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手术的切除率及远期疗效。方法:对2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其中3例联合左半肝及尾状叶切除,3例联合右半叶及尾状叶;13例行姑息性手术中9例行胆肠内引流,4例行外胆道引流。结果:根治切除率为67.5%,患者1、2、3年生存率为76.0%、36.0%、16.0%,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姑息性手术者中行内、外引流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个月和8个月。结论:合理选择病例可以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根治性切除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高位胆管癌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位胆管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4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对48例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根治性切除、根治性切除 肝动脉置管化疗、姑息性切除、胆肠内引流和外引流5组,分析各种治疗方式与生存时间和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全组手术切除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7.5%(18/48).围手术期手术死亡率为0.0%,术后平均生存期10.8个月,随访时闰为0、4~5 a不等,随访率为91.8%.切除组与引流组比较,在平均生存期、1、2和3年生存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引流组(P<0.05),而两者并发症发生率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根治性切除组的平均生存期、1、2和3年生存率又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组(P<0.05).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首选根治性切除,结合肝动脉置管化疗效果更好,姑息性切除的疗效优于各种内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该院1993年1月-2004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65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65例患者中,男38例。女27例。男女之比1.4:1。手术切除26例,切除率为40.0%(26/65)。其中根治性切除18例,姑息切除8例。内或外引流术34例,探查性手术5例。根治性切除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7.0%、46.2%、15.4%;姑息性切除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43.0%、14.3%;非切除引流者1年生存率为11.0%;探查性手术者生存期均小于3个月。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平均生存时间较姑息性切除术组和非切除引流术组明显延长(P值分别为0.011、0.000)。结论根治性切除术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存活率的关健;对不能根治者行姑息性切除或引流术可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9月我院129例肝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113例,其中60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切除率53.9%;R0切除48例,R1、R2切除12例;53例行引流,术中46例行内引流,7例行外引流;16例未手术。根治性切除的中位生存期47.86个月,高于未切除的10个月及减黄手术的14.83个月。根治性手术的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83%、62.50%、33.33%,明显高于姑息性手术的56.92%、12.31%、0%和未手术的31.25%、0%、0%。结论(1)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主要手段。(2)当肿瘤侵及汇合部胆管时应行尾状叶切除。(3)姑息性治疗在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近10年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27例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根治性切除率22%(6/27),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3%、50%、33%;姑息性切除率30%(8/27),引流组中最长生存期为10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38%、13%,切除组明显优于引流组。结论 外科姑息性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治疗本病的关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不同外科治疗方法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总结2000~2004年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中手术切除18例,切除率52.94%,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44.44%,切除组与引流组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6.7个月与7.8个月,二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应争取手术切除,减黄措施应首选手术内引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多种术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12月~1999年5月收治的3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13例,胆管内引流5例,外引流11例,仅剖腹探查6例。有随访资料的23例,随访率65.7%。手术后生存最短28d,最长30个月。切除术(根治切除和姑息切除)13例存活7~30个月,中位生存期15个月,1、2年生存率为76.9%、30.8%。引流组存活2.5~24个月,中位生存期8个月,1、2年生存率为20.6%、14.3%。单纯剖腹探查术多于术后3个月内死亡。至今生存5例,生存期分别为12、13、13、15和21个月。结论 根治性切除和扩大切除范围是肝门部胆管癌最佳治疗方法。不放弃手术探查机会,对不能切除的病例,争取胆道内、外引流  相似文献   

8.
