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先天性双侧鼻眶裂1例报告李少萍,殷学民南方医院口腔科,广州市,510515关键词畸形;面斜裂;鼻;眶先天性双侧鼻眶裂是先天性面斜裂的一种类型,属罕见病。一文献报道的10例面斜裂中鼻眶裂仅1例。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患儿,女,1岁1个月,因双侧严...  相似文献   

2.
鼻源性眶内感染致眶上裂综合征一例报告郭晓亮周水淼柳林郭鸣华刘峰1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1996年12月13日因受凉感冒,18日晨起发现左眼球突出,伴同侧眼胀、头痛。到当地医院就诊,口服先锋霉素、强的松后症状略有好转。20日晨起病情突然加重,左眼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眶上裂段动眼神经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血管灌注后观测10个尸颅(20侧)的眶上裂段动眼神经及其毗邻、血供。结果眶上裂段动眼神经与展神经、额神经、鼻睫神经、滑车神经、视神经、眼动脉及眼下静脉等毗邻,均未见神经外滋养血管直接进入,其血供均来自小脑幕动脉及海绵窦下动脉进入海绵窦段动眼神经后形成的毛细血管网及睫状后动脉进入眶内段动眼神经上、下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结论眶上裂段动眼神经毗邻结构复杂,外伤、颅底肿瘤、动脉瘤及手术均可引起动眼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眶暴裂骨折的发病机制,影像学诊断及手术适应证,讨论分析了5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性眶骨折21例,复合型眶骨折29例,认为瓦氏位片结合CT冠状扫描是诊断眶暴裂骨折精确方法,依据影像学改变及患者临床症状确定手术适应征。  相似文献   

5.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从2005年10月至2010年3月共行375例眼眶骨折修复术,其中2例术后发生眶内出血致眼球外斜,形成的主要原因为眶尖部血肿形成,压迫视神经及眶上裂.  相似文献   

6.
随着颅脑创伤救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颅脑创伤合并症的治疗,以降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是由外伤引起眶上裂骨折压迫眶上裂内血管和神经\[Ⅲ,Ⅳ,Ⅵ,Ⅴ(1)即眼动神经\]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眼球固定、眼睑下垂、眼球突出、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瞳孔散大以及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严重影响患者视觉功能,逐渐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我科2007年收治了1例典型的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患者,伤后9 d行经扩大颧弓入路眶上裂区眼动神经显微外科神经减压术,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常树东  王和平 《河北医学》2012,18(3):401-402
自2006年5月至2009年10月,我们对睑袋伴有眶下缘凹陷的45例患者,采用眶隔脂肪释放联合眶肌筋膜韧带提拉的方法矫正眶鼻沟凹陷的睑袋整复术.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眶内骨性孔裂至眶缘距离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眶内骨性孔裂至眶缘距离的测量谷京城,柴丽,郎海南,宋秀儒,孙连玉(耳鼻咽喉科教研室)魏占东,张平(解剖教研室)随着显微镜内、窥镜视神经减压术的广泛开展,筛动脉及视神经孔的位置关系愈显重要。特对颅骨之筛前孔、筛后孔、视神经孔、眶上裂和眶下裂与眶缘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了200例成人骨眶,发现有眶外侧沟77例(38.5±3.4%),此沟提示脑膜中动脉的眶支与眶下动脉的吻合所在。脑膜眶孔的出现率为33.0±3.3%,此孔的局部位置在眶上裂外侧端外侧的邻近部位。脑膜中动脉的眶支沟的出现率为82.0±3.8%.此沟延至眶上裂或脑膜眶孔。  相似文献   

10.
陈健  杨华晖  巨亚敏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158-158,160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源性眶尖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0年以后收治的鼻源性眶尖综合征lO例,应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个月~6年,治愈8例,占80%;好转2例,占20%;无效0例,有效率100%。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源性眶尖综合征具有多角度直视、术野清晰、能够看清鼻腔鼻窦的细小结构及病变、颜面不留瘢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还可纠正鼻部其他病变,是微创、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何祖球 《医学综述》2013,19(13):2488-2490
目的探讨骨移植修复牙槽突裂的效果。方法 60例牙槽突裂患者在骨裂缺位植入自体骨与人工骨,用海澳口腔修复膜覆盖植骨区唇侧表面。结果 60例患者植入骨术后6个月、1年拍曲面断层全景片,CT扫描,植入骨成骨效果良好,未见明显骨吸收及鼻瘘发生。结论自体骨与人工骨用于移植修复牙槽突裂,可以提高植骨成活及成骨量,避免骨吸收,保证上颌牙槽突的完整性,从而改善上颌及鼻底的美观;封闭口鼻瘘。  相似文献   

