,染色并摄影。结果:异盘并殖吸虫感染大鼠14d时,虫体侵入肝脏、肌肉和腹腔;30d时,发育出现分化。体腔中虫体发育迅速,成为具有生殖器官雏形的大型童虫,肌肉中虫体发育迟缓;感染70d以后,大鼠的肺、肝和胸壁有虫囊形成,囊内虫体发育成熟且产卵。9只大鼠感染70d后,其中7只在肝脏检获多个虫囊,最多达11个虫囊。囊内虫体发育良好,成熟率为78.6%-100%,最大虫体为16mm×8mm。肝脏严重受损,表面凹凸不平,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变性坏死。分布于肌肉中的虫体占32.6%-82.4%,始终保持小型童虫状态。感染后156d,虫体仍无发育,其大小为914.87μm±78.21μm×525.34μm±76.26μm,排泄囊内充满黑色颗粒。结论:异盘并殖吸虫在大鼠体内发育呈多态性且多部位寄生,大鼠为其终宿主及其转续宿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