张鑫宇  刘阳  王涛  赵乐平 《吉林医学》2011,(31):6645-6646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均手术治疗,3例患者经探查后失去手术机会,于术后2~3 w因肝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根据病情分别行根治性或姑息性手术,其中外引流9例,平均生存15.4个月;内引流8例,平均生存11.5个月;姑息性切除5例,平均生存17个月;根治性切除12例,平均生存22个月。结论:对无法根治的患者,姑息性切除或引流可以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命。能联合半肝切除根治的肝门胆管癌,应努力施行根治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状况。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51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22例,姑息性切除6例,支架引流(包括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及支架内引流)19例,保守治疗4例。根治手术组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7.5%、18.8%、6.3%;姑息手术组分别为60.0%、20%、0;引流组分别为40%、0、0。高、中、低分化腺癌中位生存期为29、24、14.5个月;淋巴转移阴性、淋巴转移阳性组分别为26、14个月;切缘阴性组、切缘阳性组分别为25、18个月。结论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手术应做到切缘无癌残留。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切缘是否阳性对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生存期为8~30个月,胆肠内引流的生存期2-15个月.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疗效与术式密切相关,以根治切除疗效最佳,不能切除者应选择姑息性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方法,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1年收治肝门部胆管癌30例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术前确诊26/30(86.67%)。手术切除16例(53.33%),其中根治性切除(R0切除)10例(33.33%)、姑息性切除6例(20%),引流术12例(40%),单纯剖腹探查术2例(6.67%)。术后随访28例,2人失访,随访率92.86%(26/28),其中随访根治性切除10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0%、20%。随访姑息性切除6例,1、3年各1例,4例于一年内死亡。随访引流术10例全部于半年内死亡。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诊断困难,根治性切除率低,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对黄疸病人应尽早行影像学等相关检查,以提高根治切除率。手术是肝门部胆管癌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肝门胆管癌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03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28例,姑息性切除12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经皮胆道支架植入术34例,仅行PTCD术29例。结果:4种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001.51)个月、(16.001.49)个月、(12.001.83)个月和(5.001.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ismuth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术中化疗均影响患者预后。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肝门胆管癌的最佳治疗方法。Bismuth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术中化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 36例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式与疗效的关系 ,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选择合理的方法和改善其疗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 36例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胆肠内引流、金属支架内引流和外引流 5组 ,分析各种治疗方式与病变分型、生存时间和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平均生存时间 ,根治性切除组 3 .3年 ;姑息性切除组 2 0月 ;胆肠内引流组 13月 ;金属支架内引流组 12月 ;外引流组 6 .3月。总并发症2 2 .2 %。手术死亡率 0 %。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应首选根治性切除 ,选择性的肝段切除是更合适的 ,姑息性切除的疗效优于各种内外引流术 ,胆肠吻合内引流术和金属支架内引流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术式的选择和效果.方法对1992年7月至2002年7月手术治疗43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总结,包括临床表现、手术方式、临床分型、治疗效果.结果无痛性梗阻性黄疸者占53.5%.根治性切除18例,姑息性切除6例,单纯引流减黄手术15例,肿瘤活检4例.肿瘤切除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82.4%、23.5%,单纯引流者1、3年生存率为58.3%、0,肿瘤切除明显优于单纯引流(P<0.05).结论手术治疗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简化术前检查,力求早期手术,争取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术式的选择和效果。方法 对手术治疗35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包括临床表现、手术方式、临床分型、治疗效果。结果 无痛性梗阻性黄疸者占62.8%,切除组术后2周TB和AKP水平较其他两组下降明显;根治性切除8例,姑息性切除10例,引流减黄手术17例;肿瘤切除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22.2%,单纯引流者l、3年生存率为58.8%、0;肿瘤切除明显优于单纯引流(P<0.05)。结论 手术治疗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简化术前检查,力求早期手术,争取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16.
吴本俨  柴宁莉 《当代医学》2009,15(26):29-35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下应用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edochopancreatography,ERCP)技术对胆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38例胆管癌患者的ERCP下影像学诊断要点,并探讨十二指肠镜下胆管引流术对该病的治疗作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经ERCP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5例、肝门以下33例;行胆管塑料支架内引流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者24例、金属支架内引流术(Endoscopic Metal Biliary Endoprothesis,EMBE)者9例,5例接受了内镜下鼻胆引流管置放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外,其他胆管癌患者在治疗术后2周黄疸症状均得到了完全缓解[(91.5±22.6)umol/Lvs.(26.8±10.4)umol/L,P&lt;0.01],所有患者2周后ALT较前明显下降(P&lt;0.05),且一般状况好转;追踪随访发现术后3个月内塑料支架堵塞率25.0%(6/24例...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 3 8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 ,介绍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的体会 ,探讨其手术方式的选择。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5 8% ;其中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1 5 %、5 7 6%、3 4 5 %。结论 胆门部胆管癌手术根治性切除的疗效最好 ,姑息性切除优于内引流术 ,内引流术优于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对于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肝脏切除联合动脉切除重建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例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联合肝动脉切除重建的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情况及预后。结果15例中,肝右动脉与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5例,肝右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动脉端端吻合3例,肝右动脉与肝左动脉端端吻合1例,肝右动脉与肝右动脉端端吻合1例,肝右后与肝右后端端吻合1例,肝固有动脉与门静脉端侧吻合3例,肝右动脉与门静脉端侧吻合1例,其中4例同时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本组根治性切除(R0切除)11例,非根治性切除(R1切除)4例。3例术后出现胆瘘,1例出现胆瘘合并腹腔内感染,1例出现腹腔内感染,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均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于术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术后4例肿瘤复发,时间为6~26个月,平均复发期为17.5个月;其中1例(25%)为R0切除,3例(75%)为R1切除。术后6个月、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5.6%、78.6%、33.7%。结论对于动脉受侵犯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肝脏切除联合动脉切除重建,可提高根治切除率并可改善患者预后。熟练掌握血管吻合技巧可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