12.
报告342例鼻内镜术中发生眶纸样板损伤6例,其中术中发现4例,术后发现2例,经及时抽取鼻内填塞物、抗炎、止血、激素等治疗后,5例完全恢复正常,1例出现一侧眶下缘炎性肉芽,经激素及中药治疗后大小固定,半年后无复发。对其防治进行了讨论。认为出现眶纸样板损伤后应尽早激素治疗,术腔尽可能不填塞凡士林纱条,填塞物应尽早取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了200例成人骨眶,发现有眶外侧沟77例(38.5±3.4%),此沟提示脑膜中动脉的眶支与眶下动脉的吻合所在。脑膜眶孔的出现率为33.0±3.3%,此孔的局部位置在眶上裂外侧端外侧的邻近部位。脑膜中动脉的眶支沟的出现率为82.0±3.8%,此沟延至眶上裂或脑膜眶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临床上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手术的病例,验证该区域显微解剖临床应用的实际意义。资料与方法:资料1998—2003年收治的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的手术:前床突脑膜瘤8例,眶颅沟通瘤12例,海绵窦内肿瘤4例,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2例。方法 对前床突脑膜瘤,采用眶上翼点联合入路,肿瘤累及海绵窦者采用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对眶颅沟通瘤:采用眶上入路。对海绵窦内肿瘤,肿瘤主要位于海绵窦前部或前中部,无骑跨中后颅窝,采用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对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采用眶额入路,切除眶板达眶上裂,打开视神经管,磨除前床突。结果 12例颅眶区肿瘤中,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全切除率为83.33%。前床突脑膜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4例海绵窦内肿瘤,2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侵袭性垂体瘤,1例为全切除,1例为次全切除。结论 前床突脑膜瘤采用硬脑膜外入路,磨除前床突,有利于肿瘤基底部的血供阻断,有利于前床突下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分离。眶颅沟通瘤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肿瘤显露范围充分,可同时处理眶内肿瘤和颅内肿瘤,眶上裂的显微解剖有利于在处理切开总腱环时保护颅神经。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可充分显露海绵窦,Zinn腱环切开并向后切开海绵窦上壁可显露海绵窦内肿瘤。侵袭性巨大垂体腺瘤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可充分显露海绵窦上外侧壁,为在硬脑膜外切除海绵窦内的垂体腺瘤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磨除前床突,打开视神经管对硬脑膜下切除肿瘤可增加视神经和颈内动脉的活动度,为切除鞍内肿瘤提供了较好的手术空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颅眶沟通瘤的B超诊断方法,以利于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直接经上眼睑向眶内、颅内、副鼻窦内探查颅眶沟通瘤的声像图表现,有颞骨破坏者经颞部皮肤向眶内、颅内探查颅眶沟通瘤的声像图表现。结果:按肿瘤的主要部分所在的部位及侵袭范围将46例颅眶沟通瘤分为5型,即:颅眶型19例,颅眶鼻型3例,眶颅型7例,颅眶 颅内外型16例,鼻眶颅型1例。手术切除32例,依肿瘤的分类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2例。结论:B超诊断颅眶沟通瘤结果可靠,依据B超诊断按肿瘤的主要部分所在部位及侵袭范围分类,有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齿槽突裂植骨术治疗少年儿童先天性唇腭裂7例,结果创口均一期愈合,1个月后术区肿痛完全消失,上颌齿槽突连续完整,口鼻瘘封闭,患侧鼻翼基底部明显上抬,与健侧基本对称,X线示骨愈合良好,骨密度与正常骨组织相似。齿槽突裂植骨术是序列治疗的重要环节,是后期修复鼻唇畸形及正畸正颌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眶、额、鼻陈旧性骨折的整复方法。方法:陈旧性眶、额、鼻骨折27例中4例用局部切口外固定。13例经下睑下切口,7例经下睑下切口和柯陆氏手术联合径路,3例用头皮冠状切口(包括1例半冠状切口)。3例伤期在1月内行局部切口复位固定,24例行眶、额、鼻部植骨,伴眼球移位的患者行眼球复位术。结果:23例临床效果满意,4例效果不理想,2次手术整复2例治愈。结论:眶、额、鼻区骨折多伴有严重的颅脑损伤,早期常以急救治疗为主,以至此区的损伤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致使眶、额、鼻区和眼球凹陷及复视、运动障碍等,根据病情行手术整复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额颞眶入路切除眶内球后肿瘤、颅眶沟通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眶内球后肿瘤5例及颅眶沟通性肿瘤12例,均经额颞眶入路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6例患者的术前突眼症明显减轻,眼球活动障碍改善9例;术前9例视力减退的患者,术后有所恢复6例,没有变化3例。恶性肿瘤手术后给予放疗和(或)化疗。1例转移瘤患者术后9个月死亡;11例经过术后1~2.5年随访,无肿瘤复发,无搏动性突眼。结论经额颞眶入路操作安全简便,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鼻窦炎并发眶壁骨膜下脓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6年6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35例5~12岁儿童急性鼻窦炎并发眶壁骨膜下脓肿的临床表现、CT扫描特征和不同治疗效果。结果13例(37.1%)仅通过药物控制感染,22例(62.8%)行鼻内窥镜下眶壁骨膜下脓肿引流。比较药物治疗组和鼻内窥镜下脓肿引流组的疗效:前者无视力下降,后者有9例视力下降;前者2例结膜水肿,后者14例;前者5例眼球移位,后者17例;前者无眼内压增加者,后者13例;前者无眼球活动受限,后者14例;CT显示前者脓肿宽明显小于后者(0.21 cmvs 1.35 cm)。结论对视力下降、眼球移位、眼球活动受限、眼内压>20 mmHg、脓肿宽>4 mm的儿童,应行鼻内窥镜下眶壁骨膜下脓肿切开引流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在纤维鼻咽喉镜下经鼻治疗眶内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眶内壁骨折的病人,在纤维鼻咽喉镜下经鼻切除筛窦房隔修复外伤损伤的眶纸板,将碘仿油纱条及制备好的多孔硅胶片,凸面向外填塞进筛窦术腔,对眶纸板进行施压支撑复位。结果:随访3个月至2年,治愈22例,占88.00%,2例术后残留周边复视,总有效率为96.00%。术后无1例发生眶内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结论:纤维鼻咽喉镜下经鼻治疗眶内壁骨折是有效的方法,疗效稳定,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面部不留癜痕,硅胶片可长期存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