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将9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术前、术中、术后早期即强化血栓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下肢(非切口处)疼痛和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d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15d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下肢(非切口处)疼痛、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早期护理干预与普通骨科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210例,选择年龄>55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根据医嘱采用常规药物辅助治疗,并按照骨科手术护理常规的要求进行普通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完成对照组护理治疗基础上,着重加强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及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术后DVT发生率13.33%,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28.33%,住院时间(86.32±8.21)d;干预组术后DVT发生率3.33%,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11.67%,住院时间(50.32±6.12)d。两组术后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采用有效的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术后患者下肢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017-05~2019-08期间70例接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与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抽取2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在临床上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19,(2):309-312
目的探讨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实施气压治疗和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96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与抗凝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气压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大腿及小腿的周径变化、DVT发生情况、出院后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DVT发生率分别为14. 58%和2. 0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 05);对照组在术后3、6、9 d的小腿周径明显大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 05);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要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及观察组总满意度分别为66. 67%和95. 8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 05)。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实施气压治疗和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DVT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的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李跃 《医疗装备》2022,(19):138-140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预警式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对照组,采取预警式护理;将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比较两组干预4周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术后4、6、8 d的下肢肿胀程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干预4周后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6、8 d的下肢肿胀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预警式护理可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缓解下肢肿胀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干预模式预防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本院行关节置换术的64例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术中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DVT和DVT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在术后水肿发生率、伤口感染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优质术中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6例下肢骨折术后疼痛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手术顺序编号,偶数者为对照组(n=28),给予常规护理;奇数者为观察组(n=28),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48h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下肢骨折术后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吴平 《医疗装备》2022,(24):176-178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专职化分层护理在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1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术后,对照组采用专职化分层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均干预7 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变化情况,以及术后下肢肿胀、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后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均快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肿胀及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专职化分层护理可有效提高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减轻下肢肿胀程度,预防下肢DVT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下肢骨折疾病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骨折术后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骨折手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症状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下肢骨折手术后护理服务模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下肢骨折疾病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12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3例和干预组6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2例DVT,发生率3.2%,对照组患者发生9例DVT,发生率为14.3%。对照组DVT发生率高于干预组(χ2=4.881,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四肢骨折患者共2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四肢骨折患者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医院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50例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的DVT发生率、下肢血流最大速率(Vmax)、血流最小速率(Vmean)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max、Vmean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降低DVT发生率,加快下肢血流速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的160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表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运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加快术后恢复,提升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43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产科收治的192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6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产妇针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DVT发生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4.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20,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医院尝试在骨科开展下肢DVT强化护理改进活动,评价改进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2月,改进前骨科收治手术患者420例,纳入对照组,改进后2015年3月~2016年5月,入选患者379例,纳入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下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4h内康复训练落实率、经穴按摩、弹力袜穿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下肢DVT发生率较高,预防护理方法基本成熟,但落实不到位是引起DVT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预防措施实际落实质量,进而降低DVT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张艳 《医疗装备》2022,(22):136-138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循证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在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术后,对照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干预后的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APTT与PT均长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循证护理可显著改善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预防患者发生下肢DVT。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下肢肿胀、疼痛,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共发生下肢肿胀、疼痛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观察组共发生下肢肿胀、疼痛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后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过去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6例下肢骨折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53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仅有2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少于对照组的10例;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4.3%,高于对照组的81.1%;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后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其对护理的满意度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